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3809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docx

107国道改造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

107国道(北互通至茅栗坪段)提质改造道路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编制人

审批人

 

湖南安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二0一九年十月

 

一、制定办法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做细做好,杜绝质量通病,创建用户满意工程。

根据现有施工现状,对有可能出现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部位制定出周密、细致、行之有效的措施。

做到超前预防和施工过程、施工结果可控在控,并持续改进我们的建设工程监理水平。

二、具体措施:

一是要严把材料进场关。

二是控制好施工单位施工管理。

三是加强过程控制与成品保护。

四是现场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落实。

五是严把验收关。

三、监理工作依据

1、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内容,开展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工作。

2、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施工技术标准、设计图及设计文件。

3、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4、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洽商以及有关的设计文件。

5、相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批文、规划红线、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

6、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

7、《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市政建筑部分)。

四、阶段性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措施

(一)、准备阶段

1、监理项目机构明确提出,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2、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二)、工程实施阶段

1、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严格工序交接验收,认真填写质量通病检查验收记录。

3、严格执行监理旁站制度,加强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做好质量通病防治专题记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五、施工过程中具体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如下:

在监理过程中除了执行《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外,还要根据以下要求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措施。

(一)、对进场材料的管理

1、施工中所用的材料尽量一次性进场,对于大宗材料,不能一次性进场的,可以分批分次进场。

每次每批材料进场前,施工单位均应向现场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报审表》,同时附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所明书,经审查符合设计及合同要求后方可进场。

2、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在现场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现场代表的见证下按要求取样,取样后,由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送样人员共同将样品送至检测机构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现场项目监理工作的落实

现场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对所监理的项目加强质量通病实施办法的落实,认真做好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巡视、平行检验及关键工作、关键部位的旁站监理工作,对进场的材料,防止施工单位对经验收合格的进场材料进行更换,以次充好,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

若发现施工单位或分包单位不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的,现场项目监理人员应及时下达监理指令,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对限期未整改或拒不整改者,报告总监后书面报告建设单位,由总监下达工程暂停令,并书面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三)、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根据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建、构筑物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因此总结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形成一套完整周密、细致可行、缩短工期、易于操作和便于控制质量的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1.水泥、砂石:

工程所使用的水泥必须具备齐全的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资料。

水泥、砂石进场后还必须按规定进行抽样试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监督:

2.1混凝土浇灌前根据检测中心出具的配合比单确定配比,并做好试配工作,并按规范要求确定好坍落度,在施工过程中条件改变时,应进行调整。

2.2施工单位在现场配备混凝土坍落度仪,施工单位在浇筑地点的明显位置悬挂混凝土配合比标志牌,项目监理人员随时检测混凝土坍落度。

2.3施工单位应保证混凝土配比的准确性,为保证计量准确,应对电子秤定期进行检查核对。

另外外强剂的浓度和砂石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尤其是雨季施工,以便及时调整配合比。

3.混凝土搅拌、运输与布料控制:

3.1混凝土浇灌前,必须经项目工地三级验收和现场监理人员四级验收,验收合格后浇灌通知书应由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混凝土浇灌。

3.2应根据施工进度的快慢,及时调整混凝土用量。

保证搅拌车中的混凝土不得超过2小时,并做好记录。

3.3施工单位应派专人控制商品混凝土公司严格按配合比通知单配料,。

保证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搅拌车运输途中必须采取防离析措施,如有离析不得使用。

3.4施工单位按规定从现场浇筑地点见证取样制作试块。

4混凝土现场施工预防措施:

4.1混凝土浇灌前,必须仔细检查模板内的是否有杂物和泥水,以及钢筋的洁净度。

浇灌过程中严禁现场为方便浇灌而在混凝土中随意加水,从而增大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强度。

4.2混凝土振捣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振捣应密实,防止出现孔洞、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真正做到混凝土内实外光。

振捣过程中振动棒应做到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cm为宜,且不可过深,防止混凝土重复振捣出现过振现象,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止,振动棒要快插慢拔,以利气体的排出,插点要均匀,振动棒应避免碰及钢筋、模板。

4.3混凝土施工时每层浇筑高度不得高于50cm。

在框架的柱与梁及柱梁与次梁交叉处,由于钢筋密集,应改用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浇筑以保证混凝土密实。

在浇筑柱子时,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的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根据不同施工部位的浇筑速度,确定每一搅拌车混凝土容量及出料节奏。

4.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保证水泥水化作用、混凝土强度增长、防止干缩裂缝的重要环节。

