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004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docx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

我看高考作文集锦10篇

我看高考作文篇1

  虽然我还是个初中生,但是如火如荼的高考却早早引起了我的关注。

今年高考期间,我就看了许多相关新闻了解它。

  真是想不到本该只是学生和学校方面的事,却牵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神经”。

特别是高考当天,交警部门专门制定了学生赴考路线,严禁出租车拒载考生。

政府也为考生出台了一系列规定:

工地施工不得超过十点;私家车上班必须错开时间;对忘带考试相关证件的学生可派专人去取等。

  而作为当事人,考生们一些住旅馆,喝补品,受到周围所有人的特殊照顾,但许多人还是十分紧张,一些学生还因此失眠、焦虑等,有的学生甚至还为此去拜神佛、算命。

家长在一旁全心全力的照顾,学校则使尽浑身解数要让学生考好。

考完之后学生和家长依然轻松不了,还要面对估分一关,估低了上不了本该能上的学校,估高了还要集资。

这高考就像打仗一样,所有人都如临大敌,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呀。

  我认为这一切有可能会使考生过度紧张,导致连正常水平也发挥不出来,而且现在升学率已经比较高了,还是别如此大动干戈,放轻松一点好些。

我看高考作文篇2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改变命运,实现自身价值最公平、最有效的方法,多少人的人生因为教育而改变。

  孟母三迁,为的就是让儿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教育对人的影响太大了。

小时候的孟子在坟场边就成天学者别人哭丧死人,在市场旁就学着别人做不该做的事,直到搬到学校旁边,他就开始每天学习。

可见,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如果当年孟母没有三迁,那么也许就没有这个孟子了。

  苏秦能够怀有六国相印,成为一个如此见真爱国,受人尊敬的人,靠的就是“锥刺股”的那一份韧劲,王安石能够把他书房里的一本本书倒背如流,也是因为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宋濂在大雪深数尺的山路步行数几天,为的就是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也不顾吃的穿的不如别人,刻苦读书,最后成为一代名相。

  多少事例都告诉我们,教育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鲁迅嚼辣椒夜读,最后成为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激励了千千万万青年人。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就是说,唯有教育,才能使人类社会大有进步。

  想当年,1977年高考重新开始,终于打破了十年中国教育的坚冰,使更多的人才被选拔出来,从此,中国走向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放眼古今,也正是教育可以促使人类进步。

中国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从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进步,因此有了开元盛世,贞观之治这些鼎盛时期;英国能像如今那么强大,靠的也是教育,当年西班牙统治了菲律宾三百年,菲律宾人都没有学会西班牙语,而英国仅仅统治了五十年,就使菲律宾所有人学会了英语。

  而如今,高考是当今社会选拔人才的最佳方式,能促进中国的发展与强盛,而我们肩负的是祖国复兴的责任,所以就让我们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更美丽的祖国,让高考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让明天更加美好!

我看高考作文篇3

  1977年,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重新恢复了。

而我因为1976年年末的一个决定错过了这场高考,这一错过就是整整三年。

  1976年,作为知识青年下乡的我从成都来到金堂县的一个小山村已经快三年了,回到城市的心情越来越急迫。

那时重返城市只有三个途径:

一是招工进厂回到成都;二是被推荐上大学;三是因为伤病而返回成都。

在当时能否上大学全靠大队、公社、县里三级推荐,一个公社不过一两个名额罢了,而推荐的首要条件是认真改造,每年出工天数不能少于三百天。

于是对于每一个知识青年来讲,认真表现力争得到推荐便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1973年高中毕业的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即便是下乡来到生产队我也不忘带上我的高中课本,每到晚上收工以后,我会点着煤油灯看书,做几道练习题。

有一日,一位即将招工回到成都的老知青来道别,他看着我的数学练习本说:

这样不行的,要是被发现了影响不好。

他随手拿起桌上的《毛选》放在我的数学书上说:

这样就好了,把《毛选》放在上面,干部们来看到就会很高兴,会给你以后招工或是推荐大学加分的。

  1976年12月,我得到公社通知有一个招工回城的机会。

那时这应该算是天大的喜讯,当被告知招工条件以后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招工条件明文规定:

一旦被录取进厂以后学徒两年期间不得被推荐上大学;一旦获得推荐招工机会又放弃者很难再获得首推上大学的机会。

  那几个夜晚是痛苦的,回到城市的急迫还是战胜了对上大学的渴望。

我在1976年的最后一天回到了成都,在1977年的第一缕阳光下踏进了工厂,开始了装配工的学徒工作。

也就在那一年,全国高考恢复了!

