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467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梯基本知识Word格式.docx

3、开锁区域:

层门地坎上下的一段距离,轿厢停靠时,轿底进入此区域内电梯门才能打开。

4、轿顶安全高度:

当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后,轿厢顶部最高部件与井道顶部结构最低部分之间的垂直距离。

5、轿底安全高度:

轿箱完全压缩缓冲器后,轿底下部最低构件(不包括导靴、安全钳、护脚板)与底坑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6、检修操作:

电梯检修时对电梯进行点动慢行的一种操作。

7、平层:

欲使轿箱地坎与层门地坎达到同一平面的动作。

8、缓冲器:

它是电梯安全保护装置中的最后一级措施。

9、顶层高度:

顶层端站楼面距机房楼板下部最突出部间之间的垂直距离。

10、开门宽度:

轿厢门和厅门完全开启后的净宽。

11、顶层端站:

最高的轿厢停靠站

12、底层端站:

最低的轿厢停靠站。

13、限速器:

装在机房内,当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的一定值时,其动作能使安全钳起作用的安全保护装置。

14、安全钳装置:

限速器动作时,使轿厢或对重停止运行保持静止状态,并能夹紧在导轨上的一种机械安全保护装置。

15、井道宽度:

面对电梯厅门,测量井道两侧壁间的净尺寸。

16、井道深度:

从厅门口内壁到井道后壁之间的净尺寸。

四、电梯的系统构成:

1、曳引系统

2、导向系统

3、轿厢系统

4、门系统

5、重力平衡系统

6、电力拖动系统

7、电气控制系统

8、安全保护系统

五、电梯的主要性能要求:

1、安全性

2、可靠性

3、平层准确度

4、舒适感。

 

六、电梯曳引系统

(一)、电磁制动器:

使轿厢停止,并保持轿厢的停止状态。

1、电磁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2、电磁制动器在电梯安全运行中的重要性。

3、电磁制动器维护保养的要点:

线圈最高温度不得高于60度、制动闸瓦与制动轮间隙均匀不摩擦、足够的制动力矩。

4、调整电梯的抱闸应注意哪几点?

1、一定要保证电梯处于最顶层;

2、保证制动力矩足够大;

3、保证开闸间隙;

4、保证闸衬的接触面均匀

(二)曳引钢丝绳

1、曳引钢丝绳的缠绕方式:

1:

1绕法、2:

1绕法

1绕法需要导向轮:

保证轿厢与对重之间的距离

2:

1绕法需要配置轿顶轮和对重轮。

2、曳引钢丝绳维护保养的内容

(1)、经常检查调整各钢丝绳的涨紧力。

(2)、保持钢丝绳表面的清洁和必要的润滑。

(3)、经常检查钢丝绳表面的损伤情况。

(4)、经常的检查钢丝绳的长度。

对重缓冲距来表述的。

缓冲距的数值:

1、蓄能式缓冲器:

200-350mm2、耗能式缓冲器:

150-400mm

(三)、曳引轮和导向轮

轮槽形式:

V型槽,凹型槽、半圆槽。

七、电梯的门系统

1、电梯的门系统包括:

轿厢门和厅门,以及开关门装置、导向装置、安全装置

2、电梯的门系统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3、电梯的门系统维护保养时注意的几个数据

(1)、电梯的厅门与门套及两厅门之间的间隙为:

4-6mm。

门扇闭合后,门缝应垂直,间隙要均匀且不大于1.5mm

(2)、电梯的开门刀与厅门地坎间隙和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的间隙为:

5-10mm

(3)电梯厅门门板,轿厢围板的钢板厚度不小于1.5mm

八、电梯的平衡补偿系统

1、电梯的平衡补偿装置包括对重装置和补偿装置。

2、对重装置是与轿厢衬托起平衡作用的器件。

3、对重装置的总重量=轿厢自重+平衡系数×

电梯额定载重量。

4、电梯的平衡系数为:

