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3911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床行业分析Word格式.docx

以美国为主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产值占世界的14%,消费额占25%。

根据美国AMT(美国制造技术协会)公布的1995年全世界实力最强的215个机床制造企业,德国有72家,意大利有52家,日本有42家,美国有23家。

瑞士有7家,英国、韩国各有6家,法国有3家。

西班牙有2家,比利时、加拿大各1家。

其中排名前10位的企业如下:

 

  1995年世界机床制造业销售额最大的前10名(单位:

百万美元)1995年

排名公司名称机床销售额总的销售额纯利润额从业人数 

1Fanuc(日)1138.01724.2258.52156 

2Amada(日)1104.41269.5-28.31375 

3山崎铁工所(日)1021.01021.0-3670 

4富士机床制造公司(日)893.4893.463.91180 

5大隈公司(日)722.7760.7-10.51368 

6Giddings&

Lewis(美)659.4730.66.53652 

7Trumpf集团(德)645.7645.730.92028 

8森精机铁工所(日)622.2654.9-25.81826 

9WesterAtlas(美)558.02225.899.813901 

10Comau集团(意)547.2586.515.32244 

  1996年全球34个主要机床生产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总值为383亿美元,比1995年的363亿美元增长5.5%,其中日本蝉联冠军,达92亿美元。

全球17个主要机床生产国出口总额估算约216亿美元,出口增长幅度较大者,依序为中国台湾省25%、西班牙24.4%、意大利20%、韩国20%,以及英国19%,其中台湾省在对大陆转口市场巨幅增长的带动下,以14亿美元以上的出口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五大机床出口地区。

美国是最大的机床吸收国,其次为德国、中国、日本和意大利。

目前全球机床的总出口额,已占生产总额的60%,出口导向已成为全球机床产业整体的发展趋势,除主要生产国相互间的贸易往来外,开发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国家市场,如印度、墨西哥、中国、波兰、及捷克等国的需求增长,将成为全球机床产业增长的助力。

  二、我国机床工业的现状 

  1、我国机床工业的概况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共有184家(其中,并入集团公司,破产,停产占6家),97年1~2季度机床工具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为-24,468万元,比96年同期少亏损13.6%,其中,亏损企业8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家,亏损企业面为47.7%;

在亏损企业中97、96两年同期亏损企业70家,亏损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2家,其中亏损额最高的达2257万元。

据中国机床工具协会信息统计部对本行业450个企业统计,97年1~3季度累计工业总产值(不变价)比上年同期增长2.21%,是几年来首次改变负增长状况。

从小行业来看,金属切削机床仍然是负增长(-0.78%),其中磨床、特种加工机床和重型机床呈现正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76%、7.80和55.47%。

锻压设备、铸造机械和木工机床分别比上年增长3.60%、13.36%和0.72%。

如按工业总产值现价来看,受价格因素影响,97年1~3季度比上年同期减少2.76%,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减少4.51%,锻压设备与上年同期持平。

全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下滑,比上年同期下降0.91%,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下降0.78%,锻压设备下降1.90%。

一至三季度全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53.69%。

其中金属切削机床39.1%,锻压设备66.81%。

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减亏2.37%,全行业亏损4.18亿元。

其中金属切削机床亏损3.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0.59%,锻压设备亏损0.1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79.22%。

全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23%,其中金属切削机床-6.54%,锻压设备-0.73%,铸造机械-0.53%,木工机床为正值5.2%。

截止1997年11月份机床工具行业生产统计情况如下:

项目单位全年计划本月实际完成本月止累计完成累计完成 

  为年计划比去年同期增减% 

  机床工具行业产值(90年不变价)亿元__14.1148.9__0.9 

  机床工具行业产值(现行价)亿元__14.9153.7__-2.6 

  机床工具行业销售产值亿元__13.2143.9__-3.0 

  机床工具行业产销率%__88.693.6____ 

  金属切削机床台10862961327638870.3-12.5 

  其中:

大型机床台1736126113265.2-3.4 

  高精度机床台7343739853.6-24.3 

  数控机床台6204471503481.114.2 

  锻压设备台3983021882526563.4-17.4 

  资料来源:

机械工业部生产与信息统计司 

  2、我国机床工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相比,还面临生产技术水平低、开发能力差、经济规模小、整个行业劳动生产率低等诸多问题,如不能迅速予以解决,在国外产品的冲击下,将面临全行业的生存危机。

  

(1)科技基础薄弱,产品质量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 

  从整体上讲,我国机床工业技术水平低,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产品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工业企业无论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还是在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均存在着阶段性差距,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不少企业装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