和我下乡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参加高考回到了校园,而我却因两年学徒期间不能参加高考,而被拦在了高考考场外。

直到1979年学徒期满了以后,才如愿走进了大学校园。

  四十年过去了,高考改变了无数学子们的命运轨迹,这些学子们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变革,让社会得到进步,科技得到发展。

而我却因一次不能说是“错误”的选择中,和1977年的高考擦肩而过。

人生的错轨不再回来,所幸天道酬勤,时代总不会辜负一个勤劳的人。

我看高考作文篇4

  高考,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

说它熟悉是因为打记事起就听大人们谈论高考,说不熟悉是我从未接触过它。

如果说没有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评论高考,一定会引起很多经历过高考的人的嗤之以鼻,不过站在我的角度看高考似乎更清晰。

  高考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一场考试,一场及其平常的考试。

可因为种种的原由,高考变的似乎不那么简单了。

小时侯每个人都有很多梦想,其中绝对不会少那一样:

上大学!

殊不知,上大学不是那么简单的喊句口号就能做到的,小学、初中、高中,这些阶段就是为上大学做铺垫的。

小学,本是玩的年纪,可我看见的却是一副副眼镜,一只只沉到不能再沉的书包(甚至是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上起了MBA),为了高考——从娃娃抓起!

!

再说说初中,为了考上更好的高中,三年初中的艰苦生活一点也不亚于三年的高中生活,不是说一脚跨进名牌高中就等于一脚跨进了名牌大学么?

于是学生们废寝忘食地学习,老师忘我地教育,为了共同的目标————中考而迈进。

先来说说那个什么素质教育,我想起码在小学的阶段应该能够实现“素质”教育吧,可是在本人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国家说要给全国的孩子们减负,于是我们学校履行了这一重要思想,可还没到3天的光景,一切恢复原样,不但没有减负反倒是给我们这些孩子的肩上在重重的添上一层负担。

初中,在初中的教学中,“素质”这两个字只在前一年半中稍有出现,后半段可想而知,开学发书的时候有音乐、美术、劳作等等,可仔细看看课程表里面没有半个字和刚才提到的有关,所有一切“副课”都得给主课让道,老师振振有辞地话至今还在我耳边萦绕:

“你们都是要成为高中生的人了,还要什么自修课?

不要抓抓紧啊。

时间就是金钱,多一节课就能多讲些内容。

”于是书包里装的满是参考答案和试卷。

老师还说:

“中考只有一次机会,要把握住了!

”冲着这句话我们只有挑灯夜读奋力拼搏,丝毫没有半点马虎。

早晨看见同学的双眼和我一样,猩红,并半有深深的黑眼圈。

上课时,哈欠声接连不断。

不知道老师看着心不心疼。

  用我的比喻,高中就是人间的地狱,高三就是这地狱的第18层,或许我的比喻有写过分,但这是事实。

高中生活的苦我就不多说了,各位也都心知肚明。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看看考场外那些焦急等待的父母,看看考场外那些维持治安的警察,看看那些报纸、电视的报道……人们似乎过于重视高考了,高考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并不这么想:

“上了大学么就等于抓到了就业的机会呀!

”这话对吗,或许,我只能说或许对吧,高考,我觉得和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高考前要如此的复习?

高考始终是不脱离文本的一种考试,它测试到生活中的能力了吗?

没有。

考出高分只能说明你对文本的掌握非常好,而并没有真正看到你的能力。

这个社会高分低能的人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应试教育培养出的高级“弱智”。

应试教育还摧残了一部分人的身心,排名次,我不认为排名次是一件好事,它带来的种种幅面影响远比正面的多的多;分数,为什么我们会那么重视分数?

