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417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docx

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

 

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案

一、 工程概况

 龙玺太湖湾二期工程由1#--3#、5#--13#、15#--23#联排;25#--33#、35#--43#、45#--51#合院;52#、53#、55#、56#住宅;商业楼;配电间组成。

本工程位于宜兴市周铁镇分水,环太湖路北侧,由无锡明大置业有限公司开发,无锡锡山建筑实业有限公司负责承建。

其建筑类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规格如下:

建筑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合院

垫层混凝土为C15,基础及上部结构柱梁板混凝土为C30,二次结构构造柱及圈梁等为C25

联排

垫层混凝土为C15,C30混凝土柱基、底板、顶板,基础顶面至一层柱混凝土为C35,二层及以上柱、上部梁板混凝土为C30,二次结构构造柱及圈梁等为C25

住宅

垫层混凝土为C15,基础梁、翼缘板、底板及上部结构墙柱梁板混凝土为C30,二次结构构造柱及圈梁等为C25

配电间

垫层混凝土为C15,基础及上部结构柱梁板混凝土为C30,二次结构构造柱及圈梁等为C25

商业楼

垫层混凝土为C15,C30混凝土柱基,基础顶面至一层柱混凝土为C35,二层及以上柱,上部梁板混凝土为C30,二次结构构造柱及圈梁等为C25

 注:

以上混凝土均采用宜兴市金久混凝土有限公司的预拌混凝土产品。

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质量,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二、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1、混凝土拌和物

1)坍落度:

根据本工程情况及现场施工工艺,砼坍落度要求如下:

C15普通混凝土:

150±30mm

C25普通混凝土:

150±30mm

C30普通混凝土150±30mm

C35普通混凝土150±30mm

2)含气量:

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含气量限值不应超过4%。

3)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超过0.55,最大水泥用量不得超过>500kg/m3(包括替代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大体积混凝土不超过350kg/m3,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250kg/m3。

4)均匀性:

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5)混凝土凝结时间满足施工要求。

2.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基础垫层C15,基础及主体混凝土结构为C30(局部柱为C35),二次结构混凝土为C25,具体详上表描述。

强度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进行评定。

3、混凝土的外观要求

基础、主体工程混凝土达到外观颜色均匀一致,无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三、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与预拌混凝土公司制定质量控制措施要求并在合同附件中予以明确,对预拌混凝土原材料等具体要求如下:

1、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

混凝土用水泥: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初凝时间不小于2.5小时,不得使用早强水泥。

碱含量<0.6%,氯离子总量小于胶凝材料质量的0.1%。

检验频率:

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编号的袋装每200t为一批,散装:

每500t为一批次。

2)碎石

石质优先使用玄武岩或花岗岩,堆积密度≥1500kg/m3,吸水率≤1%,避免使用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每一料源检测一次),采用二级以上破碎工艺加工,最后一级采用反击式破碎或锤式破碎,规格合理,能以较好的比例配制5-31.5和5-25连续级配。

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并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在装卸及储存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

检验频率:

同产地、同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400m3为一批次。

碎石的技术要求

项目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

针片状%

≤15

≤25

含泥量%

≤1.0

≤2.0

泥块含量%

≤0.5

≤0.7

小于2.36mm含量%

5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

≤1

坚固性(循环次数5)

质量损失≯5%

3)砂

采用级配良好、颗粒洁净、质地坚硬、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粒径小于4.75mm的河砂。

砂的技术要求

项目

≥C30的混凝土

级配

中砂,4.75mm筛筛余0-5%,0.6mm筛累计筛余40-70%,0.15mm筛累计筛余≥95%,泵送混凝土0.3mm筛通过量≥15%

含泥量%

≤3

≤5

泥块含量%

≤1.0

≤2.0

云母含量%

<2(每一料源一次)

轻物质含量%

<1

硫化物及硫酸盐折算为SO3(%)

<1(每一料源一次)

有机质含量(比色法)

颜色不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以水泥砂浆进行抗压强度对比试验,大于洗除有机质的砂浆强度的95%为合格

坚固性(循环次数5)

质量损失≤8(每一料源一次)

检验频率:

同产地、同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每200m3为一批次

4)外加剂

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及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符合现行GB8076《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使用前复验其效果,在满足减水率和工作性能的同时,还应满足缓凝时间、坍落度损失等多项指标的要求。

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胶结材料总重的2%,使用时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及相应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

5)粉煤灰

采用Ⅰ级磨细低钙粉煤灰。

粉煤灰质量指标

粉煤灰等级

细度

烧失量

需水量比

SO3含量

混合砂浆活性指数

7d

28d

I

12≤%

≤4%

≤95%

≤3%

≥75

≥85

 

6)水

采用饮用水。

供应方应安排专人配合需方及监理对所有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取样检测工作。

2、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按国家现行标准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混凝土工程》DGJ32/J30-200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及设计图纸的规定由预拌混凝土供应商进行配合比设计,经监理平行试验合格后确定配合比。

