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353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国防教育教案2011.9.doc

《祖国的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情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知道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歌曲吗?

现在老师就想为大家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师唱《阿里山的姑娘》)

师:

你知道歌曲中的阿里山在哪吗?

生:

在台湾。

导入新课

二、美丽的宝岛

1、学习了解台湾。

师:

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

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生看书汇报

师介绍台湾岛

2、 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

作为著名的世界旅游胜地,台湾被人们冠以“美丽而又富饶的宝岛”盛誉。

你都知道台湾有哪些美景啊?

生介绍教师补充

师:

刚刚我们感受到台湾美丽的景色(板书:

美丽)台湾不但是个美丽的宝岛,也是个富饶的宝岛。

(板书:

富饶)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台湾“山海秀结之区,风衍膏腴之地”。

人们为此给予了她无限的赞誉。

(课件出示台湾别称:

米仓、水果之乡、东南盐库、天然渔场、樟脑王国等。

)你能说说台湾为什么会有这些别称吗?

生自由发言

师:

台湾的美丽与富饶与人们的辛勤开发是分不开的。

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人们就对宝岛台湾进行了开发,1300多年前的隋代,政府派人去台湾,700多年前的元代,中国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置行政机构。

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种,悉心经营。

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共有中华传统习俗,共享中华灿烂文明。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一找大陆和台湾有哪些共同点?

哪个小组来介绍?

生小组介绍

师小结:

祖国的宝岛台湾不但美丽富饶而且他的习俗文化与大陆有着共同点,台湾与大陆根脉相连。

(板书:

与大陆根脉相连)

四、两岸情深

师:

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还未回到祖国的怀抱,很多台湾同胞的亲人都在大陆,很多年来,两岸的亲人只能隔海相望,不能相聚,但是骨肉亲情是隔不断的,两岸人民的心是相连的,他们都在盼望能早日团聚,期望祖国早日统一。

五、祖国一定要统一

师:

从1949年起,台湾与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课件)

师:

在党中央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逐渐从隔绝走向交流,从陌生走向熟悉。

师:

你能列举一些反映两岸人民相互交流的事例吗?

生自由发言

六、课后延伸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台湾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希望你们每个人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对台湾同胞的寄语。

(动笔完成“台湾寄语”,交流评点。

《屠刀下的南京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认读生难字词,掌握它们的意思

2.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3.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4.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过程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

观看影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本课的独特风格,最后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专门设置了一堂讨论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3.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内容编排设计以及用史料为证表达自己态度的方法。

2.把握报告文学整体风格。

教学准备

1.查找资料,了解南京大屠杀具体情况。

关注当今日本对侵华历史的态度。

2.准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

3.准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展示相关图片。

2.。

导语配合影片创设情境:

虽然南京大屠杀过去72年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

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

同为炎黄子孙,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弄清文中生字新词的音形义

蹂躏褴褛鼓噪蛊惑举世闻名步履蹒跚毛骨悚然令人发指凶神恶煞惨绝人寰

三、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一)“历史无法忘却,也不应该忘却”。

课文一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性,细读课文,概括一下课文着重记述了那几起大屠杀惨案。

提示:

注意抓住文中的时间、地点或人物,以联系事件加以概括。

读完了的同学请举手示意,看谁读得快概括得准。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适当加以点拨。

(二)三次集体屠杀惨绝人寰,杀人竞赛更令人发指,文中写了那几个零散屠杀的惨案?

(三)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述大屠杀,为什么要以一个老太太的经历来开始文章的写作?

写如今南京城的繁荣与内容又有什么关系。

(四)课文引用了美国护士的日记,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等大量史料,请问引用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

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可信度,南京大屠杀是有据查的,并非当前许多日本人认为的那样是凭空捏造。

(五)结束语多媒体播放沉重伤感的音乐历史是一面镜子,三十多万无辜生命的鲜血凝聚着一段悲惨的历史,他记述者中华民族的苦难,人类的不幸,它警示着一代又一代后人;历史不容篡改。

历史不容抹杀,远离野蛮,远离战争。

呼唤文明,呼唤和平,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告慰,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一、研读34—38自然段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34--38自然段。

2.师:

前文讲述了历史事实,这一节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请同学们画出其中的句子,说说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抽多名学生回答,小结。

二作者在文中写道: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应该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三课文最后说:

“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白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请大家各抒己见,谈谈今后的路到底该怎样走。

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

四、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尽管证据确凿,南京大屠杀却仍不被一些人特别是日本人承认,而且中国受害人的理赔之路异常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未来之路我们该如何去走?