0.4-0.5

5、电梯的补偿装置有:

补偿链装置和补偿绳装置。

对于额定速度小于2m/s的电梯采用补偿链装置。

补偿链由金属链与麻绳组成,麻绳可以减少金属链在随轿厢运行时产生的噪声。

6、补偿装置在电梯中的补偿方式:

单侧补偿,双侧补偿,对称补偿。

九、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

(一)、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有哪些。

1、供电系统的断错相保护

2、限速器与安全钳联动的超速保护装置,以及限速器安全钳动作时的电气联锁装置

3、终端限位保护装置。

4、蹲底缓冲装置。

5、急停等紧急操作装置

6、超载保护装置。

(二)、电梯的终端限位保护装置

1、强迫减速开关

2、终端限位开关

3、终端极限开关

(三)、缓冲距的数值:

1、弹簧式缓冲器:

200-350mm

2、液压式缓冲器:

(四)电梯安全保护电路的组成

十、电梯的电气系统

(一)、电梯电源应单独敷设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线。

380V波动正负7%

(二)、电梯的控制系统由哪些电路组成:

1、定向选层控制电路

2、启动运行控制电路

3、开关门控制电路

4、检修运行控制电路

5、消防运行控制电路

6、安全控制回路

(三)电梯的电气控制逻辑

(四)电梯电气控制控制中的几个主要握手:

1、控制器与电磁制动器

2、控制器与变频器

3、控制器与控制信号

4、控制器与反馈信号

(五)判断电梯故障的方法

1、电阻法(停电)

2、电压法

3、短路法

4、程序检查法

(六)、开关门时冲击声很大故障原因?

1、开关门粗调电阻器调整不当,调整电阻器电环位置

2、开关门细调电阻调整不当或电环接触不良,调整电阻环位置或调整其接触压力。

十一、电梯安装作业

(一)、安装工地工作程序

1、开箱验件

依据装箱单仔细核对清点件数,并做好记录。

2.井道放线,制做安装样板

严格按照电梯布置图技术尺寸,充分考虑到井道的土建情况制作样板,并记录下各层数据。

制作安装样板基准线:

三板六线,轿厢轨距,对重轨距,层门距中心线一致。

3.导轨(支架)安装

a、支架须保持水平、要求不大于2%,间距不大于2.5m。

b、导轨垂直度每5米不大于1.2mm。

c、每根导轨必须保证有两个支架。

d、支架与墙体连接膨胀螺栓应符合工艺要求。

4.厅门安装

a、厅门地坎须保持水平,每1米长±

1.5㎜。

b、地坎与墙体连接膨胀螺栓应符合工艺要求。

c、厅门立柱、门套须垂直,每2米长±

d、门扇开关应顺畅、无异响。

5、机器设备安装

a、依机器布置图,安放主机工字钢。

b、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开铺设。

c、按布置图将曳引机找正。

d、控制柜固定要牢固、防震。

6、轿厢和对重设备

a、轿厢地坎平度不超过5‰。

b、轿架立柱须垂直,垂直度每两米不大于1.5㎜。

c、对重平衡铁固定可靠、加妥压块。

d、轿厢超载、满载装置动作可靠。

f、安装限位开关碰铁铅垂度<3㎜。

7、曳引机钢丝绳安装

(1)机房曳引机承重梁安装

a、承重梁与机房地面的间距应保持在40~50mm。

b、承重梁埋入墙体的深度必须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不小于75mm,然后用混凝土浇灌槽钢底部及承重梁支座。

