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804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教材基础实验突破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药品

过氧化氢和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

(暗紫色)

氯酸钾(白色)和二氧化锰(黑色)

反应

原理

2H2O2

2H2O+O2↑

2KMnO4

K2MnO4+

MnO2+O2↑

2KClO3

2KCl+3O2↑

药品

状态

固体+液体

固体

固体+液体

反应

条件

常温(不加热)

催化剂

加热

加热;催化剂

发生

装置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而堵塞导管

收集装置及特点

O2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O2不易溶于水

收集的气体干燥,但纯度不高

收集的气体纯度较高,但不干燥

检验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气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续表

验满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集满

②用排水法收集时,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证明已集满

实验

步骤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固定装置;④点燃酒精灯(先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⑤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撤离导管;⑦熄灭酒精灯

注意

事项

①试管内的导管伸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②用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必须装满水,且必须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③停止加热时,先将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掉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④用过氧化氢制取O2时,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多功

能瓶

的使

排水收集氧气

b进a出(短进长出)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a进b出

氧气的干燥

a进b出(长进短出),可选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氧气体积的测量

连接多功能瓶与量筒,采用排水法测量收集氧气的体积

 

例 (2019淮安中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A  

B  

C

D

E 

F

(1)图中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锥形瓶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2H2O22H2O+O2↑__,若需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BC__(从A~E中选择,填字母),收集完毕,用玻璃片的__磨砂面__(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

(3)装置F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B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__。

【解析】本考点考查了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等。

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其中B装置的分液漏斗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F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若需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这个实验对氧气的纯度要求高,用排水法收集。

防止氧气从集气瓶中逸出,收集完毕,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

1.(2019毕节七中一模)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A   

B   

C

D

E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装置AC(或AD)(填字母),试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装置BD(或BC)(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的发生装置是B,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完毕,若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你预测这种操作会引起的后果是__水倒流,试管炸裂__。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A(填字母)发生装置,收集氨气最好用E(填字母)收集装置。

 

2.(2019广安中考)下列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用D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c(选填“b”或“c”)端通入。

(3)写出一个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4)若用A装置作发生装置制取O2,常加入适量MnO2,其作用是催化。

教材基础实验突破二 二氧化碳的制取

药品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制取装置(固液常温型)

发生装

置特点

操作简便

便于添加液体

便于控制反应速

率和节约药品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干燥方法

续表

药品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注意事项

①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否则CO2会从长颈漏斗逸出

②不能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来制取CO2,因为H2SO4与CaCO3反应生成CaSO4,它会覆盖在CaCO3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③若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来制取CO2,会导致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产生的CO2气体内,造成所制得的气体不纯

④不能用Na2CO3(或K2CO3)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因为Na2CO3(或K2CO3)是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易控制反应速率,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例1 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

A       

B   

C      

D   

  【解析】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例2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   (填序号)装置,不能使用D装置收集,原因是       。

(4)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可以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NH3↑+H2O+CO2↑,你认为实验室不能使用碳酸氢铵制取CO2最主要的原因是           。

【解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进行分析;(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进行分析。

例3 (2019内江中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1)写出仪器的名称:

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二氧化碳选用 D (填字母,下同)装置,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

(3)要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4)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选择用的发生装置为 A ,能用E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是 难溶于水 ,当看到导管口出现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的现象 时开始收集气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CO2的制取和性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验满的方法为:

把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集满;二氧化碳能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因反应物状态是固体,条件是加热,应选用固体加热型的装置;收集气体依据的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能用排水法收集甲烷,说明甲烷难溶于水;为了防止收集到的甲烷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1.(2019北京中考)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制取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2.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

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A )

A.a接cB.a接dC.b接cD.b接d

3.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

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集气瓶 。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使用的药品是稀盐酸和 大理石(或石灰石) (填名称)。

收集CO2不选用装置B的原因是 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答出一点即可) 。

(3)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用 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4)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能 (填“能”或“不能”)选择A为发生装置。

4.(2019临沂中考)某同学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如图所示),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提示:

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开始时,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发生浑浊的现象不很明显,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有杂质氯化氢气体。

(3)实验结束时,甲装置溶液中的溶质除氯化钙外,还可能有HCl(填化学式)。

(4)请写出乙装置中由浑浊变澄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CaCO3===Ca(HCO3)2。

教材基础实验突破三 燃烧的条件

1.实验原理:

4P+5O2

2P2O5。

2.实验操作

a.如图

(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1)

(2)

b.如图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

a.图

(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图

(2)中白磷在水下燃烧。

4.实验分析:

在图

(1)中。

①与②对比,说明:

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

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

(2)对比,再次说明:

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5.实验结论: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6.实验改进: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

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a.图①中的实验现象是装白磷的试管内先燃烧起来,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图②中的实验现象是过一会儿燃烧的白磷熄灭,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7.注意事项:

①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例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图一 

图二

图三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减少污染(环保)。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氧气(空气)。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二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三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对比图一、图二,图二把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造成空气污染;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没能和氧气接触,燃烧需要氧气支持,试管内应提供燃烧需要的氧气。

