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3900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 下学期 苏教版.docx

必修二高中化学苏教版模块综合测试附答案下学期苏教版

高中化学模块综合测试

(必修二苏教版)

(满分100分,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6上海高考,3)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

A.同系物B.同分异构体C.同素异形体D.同位素

解析:

C60与C50、C70、C120、C540等,都是碳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答案:

C

2.(2006北京高考理综,12)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A.若R(OH)m为强碱,则W(OH)n也为强碱

B.若HXO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解析:

由题意可知,R、W、X、Y、Z为第2或第3周期元素。

若R(OH)m为强碱,可能是NaOH、LiOH,则W(OH)n可能为Be(OH)2、Mg(OH)2、Al(OH)3,都是弱碱;若HXOm为强酸,则X是活泼非金属元素,则Y的活泼性>X的活泼性,因此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是正确的;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位于第ⅥA族后面的Z元素,其最高正价可能为+7(氯元素)或0价(氟元素);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即X位于第ⅤA族,则R位于ⅢA族,可能为硼也可能为铝,故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B

3.(2006北京高考理综,8)已知:

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析:

发生的反应:

①2KM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②2Fe2++Cl2====2Fe3++2Cl-,③2Fe3++2I-====I2+2Fe2+。

反应①证明氧化性:

>Cl2,反应②证明氧化性:

Cl2>Fe3+,反应③证明氧化性:

Fe3+>I2,因此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Cl2>Fe3+>I2是正确的;上述实验中,共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实验①生成的气体Cl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实验②证明Fe2+有还原性,不能证明其氧化性。

答案:

A

4.下列分子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H2C==CHClB.甲苯C.氯苯D.乙烷

解析:

乙烯和苯是平面型分子结构,其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其平面结构的特点不会改变。

甲苯和乙烷由于有甲基的存在,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AC

5.比较形状和质量均相同的两块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B.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C.如硫完全燃尽,则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的所用时间相同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温度比在空气中高是由于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

解析:

一定质量的硫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燃烧的快慢与氧气的浓度有关,纯氧中氧气浓度大于空气中氧气浓度,故燃烧剧烈。

答案:

CD

6.设C+CO2

2CO;ΔH>0,反应速率为v1;N2+3H2

2NH3;ΔH<0,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

解析: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固然跟它的放热、吸热有关,但升高温度都将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

A

7.下列操作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B.石蜡的催化裂化

C.煤的气化D.煤的干馏

解析:

石蜡的催化裂化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分子较大的烃断链,变成较小的分子;煤的气化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变化生成一些可燃的化学物质;煤的干馏是在较高温度下,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多种有机化合物。

答案:

A

8.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阴极

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

解析:

铜锌原电池中,Zn活泼,是负极,Cu是正极,A正确。

电解精炼粗铜的过程是:

粗铜

Cu2+

精铜,粗铜为阳极,B不正确。

电镀铜时:

Cu

Cu2+

Cu(附着在镀件上),铜作阳极,C正确。

电解稀H2SO4制H2、O2时,阳极应该使用惰性电极。

若用Cu作阳极,则阳极上Cu失电子:

Cu-2e-

Cu2+,得不到O2,D不正确。

答案:

AC

9.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3H8+Cl2

C3H7Cl+HCl

B.2FeCl2+Cl2====2FeCl3

C.CH2==CH2+H2O

CH3CH2OH

D.CH3CH2OH

CH2==CH2↑+H2O

解析:

此题是对反应类型理解的考查,只要正确理解加成反应即可求解。

答案:

C

10.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反应,无红色沉淀生成的物质是()

A.麦芽糖B.葡萄糖C.蔗糖D.淀粉

解析: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与银氨溶液和新制Cu(OH)2浊液反应;蔗糖、淀粉、纤维素是非还原性糖。

答案:

CD

11.下列各组物质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溴和四氯化碳B.苯和溴苯C.硝基苯和水D.汽油和苯

解析:

A、B、D中两种物质都能混溶,不分层,故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

硝基苯和水不相溶,故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

答案:

C

12.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果的是()

①固体燃料粉碎②液体燃料雾化③煤经气化处理④通入足量的空气

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全部

解析:

由于大块的固体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有限,燃烧往往不够充分。

因此,工业上常需要将固体燃料粉碎,或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提高燃烧效率。

答案:

D

13.已知常温常压下,N2(g)和H2(g)生成2molNH3(g)放出92.4kJ热量。

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kJ,向另一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0.5molN2、1.5molH2和1molNH3,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2Q2=Q1=92.4B.Q2<Q1<92.4