c、承重梁安装时,槽钢要水平,每根承重梁的上平面水平度应不大于0、5/1000,相邻之间的高度允差为0、5mm。

(2)钢丝绳安装

a、每根钢丝绳张力应保证在±

8%以内。

b、每根曳引钢丝绳组合弹簧压缩应保证在1.5㎜偏差范围内。

8、底坑设备安装

a、缓冲器铅垂度应保证在1.5㎜以内。

b、对重防护网安装符合安全要求。

c、底坑急停开关位置正确、操作正常、开启厅门能方便操作。

d、安装涨紧轮应保证限速器钢丝绳不被缠绕,其高度调整离地面不小于450mm

9、呼梯盒安装

a、呼梯盒安装应找正、找平、外观平整。

b、固定位置应保证每层一致。

10、井道线槽和布线

a、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

b、线槽内导线总面积不大于槽净面积60%。

c、线槽拐弯及出入口应加绝缘护口。

d、线槽应接地。

11、机器控制屏线槽和布线

a、电梯动力和控制线应隔离敷设

b、主电源开关与轿厢照明开关应分别敷设

f、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

12、轿厢布线

a、轿顶布线应布局合理。

b、轿顶安全开关及按钮操作灵活可靠。

c、轿内按钮、各功能开关操作正常。

13、随行电缆和保护装置

a、随行电缆两端应可靠固定。

b、随行电缆不应有打结和波浪扭曲现象。

c、随行电缆在电梯运行时不得与井道内部部件有卡阻摩擦。

14、慢车调整

a、调整抱闸间隙,电梯运行时不得有摩擦声。

b、断相保护准确可靠。

c、安全回路有效。

d、依据图纸检查各部分接线情况。

15、快车调整

a、根据产品出厂时设计的功能进行调整。

b、对电梯起动运行和停止其舒适感达到出厂设计要求。

c、各控制指令应清晰、正确、顺畅。

d、检查电流质量、测量各控制回路电压。

16、清理工地

a、机房、井道、底坑、轿厢、轿顶应清洁无杂物。

b、曳引轮、限速器标注运行方向。

c、曳引钢丝绳标注平层标记

d、机房门张贴警示标牌。

f、机房地面防尘处理、通风设备、照明安装、灭火器材配置(业主负责)

17、质检

a、每道工序结束时,安装班组要求对此进行自检。

b、调试工程师进场调试之前,要对整体安装质量进行检测。

c、电梯整体安装结束报公司质检员依据国宝标和企业标准进行检查,合格后方能向技术监督局申请报验。

(二)施工安全

1、如果电梯安装施工中发生触电事故,你在现场应该如何处理?

1、迅速切断电源,使触电者脱离触电状态

2、根据触电者伤情作必要救护

3、打电话呼叫急救车

4、报告单位领导并保护现场

十二、电梯维修作业

1、进入地坑时的注意事项?

至少两人配合。

一人检修状态运行。

轿厢提升一层以上。

打开厅门确定电梯不能再运行。

观察地坑情况。

从爬梯进入地坑。

打开照明,站立安全位置,关厅门。

检修状态试运行后可以进行工作。

2、试述更换曳引钢丝绳的方法、步骤?

准备工具,以检修速度将轿厢开至顶层,一人下底坑支对重(用木块或钢管,要高于对重缓冲器),然后断开总电源,放置警示牌,吊轿厢,拆绳头,将钢丝绳抽出,做绳头,放钢丝绳,调整钢丝绳的松紧度,电梯以检修速度观察,电梯恢复正常。

3、简述电梯关人后,放人的过程?

快速与轿内取得联系,告诉乘客不要害怕,不要乱动。

切断动力电源。

两人配合开闸、盘车。

观察平层标记。

平层后,打开厅门确认平层后,放出乘客。

检查故障原因并排除后允许电梯再运行。

4、开关门时冲击声很大故障原因?

十三、电梯的设备技术档案的内容:

1、电梯的出厂合格证

2、主要安全部件的型式试验报告(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门锁、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3、电梯的检验报告

4、电梯的日常维保记录

5、限速器和安全钳的调试记录。

6、电梯设备安装告知书。

电梯的随机资料(电气图纸,使用维护说明书,安装说明书,调试说明书)

十四、自动扶梯

(一)、自动扶梯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

1、无需专门井道

2、可以连续的运载乘客

缺点:

造价高,运营成本高。

(二)、自动扶梯梯级与裙板间距单侧不大于4mm,在两侧对称位置处测得的间隙总和不应大于7mm。

(三)、自动扶梯梯级宽度?