1.(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D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2.(2019河南中考)如图,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用80℃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如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甲图 

乙图

(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铜片上的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红磷及水中的白磷没有变化,该反应属于化合(选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比较①③(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比较③④(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

“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CO2

C+2MgO;你对燃烧或灭火的新认识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教材基础实验突破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

1

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镁、铝、铁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

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大多数是银白色的

2

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或白铜片)的硬度

铜片在铝片上留有痕迹,黄铜片(或白铜片)在铜片上留有痕迹

铜的硬度比铝大,黄铜片(或白铜片)的硬度比铜大

3

用电池、导线、金属片、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

小灯泡亮

金属有导电性

  注意:

(1)在常温下金属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有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2)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铜片表面变黑。

实验结论:

铜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O2

2CuO。

注意: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铁、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环境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铁、铜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反应物

反应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稀硫酸或盐酸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Mg+2HCl===MgCl2+H2↑

Mg+H2SO4===MgSO4+H2↑

金属镁、铝、锌、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

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反应较为剧烈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产生少量气泡,反应较为缓慢,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剧烈

2Al+6HCl===2AlCl3+3H2↑

  注意:

金属与酸的反应:

活泼金属+酸→盐+H2↑。

描述现象时,需要注意:

①如果有铁、铜元素参加反应,一定要注意溶液颜色的变化;②反应放热,但是只有镁和酸反应时放热现象明显。

(3)请你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方案一:

使用铁、银和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

把铁、银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银表面没有现象;而铁表面会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并且溶液会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结论: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铁>铜>银。

方案二:

使用铜、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一次性得出结果。

操作及现象:

把铜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硫酸亚铁溶液没有现象;而在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注意:

三种金属比较活动性时,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盐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液,这样才能一次性得出结果。

两种金属在比较活动性时,有两种方法:

方法①:

将一种金属(M)插入另一种金属(N)的盐溶液中,如果无明显现象,则两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M,如果M上有N附着,则两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N。

如将锌片插入FeSO4溶液中,锌片表面有黑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浅绿变为无色。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FeSO4===ZnSO4+Fe。

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

方法②:

如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一种金属排在氢前,另一种金属排在氢后,也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判断。

将两种金属分别插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或稀盐酸中),如果M上有气泡产生,N上无明显现象,则两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大于N。

甲  

如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如图所示,甲中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乙中无明显现象。

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的顺序为Fe>Cu。

 

例 (2019鄂州中考)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

他决定探究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

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i+H2SO4=NiSO4+H2↑。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

猜想①Fe>Ni>Cu;

猜想②Ni>Fe>Cu。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证明猜想①(填“猜想①”或“猜想②”)成立。

(4)【拓展延伸】用铜片、NiSO4溶液和铁片,通过实验探究也能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解析】猜想时,铁的活动性一定大于铜,还可以猜想为镍比铁活泼;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镍。

判断Fe、Cu、Ni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可以使用铜片、NiSO4溶液和铁片等方案。

1.(2019雅安中考)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D

A.将Fe丝、Cu丝分别放入AgNO3溶液中

B.将Fe丝、Cu丝、Ag丝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将Fe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AgNO3溶液中

D.将Fe丝、Ag丝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2.(2019临沂中考)某同学为了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A

B

C

(1)A试管中实验现象是锌片的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2)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铜、银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补充实验所用试剂合理的是B。

A.Cu、Ag、稀盐酸B.Cu、AgNO3溶液

(3)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某同学对试管中固体的成分提出以下四种猜想:

A.Zn、Cu、AgB.Zn、Cu

C.Cu、AgD.Ag

这四种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是B(填编号)。

教材基础实验突破五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溶质为固体时的溶液的配制

(1)仪器:

____托盘天平__、__药匙__、烧杯、__量筒__、__胶头滴管__、玻璃棒。

(2)步骤:

__计算__、称量、__量取__、__溶解__、装瓶。

(3)注意事项:

a.天平使用时应__左物右码__,普通固体(如氯化钠)称量时需在托盘的两端各放一张等质量的纸,但是称量氢氧化钠时则需要装入玻璃器皿中。

b.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液体__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__。

c.烧杯应该干燥。

d.玻璃棒的作用——__搅拌__,加速__溶解__。

(4)误差分析:

质量分数偏小:

从溶质角度分析:

__溶质不纯、天平称量时左码右物(在使用游码时)等__。

从溶剂角度分析:

__仰视量筒读数、烧杯不干燥等__。

2.用浓溶液稀释

(1)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2)步骤:

a.计算:

计算所需要的浓溶液的体积和水的体积。

b.量取:

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和水的体积,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c.混匀:

将量取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d.装瓶贴标签。

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

注意:

①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固体带有结晶水(例如硫酸铜晶体),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②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比读数体积大;如果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比读数体积小。

③用固体调制溶液时,天平未调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例 (2019衡阳中考)某同学配制25g3%的NaCl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①  

②  

 

④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填序号),其中操作错误的是__①__(填序号)。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

【解析】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是: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要配制25g3%的NaCl溶液,首先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砝码与药品不要放反了。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如果使用游码,砝码和食盐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2019扬州中考)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