在我们的眼中分数其实和金钱一样重要,我们甚至不会想去纠正哪里错了,而是一味的责备自己得的低分。

应试教育,一张可怕的,我想能漏的鱼寥寥无几,像韩寒那样的漏之鱼我看是少之又少。

有教育界的人认为韩寒是侥幸,对,就是侥幸,可我觉得他的侥幸真是幸运了,远离了高考的魔爪,过自己的生活。

  高考还会一直走下去,莘莘学子们将一如既往的前仆后继地赶去前线,有时候自己会奢望,如果高考取缔了那是一件多令人高兴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的。

但我觉得一定不止我一个人希望这事快点到来,这么多年来,高考喊着要改革,那改了吗?

没有,而是一年又一年的轮回。

我看高考作文篇5

  看了[蓝天是我故乡]的《也谈不拘一格选人才》,想起了电影《天下无贼》中,胡黎(葛优饰)的一句名言,“二十一世纪最珍贵的是什么,人才!

”可见,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对人才的强烈需求,连“贼”都知道。

  既然人才如此重要,那么,就得谈到相关的两个问题了,一个是选拔人才,一个是培养人才。

  在我的《不拘一格选人才》一文中,实际上谈到的只是一个侧面,就是说,如何选拔那些人才苗子,高考,实际上就是选拔“预备人才”。

  选拔人才,培养人才,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制度。

什么是好的制度呢?

其具备的基本条件,应该包括:

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将人为因素和偶然因素降到最小。

  在“预备人才”的选拔上,我们国家几乎只有一个途径:

“高考”。

  高考的公平性毋庸讳言,但是,其弊端也是极其明显。

  首先,是“一考定终身”,给考生带来了很大的偶然性。

甚至说,一个偶然失误,影响人生道路。

  其次,高考的命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造力的展示。

高考,把许多东西格式化,固定化,在一定意义上,成了现代的八股文。

前些时候,还有人在推行语文的标准化考试,也仿照英语标准化考试的样子,把语文试题标准化,让学生做什么选择之类的。

这种标准化,带来的是什么?

带来的是对语文的肢解。

语文,包含着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所能替代。

所以,这种标准化考试,如果说有什么好处的话,就是方便了老师阅卷,方便了老师教学。

可是,这是不是严重偏离了我们教育和考试的本意了呢?

采用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还有什么创造力可言!

  其三,高考,以总分作为衡量标准,限制了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象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那样的人能同时精通绘画,机械等的人才越来越少,而且在现代社会,已经变成了不可能。

所以,社会,需要一定程度的通才,但是,更需要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人才。

打个比方,只要你对语文有独到见解,数理化学得不好又有多大影响呢?

  等等等等。

  可见,现行的高考制度,不能排除偶然因素,不能排除人为因素,不利于有创造性的学生的脱颖而出,难道不需要改革吗?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中国的历史造就的,不可能说改就改。

诚然,一个制度的建立,不可能脱离社会背景,但是,一个好的制度,一方面是规范社会行为,另一方面也是在引导社会行为。

  从实践来说,邓小平,搞的恢复高考,1977年上半年开始讨论,下半年就组织了招生考试。

一举废除了推荐入学制度,这不就是一种扭转乾坤吗?

正因为恢复高考,才将青年人的努力目标引导到学习上。

  我们在呼吁科教兴国,在呼吁选拔人才,可是,所有的这一切的实现,必须有可靠的制度保证,有可靠的途径实施。

现在,真的是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时候了。

我看高考作文篇6

  此时,我坐在高考考场上,面对题目,思绪万千,想当年,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拯救了外公那一代人的梦想。

从古到今,考试制度往往都是最公平的制度,是多少学子跃入龙门的跳板。

  40年后的我,揉揉因熬夜而猩红的眼睛,却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无奈。

如今的国家,已渐渐迈入全面小康的阵营,学生大多拥有安逸的学习环境,但在所谓不愁吃穿的表面下,却是“应试教育”给莘莘学子带来的折磨,前几日,航空班于我校招生,达到成绩标准的人数不胜数,但因为体能标准被活生生淘汰,只剩下两人。

两人中的一人甚至因为右眼视力差,而与梦想失之交臂。

如今高考为年轻一代带来的不只有模糊浑浊的世界,还有羸弱病态的身体。

这样,到底好不好呢?