养护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在冬、夏季特殊环境和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中,应制定具体的监控措施,防止裂缝出现。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5.钢筋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5.1钢筋全过程跟踪监理控制措施:

A每个批号的钢筋都必须具备齐全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做到购进的每批钢筋的材质、数量与单位工程实际使用情况相吻合。

B施工单位应保证钢筋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齐全,并委托检测中心试验室复检合格、且有报告的基础上方可发料。

现场项目监理机构在无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复检报告的情况下拒绝材料加工使用。

C钢筋焊接时必须先做可焊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使用。

D。

现场项目监理机构建立“钢筋不合格品处理记录”,记录必须齐全、及时、准确,以便后查核对。

6.2钢筋的施工过程控制措施:

A钢筋表面要洁净,不得有损伤、油渍及片状老锈。

B钢筋在钢筋场集中下料制作,钢筋加工完毕后,应分类堆放,挂牌使用,以免混淆。

C受力钢筋要箍筋全部扎牢,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焊接的钢筋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如需代换钢筋,施工单位必须填写钢筋代换单,经设计和监理同意后方可代换,绝不允许私自更改。

D钢筋应按尺寸加工,按图纸设计规定设置保护层;保护层应有可靠的限位措施保证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厚度。

(四)、排水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市政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现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分成四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1)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二)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

(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

(2)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3)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二、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一)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2)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

预防措施是:

(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

(2)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

(3)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

因此要求:

(1)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

(2)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3)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

防治措施:

(1)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2)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预防措施:

(1)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漏;抹面前清洁和湿润表面,抹面时及时压光收浆并养护;遇有地下水时,抹面和勾缝应随砌筑及时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进行内抹面或内勾缝;

(2)与检查井连接的管外表面应先湿润且均匀刷一层水泥原浆,并座浆就位后再做好内外抹面,以防渗漏。

  5.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视,如果采用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

(2)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3)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

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较小时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

抹面应按防水的5层施工法施工。

(4)一般情况下,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

  6.闭水试验是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其间难免出现三两次不合格现象。

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

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

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

  三、检查井变形、下沉,构配件质量差

  

(一)产生原因

  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井内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二)防治措施

  1.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破管做流槽的做法,防止井体下沉。

  2.检查井砌筑质量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体变形。

  3.检查井井盖与座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安装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准确。

(五)、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一、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的处理

1、现象:

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治理方法:

(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

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土。

二、铺砌道板与立沿石顶面衔接不平顺

1、现象:

铺砌道板与立沿石顶面出现相对高差,有的局部高于立沿石,有的局部低于立沿石,一般在0.5~1.0cm之间。

2、预防措施:

(1)如果先安立沿石,要严格控制立沿石顶面高程和平顺度,当砌道板时,步道低点高程即以立沿石顶高为准向上推坡。

(2)如果先铺砌道板,也应先将立沿石轴线位置和高程控制准确,道板低点仍以这个位置的立沿石顶高程为准,在安立沿石时,立沿石顶高程即与已铺砌道板接顺。

三、铺砌道板塌边

1、现象:

靠近立沿石背处的道板下沉,特别是步道端头,在路口八字道立沿石背后下沉现象较多。

2、预防措施:

凡后安立沿石部分,立沿石前立沿石背均应用小型夯具在接近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分层夯实。

四、人行道纵横缝不顺直,砖缝过大

1、现象:

(1)在纵横缝上出现10mm以上的错缝和明显弯曲。

(2)在弯道部分,也依曲线铺砌,形成外侧过宽的放射形横缝。

2、预防措施:

(1)水泥混凝土道板,要根据路的线型和设计宽度,应事先作出铺砌方案,作好技术交底,做好测量放线;为了纵横缝的直顺,应用经纬仪做好纵向基线的测设,依据基线冲筋,筋与筋之间尺寸要准确,对角线要相等。

(2)单位工程的全段铺砌方法要按统一方案施作,不应“各自为政”。

(3)弯道部分也应该直砌,再补边。

五、砌体砂浆不饱满

(1)现象:

主要表现在浆砌块、片石的砌体上,块、片石块体之间有空隙和孔洞。

(2)治理方法:

浆砌块、片石应座浆砌筑,立缝和石块间的空隙应用砂浆填捣密实,石块应完全被密实的砂浆包裹。

同时砂浆应具有

一定稠度(用稠度仪测定3-5cm),便于与石面胶结。

严禁干砌灌浆。

六、砌体平整度差,有通缝

(1)现象:

砌体外露面高低不平,超出平整度标准要求。

有两层以上的通缝。

(2)治理方法:

a、应注意选择一侧有平面的石料,片石的中部厚度最小边长不应小于15cm,块石宽厚不应小于20cm,以保证砌筑稳定。

b、应丁顺相间压缝砌筑,一层丁石,一层顺石,至少两顺一丁。

丁石应长于顺石的1.5倍以上,上下层交叉错缝不小于8cm。

c、当日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2m。

d、测量放线人员,应随时检查砌筑面(立面、坡面、扭面)线位的准确度。

七、立沿石基础和立沿石背扶

1、现象:

基础不实和立沿石背扶回填废料、虚土不夯实或夯实达不到要求密度,竣工交付使用后即出现变形和下沉,出现曲曲弯弯,高低不平。

2、治理方法:

a、立沿石基础应与路面基层以同样结构摊铺,同步碾压;槽底超挖应夯实。

b、安立沿石要按设计要求,砂浆卧底,并将立沿石夯打使其基底密实。

c、立沿石背扶要按设计和标准要求。

d、立沿石体积偏大一点,立沿石块长偏长些,容易安砌稳定直顺。

八、树套石下沉

1、现象:

树套石安装后出现下沉,歪斜,与周围道板衔接不严,缝隙过大。

2、治理方法:

树套石基础应与人行道基层以同样结构摊铺,同步碾压;铺砌道板前按设计方案制作树池模板,提前确定树池周遍道板铺砌方案。

(六)、沥青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沥青路面是位于路面基层上最重要的路面结构层,它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和大气自然因素的作用,应具有平整、坚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设计使用寿命及行车安全问题,为此特制订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路面面层离析形成原因:

 1、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与铺面厚度之间比例不匹配。

 2、沥青混合料不佳。

 3、混合料拌和不均匀,运输中发生离析。

 4、摊铺机工作状况不佳,未采用二台摊铺机。

 防治措施:

 1、适当选择小一级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沥青混合料,以与铺面厚度相适应。

 2、适当调整生产配合比矿料级配,使稍粗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上限,较细集料接近级配范围下限。

   3、运料装料时应至少分三次装料,避免形成一个锥体使粗集料滚落锥底。

   4、摊铺机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前料门开度应与集料最大粒径相适应,螺旋布料器上混合料的高度应基本一致,料面应高出螺旋布料器2/3以上。

二、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合格形成原因:

   1、沥青混合料级配差。

   2、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够。

   3、压路机质量小,压实遍数不够。

  4、压路机未走到边缘。

  5、标准密度不准。

  防治措施:

  1、确保沥青混合料的良好的级配。

  2、做好保温措施,确保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不低于规定要求。

  3、选用符合要求质量的压路机压实,压实遍数符合规定。

  4、当采用埋置式路缘石时,路缘石应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且紧靠路缘石碾压;当采用铺筑式路缘石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的外侧轮伸出边缘10cm左右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30~40cm,待压完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减少边缘向外推移。

  5、严格马歇尔试验,保证马歇尔标准密度的准确性。

三、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均匀

  形成原因:

  1、装卸、摊铺过程中所导致的沥青混合料离析,局部混合料温度过低。

  2、碾压混乱,压路机台套不够,导致局部漏压。

  3、辗压温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

  1、料车在装料过程中应前后移动,运输过程中应覆盖保温。

  2、调整好摊铺机送料的高度,使布料器内混合料饱满齐平。

  3、合理组织压路机,确保压轮的重叠和压实遍数。

四、枯料

  形成原因:

  1、砂及矿料含水量过高,致使细料烘干时,粗料温度过高。

  2、集料孔隙较多。

  防治措施:

  1、细集料以及矿粉的存放应有覆盖,确保细集料烘干前含水量小于7%.