600mm,800mm,1000mm

(四)、自动人行道的倾角不大于12度

(五)、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配备速度限制装置,使其在速度超过额定速度1.2倍之前自动停车,同时切断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电源。

(六)、扶梯有哪些常见的安全装置?

梯级的丢失保护、盖板塌陷开关、附加制动器、梳齿安全保护装置、裙板安全保护装置。

(九)、自动扶梯的梯级或自动人行道的踏板上方,垂直净高度不得小于2.3米。

(十)、额定速度为0.5米/秒,空载和有载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制停距离为0.2-1.0米

(十一)、额定速度为0.65米/秒,空载和有载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制停距离为0.3-1.3米

(十二)、额定速度为0.75米/秒,空载和有载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制停距离为0.4-1.5米

(十三)额定速度为0.9米/秒,空载和有载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制停距离为0.55-1.7米

(十四)、自动扶梯在梯级改变运行方向时,能够自动停止运行的装置为非操纵逆转保护

(十五)、自动扶梯常用的制动器为带式制动器,其结构特点是结构简单、紧凑、包角大。

(十六)自动扶梯的紧急制动器能在自动扶梯的速度超过额定速度40%时起作用。

(十七)、自动扶梯的梯级上有两个与牵引链条铰接的车轮,称为主轮。

(十八)、对相互邻近平行或交错设置的自动扶梯,扶手带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60MM.

(十九)、自动扶梯配置附加制动器的条件:

1、提升高度大于6米,2、驱动传动中存在摩擦传动,3、存在单排链传动,4、工作制动器不是机械式。

(二十)、在自动扶梯入口处应设置使用须知的标牌,标牌须包括以下内容(应拉住小孩、应抱住宠物、握住扶手带、禁止使用手推车)。

(二十一)自动扶梯的工作制动器有:

(块式制动器、带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三种

(二十二)自动扶梯扶手带与梯路两者运行时速度基本相同,其差值不大于(2%)

(二十三)自动扶梯工作制动器供电的中断至少应有

(2)套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

(二十四)液压电梯当柱塞通过其行程限位装置而到达其上限位置时,轿厢上方应当有足够空间能够容纳一个不小于(0.5×

0.6×

0.8m)的长方体。

(二十五)液压缓冲器轴塞外漏部分应(保持清洁)并涂抹防锈油脂。

(二十六)液压电梯每小时启动运行次数应不大于(60)次

(二十七)液压电梯当柱塞通过其行程限位装置而到达其上限位置时,轿厢导轨应当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制导行程

(二十八)液压电梯的平层精度应在±

(15)mm。

(二十九)液压电梯油泵的输出压力一般在(0~10)MPa之间。

(三十)液压电梯当柱塞通过其行程限位装置而到达其上限位置时,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和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不小于(0.1+0.035v2m)。

(三十一)液压电梯悬挂钢丝绳出现(笼状畸变、绳芯挤出、扭结、弯折、部分压扁)之一时,应当报废。

1、TKJ1000/1.6-JX表示(客梯)。

2、电梯拖动方式常见的有(曳引电梯)

3、本层厅外开门功能,只有当轿厢(停在门区)才能实现。

4、杂物电梯的轿底面积、轿厢深度、轿厢高度应分别不大于(1.0m21.0m1.20m)

5、满载开关一般整定在额定载荷的(80%)时动作。

6、轿厢导靴一般有(4)个。

7、在规范中规定电梯轿厢噪音应小于(55)dB。

8、一个轿厢若采用二个缓冲器时,两个缓冲器的高度差不大于(2mm)。

9、要求属于电梯安装验收的一般项目。

井道照明

9、电梯(交流调压调频)俗称VVVF电梯。

10、杂物电梯的轿底面积、轿厢深度、轿厢高度应分别不大于(1.0m21.0m1.20m)

11、电梯安装队常有(4~6人)组成

12、电梯拖动方式常见的有(曳引电梯)。

13、承重梁深入墙内长度要大于(75mm),且应超入墙厚中心20mm.

