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398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7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4.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①水土流失加重②环境污染加剧③洪水威胁增加④湿地面积减少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扎龙湿地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湖泊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左图为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位置图,右图为齐齐哈尔年降水量与径流量月分配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A.涵养水源B.调蓄洪水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

7.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A.1月至2月B.3月至5月C.6月至9月D.10月至12月

读“世界某区域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若图示地区雨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其带来的影响是

A二氧化碳减少.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

9.下列雨林开发模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是

①雨林观光②生态旅游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④商业性采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

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北京B.山西C.江苏D.海南

11.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2.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

B.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多打机井,加大开发水源力度

D.农作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13.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读我国新疆(土地总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表1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合计

面积

2.35

4.31

50.54

54.12

111.32

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

水蚀

风蚀

冻蚀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14.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荒漠化一定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D.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15.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风力,其次是流水

B.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不明显

C.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D.只要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17.森林植被恢复后,有关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8.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

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的干燥程度。

可能蒸发量括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读中图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9.据图分析甲处干爆度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气温C.地形D.水温

20.图中乙区域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

①土地荒漠化⑦土壤次生盐碱化④水土流失④土壤板结

A.①⑦B.②③C.③④D.①④

21.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北纬40度纬线由西向东气候干燥程度逐渐升高

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

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

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读某内陆湖近代三个时期依次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2.依据图示信息,可推断(  )

A.湖泊的流域面积在不断缩小B.最适宜作为渔港区位的是西南侧湖岸

C.湖泊中南北走向的半岛,不会再消失D.注入湖泊的径流量不断减少

23.该湖泊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表现在(  )

A.湖泊面积减小,鱼群密度相应增大

B.沿湖土壤盐碱化加剧,影响原生植被生长

C.流水作用加强,风力作用减弱

D.围湖造田,形成了季风水田类型

24.若想减缓湖泊的缩小,人类活动适宜的方式应该(  )

A.发展节水农业B.植树造林,减缓水土流失

C.严禁围湖造田D.修建水利工程,拦截泥沙

下图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5.图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26.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增加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D.洪涝灾害多发

27.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  )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D.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研究各种问题。

下表是“苏北某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表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数字“1”、“2”、“3”、“4”分别表示湖泊、居民点用地、耕地、经营用地(如农家乐等),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28.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A.年降水量会增多

B.气温年较差变大

C.径流量变幅增大

D.湖泊的水质变好

29.下列措施中,能够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

A.保护性开发湿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B.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发展淡水养殖业

C.以旅游业为平台,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D.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读某河流水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30.该河流许多支流与干流垂直的原因是

A.人工裁弯取直B.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

C.山脉走向多与海岸线大致平行D.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31.该流域上游地区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治

A.石质荒漠化B.土地沙漠化C.次生盐渍化D.水土流失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32.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土壤、水源B.光热、水源C.风向、地势D.地形、河流

33.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沙尘暴C.土壤盐碱化D.洪涝灾害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m×

2m×

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4.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①净化水质②防风固沙③塑造地形④涵养水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5.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B.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C.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D.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在青海湖边的流动沙丘进行了两年丰的试验和反复论证后取得成功,其原理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生长的草种和灌木,达到治沙的效果。

结合材料及条带状沙砖固沙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36.推测青海湖边流动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A.气候干旱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37.对该条带状沙砖铺设地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干旱缺水,沙漠广布B.植被稀疏,多为高山针叶林

C.风力强,多风蚀地貌D.河流较少,水量季节变化小

38.下列关于图中条带状沙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夜晚吸收地下水,辐射保温B.白天释放水汽,为植被提供水分和温度

C.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D.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

图2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9.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

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④⑤

40.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A.建材产业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D.沙生中药材产业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41.[地理选修—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11月24日,汉中发现分布有49处的罕见世界级天坑群,是我国在湿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最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景观,其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完整性以及可保护性等资源禀赋优异,达到了世界级地质遗迹的标准。

由于天坑多分布在原始林区,相关部门提醒,目前还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条件,建议大家先耐心等待。

(1)请你分析旅客近期去天坑旅游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2)请你为汉中市天坑旅游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2.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旅游大省。

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江苏“十二五”期间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地区累计人数统计表(单位:

万人次)

(1)据图说明“十二五”前四年江苏旅游外汇收入变化的特点。

(2)简要分析江苏入境旅游发展迅猛的原因。

43.【旅游地理】

法属留尼汪岛是西南印度洋马斯克林群岛中的一个火山岛。

该岛森林覆盖面积广,甘蔗是其最主要的农产品,工业化程度较低。

近些年来,该岛旅游业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国外游客,下图为“留尼旺岛等高线和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

列举到留尼旺岛旅游的游客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及其积极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原因。

44.【环境保护】

为打赢今冬明春空气质量保卫战,2016今10月20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召开第七次会议,会议提出将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建设国家“禁煤区”(图17)。

(1)分析京津冀“禁煤区’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简述除了建设“禁煤区’外,改善该地区空气质量的措施。

45.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沙雅县(如下图),地域辽阔,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

塔里木河自西向东在沙雅县中部偏北横贯全县,将本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和塔里木河谷平原,为沙雅县的农业及人口聚居的地方,约占总面积的19.6%;

南部为沙漠,约占总面积的80.4%。

沙雅县境内塔里木河两岸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沙漠英雄树--一胡杨林,如今正面临面积锐减、碎片化趋势严重和质量下降等问题(表1)。

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沙雅县分布并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胡杨林的原因。

(2)指出导致沙雅县胡杨林面积减小、碎片化严重及质量下降的原因。

(3)简述近几十年来沙雅县的灾情变化。

(4)你是否赞同该县实施退耕扩林,解决日益凸显的荒漠化问题。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图中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有坡地垦田,②不合理。

