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09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docx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

九年级上册课内实验专项复习

1.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命题点

1.让支点处于杠杆中央的目的:

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2.杠杆平衡螺母的调节:

左高左调、右高右调。

3.实验时应调节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弹簧测力计代替杠杆一侧所挂钩码,当测力计由竖直方向拉变成倾斜拉,要使杠杆仍保持平衡,测力计的示数会变__________,是因为拉力的力臂变__________。

6.实验数据分析。

7.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每个钩码重力相等,杠杆的刻度均匀。

(1)平衡时,应该让杠杆静止在_______位置。

(2)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

(1)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

动力

=1.5N,动力臂

=0.1m,阻力

=1N,则阻力臂

=_______m。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____。

A.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B.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C.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

D.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4)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进一步探究,如果杠杆受到

、F3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

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图

(2)所示的结果。

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到,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_____________。

的力臂分别用

表示)

【拓展设问】

(5)在上题图

(1)中,若将杠杆两端所挂钩码各都取下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_______(填“能”或“不能”)平衡,若不能,杠杆会_________转动;若将杠杆两端所挂钩码都远离支点移动相同的距离,杠杆会______________转动。

(后两空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6)用上题图

(2)的装置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但老师建议同学不宜采用这种方式,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是因为____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C.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易得出结论

D.杠杆受力不平衡

(7)如图(3)所示,是用手托起重物的示意图,图中前臂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假如托起6N的重物,请你根据图所示,估算出手臂要用的动力大约是____N。

(8)实验时让支点在杠杆的中央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训练】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_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________。

(4)如图丁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________cm,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为________N。

2.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命题点

1.实验原理:

η=

2.测量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器材:

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等。

3.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弹簧测力计拉动方式:

________________向上运动,使拉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

5.实验中分别记下钩码和测力计的起始位置,目的是便于测量钩码和测力计_______________。

6.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是s=____。

7.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同一滑轮组吊起数量不同的钩码,探究η与G物的关系。

②用重力或数量不同的动滑轮吊起数量相同的钩码,探究η与G动的关系。

8.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绳重和摩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实验中,滑轮组克服物重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绳自由端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Fs。

10.机械效率的计算。

【例】人有说,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不变的。

小华设计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关系”实验,来检验此说法是否正确。

(1)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2)如图乙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保持滑轮组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使重物缓缓上升,测得数据如下表(g取10N/kg):

序号

重物质量/kg

重物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绳端移动距离/cm

机械效率/%

1

0.1

10

11

20

45.5%

2

0.2

10

1.6

20

3

0.3

10

2.1

20

71.4%

(3)第2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增大而_______。

【拓展设问】

(5)实验中,在测拉力时,应沿________方向匀速拉动测力计,并使钩码________(填“缓慢”或“快速”)匀速上升。

(6)实验中要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从而计算W有和W总。

(7)若物重为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在上述图中F与G的关系:

F____(填“>”“=”或“<”)

G。

(8)在图丙中,若使钩码上升20cm,滑轮组机械效率________。

(9)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

【针对训练】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动滑轮重

G动/N

物重

G/N

物体上升的高度h/m

绳端受到的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6

0.3

55.6

2

0.5

2

0.1

1.0

0.3

66.7

3

0.5

4

0.1

0.3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实验中,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

在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________(选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

(3)第三次实验时,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

①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________的措施。

3.实验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命题点

1.转换法的应用:

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

2.选择同一个小球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控制小球的________相同。

3.让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目的是让小球到达斜面底部的________相同。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控制速度一定,探究动能与_______的关系。

②控制质量一定,探究动能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5.如本实验中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_______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注意:

实验中要保持小球的运动路线与木块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7.实验结论。

【例】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

(1)本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填“木块”“小车”或“斜面”)的动能与________的关系,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2)第一次实验的情景如图甲所示,在进行第二次实验前,应先将撞出的木块_____________。

(3)若操作正确,第二次实验木块最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拓展设问】

(4)该实验应用的两种研究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实验中将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

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7)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

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小球的质量m/g

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

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cm

1

30

10

4

2

30

20

16

3

60

10

8

①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_______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②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_______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③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

______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针对训练】如图所示,将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上一小球,该装置便是“单摆”。

(1)如图甲、乙所示,将质量为m1、m2的小球分别移动到与竖直方向成θ1角时放手,m2>m1,两个小球运动到B点时速度相同,此时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被撞后在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如图甲、乙所示,则单摆的运动速度与小球的________无关,由甲、乙两图可知,物体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________越大。

(2)如图丙所示,将质量为m2的小球移动到与竖直方向成θ2角时放手,θ2>θ1,小球运动到B点时撞击同一木块,比较________两图可知,物体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实验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命题点

1.实验应选用的器材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进行实验。

3.选用相同热源,表明在加热相同的_________释放的热量相同,方便比较吸热的多少。

4.在组装器材时,应先确定_________的位置,再确定______________的位置。

5.转换法的应用:

通过加热液体的_______________来判定物体吸热的多少。

6.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控制物质种类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质量的关系。

②控制物质种类和质量相同时,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升高温度的关系。

③控制物质质量和升高温度相同时,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种类的关系。

7.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大小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越长,吸热能力越强。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得快的物质吸热能力弱。