五总结报告文学的特点

板书设计

南京大屠杀

温书林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明确方向,发奋图强

补充资料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

进城后,对无辜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进行了长达六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

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日军当时集体屠杀中国军民19万余人,零散杀害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达15万多具,被屠杀总数达30万人以上。

这场大屠杀,是在日本当局策划与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等战犯的指挥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

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

南京暴行发生之后,引起中国人民和世界正义人士的极大愤怒和谴责。

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在所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中,称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是“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杜廷谴责日军“把南京变成一座恐怖的城市”。

然而,在日本却有人否定历史事实。

日本拓植大学讲师田中正明便是其中的一个。

此人于1984年6月出版一本名为《“南京大屠杀”之虚构》的书,想把南京大屠杀从历史上一笔勾销。

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证明南京大屠杀的人证、物证俱在,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教学设计

资源介绍:

临沂尘封百万年的“天然地下画廊”位于九顶莲花山麓,全长6600米,一期开发1600米,由全国著名学者、国画大师范曾亲笔题写洞名,被众多专家誉为“江北第一溶洞”。

洞内钟乳遍布,石笋林立,108处主要景观形态各异,令人叹为观止。

“北国风光”、“宇宙奇观”、“南国风情”、“海底世界”四幅各具特色的巨幅画卷,被洞内数道石门相隔,自然天成。

毛泽东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北国风光"画卷的生动写照;过一道石门帘,便从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进入了世人惊叹的“宇宙奇观”画卷,天河、天桥、牛郎织女等烁烁繁星让人置身于广袤的宇宙空间;又一石门过后,便是秀美的“南国风情”画卷,奇山、怪石、沙滩、小桥、流水组成了一幅幅江南美景;经过“别有洞天”进入“海底世界”画卷,神龟、海象、游龙等动物,天瀑、玉峰、水晶宫等景致,惟妙惟肖,目不暇接。

整个画廊气势磅礴,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帘、石花、石旗、石葡萄、飞瀑等各类象形钟乳石,参差错落、千姿百态,向人们展示着一幅幅百万年来从未示人的神秘画卷。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孟良崮烈士陵园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

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

门厅正面是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题词和孟良崮战役大型沙盘。

战役厅以时间先后为序,展示了战役经过及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和参战部队的进攻、阻援情况。

支前厅展示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

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

双拥厅介绍了蒙阴县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军,获得全国拥军优属模范县的情况。

纪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红色花岗岩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两位将帅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

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

基本学习目标:

1、通过参观“地下画廊”结合所学知识,了解钟乳石的形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通过参观“孟良崮纪念馆”,了解“孟良崮战役”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巨大胜利,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战的光辉历程。

3、在参观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写观后感,制作学习收获展板,将所闻所见的知识内化,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材料收集、文字编辑等能力。

学生作业设计:

序号

任务

填写栏

 

1

 

参观了“地下画廊”,你知道钟乳石洞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2

 

看了“地下画廊“你最感兴趣的景观是哪处?

有何特点?

写写你的体会。

 

3

 

参观孟良崮纪念馆后,谈谈你所知的孟良崮战役的基本概况。

 

4

 

参观了“支前亭“结合你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5

 

参观了“英烈厅”谈谈你所知的抗战英雄的先进事迹,并进行交流。

 

6

 

根据此次活动拍摄你最感兴趣的景物照片,并配以文字进行说明。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教学设计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于1945年始建于英灵山,为纪念抗日战争中在胶东地区英勇牺牲的20850名烈士而修建的一组由纪念堂、纪念塔、群雕、铜像及烈士墓、碑、亭等建筑群组成的大型烈士陵园。

目录

陵园简介

  陵园共占地760亩,纪念建筑物303处,坐落在被称为胶东屋脊的栖霞县牙山前怀的英灵山上。

胶东特委书记、胶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理琪,胶东行署主任王文,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任常伦,胶东军区战斗英雄、爆炸大王王克山,胶东军区特等劳动模范王彩春,五旅战斗·英雄、胶东候补参议员孙连君等多名烈上的遗体都安葬在这里。

英灵山前麓,气势恢宏的烈士纪念堂内,珍藏着一百三十多件革命文物,并以专刊形式简介了胶东抗日战争历程及十余位胶东著名烈士的英雄事迹。

自纪念堂后拾级而上,历经八百三十五级台阶直达英灵山顶峰,便是呈六角形的高耸入云的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挺拔宏伟,令人肃然起敬,烈士纪念塔及分布于山两臂的名录塔铭刻着两万多名烈士的名字,这里安息着包括胶东党政军抗战时期领导人理淇、林江、于克恭、王文及战斗英雄任常伦,爆炸英雄王克山、劳动英雄王彩春等胶东著名英雄在内的三千多名烈士的英灵,英灵山前的栖霞第四中学院内,为宋庆龄捐建的胶东国际和平医院旧址。