  2、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规定时,应废弃。

  3、对孔隙较大的粗集料,应适当延长加热时间,使孔隙中的水分蒸发,但应控制加热温度。

五、沥青面层空隙率不合格

  形成原因:

  1、马歇尔试验孔隙率偏大或偏小。

  2、压实度未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3、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低。

  4、油石比控制较差。

  防治措施:

  1、在沥青拌和站的热料仓口取集料筛分,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符合规定。

  2、确保生产油石比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3、控制碾压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4、选用规定要求的压路机,控制碾压遍数。

  5、严格控制压实度。

来源:

考试大-公路监理工

六、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不合格

  形成原因:

  1、实际配合比与生产配合比偏差过大。

  2、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偏高。

  3、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误差过大。

  4、承包商设定拌和楼油石比时采用生产配比误差下限值。

  5、油石比试验误差过大。

  防治措施:

  1、保证石料的质量均匀性。

  2、对拌和楼沥青称量计进行检查标定,并取得计量认证。

  3、调整生产配合比,确保油石比在规定范围内。

  4、按试验规程认真进行油石比试验。

  5、保证吸尘装置工作正常和矿料沥青用量的准确。

  6、将每日沥青用量和集料矿料用量进行计算,验证油石比是否满足要求。

七、沥青面层施工中集料被压碎

  形成原因:

  1、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

  2、粗集料针片状颗粒较多。

  3、石料中软石含量或方解石含量偏高。

  4、碾压程序不合理。

  防治措施:

  1、选择压碎值较小的粗集料。

  2、选用针片状颗粒含量小的粗集料。

  3、控制碾压遍数,以达到规定压实度为限,不要超压。

  4、应按初压、复压、终压程序碾压,初压用钢轮,复压用胶轮,终压用钢轮碾压,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从低到高的原则进行。

八、沥青混合料检验中粉胶比不合格

  形成原因:

  1、用油量不符合标准。

  2、矿粉用量不符合标准。

  3、石灰岩集料压碎值偏大或针片状含量过高,造成石料被压碎增加小于0.075mm级配数量。

  4、集料颗粒含有粉尘,生产配合比设计时集料未用水洗法筛分。

  5、拌和楼吸尘装置未能有效吸尘。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

  2、选用压碎值小、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少,0.075mm以下颗粒含量较少的石料。

  3、生产配合比设计时,集料筛分应用水洗法。

  4、保证拌和楼吸尘装置的有效矿粉、沥青用量的准确。

九、沥青面层厚度不足。

  形成原因:

  1、试铺时未认真确定好松铺系数。

  2、施工时未根据每天检测结果对松铺厚度进行调整。

  3、摊铺机或找平装置未调整好。

  4、基层标高超标。

  防治措施:

  1、试铺时仔细确定松铺系数,每天施工中根据实际检测情况进行调整。

  2、调整好摊铺机及找平装置的工作状态。

  3、下面层施工前认真检查下封层标高,基层超标部分应刮除部分基层,补好下封层,再摊铺下面层。

  4、根据每天沥青混合料摊铺总量检查摊铺厚度,并进行调整。

十、沥青面层横向裂缝

  形成原因:

  1、基层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

  2、基层开挖沟槽埋设管线。

  3、通道沉降缝、搭板尾部与基层结合部产生不均匀沉降。

  4、下承层顶面未清扫干净,有浮料或污染,沥青混凝土在碾压时产生推移形成横向裂缝。

  5、终压时沥青混合料温度偏低,沥青粘结力下降,碾压时的推力产生碾压裂缝。

  防治措施:

  1、基层施工时严格控制配合比、压实度及加强养护工作,处治基层,采取防裂措施,减少基层横向开裂。

  2、严格控制沟槽、结构物、台背的路基回填质量,回填时应挖好台阶分层压实。

基层开裂处、桥头搭板尾部和通道沉降缝处顶面铺设玻纤网,以降低对面层的影响,减少面层横向裂缝。

  3、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前,下承层顶面必须清理干净。

  4、严格控制终压时的沥青混凝土温度,及时碾压。

  来源:

考试大-

11、沥青面层纵向裂缝

  形成原因:

  1、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路基路面纵向开裂。

  2、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填料(如膨胀土),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防治措施:

  1、加固地基,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填筑路基。

  2、在裂缝两边各挖除一定宽度基层,采用厚度不小于20cm的钢筋砼补平基层的措施进行处理,其上加铺玻纤网处治,再铺筑沥青面层。

  形成原因:

  1、软基处理不好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

  2、软基处理后未待沉降稳定即填筑路基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

  3、堆载预压时间不够致使路面铺筑完成后产生不均匀沉降。

  4、路基清表时未发现的暗塘,造成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

  5、路基或路面基层、底基层压实度不够造成路面不均匀沉降。

  防治措施:

  1、按规范进行软基处理,待沉降稳定后进行路面铺筑。

  2、根据设计要求和沉降速率控制堆载预压时间,避免提前卸载。

  3、严格控制路基填筑的碾压以及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

十二、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不合格

  形成原因:

  1、4#料粉尘含量过高,砂当量不合格。

  2、矿粉亲水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