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468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docx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进入信息时代,在学生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课题,这些课题往往不是仅靠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能够完成,而是需要把学生所学习的所有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于生活之中,才能更好地应付。

这样,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综合实践活动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变迁日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所推出的适应义务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全靠各地各校在实践中摸索,活动课程在开设中也遇到许多问题。

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极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作出如下要求: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变课程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操作的能力,热爱劳动的习惯以及必须的生活技能等等",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贯彻这一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

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

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傲"、"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

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五〉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从事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还具有实践取向,即是说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取向对超越我国注重"坐而论道"、忽视技术文化和操作能力的教育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学生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不能把学生带离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屏障.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追求。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

(一)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五)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

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应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的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

要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需遵循某些拥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线索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上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地方、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例如,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内容值得关注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都可以不断渗透子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杜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

3、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

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三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JS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杜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三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

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宵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每一所学校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而确定的,国家不会也不应当像对待各学科那样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学校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需遵循下列原则:

l、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焦点是:

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学科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

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对世界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

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

日常生活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丝毫不可子学科知识。

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

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1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

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

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

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

亦可通过各种方式〈如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战尝辄止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从指导方式而言,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问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的内在要求从指导力度而育,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指导的力度应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越大。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既然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的特色,因此,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尽管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更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戒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严生自己的目标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出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和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应特别强调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周课时数平均3课时。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那种每周的某天固定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最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

弹性课时制意味着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磁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各地区、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校园网、地区的局域网,‘为学生进行跨班级跨学校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教师进行跨班级、跨学校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

国家将谋求建立"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站以为学生进行跨地区、跨国家的合作探究开辟天地为教师进行跨地区、跨国家的合作指导提供可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传播与推广创造条件。

任何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都应基于新的、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理念而进行,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流于形式或"电化灌输"。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

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飞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总之,应努力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

(一〉评价理念

1、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造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

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2、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

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家长、学生及一般人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此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被积极提倡的。

3、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费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八、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类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具体而言,要设立研究和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

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

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等〉,给予综合实践活动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做法,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杜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摆脱以往全部由学校规划的局面,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实践,以增加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真正成为课程展开的主体。

(三)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四)教育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对学校的管理与对学校工作的指导结合起来,通过运用一定的讲价手段和组织区域性的、校际的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切实地、创造性地落实课程计划中的有关要求。

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沛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4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各省市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精神,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塾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一〉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i量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韧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程,增民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