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753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美版第13册美术教案备课本.doc

苍南县民族中学美术教学案例(第13册)

中小学课堂素质教育

备课本

学校名称___苍南县民族中学___

任教科目_____美术_____

任教班级____七年级段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

二00五学年第一学期

检查记录

检查

次序

起讫日期

应备教案

实备教案

检查情况记载

检查人

1

月日

月日

2

月日

月日

3

月日

月日

4

月日

月日

5

月日

月日

教学分析与措施

教科

书名

美术(七年级)

七年级

第13册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5月第1版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本册教材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初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7课,分为6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占有较大比重,欣赏除专题欣赏外尚有较多随堂欣赏内容分配在各课之中。

全册的单元及内容总体安排情况如下表:

单元

课序

课题

学习领域

美术·人文内容

课时数

时代新貌

1

走进美术

欣赏·评述

美术门类·了解美术的价值

2

校园生活

2

徒手画校园

造型·表现

徒手画技法·绘画与设计的关系

3

人与社会

3

板报设计

设计·应用

字体、版面设计·设计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3

人与自然

4

鸟语花香

造型·表现

花鸟画技法·了解中国画的传统

4

创造天地

5

迎接新的一年

综合·探索

场景布置·与同学合作美化生活

3

艺术瑰宝

6

齐白石

欣赏·评述

中西绘画·中外艺术大师的创新精神

2

7

毕加索

欣赏·评述

1

本册6个单元的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对独立是指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内容,一定的联系是指内容间的相互映衬或递进关系。

在全册中某些内容的关系如下:

绘画:

画的门类→花鸟画→中西绘画

设计:

设计作品欣赏→徒手画→板报设计→场景布置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该年级学生在绘画方面具有一些写实能力,具有较好的欣赏能力,需要培养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

同时,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充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终身受益。

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想象力下降。

2、部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作业完成男生较差。

3、学习态度不够主动,缺乏自觉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跟班主任联系配合,端正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和认识。

2、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利用欣赏、复习等手段,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想象力。

4、利用班际作业展评,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5、举行几次美术作品比赛,并展览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8月29日

9月4日

报名注册

2

9月5日

9月11日

走进美术

2

第一课时

3

9月12日

9月18日

走进美术

2

第二课时

4

9月19日

9月25日

徒手画校园

3

第一课时

5

9月26日

10月2日

徒手画校园

3

第二课时

6

10月3日

10月9日

国庆节放假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7

10月10日至

10月16日

徒手画校园

3

第三课时

8

10月17日至

10月23日

板报设计

3

第一课时

9

10月24日至

10月30日

板报设计

3

第二课时

10

10月31日至

11月6日

板报设计

3

第三课时

11

11月7日

11月13日

鸟语花香

4

第一课时

12

11月14日至

11月20日

鸟语花香

4

第二课时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3

11月21日至

11月27日

鸟语花香

4

第三课时

14

11月28日至

12月4日

鸟语花香

4

第四课时

15

12月5日

12月11日

迎接新的一年

3

第一课时

16

12月12日至

12月18日

迎接新的一年

3

第二课时

17

12月19日至

12月25日

迎接新的一年

3

第三课时

18

12月26日至

1月1日

齐白石

(元旦放假)

2

第一课时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9

1月2日

1月8日

齐白石

2

第二课时

20

1月9日

1月15日

毕加索

1

一课时

21

1月16日

1月22日

期末考试及评卷

22

月日

月日

23

月日

月日

24

月日

月日

第二周上课时间:

九月八日(星期四)本学期累计教案1个

首页图版

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我国传统的花鸟绘画,使学生率先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为本学期学习花鸟画的程式技法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2.初步了解有关我国古代花鸟画的知识。

3.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一个特色栏目之一。

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

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等。

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

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

在整册教科书中,视觉的印象被相当地强化了。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

中学阶段的具体安排是第13册为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第14册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第15册为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第16册为中国古代书法欣赏,第17册为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18册为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每册选取的内容与小学有一定的区别,不是用多幅作品,而是选择一幅既有代表性,又可以较为容易地让学生欣赏接受的作品。

本册选取了元代画家张舜咨、雪界翁的《鹰桧图》。

这是元代工笔花鸟画代表作之一。

画中的黄鹰独立于古桧树上,昂首远眺,目光逼人。

鹰的神态极其传神,用笔工整,与用兼工带写的笔法所绘的树、石形成鲜明的对比。

宋、元时期是我国花鸟画的成熟阶段,涌现了大

量的精品,这一时期的作品注重写实,倾向于装饰趣味。

而在元代之后,水墨写意花鸟画逐渐兴起,到明、清时期成为主流。

三、教学建议:

