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74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docx

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1

2017届高三课外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4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磋、琢、磨,是古代加工玉、石、骨、象牙器的基本工序。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铁杵磨成针,百炼成钢,都是通过物质的提炼升华,比喻人修身养性的重要。

这里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形容那位有文采君子的学问、道德、礼仪、言行举止,是那么深厚、高雅,那么让人心生敬意,就如同切磋琢磨过的玉器。

5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长。

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拉住她的手,与她偕老到白头。

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人如果没有礼貌道德,不死还能做什么?

1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12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

寓意,做人不要太过花言巧语,要懂得适可而止,讽刺别人圆滑。

13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

原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后用以比喻事过境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

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人们做事情,开始的人很多,但很少能到终了。

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16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1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是指桃树含苞欲放的样子。

这首诗是新娘子出嫁时唱的喜庆歌曲,又含有祝福婚后生活红火幸福的意思,用桃花来赞叹新娘之美。

灼灼是指花开鲜明的样子,说新娘会给婆家带来幸运。

桃树正在含苞待放啊,那桃花多么鲜艳明丽。

1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1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20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整天小心战战兢兢,正如头上落下雷霆。

21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吹雨打天地昏,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心中怎能不欢喜?

22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

2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

24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涧水清清流不停,南山深幽多清静。

2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的运行康泰良好,君子应该效仿天而自强不息;地的形势取法坤相,君子应该效仿地而厚德载物。

26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君子为人处世的准则,要么入世要么出世,要么沉默要么发言。

两个人心齐志一,就像利刃可斩断金属;心齐志一的言论,它的气味就像兰花一样芳香。

27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就能使本人身体安宁,国家也得以保全了。

28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见了善行就追随,有了过错就改正。

29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

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3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处于穷尽局面则必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

31.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

32.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

33.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君子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用宽厚的态度处事,用仁义来行事。

3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

35.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自己所处的地位高但不因此而骄傲,当地位低下或境遇不佳时,不为此而焦虑。

36.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

3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九仞:

极言其高;亏:

欠缺;篑:

盛土的筐子。

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38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玩:

玩赏;丧:

丧失;志:

志气。

常用来指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

39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40.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典出:

《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41.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语出:

春秋孔子《尚书·盘庚上》。

只要星星的小火一旦成为燎原之势,人们就不能接近它,更别说是扑灭它了。

迩(er耳):

近。

向迩:

接近。

42.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语出:

《左传·昭公四年》郑子产作丘赋。

国人谤之,曰:

“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

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

”子宽以告。

子产曰:

“何害?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

民不可逞,度不可改。

……”

如果有利于国家社稷,可以牺牲生命去换取。

4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4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4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

指随心所欲地陷害人。

4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47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4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推举人才,在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在内,不避开自己的亲人。

4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5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谁能不犯错误呢?

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51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部下势力强大,不听从调动和指挥。

52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爱护子女,应当以道义去教育他们,而不要让其接纳邪恶的东西。

5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勤俭是品质高尚的人共有的品质,奢侈是不良品行中最不好的.

54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

君子度量大,能包容他人,小人心眼小,什么事都会引起他的忌妒.

55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在松柏大树的下面,草是不能茂盛生长的。

5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

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5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

顺随。

顺随善良像登山一样,顺随恶行像山崩一样。

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58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轻举妄动的人做事缺少谋略,骄傲自大的人待人没有礼貌。

5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丢了羊再把羊圈补好,还不算晚。

就是说出了差错赶紧去补救,还来得及。

60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百姓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形容社会风气好。

6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比喻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6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6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男人愿意为赏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献身,女人愿意为欣赏自己、喜欢自己的人精心妆扮。

64.曲则全,枉则直。

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则能迅捷直达。

6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

6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6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真实的话未经加工,所以不美妙动听。

词藻华美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

68.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将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6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偏偏还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7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祸,是福存在的依靠,福运,总是隐藏在祸患之中。

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71.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最洁白的好像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

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7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有与无互相生成,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体现,高与下相互出入,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这是永恒不变的。

7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7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物,而无害于物;圣人的法则是为施舍,而不争夺。