一些基础元器件和零部件的可靠性差,基础机床的精度、效率较低。

由于国产机床的质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导致近几年机床进口骤增,进出口逆差巨大,尽管国内机床市场需求旺盛,但将近一半的国内市场被外商占领了。

目前高精尖产品市场被西方发达国家占领,大型、重型和普通机床市场被俄罗斯占领,普及型数控机床台湾产品大量涌入,机床行业危机四伏,处境十分艰难。

  

(2)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没有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核心技术基本上来源于国外,普通机床大量进口的问题相当严重 

  尽管我国机床行业近10多年来引进了约1000多项国外先进技术,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提高国产化率的低层次上,没有上升到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上来。

企业基本上没有技术开发中心,即使有也形同虚设。

一些关键配套件如精密轴承、数控系统、关键的液压件、电器件等仍然需要大量进口,从而大大增加了机床的生产成本。

据统计,机床进口从1990年的4.85亿美元猛增到1996年的25亿美元,六年时间增长了四倍,进口金属切削机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990年的31%上升到1996年的62%,在1996年进口金属加工机床25亿美元中,普通机床达12.7美元,占50.6%。

进口国外设备中有一半是国内能制造的普通机床,在进口的普通机床中有相当数量是因价格便宜的二手旧设备;

国家每一次取消减免税,就出现一次进口高峰。

而在进口机床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又比较严重,如我国某汽车制造厂买了台湾的两台数控机床,由于刀具布局的原因,根本无法使用,也无法修理,只好报废。

  (3)生产集中度低,“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普遍存在,规模效益没有充分发挥 

  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全行业几百个企业分布在各部、委、省、市各层次,机床行业趋同化问题严重。

“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普遍存在,许多企业在内部进行配套,铸造、铸造零件加工都自己搞,致使成本降不下来,规模效益很差。

金属切削机床,我国人均产值3.16万元,约合0.4万美元,日本则高达23万美元,比我国高56倍。

法国和英国也分别是我国的37倍和17倍。

  (4)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企业资金供需矛盾突出,整个大行业投入严重不足 

  机床行业负增长截止1997年已是第四个年头,全行业亏损是第三个年头。

机床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处于徘徊状态。

由于历史欠债以及政策性因素等原因造成企业自有资金严重匮乏,一些企业资本金到位不足,企业流动资金普遍紧缺。

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极不合理,95年清产核资时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0%以上,利息负担极其严重。

另外,由于机床行业的用户主要分布在机械行业,而机械行业的普遍不景气导致企业间合同兑现率低,拖欠货款现象十分严重,企业间的三角债更加剧了本来就已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

据统计,1978年机械工业利税比为4.05:

1,1994年降至0.65:

1;

同期机械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率由22.94%降至9.75%,利润率由18.81%降至3.86%;

在此期间,税金增长了11.27倍,利润仅增长98%。

由于上缴过多,留利太少,企业自我投入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5)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现有的人才流失极为严重 

  我国机床工业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较突出的问题是:

  其一、技术骨干队伍出现断层 

  据调查,现有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80%以上,30~40岁之间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奇缺,中青年科技人才流失极为严重。

  其二、高级技工人才奇缺,现有的培养方式已远不能适应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机床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手工操作的多,尤其是装配,对人员要求高,从电气工、板金工到市场产品营销人员的素质都很重要。

我国高素质技工本来就少,加上近年由于机床行业经济效益下滑,全行业待遇偏低,现有的人才流失已十分严重。

我国机床行业培养高级技工的方式主要是老师傅的“传、帮、带”,这一培养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

另外,每年从大专院校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且人心不稳,面临流失。

  其三、缺少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 

  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很难培养出既精通技术又通晓技术管理与企业管理的通才型高级管理人才,而正是这类人才他们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大批其它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是否有效。

  (6)管理技术与手段非常落后 

  机床行业普遍存在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差、工艺管理工作落后、质量标准体系与其它标准工作体系管理不健全、信息管理落后、研究开发技术与手段落后等问题,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计划(MRP?