  数十年来,因高考失利自暴自弃,乃至传承自己生命的人数不胜数。

教育制度带给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如果没有坚强的内心,健康的体魄,我们在未来拿什么实现民族的复兴呢?

我看高考作文篇7

  走低,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

增长,我国国民的络阅读率!

  这是一种现实,而且非常现实的问题!

强烈的阅读反差,反映了什么问题?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方式的阅读,是传统阅读,还是络阅读?

国民会异口同声地说,传统阅读或络阅读吗?

不会,绝对不会。

我认为,不管是哪种阅读,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对于新生事物——络阅读,我感觉——络阅读,想说爱你不容易。

  传统阅读的优势仍在。

这是一种事实。

针对我国国民读书率持续走低的现象,记得一位教授曾经说,在他看来,传统阅读更利于人们的抽象思维,而且虽然现在有的图书比较娱乐化,但那绝不是图书的本质,图书的本质还是要体现出内容的深刻和文化积累。

而这一点,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我认为,传统阅读包含一种极具创造的想象力,是络阅读所不及的。

如果传统阅读消亡,人类的很多想象能力也会消失。

现在,我们上课,大多老师都喜欢用课件,课件画面的精彩,画面的直观,的确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如昙花一现,当我们走进文本,重新阅读教材__时,脑子里竟是那一张张让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文字失去了魅力,文学失去了根基。

对比中,传统阅读,魅力犹在!

  络阅读的缺陷已经显现。

传统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书籍,络阅读的内容是有文字的页。

它们的.阅读内容虽然都是有文字的载体,但是在阅读取舍上有着一定的差别。

虽然我们不能保证传统阅读内容都是精华,但络的精华内容要比传统阅读少得多。

现在,络出版业相当发达,冲击人们的阅读方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

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络世界里不能自拔,而深受其害。

现今,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要正视络的存在,尤其是络阅读的存在,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络阅读的兴起,要在络阅读和传统阅读之间正确取舍,使之达到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

  可见,络阅读还需要走一段路程,络阅读,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我看高考作文篇8

  中国素有文化大国之称。

中华文化形成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积淀于历史的每一个角落。

在中国,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也不仅仅是琴棋书画、__辞赋,它更是鲜活了五千年的灵魂,是延续了五千年的传承。

而我们,都在这样的传承下成长。

  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概括中华文化,这再贴切不过了。

从诗词歌赋到建筑绘画,皆为文化。

每一种文化下,都埋藏着深厚的底蕴,尽管过去的一切已成历史,但先人留下的文化始终熠熠生辉,文化的气息仍在华夏大地上游动。

  要说中华文化之最,长城当属其一。

从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起,就有长城矗立于山岭之间,又有秦始皇时集举国之力修筑长城,以抵御外侵。

它曾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它承载着每一个朝代的力量。

每一砖一瓦,每一个烽火台,都刻着历史的印记。

在万里长城上,浩荡大军抵御外族的威武,也有劳动人民徒手修筑的苦痛。

尽管在当今的时代,长城已不再用于军事,仅作为游客观光旅游之地,但在高大的山岭间,它依旧威风凛凛。

而我们也会永远记住它的雄伟,将长城上闪耀着的文化,传承万世。

  中国有长城之威武,更有京剧之动人。

“国粹”京剧虽无长城的历史悠久,但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生旦净丑的相互碰撞,红黑白脸的动人演绎,将一个个历史人物以戏曲之名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独特的腔调,时而高亢欣喜,时而低沉悲怆。

小小的舞台却能演出人生的悲欢离合,这也正是京剧之绝妙。

如果说长城是历史的见证,那么京剧就是历史的精彩还原。

虽然欣赏京剧已经不是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但是京剧的独特内涵仍然吸引着一些人,并在这些人的引领下不断传承。

  当然,中华文化的传承不只是延续文化、欣赏文化,在传承中发展,是传承文化的另一体现。

在社会的进程中,传统文化难免与现代发展发生碰撞,而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良好结合的,莫过于“一带一路”了。