76.言必信,行必果。

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

77.既来之,则安之。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误读为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78.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做人的道理,晚上死去也无遗憾了。

7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个国家的军队主帅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即使是普通人,志气也不能被改变。

8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坚是艰深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越钻研越觉得其艰深。

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8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指的是没有长远的打算,那么近期的事情就会多有忧虑。

8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具非常重要。

8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的。

后多用作鼓励之辞。

8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8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智慧的人不会迷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周,圆周,合围合群。

比,前后紧随,结党为奸。

88.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89.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90.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已经做了的事不便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不便再挽救了,已经过去的事不便再追究了。

9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正人君子看重情谊,而小人看重自己的利益。

9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93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文、武:

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

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9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

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

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不能成材。

95.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96.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喜欢他并且知道他的短处,憎恨他并且知道他的善处。

97.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9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只要能对国家有利,不追求自己的富贵。

9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

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

100.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制上崇尚来往。

有往无来不合礼仪,有来无往也不合礼仪。

10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呢?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10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亨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

使死了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寡妇,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

103.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礼记·经解》:

“《易》曰:

‘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

10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理解:

展示了一种革新的姿态,驱动人们弃旧图新。

105.好(hào)而知其恶(è),恶(wù)而知其美。

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

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106.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

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

接:

接触,交往。

醴(lǐ):

甜酒。

10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08.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

一个人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

(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10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11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

过与不及这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

1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践。

11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用来指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11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11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11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兼善天下:

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后人改“兼善”为“兼济”。

1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时机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和内部团结。

11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孔子登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变小了。

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别的水就难以吸引他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别的言论就很难吸引他了。

11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才叫大丈夫。

1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

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121.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夫子说的话,我深有感触。

戚戚,感动、触动的样子,指心中产生了共鸣。

12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如果要平定天下,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能做到?

12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124: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尺子和圆规,就不能做出方形和圆形,比喻做事要有一定的准则。

125: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

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126: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人亦忧其忧。

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

127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尽量减少欲望更好了。

那些平素欲望少的人,尽管也有失去本心(即天生的善性)的,但为数却是很少的;那些平素欲望多的人,尽管也有能保存本心的,但为数也是很少的。

128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

12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智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度的生命去追求没有限度的智识,就会弄得很疲困;既然这样还要去汲汲追求智识,就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了!

130.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

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利断义绝。

13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

132.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

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13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诸候之门,而仁义存焉。

那些偷了一个带钩的人要受惩罚处死,而盗窃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

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圣知吗?

13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泉水干涸了,两条鱼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

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地回到大海,互不相识来得好。

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

13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太阳出来了,我开始劳作;太阳落山了,我就去休息;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我又何必治理天下呢?

13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只剩下天与地同我存在,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

137.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持:

论,主张;有故:

有根据。

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13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蓬昔日长在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3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正义在先私利在后的,光荣;私利在先正义在后的,耻辱。

光荣的,经常通达;耻辱的,经常途穷。

140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国家将要兴旺的时候,一定十分尊重教师;国家将要衰亡的时候,一定格外轻贱教师。

14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

田野荒芜而仓廪充实,百姓空虚而国库满盈。

14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

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

143.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

144.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

14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大自然的运行是有一定规律的,不会因为尧是明君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是暴君而消失。

146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礼,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端正礼法的。

147水则载舟,亦能覆舟。

水可以将舟托起,也可以将舟弄翻。

148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千里长的大堤,由于有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崩溃。

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

149.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只有华美的外表而缺乏实际的内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实用。

15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袖子长,有利于起舞。

钱财多利于做生意。

 

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贬义词

151.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与其运用巧妙的方法来欺瞒他人,不如诚心诚意地来对待别人。

这样才能得到人心,交到真朋友。

15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

153: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察今》

通过了解自己可以了解别人,通过了解现在就可以了解过去。

154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好马只期求能行千里,并不期求其有“骥骜”的美称。

(骥骜:

ji技ao奥,有名的千里马)

155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善于学习的人,借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156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

一尺高的树一定有树节,一寸大的玉一定有玉斑。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