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551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16年级古诗词Word格式.docx

“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这首诗描写了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

汉乐府:

指汉代的乐府诗。

二、《古朗月行》唐.李白五言古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呼作:

称为。

白玉盘:

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

怀疑。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作者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三、《村居》清代.高鼎七言绝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村居:

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

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

迷醉,陶醉。

春烟:

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③散学:

放学。

④纸鸢:

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yuān):

老鹰。

⑤东风:

春风。

四、《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①咏:

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

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

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

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

划动,拨开。

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

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五、《悯农》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悯:

怜悯、同情。

2.粟:

(sù

)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

仍然。

4:

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5.闲田:

无用,不耕种的田。

七、《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①渔者:

捕鱼的人。

②但:

只。

爱:

喜欢。

③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

你。

⑤一叶舟:

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3叶似的小船。

⑥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⑦风波:

波浪。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

本文描绘了生活劳动的艰苦。

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

八、《静夜思》唐.李白,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疑:

好像。

举头:

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九、《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1041-1099)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汉乐府民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①长歌行:

汉乐府曲牌名。

②百川:

大河流。

少:

年轻。

老:

老年。

③少壮:

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④徒:

白白地。

⑤老大:

年老。

【译文】成百上千的河流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再向西回流?

如果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了年老时只能徒然哀伤叹息。

十、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

太阳。

3.依:

依傍。

4.尽:

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

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

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

眼界宽阔。

8.更:

替、换。

(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十一、《青松》为陈毅诗作,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

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十二、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乃:

就。

(2)发生:

萌发生长。

(3)潜:

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

十三、《春晓》唐.孟浩然的著名之作。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①晓:

天刚亮的时候,春晓:

春天的早晨。

②不觉晓:

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③啼鸟:

鸟的啼叫声。

④知多少:

不知有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

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

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十四、《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

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⑪游子:

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

诗体名称。

⑫临:

将要。

⑬意恐迟迟归:

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

意恐:

担心。

归:

回来,回家。

⑭言:

说。

寸草:

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

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谁言:

一作“难将”。

⑮报得:

报答。

三春晖:

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

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十五、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十五、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②谙(音安):

熟悉。

③蓝:

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这样美好的景色,怎么能让我不回忆起江南呢?

十六、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山行:

在山中行走。

2、寒山:

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

小路。

4、斜:

此字读xiá

,为倾斜的意思。

6、坐:

因为。

7、霜叶:

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

登上远处的。

9、山:

高山。

10、车:

轿子。

11、枫林晚:

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

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

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十七、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枫桥:

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此诗题目也作《夜泊枫桥》。

夜泊:

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②江枫:

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③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④寒山寺:

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⑤夜半钟声:

当时僧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译文】月落和乌啼那边暮色朦胧漫天霜色。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十八、夜书所见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见:

古同“现”,出现,显露。

②萧萧:

风声。

③客情:

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

挑弄、引动。

⑤促织: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⑥篱落:

篱笆。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十九、郑燮【音xiè

】,又名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

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清代著名诗人、画家。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后来因为为民众请赈得罪权贵,于是辞官不做,寄居扬州,靠卖画维持生计。

他画竹子十分有名,是“扬州八怪”之一。

竹石①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jì

n),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竹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②咬定:

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

扎根,生根。

④原:

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

破裂的岩石。

⑥磨:

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

打击。

⑧坚劲:

坚定强劲。

⑨任:

任凭。

⑩尔: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东西南北什么风。

二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⑪

独在异乡为异客⑫,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⑬,遍插茱萸少一人⑭。

⑪九月九日:

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

想念。

山东:

王维迁居于蒲县(今陕西永济),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⑫异乡:

他乡、外乡。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⑬登高:

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⑭茱萸(zhūyú

):

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便加倍思亲。

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二十一、王安石(1021—1086),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凌寒:

冒着严寒。

2.遥:

远远的。

3.为:

4.暗香:

指梅花的幽香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

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

二十二、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夏日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耘田:

除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

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

未解:

不懂。

供:

从事,参加。

傍:

靠近。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二十三、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

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

清明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②。

借问③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清明:

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②欲断魂: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③借问:

请问。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

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

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二十四、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边角。

⑧将军——指的是西汉的飞将军李广

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二十五、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①,遥看瀑布挂前川②。

飞流直下三千尺③,疑是银河落九天④。

①香炉:

指香炉峰。

紫烟:

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

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②遥看:

从远处看。

挂:

悬挂。

前川:

一作“长川”。

川:

河流,这里指瀑布。

③直:

笔直。

三千尺:

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④疑:

银河:

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

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二十六、“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

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

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

(1)千秋雪

(2),门泊(3)东吴(4)万里船(5)。

(1)西岭:

西岭雪山。

(2)千秋雪:

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

停泊。

(4),东吴:

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

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二十七、《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滁[chú

]州①西涧②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③涧边生,上有黄鹂④深树⑤鸣。

春潮带雨⑥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⑧。

①滁(chú

)州:

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椒三市县地。

②西涧:

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

独爱。

④黄鹂:

黄莺,一种鸟类,叫声婉转动听。

⑤深树:

树荫深处。

⑥春潮:

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

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

指随意漂浮。

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

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莺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二十八、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一个明天接着又是一个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啊!

可是人的一生如果在等待中度过,那么,他将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二十九、《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⑫,潭面无风镜未磨⑬。

遥望洞庭山水翠⑭,白银盘里一青螺⑮。

⑪洞庭:

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⑫湖光:

湖面的波光。

两:

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

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⑬潭面:

指湖面。

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⑭山水翠:

一作“山翠色”,一作“山水色”。

山:

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⑮白银盘:

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

一作“白云”。

青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湖上风平浪静,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远远望去,洞庭湖中山清水秀。

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洁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三十、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⑪月半轮秋⑫,影⑬入平羌⑭江水流。

夜发⑮清溪⑯向三峡⑰,思君⑱不见下⑲渝州⑳。

⑪峨眉山: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县级市)西南。

⑫半轮秋:

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⑬影:

月光和人的影子。

⑭平羌(qiāng):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⑮夜:

今夜。

⑯发:

出发。

⑰清溪:

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⑱三峡:

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10

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⑲君:

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⑳下:

顺流而下。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

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发现到了渝州。

三十一、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

①解落:

解散,散落。

②解:

分解。

③二月:

春季的第一个月。

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三秋:

农历九月,指秋天。

⑤过:

经过。

⑥斜:

倾斜。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三十二、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

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

一年已尽。

除:

去。

屠苏:

“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

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千门万户:

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三十三、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