C.Q1<Q2<92.4D.Q1=Q2<92.4

解析:

N2(g)+3H2(g)

2NH3(g)放出热量92.4kJ,由于此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生成氨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所以Q1<92.4kJ;在另一容器中充入0.5molN2、1.5molH2、1molNH3,达到平衡后氨的物质的量与上一平衡相同,在合成NH3的过程中放出的热量Q2必小于Q1。

答案:

B

14.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ΔH=-197kJ·mol-1。

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SO32molB.放出197kJ热量

C.SO2和SO3共2molD.含氧元素8mol

解析: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此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不可能彻底,因此,A、B两选项错误;根据元素守恒,SO2和SO3共2mol,O元素6mol。

D选项错误。

答案:

C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以含有共价键,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B.含有共价键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分子中一定含有化学键

D.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解析: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是正确的,而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就是说,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同样可以理解为,一旦含了离子键就绝不是共价化合物了。

所以A正确。

多原子的非金属的单质中也有共价键,所以B错误。

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C错误。

有些酸根阴离子中含有金属元素,如MnO-4,故D错误。

答案:

A

16.不久前,美国一个海军航空站安装了一台250kW的MCFC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其工作温度为600℃—700℃,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负极反应为H2+

-2e-====H2O+CO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

4OH-====O2+2H2O+4e-

B.放电时

向负极移动

C.电池供应1mol水蒸气,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

D.放电时

向正极移动

解析:

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A错;负极失电子、阴离子移向负极,故B正确。

生成1molH2O转移2mol电子。

原电池反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电子流出,阴离子移向负极,只有从内在本质上理解上述概念,才能无论对什么电池都可进行正确分析。

答案:

B

17.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

取该元素单质2.8克与氧气充分作用,可得到6克化合物XO2。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B.第2周期C.第ⅣA族D.第ⅤA族

解析:

6gXO2中含X2.8克,含氧气3.2克,即0.1mol,则XO2也为0.1mol,推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其质子数为14,为Si。

答案:

AC

18.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由于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属于递变性变化而不是周期性变化。

答案:

B

19.如图所示,是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A+B

2C+Q,A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或Y两点相应v(正)=v(逆)

B.Z、N两点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都是v(正)>v(逆)

C.W点表示非平衡状态,v(正)>v(逆)

D.相应反应速率大小的点:

w>Y>N

解析:

从图象上可看出,X、Y两点在平衡线上,v(正)=v(逆),Z、N、W三点都未达到平衡,Z、N两点在相同条件下,都在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v(正)>v(逆),而W点在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v(逆)>v(正),相应速率大小与温度有关,N点所处的温度最高,速率应最快。

答案:

AB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解析:

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取决于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这一点与金属元素有区别。

金属元素的最高价不仅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有些(过渡元素)还与内层电子数有关。

所以A正确。

非金属最低负价绝对值大部分等于8-最外层电子数(氢不是),所以B错。

而C中反例是He,D中的反例是ⅤA主族的金属元素最外是5电子。

答案: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共55分)

21.(6分)下图是煤干馏的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各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液体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__等有机物。

如把这些物质进一步分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有关煤干馏的常识性知识和煤焦油的成分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答案:

(1)酒精喷灯U形管铁管或瓷管

(2)冷却煤的干馏产物

(3)苯、甲苯、二甲苯分馏

22.(4分)

(1)淀粉是没有甜味的,但多咀嚼就会感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纤维素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74960,平均每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葡萄糖单元。

解析:

(1)人们在咀嚼含淀粉食品时,淀粉受唾液中所含淀粉酶的催化,部分水解成了麦芽糖,所以有甜味。

注意催化剂是淀粉酶,而不是H+。

(2)Mr(C6H10O5)=162,N(纤维素中葡萄糖单元)=

=1080。

答案:

(1)2(C6H10O5)n+nH2O

nC12H22O11

(2)1080

淀粉麦芽糖

23.(9分)位于短周期的四种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C位于同一主族,B、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B、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A、C原子序数之和的两倍。

依据你的推断,完成下列问题:

(1)四种元素的名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含B质量分数最高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

(3)写出由上述元素形成的具有漂白作用的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意,四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可能有两种:

①位于三个周期时,A必为氢,C为钠,B、D同主族,设B的原子序数为x,由x+(x+8)=2(1+11)可知x=8,B为氧,D为硫。

②位于两个周期;第1、2周期或第2、3周期,按①分析方法分析,不符题意。

(2)含氧量最高的化合物,应是其他元素所占质量分数最小的物质,为H2O2。

(3)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为Na2O2、H2O2、SO2、O3等。

答案:

(1)氢氧钠硫

(2)

(3)SO2Na2O2H2O2O3

24.(6分)用石灰石、食盐、焦炭、水为原料,写出合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

CaO+3C

CaC2+CO↑)

解析:

确定合成路线,一般多用“逆向思维、顺向作答”思考方式,即根据合成物质的结构找出合成该物质的单体或基本物质,然后再找出制备这些单体的方法。

作答时按原料→单体→聚合物顺序进行。

本题合成路线为:

答案:

①CaCO3

CaO+CO2↑

②CaO+3C

CaC2+CO↑

③CaC2+2H2O

Ca(OH)2+CH≡CH↑

④2NaCl+H2O

2NaOH+H2↑+Cl2↑

⑤H2+Cl2

2HCl

⑥CH≡CH+HCl

25.(17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完成以下有关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4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①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

__________。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

(5)在③和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

答: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⑧和

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

答: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标出各元素的元素符号,然后根据掌握的元素周期表知识和有关物质的性质回答。

答案:

(1)NSiSCa

(2)KFAr

(3)HClO4KOHAl(OH)33HClO4+Al(OH)3====Al(ClO4)3+3H2O

Al(OH)3+KOH====KAlO2+2H2OKOH+HClO4====KClO4+H2O

(4)FK

(5)Na可以用它们跟水反应的实验证明:

钠跟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并生成强碱;镁跟沸水才反应,放出氢气,并生成中强碱Cl可以用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的实验证明:

溶液由无色变为橙黄色,发生的反应为Cl2+2NaBr====2NaCl+Br2

26.(13分)皂化值是使1.00g油脂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碘值是使100g油脂加成时消耗单质碘的克数。

已知各种油脂的皂化值、碘值如下表:

花生油

亚麻仁油

牛油

黄油

硬化大豆油

大豆油

皂化值

190

180

192

226

193

193

碘值

90

182

38

38

5

126

完成下列问题:

(1)单纯由(C17H35COO)3C3H5(相对分子质量884)形成的油,用KOH皂化时,皂化值为,写出其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列①—③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词句:

①亚麻仁油比花生油所含的___________多;②黄油比牛油所含的___________多;③硬化大豆油的碘值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碘值为180的100g鱼油硬化,所需的氢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__L。

(4)用下列结构式所代表的酯,若皂化值为430,则n=__________,并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CnH2n+1—COOC2H5+KOH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17H35COO)3C3H5—3KOH

884168

1.00gm(KOH)

m(KOH)=0.190g=190mg

(2)①亚麻仁油与花生油升华值相差不大,则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不大,但它们的碘值为2倍关系,说明亚麻仁油的不饱和度大。

②牛油比黄油的皂化值低,表明牛油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由二者的碘值相同,可知牛油的不饱和度大。

③碘值越小,其不饱和度越小。

(3)100g鱼油加H2和加I2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

n(H2)=n(I2)。

V(H2)=

×22.4L·mol-1=15.9L

(4)CnH2n+1—COOC2H5—KOH

(14n+74)56

1.00g0.430g

n=4

答案:

(1)190(C17H33COO)3C3H5+3KOH

C3H5(OH)3+3C17H33COOK

(2)不饱和脂肪酸基饱和脂肪酸基不饱和键少

(3)15.9

(4)4C4H9COOKC2H5OH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27.(5分)C8H18在一定条件下受热裂化可生成CH4、C2H6、C3H6、C2H4、C4H8五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求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

C8H18裂化时可发生下列分解:

C8H18

C4H10+C4H8①

C4H10

C2H6+C2H4②

C4H10

CH4+C3H6③

设有1molC8H18发生上述分解反应。

经过反应①生成1molC4H10和1molC4H8;C4H10接着发生了②和③两个并列反应,设发生②反应的C4H10的物质的量为x,则发生③反应的C4H10的物质的量为(1-x)。

C4H10

C2H6+C2H4

xxx

C4H10

CH4+C3H6

1-x1-x1-x

②③反应共生成气体:

2x+2(1-x)=2mol。

再加上①生成的1molC4H8,故1molC8H18分解共得3mol气体,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1molC8H18的质量,所以

答案:

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