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

学生可以在课内或课后学习。

教师可以结合本册教科书中的第4课《鸟语花香》,让学生谈谈各自对我国花鸟画的认识,如自己最喜欢的花鸟画作品和画家,了解哪几种花鸟画绘画方法等。

四、教学后记

首页图版《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介绍,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我国传统的花鸟绘画,使学生率先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为本学期学习花鸟画的程式技法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第二周上课时间:

九月八日(星期四)本学期累计教案2个

第1课走进美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

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

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一些相关文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

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

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方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4.其他画种:

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周围的雕塑,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体积和材质。

6.混合所有绘画和雕塑作品,让学生辨别、归纳,感受艺术家是如何发现、表现美的。

7.学生把自己收集的图片根据要求进行分类粘贴,或者根据自己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展示。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如果发现学生带有艺术设计类的图片,可以提示下一节的内容和课前准备的要求。

8.提示学生在课后按小组调查小区等公共场所的雕塑艺术情况。

四、教学后记

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从大美术的视角看待生活与美术的关系。

第三周上课时间:

九月十三日(星期二)本学期累计教案3个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与生活非常贴近的艺术设计作品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进行小组发言,说说雕塑艺术的调查情况。

1.由贴近学生的广告导入(如播一则麦当劳的电视广告),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路:

在上学路上、在商场购物时,不知不觉地可获得许多信息。

由学生归纳出标志、广告设计等艺术设计作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展示一组视觉传达设计的图片,通过识别,得出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

3.通过学生对学习用品的选择,引导学生认识工业设计以及范围(包括家具、服装、纺织品和交通工具等设计)。

设计是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造型、色彩、表面肌理和装饰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从而创造出符合实用和审美需要的产品。

4.启发学生思考:

除了以上介绍的艺术设计种类,还有哪些设计类别?

5.一组综合所有艺术设计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类设计,以明确各自的特点,加深理解。

另外,让学生了解因艺术设计占据的空间状态不同,可分为平面、立体、空间等设计。

6.回到前面的电视广告,引出现代媒体设计。

7.复习两节课的内容,总结你认为美术应包括哪些种类。

美术: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

8.布置课后内容:

调查某项艺术设计的情况,作简单的评价。

教学后记:

艺术设计是大美术的一个新兴产业,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艺术设计与商业生活结合得非常密切。

学生通过了解这方面知识后,对美术有了个全新的看法,也看到了美术的重要性。

第四周上课时间:

九月十九日(星期二)本学期累计教案4个

教学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了解徒手画中表现空间的方式,掌握初步的透视知识,能运用简单的透视表现空间深度。

4.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分析:

1、本单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徒手画的“基本技能”、徒手画的“基本运用”。

从介绍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到绘制的方法,从线条的表现到形体的概括,再从表现空间的透视知识到室外写生,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逐步深入,构成了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单元。

教材中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几张典型的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认识徒手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得出徒手画的概念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教材还通过“用各种线条和花纹表达不同的内容”以及用基本形来概括描绘不同的形状,通过“线”和“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画徒手画的“基本技能”。

最后,用透视的方法画出校园一景就是徒手画的“基本运用”了。

另外,本课教材以问题为纽带,尽量适应学生主动发问、探索、实践的学习方式。

2.、重点、难点。

重点:

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难点:

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

(教师)印刷的西藏地图、范作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1)从学校去就近一个书店的路线,分别要求学生用语言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

通过对比,得出徒手勾勒的线路图能更准确有效地进行表达。

(2)出示《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设问:

“从这张地图中你又能读取什么信息呢?

(3)将它和印刷的西藏区域地图进行比较,由学生讲述它们的异同之处,引出课题“徒手画”。

(4)用教材中《建筑设计示意图》、《速写》和常见的建筑画、风景画进行对比,让学生相互讨论,认识到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强调徒手画的交流表达的功能。

2.深入分析。

(1)以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埃及旅行笔记中的插图为例,让学生展开讨论:

语言文字与画图在表达或记录时各具哪些优缺点?

体会徒手绘制的插图对文字记录的图解功能。

(2)分析画家达·芬奇的挖壕机设计手稿。

这些徒手画的手稿能十分形象、具体、直观地展示设计者的构思。

(3)分析设计家秋月繁的产品包装设计的草图。

(4)请学生讨论回答:

徒手画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哪些?

哪些场合也可以用徒手画示意?

你曾经用徒手画表达过你的想法或意见吗?