【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

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相同且_________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_______℃。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__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________的比热容较大。

【拓展设问】

(4)除了图中的器材外,完成该探究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6)该实验中给水和煤油加热,你认为用__________(填“热得快”或“酒精灯”)加热效果更好一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煤油和食用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燃料

加热前的水温/℃

燃料燃尽后的水温/℃

菜籽油

20

31

煤油

20

43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图甲中):

应先调整固定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的位置。

(均填“A”或“B”)

(2)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小明同学选择了两套相同的装置,在实验中应控制煤油和菜籽油的__________及烧杯中水的_________________相同。

(3)为了正确完成实验,除了如图所示装置,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

(4)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针对训练】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

将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分别装在易拉罐中,并测出沙子和水的初温。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搅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

沙子

20

25

29

34

38

20

21

22

23

24

(1)实验中,加热时间实质上反映了。

(2)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沙子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分析图像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快的是__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

通过大量类似实验,人们发现了物质的又一种物理属性,物理学将这种属性叫作________。

5.实验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命题点

1.画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时开关应该________。

2.电流表在使用过程中其指针的状态所反映的问题:

①不偏转——可能电路开路,可能电表损坏或短路;②反偏——电流表“+”“-”接线柱______;③满偏——可能电路发生短路或所选量程_______;④偏转太小——所选量程_______。

3.查找电路中灯泡不亮的方法:

若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某灯烧坏,可用导线将灯泡逐个短接,看接到哪个灯泡两端时其他灯亮,则被短接的这个灯泡________。

4.换用不同灯泡多次实验的目的:

保证总结得出的实验规律的普遍性和正确性。

5.实验评价和数据分析。

6.实验结论。

【例】某实验小组想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晓丹同学猜想: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准备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并从实验室取来电流表三只、灯泡两只、开关一个、电池和导线若干进行实验。

(1)画好电路图后,晓丹同学开始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_________的。

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她开始实验,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Ib/A

Ic/A

Ia/A 

0.18

0.18

0.36

晓丹同学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

(2)晓丹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晓丹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

闭合开关时电流表指针迅速偏转较大角度,紧接着指针再偏回一定角度后,示数才稳定下来;同组的小刚同学同时发现,闭合开关瞬间灯泡亮度较大,紧接着变暗一点后,亮度才稳定下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设问】

(4)晓丹在连接电流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晓丹将电流表先接在L1支路时,发现L2亮,L1不亮,电表无示数,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6)结合你用一个电流表做实验的体会,提出一条对本实验的改进意见:

______________。

(7)针对晓丹实验选用器材,为了得到普通规律,应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选用相同规格(电阻相同)的灯泡进行一次实验,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灯泡亮度变化,电表示数发生变化都是电路中电阻发生了改变,导致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由题意可知只能是灯泡电阻变化引起的。

【针对训练】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敏设计了如图13-3-13甲所示的实验电路。

(1)在按电路图甲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状态。

(2)小敏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看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I1、I2和I如图中乙、丙、丁所示,则I1=________A,I=________A。

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她得到了:

I=I1+I2。

请你帮她用语言表述一下这个结论:

 。

(4)评价:

你认为小敏得到的上述结论可靠吗?

________。

对她的建议是。

【针对训练】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后,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接法来测灯泡的电流。

(1)该图是测A灯的电流,其中电流表的连接有什么错误?

(2)现要测通过A灯的电流,只允许变动原图中一根导线的一边端点的接线位置,请在图中改动(用“×”划掉应改动的导线,改动后的导线用虚线表示)。

(3)在

(2)问已改动的基础上,若要测量通过A、B两灯的电流之和,而且又只允许再变动一根导线上一个端点的接线位置,请在图中再用虚线标出(要求同上)。

(4)下表是小明根据电路图进行测量时记录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电流次数

I1/A

I2/A

I/A

第1次

0.32

1.80

2.12

第2次

0.44

1.52

1.96

第3次

0.50

1.75

由于粗心,在实验完毕拆除电路后,小明才发现有一项数据忘记记录了,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补充,这个缺少的数据应该是________,你的依据是________。

从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小明在实验时选择的A1、A2的量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6.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命题点

1.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法。

2.实物图的连接。

3.电路接通前,开关要__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______________。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②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移动滑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移动滑片的目的是。

5.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读数。

6.电路故障分析。

7.实验数据分析。

8.实验设计与评估。

9.多次测量的目的:

使规律更具有普遍性。

10.实验结论。

【例】现有下列器材:

学生电源(6V),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定值电阻(5Ω、10Ω、20Ω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利用这些器材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

(要求连线不得交叉)(图略)

(2)实验中依次接入三个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利用描点法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小强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接着把R换为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向______(填“A”或“B”)端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哪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______。

A.50Ω 1.0A    B.30Ω 1.0AC.20Ω 1.0A

【拓展设问】

(3)小强利用甲图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测出了多组电流及对应的电压值后,同学们认为由此归纳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那么接下来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小强将定阻电阻换成小灯泡,利用乙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甲图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利用甲图电路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丙图的I-R的图象,由于此图线为曲线,小丽认为不便直观判断I-R的定量关系,于是对图象中的坐标进行了巧妙的变换,从而判断出了I-R的关系,你认为小丽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