Ⅱ)、准时生产制(JIT)、最优生产技术(OPT)、精良生产、迅捷制造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系统基本上没有应用。

多数企业尚处于经验管理的阶段,只有少数大中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管理严重落后于技术的发展。

  三、我国机床工业的发展前景 

  1、我国机床工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据预测分析,尽管全球经济增长由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放缓,但在我国“九五”期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仍将加快,世界贸易继续以高于经济增长的发展速度增长;

机电产品贸易额2000年将达到2.4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45%以上;

2010年将达到2.4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一半以上,机电产品将成为市场容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类商品。

据对1996年4月我国第五届国际机床展览会、1996年9月美国芝加哥国际制造技术展览会及同年11月日本东京第18届国际机床展览会的展品分析,高性能机床与廉价机床两极分化是当今世界机床技术发展趋势之主潮流,其中反映最为突出的是更好满足广大用户大批量、中小批、单件,不同生产的要求。

既能实现高精度、高效、高自动化,又能价廉物美,是当前世界机床市场最为迫切的需求。

目前,美国、日本、德国都在发展高性能先进机床的同时,努力开发各种廉价、超廉价机床去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与我国形成激烈竞争的势态。

改革开放前,我国机床出口主要是东南亚和前苏联、东欧(易货),现在美国已成为我机床主要出口国,占出口总额约1/5强。

在发达国家中我国机床出口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是日本和英国。

1994年,我国出口到日、英的机床仅占我出口额的1%左右,1996年分别上升至5.65%和2.37%。

同时,经济快速增长的东南亚仍然是我国最大机床出口地区,占出口总额的1/4。

在我国机床的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机床仍是目前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

其中,普通车床、钻床、砂轮机,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供货国。

从整体上看,这种出口结构是不合理的。

但正是在这一领域内,我国具有其它国家无可替代的比较优势,如劳动力价格低廉等。

在美国,每年对传统的低层次机床的需求量也是较大的,而我国仅占其进口额中百分之几的份额,因而有巨大的出口潜力。

我国在发展高精尖机床设备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促进机床出口,并逐步改善出口产品结构。

世界机床市场需求预测如下:

1998年~2000年世界机床市场需求预测单位:

百万美元199819992000年平均增长率 

美国9167.3910061.4511080.209.26 

日本6951.657543.868218.007.88 

德国6550.387304.218172.2110.97 

法国4051.224296.294568.885.66 

意大利3354.993687.714065.569.49 

中国2145.932388.232675.8310.21 

英国2006.812008.222240.949.25 

韩国1905.692060.582237.367.55 

印度791.39896.311019.3712.59 

台湾省609.22655.01706.097.07 

世界总计53268.0258439.8264367.789.10 

《中国机床工具报》 

  

(2)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九五”期间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时期,从“九五”开始,我国国民经济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性转变。

我国现已是世界摩托车生产第一大国,随着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工业、交通运输业、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机床工具制造业的振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从第三次工业普查的结果看,截止1995年末,我国机床拥有量为383.51万台,其中金属切削机床298.39万台,占77.80%;

成形机床85.12万台,占22.20%。

机床拥有量的数控化率,1995年为1.9%,其中金切机床数控化率为2.15%,成形机床数控化率为1.02%。

从1985年到1995年的10年中,虽然我国拥有机床的数控化率增加了1.5个百分点,但总的水平仍然很低,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美国1989年普查拥有机床233万台,数控化率为9.6%;

德国1985年普查拥有机床123万台,数控化率为5.7%;

日本1994年普查拥有机床104万台,数控化率为16.14%;

意大利1985年普查拥有机床55万台,数控化率为15.2%;

英国1987年普查拥有机床74万台,数控化率为7.1%。

这表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投入大量的数控机床。

假如到2000年我国拥有机床的数控化率能比1995年提高1倍,而总拥有量不变,则共需投入数控机床约73000台。

在已拥有的数控机床中,国产的占56%,进口占44%,但从设备的技术质量、性能水平及价格来看,国产数控机床明显落后于进口机床。

因此,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的技术与质量水平,加强用户需要的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开发,是摆在我国机床行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我国机床拥有量大,且大多为设备陈旧,性能落后,广大用户亟需扩大生产量、提高生产率,不可能大量购置新机床。

通过对旧机床改装,如恢复精度、将原有的NC机床中的旧NC系统更换成新的NC系统、对旧机床加上测量、自动上下料装置等就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因此对旧机床改装的市场也很可观。

  (3)作为支柱产业的机床工业受到空前的重视 

  机械制造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装备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任何产业部门的先进设计,最后只有通过制造技术才能成为现实产品,科学研究只有通过制造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因此制造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技术基础之一。

然而,自70年代以来,由于受“第三次浪潮”思潮的影响,一些国家的经济学家把传统制造业称为“夕阳工业”,力图将经济发展的中心由制造业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这种错误思潮最后导致了一些国家制造技术发展缓慢、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力下降、国际竞争力削弱的后果。

80年代的美国就是一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为了重振制造业的雄风,率先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AMT)”概念。

我国政府已确定要振兴制造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作为工作母机的机床工具工业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械工业发展和振兴的重点领域。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为支柱产业的 

