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4917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docx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

历届律考试题精选(法学基础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法律制裁[1993]

2.社会主义法律意识[1992]

3.权利和义务[1992]

4.法律行为[1990]

5.法律规范[1988]

6.大陆法系[1988]

二、简答题:

1.简述法与国家的关系。

[1993]

2.我国社会主义法对经济的反作用,不仅限于通过经济基础的中介同生产发生间接联系,还在于它对生产力起直接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这种作用是通过规定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来的?

[1990]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1986]

4.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986]

5.对法律的解释,按照解释的主体和效力不同而分类。

下列三种对法律的解释,分别属于哪一类解释?

[1986]

(1)民法通则第155条规定:

“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以外’,不包括本数。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民事诉讼法中的“居所地”一词的解释。

(3)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以及高等学校统编法律教材中关于“合同”和“债”所下的定义或概念。

[1986]

6.法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7、简述法律责任的含义及其种类。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正确的在括号内写上“对”,错误的在括号内写上“错”。

1.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主体间的新的法律关系。

()[1992]

2.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变化取决于整个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

()[1992]

3.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对违法触犯刑律者依其所应负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

()[1990]

4.法律关系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并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行为能力。

()[1988]

5.由国家创制法的方式所决定的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称为法的渊源。

()[1988]

6.法的实施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遵守两种形式。

()[1986]

7.从广义上讲,法的适用是指人民法院及其审判人员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活动。

()

 

8.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宪法、行政法、刑法、婚姻法、经济法、劳动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

 

9.资本主义法的渊源包括:

立法机关制定的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判例。

()

10.在大陆法系国家中,判例在法律上不被认为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渊源,但可被认为是具有说服力的法律渊源。

()

11、我国法律渊源的分类是与我国宪法关于法律制定的权限的划分密切相联的,同时也与我国的国体、政体、国家机构组织以及历史传统等因素相联系。

()

12、从诉讼程序上看,大陆法系国家采用当事人主义,法院判决书的推理方式是归纳法;英美法系国家采用职权主义,法院判决书推理方式一般是演绎法。

()

13、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主要由以下法律法规组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我国同外国缔结或加入的国际条约。

()

14、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主要由以下法律法规组成: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

15.法典编纂与法规汇编的重大区别之一在于前者是国家的立法活动而后者不是。

()[1988]

16.具有行为能力的人必须具有权利能力。

同样,具有权利能力的人都具有行为能力。

()[1986]

17、地方性法规是指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制定和发布的、只在本辖区内有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

18、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不属于物质社会关系,而是思想社会关系或意志关系。

()

 

19.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的立法体制和立法工作方式都有直接影响。

 

20.“三权分立”是指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并分别由国家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掌握。

21.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书,虽然不是规范性法律文件,但可以作为法律渊源。

四、在下列各题的错误处划线,将正确的内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法律的时间效力是指法律的生效、法律的失效,以及法律的修改。

()[1992]

12.统治阶级创制各种法律规范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确认、保护和发展现实中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政治关系。

()[1992]

3.法学上所指的“物”,是指现实中的可以作为财产权利对象的物品和其他一切物质财富。

()[1990]

4.从狭义上讲,法的适用,是指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1988]

五、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所提供的答案中,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并且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多选或少选不得分。

(如认为提供的答案都错,在第一个括号内填“无”)

1.()()()()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A.宪法、法律B.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

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

D.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1992]

2.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是()()()()。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B.法律的产生

C.职业法学者阶层的形成D.宗教神学体系的解体[1992]

3.魏某是法学院教授,在某律师事务所担任兼职律师。

他为因传播淫秽录像而被起诉的毛某担任辩护人,在法庭上依据刑法学理论对传播淫秽录像的犯罪构成作了阐述,并综合其它方面发表了辩护意见,被法院采纳。

魏某的辩护意见属于()()()()。

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

C.任意解释D.正式解释[1992]

4.司机田某贪污货物价值2万元,后又交通肇事将A国留学生马丁撞死,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对田某的这一制裁体现的是()()()()。

A.法的政治职能B.法的经济职能

C.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职能D.法的对外职能[1992]

5.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A.强制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D.禁止性规范[1990]

6.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性在于()()()()。

A.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是共同的

B.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是共同的

C.调整的对象和范围是共同的

D.实现的方式和手段是共同的[1990]

7.社会主义法同共产党的政策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是他们相互关系的主要体现。

A.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起着指导作用

B.党的政策对社会主义法起着指导作用

C.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互为目的和手段

D.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起着制约作用[1990]

8.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同,法律解释可分为()()()()。

A.有权解释、无权解释

B.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C.语法解释、逻辑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

D.字面解释、扩充解释、限制解释

9.11世纪意大利出现的海商法,例如《阿马尔非法典》等,是()()()()法律。

A.封建主义的B.资本主义的

C.资本原始积累的D.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

10.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是否适用。

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11.社会主义法的指引功能的对象,主要是指()()()()。

A.本人的行为B.一般人的行为

C.他人的行为D.人们相互的行为

12、从法律构成看,英美法系国家主要采用()()()()。

A、制定法B、单行法

C、判例法形式,但也有制定法D、习惯法

13、法律监督可按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内容、方法以及时间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我国的情况,主要有()()()()等监督。

A、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B、行政机关的监督

C、司法机关的监督D、社会监督

14、按照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分类,可分为()()()()。

A、任意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D、授权性规范

15、资本主义法制原则是一种()()()()原则。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依法治国D、三权分立

16.社会主义法和资本主义法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统治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B.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C.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D.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7.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法制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

A.强调法律的社会化B.强调法律不仅保护个人权利,更要保护社会利益

C.强调私有财产更加神圣不可侵犯D.个人权利至上的原则被社会化法律原则所代替

18、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要求是()()()()。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B.准确、合法、及时

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D.从重从快

1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A.具有我国国籍的中国公民B.居住在我国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C.国家D.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20.按照狭义的解释,下列哪一行为属于法的适用?

A.某人认为自己未达到法定婚龄而拒绝同女友结婚

B.海关工作人员认为某人有走私嫌疑而查办该案件

C.检察机关根据群众检举对某人的受贿行为进行侦查

D.审判员办案途中发现两个人口角,而依事实和法律对其进行劝解

21.下列哪种行为在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系中,属于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

A.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检察院和法院的工作进行监督

B.纪检、监察部门对某法官的违纪行为进行审查

C.法院对某检察员的犯罪行为进行审理

D.检察院对某公司经理的贪污犯罪行为起诉后,向该公司提出司法建议

22.对法律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标准、角度出发。

一般来讲,根据不同的法律形式,可以把法划分为以下哪几类?

A.国际法与国内法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一般法与特别法

D.成文法或不成文法

23.某林区村民于小林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

父亲对儿子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乱伐,是违反《森林法》的。

于小林依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的哪些功能?

A.引导功能

B.评论功能

C.教育功能

D.强制功能

24.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以现行的和即将制定的法律规范为基础,以宪法为主体,由不同的部门法律组成一个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

依照这一理论,下列哪些法不属于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内容?

A.国内法

B.国际法

C.已失效的国内法

D.已失效的国际法

25.对法与国家的关系有如下几种表达,其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A.法律形式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

B.国家的存在以法为前提条件

C.法律规定国家的性质及组成,国家的性质决定法律的性质

D.国家机构必须依靠法律组织、建立和发展

26.下列哪些法律行为必须经过有关国家机关履行一定手续加以证明,才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A.小张和小王结婚

B.老杜将自己的私有住房转让给小丁

C.陈女士参加所在选区的人民代表选举

D.某公司去保险公司为职员大李投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