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4692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docx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

最新高中政治必考要点+答题技巧+答题模板(满分必备)

1.怎么样关注社会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前提和基础。

关注社会公平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努力把蛋糕做大。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关注公平提供制度保障。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的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再次分配须关注社会公平。

政府须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差距。

发挥财政在关注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的作用。

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协调行业发展,缩小行业发展差距)

2.如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依赖市场规则维护。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大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力度。

每一经济活动参加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诚信意识,遵守市场道德。

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水平、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拉动生产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个生产过程才得以完成。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4.怎样做一名有理智的消费者。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

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发挥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加强思想宣传,提高素质,推动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发展)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保护环境)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

地位: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作用:

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的重要的精神武器。

增强综合国力,化解中国威胁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推中国梦。

7.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思维方式。

着眼于事物发展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相适应、相协调、相衔接,分工协作,合力推进)

把握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把各个部分统筹起来,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作出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具有主体差异性。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须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是普遍的,须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大胆地解决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矛盾,矛盾着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一事物再怎么特殊,与同类事物肯定会存在共性。

10.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而,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一旦违背就要受规律的惩罚。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并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造福于人。

第二次测试

1.认识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表述及其原因

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须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

)认识主体上看,受社会实践水平制约,受立场、认识角度等主观条件制约;

从认识客体上看,客观事物复杂多变,其本质的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认识活动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主体世代繁衍,认识客体不断发展,认识基础实践也在不断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相互排斥

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有机统一起来)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坚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3)坚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理想,树立正确价值观)

5.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其内涵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故为今用。

对于符合生活变迁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发扬,不符合生活变迁的,要改造剔除。

6.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

政府的一切权力由法律赋予。

因而,政府权力须依法行使。

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坚持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防止政府权力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政府权威;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维护法律,遵守法律,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7.宏观调控的手段

(1)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经济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

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法律手段:

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国家通过经济司法,依法打击各类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4)行政手段:

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和规定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8.财政的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通过再分配,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通过财政加大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合理配置。

(产业、区域、能耗资源、基建、经济发展)

(3)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通过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9.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战略定位准确)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开展正当竞争)

(4)遵守法律和市场道德,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10.影响消费的因素

(1)生产决定消费。

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增加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3)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制定相关的消费政策,扩大消费预期。

(4)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关注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5)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市场监管,稳定物价,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

(6)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7)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推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第三次测试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公平);

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效率与公平存在着不一致性,两者强调不同方面

2.市场调节的优点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市场通过价格及时准确反映供求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面对竞争,企业通过调整生产经营,推动科技发展,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升。

3.怎么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因而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3)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使社会主义焕发生机与活力,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

4.

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要义是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五个建设;调整两对关系;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6.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遵循规律,以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

坚持靠民执政,为民执政,坚持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集中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7.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要体现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8.真理的三个特征

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主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须正确对待错误。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9.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

(1)联系是普遍的,须坚持联系的观点

(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须善于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

(3)联系是多样的,具体的,有条件的,须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既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地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既要看到眼前的、表面的、直接的联系,也要看到事物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10.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1)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2)两点论就是在复杂事物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同一矛盾中,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4)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11.社会发展规律

一对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两大矛盾: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一个趋势: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第四次测试

1.怎样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

(2)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3)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依靠自身的基础上

(5)增强规则意识,提高利用WTO规则的能力;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

(6)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2.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其措施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因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财政的稳步增长

(2)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

因而,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要保证财政的稳步增长,也要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怎么扩大内需?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增加就业,增加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3)增加财政支出,制定完善相关的消费政策,健全社保体系,扩大即期消费

(4)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关注社会公平,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5)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市场监管,稳定物价,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6)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

5.文化多样性

(1)内涵: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3)措施: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首先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知识

(1)原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内容: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3)作用:

我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4)运用:

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7.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8.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须坚持发展的观点。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须坚定信念,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

(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因而须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9.辩证否定观

(1)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征: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实质: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

(4)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

10.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会巩固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表明了须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五次测试

1.文化对人的影响

(1)表现: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特点:

文化影响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3)作用:

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内涵:

中华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之长

(2)意义: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地位: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作用: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各族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要性: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凝聚动员民族力量),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保证方向)。

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这一路径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的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2)整体居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功能影响部分,因而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3)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功能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因而须重视部分,搞好局部。

7.党的知识结构体系

(1)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性质: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3)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执政方式: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5)执政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6)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

8.公民政治参与的三大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同时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9.怎么样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坚定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反对任何国家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由损害我国国家利益的行为。

10.政府权力的行使

(1)政府的权力行使包括决策、执行和监督环节

(2)政府须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不断增强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

(3)政府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

(4)政府权力行使需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一靠民主(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靠法制(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第六次测试

1.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1)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对经济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教育、商贸、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中外文化交流---争做文化交流的使者

意义:

有利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也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增进了解、相互沟通、求同存异;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艺创作要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营养

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原因:

(1)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意义:

社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人民---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意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措施: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3)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4)努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5.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

(2)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4)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6.中国共产党执政

(1)内涵: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2)地位和意义: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