在配合比执行过程中,预拌混凝土公司及施工单位项目部试验室派人驻拌和站监督配合比的执行情况,监理工程师不定期到拌和场检查,预拌混凝土拌和站应积极配合。

四、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1、计量

1)在计量过程中,整个生产期间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组成材料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1%

粗、细骨料

±2%

水、外加剂

±1%

2)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3)生产过程中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4)计量器具定期检定,经中修、大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也要进行检定。

2、搅拌

1)在正式施工混凝土之前,预拌混凝土公司应检查计量系统是否进行标定,其试拌结果是否与批准的配合比设计相符,材料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生产过程中,检查是否根据原材料的含水量对配合比进行了调整,拌和时间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在搅拌过程中,要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0.8%,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相对误差不大于5%。

施工单位项目部及监理部可定期不定期的对现场混凝土搅拌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

2)混凝土的最短搅拌时间要符合下表规定。

搅拌机类别

搅拌机容量

混凝土坍落度(mm)

>70

混凝土最短搅拌时间(min)

强制式

≤1500

1.5

掺加外加剂时搅拌时间适当延长1~2min;搅拌机装料数量不大于搅拌机标定容量的110%;搅拌时间不能太长,每一工作班至少抽查两次。

3)混凝土搅拌完毕后要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观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每车一次,并填写混凝土出场单,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检测由施工单位现场负责。

预设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坍落度损失值。

当实际运输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需每车检测到场后的坍落度,不合格的混凝土,坚决退回。

评定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

3、运输

从金久混凝土公司至龙玺太湖湾二期工地现场沿百合大道及230省道,总长度为30公里,预计路上行驶运输时间为40分钟。

1)在运输过程中,控制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不离析、不分层、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并能保证施工所必需的稠度。

2)运送混凝土全部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并保证卸料及输送通畅。

运输车在冬期要有保温措施,夏季最高气温超过40℃时要有隔热措施。

混凝土搅拌车装料前应将拌筒内的积水排净,装料完毕,允许用不超过3-5kg的水清洗接料口,运输途中拌筒应保持3-5转/分的慢速转动,向泵喂料前,应中、高速旋转拌筒20-30秒,使混凝土拌和物均匀,当拌筒停稳后,方可反转卸料,当遇特殊情况中断喂料作业时,应使拌筒保持慢速拌和混凝土,喂料结束后,及时冲洗拌筒及溜槽等,并排净积水。

3)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大于下表规定。

现场气温

延续时间(min)

≤C30

>C30

≤25℃

120

90

>25℃

90

60

掺加外加剂的延续时间通过试验确定。

4)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如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要对混凝土拌和物进行二次搅拌。

5)混凝土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6)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7)混凝土出厂时,提供混凝土配合比单及质量证明。

4、浇筑前的检查

浇筑混凝土前,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符合要求时,方可进行浇筑。

5、浇筑

1)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2)混凝土拌和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发生较大变化,应及时处理。

3)柱、墙等结构竖向浇筑高度超过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浇筑混凝土。

4)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由于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6、养护

1)针对施工对象、环境等情况,编制具体的养护方案,并严格执行。

2)自然养护时,每天记录大气温度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及天气变化情况,并记录养护方式和制度。

五、现场管理

1、预拌混凝土公司拌和场:

原材料的储备要充足,做好场地硬化,各种材料进场后按不同产地、品种、规格、批次分区域隔离存放,做到整齐有序,并设置明显材料标志牌。

水泥、粉煤灰存储在专用仓罐内,存放过程中要防止水泥受潮和混入杂物,储存时间超过3个月的要清理出场。

集料堆放场地要按有关标准硬化,并保证排水系统通畅,分区隔离存放,所有材料堆放不得高于3米,材料隔离墙高度应在2米以上,并进行全面覆盖。

2、由需方与供方组建预拌混凝土生产领导小组,每个单位3人,其中包括一名分管领导、一名试验负责人和一名生产班组成员,研究制定运输路线,具体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供应商必须提供必要的场所配合需方及监理人员全过程的监督。

每周举行一次碰头会,由需方负责人召集,地点可根据需要在拌和站或施工现场,讨论前期砼质量情况,出现问题的原因及下一步解决的办法,保证砼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由现场技术负责人提前24小时向混凝土拌和站调度室报混凝土使用计划,于使用1小时前通知拌和站开盘,并确认使用时间、地点、数量、标号、坍落度等,同时通知试验室混凝土使用情况。

4、预拌混凝土到场后,现场技术负责人和施工队负责人共同签认混凝土使用数量。

需方可随时对砼方量进行过磅抽查,供方应积极配合。

5、试验室负责现场砼的质量控制和抽检,施工队和技术负责人配合。

发现砼坍落度等指标与配合比要求不合适时及时与拌和站试验室联系,以便及时调整,坍落度不符合浇筑要求的一律退回。

6、每天材料员汇总实际使用砼数量和设计砼数量,单据交由材料科汇总备案,并分析砼节余或亏空情况。

7、现场的混凝土试块由施工队制作,并于脱模后及时运送到试验室。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