“一带一路”由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演变而来,却以现代经济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现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是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新形式。

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这是“一带一路”的特点,也是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对传统文化的发扬与延续。

  泱泱中华,几经沧桑,而文化千古未绝。

如果中国是一条巨龙,那么文化就是它的眼睛,引领发展。

在文化的深沉积淀下,中国的发展也会越走越远。

我看高考作文篇9

  高考,这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在中国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明白高考的重要性,高考也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

人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平民想要逆袭只有通过高考这一条路,但究竟什么是高考呢?

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价高考呢?

  首先高考是一场考试,一场很普通的考试,答题交卷和我们经历过的任何一场考试都一样,但它也是很重要的一场考试,因为高考还有一个属性,它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高考大门的钥匙。

高考之所以那么重要就是因为这个属性。

  在四十年之前,我们的教育水平时分落后,教育资源短缺,国家正是用人之际,大学生的标签代表了高知识高素质,而我们的父辈们大多都是工农阶级,这个时候的高考是一条通往理想的星光大道,所以那时的人们拼命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的可以由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在当时只要当了大学生,工作家庭都有了保障。

可以说那时的高考真的是人生的转折点。

  但事情过去了四十年,高考还是像原来那样吗?

好像不是,人们对高考的热情也变了,变的偏执了;高考的作用好像也变了,高考不再那么值钱了。

  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为高考最准备了,在那个本应该充满欢笑,最无忧无虑的金色时段,孩子们好像笑不出来了,我看见过他们稚嫩的脸上那戴着眼镜充满忧虑的神情,他们会带着这份忧虑在放学后去到补习班。

每天在他们耳边的不再是一声声清脆的鸟鸣,而是一句句僵硬的英语录音。

他们会这样只因一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高考要赢在起跑线上。

  到了初中那压力已经不小于高中了,高中为高考靠进好大学,初中为中考考进好高中,所有的人在学校里面就只是为学习而学习,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在此学习的真正目的,但我可以看到在所有人包括老师的脸上每天都充满着一种无奈,我见过有的学校让老师24小时在校为了学生的学习,老师家庭中的一切事务学校负责。

我不能否认这是为了学习,但试问一下,这人道吗?

对于老师的家庭来说这公平吗?

对于学生来说,这样做他们真的承受得住这么大的压力吗?

  在高考之后呢,孩子们从小被教育要高考,而真的上了大学他们真的又继续走下去的目标吗?

而看看当前社会大学生失业率一年比一年高。

这样真的值吗?

  每年的高考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成就了一些人,也害了一些人。

但是如果高考后我们的收入与之前的付出不成比例的话,那高考真的值吗?

我认为不值啊,我认为现在的高考真的不值啊。

我看高考作文篇10

  长安城,皇宫,唐太宗的召回,令无数文人欣喜若狂。

科举制的开始,使唐朝走向强盛,屹立于世界之巅。

金榜题名:

是每个读书人的荣誉,皇帝亲赐的官职,衣锦还乡的意气风发,令众人神往。

科举制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公平公正的用自己的文采决斗。

科举制不仅选拔了人才,更促进乐国家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开设了高考,没过多久,却迎来了10年浩劫,多年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高考停办,不仅降低乐人们的个人素质,更拉大了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差距。

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

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考,更促进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

有人说,中国与美国间的差距,要一百年才能赶上。

中国之所以落后,甚至落后于经历过原子弹浩劫的日本,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国教育落后,文盲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战之后,一位美国记者在日本广岛核废墟采访,他看一间破烂不堪的帐篷,一位老师指着黑板为下面十几名学生讲课,学生认真专注的神情感动了他,他肯定地对同伴说:

“这个国家将要崛起。

  民族腾飞,靠的是教育,不论是科举制还是高考,都是教育形式地公平体现。

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地集体记忆和个人情感,无数人为之付出了不知多少泪珠与汗水。

高考是大国崛起的保障,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代代有志青年从高考中脱颖而出,报效祖国,投身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族腾飞,大国崛起,高考决定国运,决定国家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