14、轿厢壁由厚度为(1.5)mm的钢板制作。

15、系统由轿厢门、层门、开门电动机、(门)、联动机构、门锁等组成。

16、层门地坎应高出地面2~5mm,水平不大于(D、2/1000)。

17、电梯的电气设备接地电阻不大于(4∩)

18、安全触板装在(轿门上)。

19、THJ2000/0.63—XHW表示(微机信号控制)

20、(安全触板)设置在层门、轿门之间,在层、轿门关闭过程中,当有乘客或障碍物触及时,门立刻返回开启位置的安全装置。

21、(极限开关)是当轿厢运行超过端站时,轿厢或对重装置未触及缓冲器之前,强迫切断主电源和控制电源的非自动复位的安全装置。

22、表示电梯控制方式的代号是(VVVF)。

23、对不设减震装置的曳引机座的水平应不大于(0.5/1000)。

24、曳引机采用刚性联轴器安装时同轴度应不大于(0.02)mm。

25、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杂物电梯限速器的校验周期为(5)年。

26、当轿厢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至行程的下半部时,制动器应能是曳引机可靠制动时的负荷重量应为(125%)额定载荷。

27、电梯按速度分类,(1m/s以下)的电梯简称为低速电梯。

28、(电气控制)系统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

29、制动器的转动销轴处应经常加注(石墨粉)润滑。

30、在用巴氏合金浇绳头套时,必须将锥套预热到(270~350℃)℃。

31、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架,其螺栓埋入深度应大于(120)mm。

32、蓄能缓冲器适用于(低速)电梯。

33、杂物电梯锁紧元件的啮合应能满足在沿开门方向施加(300)N力的情况下,不会降低锁紧有效性。

34、层门地坎上平面的水平度不大于(1/1000)

35、超载试验时,用(110%)额定载荷进行。

36、电梯按速度分类,(1m/s以下)的电梯简称为低速电梯。

37、集选电梯满载后,进入专用状态,只听从(轿内指令)。

38、电梯最高层站楼面至井道顶面下最突出构件之间的垂直距离(顶层高度)

39、电梯调试前,应测量电源电压,其波动值不大于(±

7%)。

40、安全触板的冲撞力应设计的小些,一般应控制在(0.5kg)以内

41、当轿厢面积不能限制载荷超过额定值时,再需用(150%)额定载荷做曳引静载检查,历时10min

42、曳引钢丝绳上漆有明显标志,这是(平层)标志。

43、(缓冲器)是当轿厢或对重超过下极限位置时,用来吸收轿厢或对重装置所产生动能的安全装置。

44、制动器线圈的最高温度不得高于(60)℃。

45、层门地坎与轿门水平距离偏差不得大于(3mm)。

46、(重量平衡)系统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

47、电梯用YTD交流双速异步电动机定子快速绕组为6极,同步转速为(1000)r/min

48、开门刀片与和层门地坎保持(5~10mm)间隙。

49、TKJ1000/1.6-JX表示(客梯)。

50、当井道壁厚度小于(100mm)时,用对穿螺栓法固定导轨支架

51、弹簧缓冲器适用于(低速)电梯。

52、限速器钢丝绳与安全钳连接时,应用3只钢丝绳扎,每个扎头间的距离应大于(6)倍钢丝绳直径。

53、用膨胀螺栓固定导轨支架,其螺栓埋入深度应大于(120)mm。

54、安全窗急停开关装在(轿厢顶部)。

55、曳引机制动器制动轮与闸瓦之间的间隙应小于(0.7mm)。

56、测量电动机转速时应在旋转轴(转动后)将转速表测头压在被测旋转轴的中心孔内。

57、电梯的平衡系数,国标要求取(0.4~0.5)。

58、用万用表测得二极管的正方向电阻均很小,说明该管(内部短路)。

59、松开启动按钮实现接触器仍有保持得电状态称为(自锁)作用。

60、本层厅外开门功能,只有当轿厢(停在门区)才能实现。

61、电梯虽能起动,但只能上行不能下行的原因是(下限位开关断开)。

62、最远反向截车只有在(自动)状态才具有

63、电梯登记指令,关门后电梯不能运行可能的原因(层门电锁不通)