果园开发是在山坡地,合理,①合理。

湖泊周围湿地消失,说明有围湖造田,③不合理。

人工造林分布在山地区,④合理。

B不合理,选B。

A、C、D合理。

2.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在坡地开垦耕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加重,①对。

土地利于类型变化,不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②错。

围湖造田,洪水威胁增加,③对。

湿地面积减少,④对。

D对,A、B、C错。

【考点定位】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名师点睛】根据图例,两图对照判断,在陡坡不适宜开垦梯田。

保护湿地,不能围湖造田。

土地利用类型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

不合理利用土地,会导致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但不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5.D

6.D

7.C

3.扎龙湿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积水较多,①对。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对。

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不利于湿地形成,③错。

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积水形成沼泽湿地,④对。

4.湿地是独立的生态系统,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D对。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不是主要目的,A、B、C错。

5.湿地面积越大,调节能力越强。

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夏季,6月至9月,C对。

其它月份降水较少,湿地面积较小,调节能力较弱,A、B、D错。

【考点定位】湿地形成条件,保护湿地的目的,湿地主要功能。

6.读图可知,北京的灰水古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最大。

灰水古迹比重越大,意味着水环境的污染越重。

故选A。

7.读图可知,新疆比海南绿水足迹小,即存在于土壤的雨水被蒸腾的量比海南小,降水量和蒸发量小于海南,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

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

故选C。

【考点定位】读图分析能力区域差异

8.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

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

9.植被恢复后,蒸发(腾)量增加,地表植被保持水土的能力增加,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地下径流增加,地面径流减少,所以C正确。

10.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甲河径流量减少。

考点:

流域的综合开发

通过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形态及特征,分析影响干燥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形成的原因。

结合区域干燥度,分析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判断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1.根据材料,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受海陆位置影响,等值线应与海岸线走向一致,A错。

区域甲处等值线弯曲是局地现象,根据经纬度判断是山地区,主要因素是地形,C对。

地形差异导致气温、水温的差异,气温、水温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

12.读图,图中乙区域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土地荒漠化,①对。

乙位于河套平原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②对。

区域内降水少,水土流失不是主要问题,③错。

区域以牧业为主,土壤板结不是主要问题,与干燥度无关,④错。

所以A对,B、C、D错。

13.根据图示等值线数值,该区域沿北纬40度纬线由西向东数值减小,说明气候干燥程度逐渐降低,A错。

乙处比丙处干燥度数值差值大,说明变化快,B错。

干燥度等值线数值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C错,D对。

14.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的面积正在减小,注入湖泊的一些河流在消失,注入湖泊的径流量不断减少。

15.湖泊的面积缩小,气候干旱,蒸发加大,土壤的盐碱化加剧。

16.若想减缓湖泊的缩小趋势,人类活动适宜的方式应该是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因农业生产而大量引用注入湖泊的河流的水量

本题组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通过读图分析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该变化大部分系人为原因所致。

西北地区区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要从节水、保护水源、综合规划等方面做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17.根据图示信息,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以看到,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是灌木林、高草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选A。

18.读图,该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以看到,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是灌木林、高草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说明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Ⅰ区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

对Ⅱ区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到,因水源减少,Ⅱ区域水浇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土地荒漠化加重,所以A错,B对。

西北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问题较不严重,C错。

洪涝灾害也少,D错。

19.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这些举措都可以使得区域用水相对合理,有利于企业可持续,但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会导致中下游用水受到限制甚至下游断流,加剧生态问题,故选C。

20.图中有三个格表示耕地变为居民点、四个格表示湖泊变为耕地、两个格表示湖泊变为居民点、一个格表示湖泊变为经营用地、15个格不变;

土地利用变化是湿地面积减少,湿地调节气候和调节径流功能减弱,年降水量会减少;

气温年较差变大,B正确;

径流量变幅增大,C正确;

湖泊水域面积减少水质变差。

21.保护性开发湿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A正确;

由图可知,湖泊变为居民点、经营用地,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可能性不大;

以旅游业为平台,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C正确;

房地产业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盲目发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考点定位】湿地的生态功能,区域可持续发展

22.河流流向主要受地形影响,支流与干流垂直的原因是山脉走向多与海岸线大致平行,C正确。

23.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因此河流上游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水土流失,D正确;

石质荒漠化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

土地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干旱地区。

【考点定位】河流流向影响因素、生态问题的分布

【方法总结】石质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最典型;

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24.湿地不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

也没有塑造地形的功能,但湿地能涵养水源,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即净化水质。

因此模拟的土壤、芦苇的湿地环境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①、④对。

故选B。

25.若没有植被,则出水口的排水量有所增加;

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减少;

由于土壤缺水植被保护,则水土流失加重,出水口的含沙量将增加,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湿地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功能。

湿地的生态效益:

(1)维持生物多样性。

全球超过40%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

许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

(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3)提供水资源。

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专家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源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

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

(4)降解污染物。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

26.该题主要考查荒漠化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

荒漠化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与变异;

人为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为,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及不合理利用,诸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在西北地区,不同的地点荒漠化的成因是有所不同的,新疆气候干旱,流动沙丘面积逐渐扩大主要是地表的植被被破坏,使得沙丘活化,面积扩大,因此主要成因应该为人为原因,新疆降水较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所以植被破坏的方式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主要是在农牧交错地带,水资源利用不当主要是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故答案选B项。

27.本题主要考查青海湖周边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示条带状沙砖铺设地的地表为流动沙丘,周边地区干旱缺水,沙漠广布,A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该地区植被稀疏,多荒漠景观,B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北,风力强,多风力沉积地貌,C选项说法错误;

青海湖周边的河流较多(周围冰雪融水汇集的河流),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