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439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2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上海单科·21)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

“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

”其主要原因是(  )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考点】民族资本与早期维新思想——近代民族企业的诞生

【解析】材料反映出张謇办厂经历的艰辛,“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反映出阻力来自外部。

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是缺少机器技术,属于内部原因,故A项错误;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是劳资矛盾,属于内部原因,故B项错误;经营管理的弊端,属于内部原因,故C项错误;民族企业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外部原因,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阻碍,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军民的日斗争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图案上也没有体现火柴工业举步维艰的信息,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以来的提倡国货运动就已经采用了这种营销方式,因此不是新的营销方式,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1932年”可知此时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再结合图案“抗敌”“挽回利权”等文字可知是反对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因而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析】题干材料中说的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国有的中纺公司”,与民族企业的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并未涉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等轻纺工业的政策,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抗战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5年题组

1.(2015·江苏单科·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考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析】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不会“直接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其直接原因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A项错误;表中1917年、1920年的数据反映了“递减影响着……的递增”,但其他年份华商投资额的增幅是下降,而非“递增”,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故C项正确;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1920年”,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5·浙江文综·20)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

【解析】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只是材料中反映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压迫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说明实业家具有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材料中论及的背景,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四川文综·7)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

该政策(  )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根据题干中“1935年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这一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开始制定出了对国民经济建设进行计划指导的政策,这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相符合,故

正确;1935年中国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处于列强的压迫之下,故

错误;1935年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对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进行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故

正确;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官僚资本的膨胀,故

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014年题组

1.(2014·安徽文综·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  )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不符合题意,故①错误;“迨欧战告终……外纱复纷至沓来……一蹶不振”,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昙花一现”,故②正确;官僚资本一般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③错误;“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可以得出,国人一战期间投资规模太大,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4·海南单科·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

【解析】材料只是论及企业专利,并不能说明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说明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官营商业信息,故C项错误;据所学“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年题组

1.(2013·安徽文综·15)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

额中所占比例。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3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注意读图分析,尽管从1913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有较大发展,但官僚资本一直占有很大份额,所以选B,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在19世纪末,排除A;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C;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的影响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

【答案】B

2.(2013·福建文综·19)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表1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题目,涉及的时间范畴是1912——1915年,事件是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的减少。

可用排除法解题,A选项自然经济的最终解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B选项是在19世纪末;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所以D也排除。

【答案】C

3.(2013·四川文综·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

“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

……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

”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和知识识记迁移能力。

从题干的时间,结合材料内容可知为了挽救经济危机,美国抬高银价,对国际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材料中的“困苦”就是美国抬高银价,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

【答案】A

中国轮船统计

年份

船只

吨位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船只

吨位

1928

1352

290791

117

213482

1930

2792

415447

138

247969

1932

3456

577257

178

342211

1935

3895

675173

208

461812

4.(2013·江苏单科·8)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解答时注意时间范围:

1928—1935年。

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A是在1937年后;B是在一战期间(1912—1919);D是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后)。

由此排除ABD。

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5.(2013·海南单科·15)图2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  )

图2

A.日本B.德国C.苏俄D.法国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解析】依据图表进行分析判断,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进出口明显比其它地区高,结合所学日本加紧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经济侵略,所以选A。

【答案】A

6.(2013·上海单科·21)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

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

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

A.北京附近B.广州附近C.西安附近D.成都附近

【考点】通商口岸与近代民族企业的产生

【解析】在西方列强侵略影响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在通商口岸,一些地主、官僚和富商开始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办民族工业,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县兴办继昌隆缫丝厂就是著名的代表,故选B。

【答案】B

2012年题组

1.(2012·浙江文综·18)下面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解析】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A项错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况以及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

【答案】B

2.(2012·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

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

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

【答案】A

3.(2012·课标全国卷·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考点】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解析】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入手,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

BCD项题干无从反映。

【答案】A

4.(2012·江苏单科·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

未也,且去健全甚远。

……是何故乎?

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

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

”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解析】“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财富过分的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上海并不是真正的繁荣,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内地的发展,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上海市长注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答案】A

5.(2012·海南单科·16)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

(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

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

A.生产关系的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D.金融资本的发展

【解析】生产关系即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题干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A项正确;题干中“农产品商品化的加速”能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只是某个方面,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项与A项对立,题干无从反映,C项排除;D项与B项同理排除,其可从“高利贷制变本加厉”中反映。

【答案】A

6.(2012·上海单科·17)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

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民族资本家主要以投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为主,ABC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

【答案】D

7.(2012·上海单科·19)根据右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64至1895年中国(  )

A.国库白银储备B.领水外轮吨位

C.铁路里程数D.茶叶出口额

【解析】两次鸦片战争后,巨额的战争赔款加剧清政府财政困难,国库白银储备日益减少;1876年英美商人修建的沪淞铁路通车,1864年铁路在中国还不存在;19世纪末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主要侵略方式,茶叶出口额变化与史实不符,因此排除ACD项,选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016·浙江文综·38)(节选)(8分)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

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

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

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

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8分)

【考点】

(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解析】

(1)该问要求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统区经济变化,从内部角度可以从国民党发动内战、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的压迫、繁重的捐税负担等角度分析对民族工业的影响及促成民族工业的变化;从外部角度可以从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据此分析其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答案】

(1)内:

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发展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

外:

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排挤国货;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境。

2.(2015·重庆文综·13)(节选)(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

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和教育事业。

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

“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

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

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

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

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

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年份

国内工商业、交通业及其他

钱庄

外国洋行

外国在华银行

合计

1897年底

70

14

12

4

100

1898年底

51

11

38

0

100

1899年底

85

0

15

0

100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

(6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行在重点领域放款所起的作用,(4分)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

(2分)

【考点】

(2)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盛宣怀提出自办银行

(3)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中国自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解析】

(2)材料一“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

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可知近代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据“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可得出银行较强的融资能力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据“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杜洋商之挟持”可得出民族银行的建设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

(3)第一小问领域,材料二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可知通商银行初期着重投资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第二小问作用,银行资金向工商业和交通业倾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第三小问不足,材料二“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说明银行董事成员由官僚、买办商人构成,与近代银行现代化架构相差甚远;“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说明银行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难以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

【答案】

(2)理由:

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银行利权。

(6分)

(3)领域:

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

(2分)

作用:

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4分)

不足:

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

(2分)

3.(2015·海南单科·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