陵园内景

  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胶东地区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现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年接待观众在15万人以上。

  陵园人口处“浩气长存”、“英名千古”两座牌坊中间,屹立着“英灵再现,永世致哀”的大型铜雕。

  烈士纪念堂内分别展出了张静源、张连珠、理琪、王文、于已午、于一心、任常伦、夏侯苏民、解文卿等37位著名烈士事迹,以及革命先烈从事革命斗争的珍贵文物。

  如闻名胶东的“一一.四”暴动时用过的大刀、长矛、土枪;著名大福山起义时“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大旗;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烈士1936年写给各级党组织的信和他使用过的办公桌、手枪、钢笔;还有烈上鲜血的功劳证等。

  通过烈士纪念堂,登上152级石阶,就来到被松涛包围着的陵园的主墓——“理琪墓”。

  从理琪墓上行,登上632级行阶可直达山顶。

高耸人云的“胶东抗日烈十纪念塔”矗立其上。

塔成六角棱形,正面镌刻着“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9个遒劲大字,其他5面刻着5716名抗日烈士的英名。

纪念塔右侧75米处的陡峭巨石上,矗立着抗战时期山东军区一级战斗英雄任常伦的铜像。

  任常伦铜像与英雄墓之间,筑有“英雄亭”与东岭上的“胜利亭”遥相呼应。

《我国的民兵》教学设计

中国民兵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民兵组织已由单一的步兵发展成为包括高炮、地炮、通信、工兵、防化、侦察以及海军、空军等专业技术分队在内的基干民兵队伍。

    中国民兵初建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革命战争年代,民兵为民族的解放、为赶走日本侵略者、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兵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民兵是国家的后备武装力量。

中国国防法规定:

“民兵在军事机关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防卫作战任务,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为确保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确立有关民兵的各项基本制度。

新时期的中国民兵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的民兵组织领导体制。

全国的民兵工作由总参谋部主管;各大军区按照上级赋予的任务,负责本区域的民兵工作;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民兵领导指挥机关;乡、镇、部分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设有人民武装部,负责民兵和兵役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民兵工作实施原则领导,对民兵工作实施组织和监督。

    民兵的任务是:

    

(一)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各项任务;

    

(二)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

    (三)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民兵工作条例》规定,民兵工作的任务是:

    

(一)建立和巩固民兵组织,提高民兵军政素质,配备和管理民兵武器装备,储备战时所需的后备兵员;

    

(二)发动民兵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组织民兵担负战备执勤,维护社会治安;

    (三)组织民兵参战,支援前线,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1987年全国边海防民兵工作会议之后,开始组建民兵应急分队。

民兵应急分队是一支应付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拳头力量。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在大中城市和边海防等重点地区组建的民兵应急分队已步人正规化的建设轨道,基本实现了武器装备现代化、通信工具现代化,成为一支素质优良、动员快速、战斗力强的队伍。

在加强民兵应急部队建设的同时,加强了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的建设。

    目前,全国共组建对口专业分队近万个,编组民兵数万人,在平时的生产建设、抢险救灾和军事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后备军的作用。

    民兵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乡、民族乡、镇和企业事业单位建立民兵组织,凡18~35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以外,均应编人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民兵区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

28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入基干民兵组织。

其余18—35岁任命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编入普通民兵组织。

女民兵只编基干民兵,人数控制在适当的比例内。

陆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城市有特殊情况的单位,基干民兵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民兵必须是身体素质良好,政治可靠的人员。

    兵役法规定,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

一是规定基干民兵为一类预备役,普通民兵为二类预备役;二是把参加民兵组织和服预备役年龄、政治、身体条件一致起来;三是在有民兵组织的地方,在基层工作上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基层民兵组织成为预备役的基本组织形式。

对于未编入民兵组织,但符合民兵条件的,进行预备役登记。

    民兵的编组

    一般以乡(镇)、行政村和厂矿企业为单位,按照民兵人数多少,分别编为班、排、连、营、团。

基干民兵、普通民兵,男民兵、女民兵,应分别编组。

行政村一般编民兵连(营),领导本村的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

县、乡(镇)所属企业单位,凡人员比较稳定,行政、党团组织比较健全,可建立民兵组织,属乡(镇)武装部直接领导。

乡镇编基干民兵营或连,领导全乡的基干民兵。

城市民兵的编组,大型厂矿企业可以车间、分厂为单位编组,中小企业可实行跨车间、班组编组。

    民兵训练

    民兵干部和基干民兵的训练原则上由县(市、区)人民武装部组织实施。

根据训练大纲的要求,干部训练时间为30天, 一般在一年内完成;民兵训练时间为15天,一次完成。

通过训练,干部具备相应的军事技能和组织指挥能力,并提高开展本职工作的能力;民兵学会使用手中武器装备,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分队能担负一般战斗任务。