64、电梯无定向的可能原因是(指令电路故障)。

65、平衡补偿装置悬挂部分在轿厢和对重的(下面)。

66、弹性滑动导靴适用于电梯的最高速度为(1.75)m/s。

不定项选择

1、用万用表测电阻时,为使测量精确应注意以下几点(被测电阻应断电、选择合适倍率档、进行欧姆调零)。

2、在涡轮减速箱内注入适量的润滑油,不但能减少表面摩擦力,还能(提高传动效率、冷却、提高使用寿命)

3、电梯的平层准确度制约因素有(制动距离、制动力矩、控制性能、拖动性能)。

4、电梯的重量平衡系统包括(对重装置、补偿装置).

5、曳引电动机不但能适应频繁起动、制动要求,而且要求(起动电流小、较大起动转矩)。

6、井道内的主要电气装置有(各种限位开关、井道传感器、地坑内的电梯停止开关),井道内固定照明等

7、电梯常见的事故有(坠落事故、剪切事故、撞击事故、被困事故)。

8、影响曳引能力的因素有(载重量、包角、平衡系数)。

9、安全钳有(瞬时式、渐进式)种形式。

10、电梯涂色要求正确的是(曳引轮涂黄色、松闸扳手红色、急停按钮红色)。

11、电梯的导向系统组成有(导轨、导轨架、导靴)。

12、在涡轮减速箱内注入适量的润滑油,不但能减少表面摩擦力,还能(提高传动效率、冷却、提高使用寿命)。

13、曳引钢丝绳打滑的原因有(平衡系数大、绳磨损大、槽型不对)。

14、对层门地坎安装的技术要求有。

水平度≤2/1000、应高出地面2~5mm

15、电磁制动器主要组成部分(直流抱闸线圈、闸瓦和制动臂、制动轮和抱闸、弹簧、机座和支架)

16、杂物电梯轿厢入口处设置的(挡板、栅栏、卷帘、轿门)等,应当配有用来验证其关闭的电气安全装置。

17、电梯随行安装用的测量工具包括钢卷尺、线锤

18、终端超越安全保护装置主要由(强迫减速开关、限位开关、极限开关)三级保护

19、电梯导轨支架的安装方法有(对穿螺栓固定法、预埋地螺栓法、预埋钢板法)

20、电梯的重量平衡系统包括(对重装置、补偿装置)。

21、渐进式安全钳主要特征有(动作过程弹性、冲击小、制停距离较长)。

22、杂物电梯轿厢内应当设有(铭牌、制造厂名称或商标、额定载重量)等标识。

23、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要求有:

(轿内无人、下行)。

24、导轨安装前要求有(导轨轨距偏差0~2mm、导轨台阶≤0.05)。

25、层站电气装置主要有(层站指示器、按钮盒)

26、电梯基本结构包括(曳引、导向、门、轿厢、重量平衡、电力拖动)等系统。

27、下列对杂物电梯可拆卸盘车手轮和松闸扳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盘车手轮应是无辐条式、盘车手轮应涂成黄色、松闸扳手应涂成红色)。

28、补偿装置主要有(补偿链、补偿绳、补偿缆)几种形式。

29、每台电梯应单独装设主电源开关,该开关不应切断(轿厢照明和通风、机房和滑轮间照明、电梯井道照明机房电源插座)供电电路。

30、电梯冲顶或蹲底的原因可能是(制动器不抱、钢丝绳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