(5)欣赏各种职业、各种场合中的徒手画。

①说明产品的安装或使用方法的步骤图、说明图。

②记录动植物生长过程的记录图。

③科学家讲解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示意图。

3.概括小结。

师生共同概括徒手画的特点:

徒手画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它易画易懂,工具比较简便,在许多场合中,徒手画都能在人们记录、说明、交流、表达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合作学习。

(1)让学生以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家到学校的路线。

(2)让学生用徒手画的形式告诉同伴一天的作息表。

(3)(游戏)猜成语,用手绘线条的形式“画”成语,如“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等等,同学之间相互猜(引导学生从“怎么画”转变到“画什么”上来)。

5.评价反馈。

学生评述:

用几句话讲讲这节课的认识与收获。

三、教学后记:

通过要求学生比较几张典型的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形式的不同之处,以及认识徒手画在生活中的各种作用,得出徒手画的概念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徒手画的意义。

第五周上课时间:

九月二十七日(星期二)本学期累计教案5个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勾线笔、画纸

(教师)课件(不同节奏、旋律的音乐)、范作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线条是徒手画中最基本的元素,而线条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

(2)教师和学生一起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应和着音乐的节奏与韵律画出千变万化的线。

(3)引导学生体验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等不同的线条所带给人不同的感受与联想:

直线是平和舒缓的,曲线是流畅舒展的,折线是紧张匆忙的。

领悟线的变化:

长短、刚柔、曲直、粗细、疏密、虚实、浓淡等等。

在不同的音乐背景中理解线条的不同美感。

2.用线表现不同的云:

层云、积云、高层雨云。

3.随堂欣赏。

欣赏画家画树的作品,不同的线带来不同的感受:

画家凡·高用扭曲的线表现向上伸长的树,有强烈的动感;画家伊莱思·布鲁斯特用线意象化地表现了一片树林。

4.小练习。

(1)用各种线条和花纹组成一幅和谐“相处”的图形,要求线条流畅,有疏有密,变化丰富,画面整洁。

(2)凭记忆画一棵校园里的树。

5.徒手画中的形。

(1)出示树木图片与教材中《树木的外轮廓形》,通过分析、描摹,使学生认识到树木的外轮廓形可以概括为一些基本形,如圆形、三角形等。

引导学生发现:

徒手画抓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基本形去概括。

(2)举例搭积木,讲解如何利用基本形描绘建筑物。

(3)风景也可用几何形来概括。

(4)教师动笔演示徒手画从基本形渐变到具体形(如汽车在不同角度下的形状)。

(5)人物形体与动态用基本形迅速勾勒,注意让学生再次体会徒手画简单明了的特点。

6.练习:

用徒手画的形式画一画自己的文具。

7.评价:

由学生自我评价,谈谈对不同美感线条的运用。

三、教学后记:

通过“用各种线条和花纹表达不同的内容”以及用基本形来概括描绘不同的形状,通过“线”和“形”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画徒手画的“基本技能”。

学生用线去表达心情,感觉到徒手画带来的快乐。

第六周上课时间:

十月三日至十月九日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上课时间:

十月十一日(星期二)本学期累计教案6个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学习用具

(教师)拍摄一段不同角度的校园风貌的录像、对写生地点的预先估计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校园风貌录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欣赏自己的校园,旁白:

“学校是哺育同学们健康成长的地方,是大家学习的场所、活动的空间……”

在用徒手画的形式来描绘校园时,首先要学习“空间深度”的表现。

(2)教师指出:

用徒手画的形式来表现空间最常用的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鸟瞰法,另一种是透视法。

(3)出示分别用鸟瞰法和透视法画成的两张同一地点的建筑图进行对比,由学生讨论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用处。

鸟瞰法有一种近似于高空俯视的效果,更多的是表明方位,而透视法相对比较直观。

2.深入学习。

透视是一种表现空间深度的简明方法。

(1)出示图例:

同样大小的两个球,从透视角度看,就是“近处大远处小”。

引导学生回答: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透视现象?

(2)出示图例《观察透视的模拟图》并在图片上用红笔添加透视线,加以对照,由学生自主发现焦点。

(3)让学生在其他绘画作品中指出焦点的位置,印证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焦点的位置与什么有关?

理解教材中的图解,由学生自己得出视点、视平线、视线等因素对透视图的影响。

(4)出示不同视线拍到的两张教学楼照片并进行比较,以印证先前的结论。

3.欣赏教材中多幅风景徒手画,并指出其绘画工具的多样选择性,钢笔、木炭条、彩色笔均可以。

4.练习。

(1)用徒手画的形式画出校园的平面示意图。

(2)用透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