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495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

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

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

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

终结于明。

可见言谏制度

A.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2.明代谢肇浙《五杂俎》记载:

“山东之市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于其日聚焉。

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

”由此说明草市

A.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B.分散经营和集中交易相结合

C.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

3.下表是1576~1602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的某物品的估值统计表,该物品最有可能是

时间

1576年

1586年

1596年

1602年

估值

30万比索

50万比索

100万比索

200万比索

 

(注:

比索是一种主要在西班牙殖民地国家使用的货币单位)

A.玉米

B.茶叶

C.鸦片

D.白银

4.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

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国史3种。

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5.1937年底到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77人。

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

这说明

A.西方记者秉持中国利益至上全程报道

B.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起西方重视

C.国际时局变化影响西方媒体关注程度

D.国民政府进行的抗日动员受西方肯定

6.1957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

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财物和超产奖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

这一做法

A.意在局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B.说明包产到户初见端倪

C.意在解决市场物资缺乏问题

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建设

7.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西塞罗认为大时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里克利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

这表明

A.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

B.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

C.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

D.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断裂

8.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

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

这种变化说明(  )

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

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9.下图是1375~1825年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

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

B.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

C.从16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

D.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

10.美国对日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乔治凯南说:

“面对一个真正友好的日本和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我们美国人会感到相当的安全,但一个有名无实的中国和一个真正敌对的日本对我们的威胁,已经为太平洋战争所证实。

一个敌对的中国和一个敌对的日本更糟,然而,共产主义在大部分中国的胜利,必然增强日本共产主义的压力…获得成功,那我们面临的日本将显然是一个敌对的日本。

”乔治凯南表达的主旨是

A.发展日美友好同盟关系

B.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

C.谋求亚太地区和平稳定

D.将日本作为战略重心

11.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然后确定援助份额。

苏联则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

由此可知

A.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C.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

D.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夫(指御史大夫桑弘羊)曰:

“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铁器兵刃……非众庶所宜事也。

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

——西汉桓宽《盐铁论》

材料二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

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

”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

它的职能是:

“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

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实施盐铁官营政策的原因。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批评了当时中国什么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比较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两种经济理念的不同及实施的历史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时期,英国王权弱小,教会承担了养老救济的主要工作。

教区教会经常给贫困老人以实物援助,至于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是救济工作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在中国古代,孔子强调“孝”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根据这一思想,汉朝至清朝的中央政府都颁布法规,严惩子女的不孝行为,规定对年老父母要养敬并重。

各级政府经常举行一些敬老礼仪活动,如清朝的“千叟宴”,旨在示范引导,弘扬敬老养老思想。

在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基础上,政府也实行一些保障老人权利的政策,如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唐朝建立“大疾馆”“孤独园”“悲田养病坊”等养老慈善机构。

材料二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主要由政府承担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物资教济工作。

“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重视老年人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健康。

同时,加快私人养老金建设,发挥个人、国家、社会等多种力量的作用,使英国养老制度逐步得到完善。

进入21世纪后,英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摘编自赵小妹《中英文化差异在养老问题上的体现》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世纪时期的英国相比,中国古代在解决养老问题上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近代以来养老救济政策变化的背景。

材料三美国是世界上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其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

1935年8月14日,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案》,以此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养老保障。

1974年通过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1978年通过了《美国国内税收法案》、1986年通过了《税法改革修正案》、2001年通过了《经济增长与减税调和法案》、2002年通过了《企业改革法案》,这些法案规定雇主要为其雇员建立私营退休金制度,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和鼓励个人养老储蓄,以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为雇主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的发展做了有效的引导。

与此同时,美国积极响应世界银行的“三支柱”养老金制度模式。

经过不断调整与发展,美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年前后)帝国主义指欧洲国家——也包括后来的日本和美国——对世界的控制。

有时这种控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

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二战进行中,罗斯福逐渐形成了以“非殖民”原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构想。

1953年,美国针对殖民地问题提出中间道路。

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

50年代中期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形成,苏联在第三世界和殖民地的影响日益加强,以及联合国会员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中间道路”政策在联合国遭遇挫折。

1960年第15届联大会议中,苏联等43个亚非国家一起向联大提出《非殖民化宣言》,要求彻底结束殖民主义。

该提案得到了联大成员半数以上支持,西方国家成为少数派。

美国与英法比等国几次协商,先后三次更改投票立场,最终在投票前不得不再次更改立场。

美国频繁更改的投票立场表明,“中间道路”陷入困境。

——摘编自毕元辉《“中间道路”及其困境:

1945-1960年美国“非殖民化”政策评析》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

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

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00年前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的控制”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中国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中间道路”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由材料“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

终结于明”,可得出言谏制度的消亡体现了对专制皇权制约力度的衰弱,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封建王朝皇权至上,言谏制度不能制约皇权专制,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言谏制度终结于明,可见并非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消亡,故B不符合题意;言谏属于谏议制度,不以监察百官的职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没有涉及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这一问题,故可排除A;依据“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可知当时的“集”与“市”是相互结合的,故选B;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宋代,故可排除C;材料体现了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但没有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所以据此不能说当时的草市已经孕育着新的经济因素,故可排除D。