民兵干部主要进行本级指挥和教学法训练,基干民兵主要进行技术和战术基础训练。

专业技术兵的训练时间,根据训练发民兵需要,一般目前已建设了许多县级民兵训练基地,民兵大部在基地实施集中训练。

根据需要,还组建了一批专业技术训练中心。

这些基地和中心都达到了能吃、能住、能训练的要求。

在训练手段上,大力推广电化教学和模拟训练,实施形象、直观教学,训练质量有较大提高。

在训练中注意突出重点,民兵干部、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的训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民兵的武器 实现了国产制式化

《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教学设计

谁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自去年以来,一些文化精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声浪,核心是“重写抗战史”,其暗喻国民党才是抗日“中流砥柱”的意思。

他们的理由就是,“在抗日战争中,按照大陆的说法,自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6月,国军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115人。

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而国民政府的何应钦则说是206位将领。

而在共产党人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仅有左权将军和彭雪枫将军(左权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彭雪枫为新四军的师长)”。

通过比较一份广泛流传的国民党军阵亡将领名单、一份八路军阵亡将领名单、一份抗联阵亡将领名单,得出的印象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抗联,确实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以抗战结束时的军力对比,国民党方面总兵力约600万,陆军、空军均齐备,方面兵力约60万,无空军。

国民党掌握了几乎全部的国际援助资源,共产党的军队无军饷来源,被日寇、国民党两面封锁,靠大生产解决边区军民吃饭穿衣;国民党军队的装备以德式、美式为主,在1942年以后,国民党主力部队的火力,已经超过日军;的装备几乎都是来自战斗缴获、自制的一些简单武器;国民党有广阔的战略纵深,在抗战进入大反攻阶段、日寇投降前3个月,国民党从中原一直溃败到西南,俗称“千里大溃退”;共产党的军队则一直战斗在日寇占领区,周旋于敌寇的心脏地带,日寇的无数次大小扫荡都没有能够消灭,根据地反而越来越大。

第二,“将领”的标准,国民党是“国军”,有完整的军衔体系,共产党则是由所谓“匪”而来,没有正规的军衔,当时,蒋介石政府一共只给八路军三师六旅十多个团的编制,八路军、新四军在发展壮大中一直没有军衔体系。

周恩来因为特殊需要,被国民党政府“授予”了“中将”。

所以,单看军衔显失公平,比较客观的,是看指挥员的岗位。

在搜集到的102位国民党阵亡将领的名单中,最低职位为大队长、团长,副旅长一般是少将。

团长、大队长的“将军”,多为阵亡后国民政府追认的。

在以下名单中,为了比较,八路军取旅长以上职务的干部,新四军取团以上干部,抗联取支队以上干部。

其中,有一位国民党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为少将军衔,可能相当于八路军铁道游击队队长的性质。

第三,八路军阵亡旅以上干部(含前期少部分团级干部)114位、抗联阵亡支队以上干部42位,新四军阵亡团以上干部44位,共计200位。

这些名单,不能够确定是否全部精确,特别是国民党将领的115人(大陆说法)或206人(何应钦说法)名单没有找到,只好以多份资料对比出一份102人名单。

再比较双方的军队数量和实力,付出的阵亡高级指挥员干部代价比率,远远高出国民党,如此高的干部牺牲比率,也证实了我军干部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传统。

第四,令人痛心的是,在新四军阵亡的高级指挥员中,有很大部分是亡于国民党顽固派、无知的行为地方势力甚至国民党正规军,再次证明了蒋介石“积极无知的行为”的本质。

第五、中国共产党也客观地评价了国民党军队的作用,在102位名单中,有18位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一位的陵墓被移放革命烈士陵园。

向国共双方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而牺牲的高级指挥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历史将不断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无愧于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称号。

再说明一下,国民党在抗战编成39个集团军(不含第18集团军),而只给了共产党一个集团军的编制(第18集团军),所以,要扩大部队只能够在总番号不变的情况下,以支队/纵队等非正规方式进行,它们大多相当于旅/团级(支队一般相当于旅级,而国民党的旅长一般就是少将了),个别相当于师级。

《八路军首战平型关》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

  根据课题释字猜想内容。

  二读书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课文内容是否与自己的猜想相符。

  2、同桌互读、指名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3、学生根据自己读的情况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将本次战斗的时代背景简要地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理解“首战”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