  机床工业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空前重视,世界发达国家相继认识到机床工具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

在97年4月北京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的题词是:

“交流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国际贸易合作,振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指出,为了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重点开发推广包括先进制造技术在内的5大技术。

国家机械工业部已确定“九五”期间,机械工业要集中力量“打好产品质量翻身战役、打好组织结构优化战役、打好开发能力提高战役”。

“三大战役”的核心精神就是贯彻中央抓大放小的精神,对机械行业的存量资产进行优化重组,用先进制造技术有步骤、分阶段地改造从而最终振兴我国的传统机械工业。

这对于推动装备工业国产化,带动国民经济产业升级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机床工具行业现在受到国家高层的空前关注,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国内机床市场特点及机床行业的发展方向 

  从中国机床工具协会97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机床行业市场高层次研讨会上,多数机床行业的资深人士认为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国内机床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更多的用户已不满足于按产品目录采购市场上量大面广低档次的通用机床,而是进一步要求机床行业能按照特定的生产需求,提供经济高效的“量体裁衣”的产品。

  

(2)许多用户已不满足于采购单台设备自行成套,而是要求机床行业能按生产工艺过程提供软硬件结合、技术成套的生产系统,以“交钥匙工程”方式交付用户。

保证能很快投入使用,取得投资效益。

  (3)在当前机床行业产品更新快,技术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用户对所购装备的技术水平、使用性能、经济效益及交货周期等的要求愈来愈高,机床行业必须适应这种要求,采取相应有效措施,才能占领市场。

  (4)在开放的环境下,国内机床市场已经国际化,形成了更大范围的买方市场。

用户可以采取招标等方式在国内与国际的广阔领域中择优选择合适的供货方,机床行业不能坐等用户上门,只有在竞争中凭借或创造自身的优势才能获得订单。

  从第三次工业普查我国机床拥有量的结构分析,以及国外一些主要国家机床拥有量结构的变化趋势看,国内机床市场品种正处于调整之中,应把握以下发展方向:

  

(1)数控机床应优先发展 

  我国数控机床占总拥有量的比重大大低于日、美、英等工业发达国家,我国在优先发展数控机床的总方针下,应重点发展如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专用机床和数控液压机以及数控弯曲机,以提高机械制造业的总体水平。

  

(2)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种应大力发展 

  日、美等国不仅数控机床的构成比远远大于我国,而且在技术含量较高的磨床、镗床、专用机床和弯曲机等机种的构成比也都高于我国。

因此,我国应将这几个机种作为重点发展。

而在普通车床、钻床、电加工机床和机械压力机等机种的发展上,应适当调整节奏。

  (3)进口量较大的品种应加快发展 

  10多年来,国内进口机床拥有量增长36.4%,其中近5年进口机床构成比超过50%的有加工中心、数控钻床、数控磨床、数控铣床、数控自动压力机等机种。

而进口量大且进口速度较快的机种有加工中心、数控钻床、数控镗床、数控铣床、数控自动压力机、数控弯曲机、高精度磨床、大型铣床、大型钻床等机种。

  这些进口机种中,除有一部分国内可以提供外,也确有很多品种尚不能提供,国内应加快发展此类品种。

  (4)成形机床应积极发展 

  鉴于成形机床所具有的节能、节材和效率较高的特点,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汽车、航空、船舶、电器等各国大都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因而,更带动了成形机床的发展。

我国的成形机床拥有量只与国外80年代初期水平相当,和国外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因此,成形机床内部构成中,技术含量高的多工位压力机、精密压力机、金属挤压机和弯曲机(整形机)等应加快发展。

  3、我国机床工业的发展对策与前景 

  据分析,我国机床行业的宏观政策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进一步改进机床产品进口的宏观管理 

  一是对进口管理的特定产品目录应吸收行业管理部门意见,定期调整。

对列入特定产品目录的机床进口,应建立集中审批制度,事先征求行业管理部门意见,坚持终审权集中于国家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

二是通过国家立法,规范招标制度。

在国家投资项目的机床设备招标中,凡国内能提供的,应允许国内制造企业参加投标,明确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国内合资、合作或国有企业制造的机床。

  

(2)培育市场,鼓励选用国产数控机床 

  对选用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家计划内的基建、技改项目,国家给予优惠贷款支持。

具体实施中,一是可采取选择一批以我为主提供机床装备的工程,给用户买方信贷,择优选择承担设备制造任务的骨干机床企业,并给予流动资金及开发费的补贴。

二是为了降低国产数控机床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机床工具工业部门集中购买为其配套的进口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