3.D

【解析】

1576-1602时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时期,此时运往中国的因该是白银,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

4.A

【解析】

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意在唤醒国人的民族危亡意识,即编译者们旨在激发国人民族意识而非丰富国民史学知识,但是材料未涉及反清革命思想和国人全球视野方面的信息,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

首先要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5.C

【详解】

材料“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接待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表明入驻重庆的西方记者不断增加,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国作为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引起关注,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加二战,中国也正式向德意日宣战,从而引发更多关注,故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A

【解析】

“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说明当时中央主要想局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A正确;B是1979年;C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1958年。

7.D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的是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不符合,即存在断裂的现象,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非常大;B选项错误,雅典公民并不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信息。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8.C

【详解】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以后,19世纪中期又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排除了政党对具体行政事务的影响,保证了政府施政的独立性。

故C符合题意;材料看不出政府被议会操控,故排除A;英国文官制度不是民主政治的根本动力,故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分权制衡的特点,故排除D。

故选C。

9.D

【解析】

表格显示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尤其是工业革命期间,工资上涨显然会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D正确;A、B和C不符合表格信息。

10.B

【分析】

由材料“共产主义在大部分中国的胜利,必然增强日本共产主义的压力……获得成功,那我们面临的日本将显然是一个敌对的日本。

”可知美国要防止日本共产主义势力的获胜,体现了其旨在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B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C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日本是美国战略的中心,美国的战略是要称霸世界,D不正确。

【详解】

 

11.C

【分析】

美苏在马歇尔计划上的态度,说明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C正确;A中决绝不符合材料主旨;B和D不符合材料内涵,排除。

【详解】

 

12.

(1)原因:

盐铁业市场大、利润高,是政府重要财源;地方豪强操纵盐铁经营,影响社会稳定;形成地方势力。

(2)政策:

闭关锁国。

影响: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不同:

材料一:

国家应对经济(经济主权)加强控制或实现经济大一统;材料二:

自由主义、自由放任。

影响:

材料一:

①对当时:

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皇权统治;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削弱了地方豪强权贵和富商大贾财力,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地方割据。

②对后世:

历代统治者基本秉持了经济大一统的理念,对经济进行控制;虽然有助于加强统治维护稳定,但是不利于商品经济(民间私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转型(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①对英国:

顺应了工业革命的历史要求,推动自由贸易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推动英国社会的发展。

②对世界:

推动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普遍推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自由贸易和国际贸易准则的制定。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往者豪强大家……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成奸伪之业,遂朋党之权,其轻为非亦大矣”“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进行归纳概括其原因即可。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可知该政策为闭关锁国;第二小问影响,从积极和消极方面考虑。

(3)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一二的表述可以看出两者对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认识不同,前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强控制,后者认为政府实行自由主义和自由放任;第二小问影响,对于重农抑商的评价,从当时和后世分阶段评价,而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政策则从从英国和对世界两个角度考虑。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工业革命·自由主义

13.

(1)封建政府重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养敬并重;以家庭养老为主并与政府辅助相结合;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

(2)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矛盾加深;二战后民主政府不断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福利国家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变化:

由国家单独承担到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

影响:

有利于美国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4)关注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挥政府职能;重视养老的道德教化和法律保证相结合;动员多种力量参与养老事业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汉朝至清朝的中央政府都颁布法规”可知封建政府重视;依据材料一“孔子强调“孝”是一种家庭责任,是对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可知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依据材料一“严惩子女的不孝行为,规定对年老父母要养敬并重”可知养敬并重;依据材料一“在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的基础上,政府也实行一些保障老人权利的政策”的信息可知以家庭养老为主并与政府辅助相结合;依据材料一“如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唐朝建立“大疾馆”“孤独园”“悲田养病坊”等养老慈善机构”可知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

(2)依据材料二“1834年,英国设置济贫院”可知是工业革命的发展;依据所学可知是工业革命后导致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依据材料二““二战”后,英国议会通过以《国民保险法》为核心的一系列保障社会福利的法案”可知二战后民主政府不断完善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结合所学从二战后福利国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思考其他答案。

(3)变化:

依据材料三“1935年8月14日,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案》,以此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养老保障”“与此同时积极发展和鼓励个人养老储蓄,以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的信息可知由国家单独承担到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

影响:

依据材料三“美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信息和所学从美国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等回答。

(4)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从关注老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挥政府职能、重视养老的道德教化和法律相结合以及实行多种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回答。

14.

(1)方式:

殖民战争、经济侵略、政治控制。

史实:

通过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强迫签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清廷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2)内容:

在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采取中间立场:

既坚持“非殖民”原则,反对欧洲国家的殖民主义,支持亚非国家的独立;又与欧洲国家结盟,反共反苏;

(3)作用: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武力完成的。

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行政治控制”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签署《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回答即可。

(2)依据材料二“即在殖民主义(者)与民族主义(者)之间采取中间立场;既不放弃外交中的反殖民主义传统,又要支持欧洲盟国;既不放弃传统的道义利益,又贯彻反苏反共的冷战总目标”归纳回答。

(3)依据材料三“,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并结合多极化趋势加强背景下国际关系民主化等角度分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