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85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docx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79章教案表格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2015 年   春 季 数学科教学活动设计

五年级  下册,全册总第    课时,第七单元,第  1 课时。

课题

统计

(一)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能力目标: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对在具体的情境下,选择哪种形式进行统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随记或教后反思

一、创境激疑

1、引出折线统计图

(1)这是李康同学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表。

出示统计表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体温变化的情况吗?

(条形统计图)

(3)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清楚的看出什么?

小结:

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天的体温变化,还能很快看出哪一时刻的体温最高,哪一时刻的体温最低。

(4)那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呢?

出示折线统计图

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解读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也是统计图的一种,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你看懂了什么?

a)独立观察

b)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

(1)点: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小结:

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表示一天的体温。

(2)线:

两个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什么呢?

(李康的体温变化情况)

小结:

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看看书上怎么说的?

学生看书

3、感受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独立思考——同桌说一说

(2)交流

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

今天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它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

(1)学生说

(2)小结:

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三、拓展应用

106页做一做

四、总结

折线的升降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五、作业布置

109页1、2题

六、板书设计

统计

(一)

五年级  下册,全册总第    课时,第七单元,第  2 课时。

课题

统计

(二)

教学内容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能力目标:

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通过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随记或教后反思

一、创境激疑

1、复习

1、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二、合作探究

1、复式折线统计图

(1)出示例2、折线统计图

教师:

同学们这样容易比较吗?

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容易比较?

(把两幅图合为一幅)

(2)合并

教师:

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就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

(3)细化要求

2、学生独立回答以上问题。

三、拓展应用

110页5题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开动脑筋,学会了一种新的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作业布置

110页7题

六、板书设计

统计

(二)

五年级  下册,全册总第    课时,第八单元,第  1 课时。

课题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能力目标:

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随记或教后反思

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生产中多少会产生次品,这就需要质检员找出次品,今天就请你们来充当质检员,上岗前要对大家进行简单测试,看看你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怎么样?

出示3组图片,前两组图中有一个次品,找出来,说根据。

2.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物品看起来完全一样,但事实上重量不同,要么重一点要么轻一点的次品,混在合格产品里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找次品”。

(板书:

找次品)二、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找次品”基本原理。

1.出示木糖醇,提出问题:

这里有3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3粒,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师:

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2.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

3.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

3(1,1,1)1次

2、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

1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少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

小组讨论: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

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老师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3、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刚才大家都很聪明,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较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

1、课件出示例2,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让学生分析讨论。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填在表中。

零件个数分成的份数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2)汇报交流。

三、拓展应用

1.有7瓶药片,其中1瓶中少2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有15盒巧克力派,其中1盒中少3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四、总结

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的最好方法:

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五、作业布置

115页5、6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找次品最好方法:

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

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五年级  下册,全册总第    课时,第八单元,第  1 课时。

课题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

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能力目标:

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随记或教后反思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生产中多少会产生次品,这就需要质检员找出次品,今天就请你们来充当质检员,上岗前要对大家进行简单测试,看看你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怎么样?

出示3组图片,前两组图中有一个次品,找出来,说根据。

2.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物品看起来完全一样,但事实上重量不同,要么重一点要么轻一点的次品,混在合格产品里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找次品”。

(板书:

找次品)二、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找次品”基本原理。

1.出示木糖醇,提出问题:

这里有3瓶木糖醇,其中有一瓶少了3粒,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师:

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2.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

3.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师据生回答板:

3(1,1,1)1次

2、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方法。

1老师又拿来了两盒口香糖,和前面的三盒混在一起,你还能用天平将那盒少了两粒的口香糖找出来吗?

小组讨论:

(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

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

(4)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老师在投影上演示,边演示边讲。

3、从多种方法中,寻找“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刚才大家都很聪明,都能在几盒口香糖里找出轻的那盒次品来,那如果有的次品是比较重一些的,那你又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呢?

1、课件出示例2,有9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2、让学生分析讨论。

(1)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然后把结果填在表中。

零件个数分成的份数保证能找出次品的次数

(2)汇报交流。

三、拓展应用

1.有7瓶药片,其中1瓶中少2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有15盒巧克力派,其中1盒中少3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四、总结

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的最好方法:

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五、作业布置

115页5、6题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找次品最好方法:

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

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五年级  下册,全册总第    课时,第九单元,第  1 课时。

课题

总复习——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5页~117的内容及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第第l~4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

情感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逻辑趣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随记或教后反思

一、引入课题

1.整理本册所学内容

师:

本册教材中新知识我们己经学完了,同学们,这个学期你有什么收获?

你们准备怎样整理这学期所学的知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片刻,再进行小组讨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整理所学的方法。

师:

在本册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你主要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最有收获的事情是什么?

你能举例说明吗?

(指名回答)

3.自我评价

师:

你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

在学习中有什么成功做法或存在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

4.揭示课题

教师简述本次期末总复习的课时安排、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和复习要求后.指出: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二、指导复习

1.梳理基本概念.

出示教材第116页第l题,让学生按题意要求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指导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知识结构图梳理知识点: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因数

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

奇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偶数

2.解析疑难点。

师:

这部分内容概念众多,在概念的理解上,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l~4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与同伴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做出判断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或错的理由,以加深认识。

对的。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说说是怎么找的。

学生说完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

m

(1)两个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2)两个数如果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第4题:

本题是两个数公倍数的实际应用。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组织交流。

四、总结

因数与倍数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因数

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

奇数

2、3、5的倍数的特征

偶数

五年级  下册,全册总第    课时,第九单元,第  2 课时。

课题

总复习——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内容

分数的性质和意义及教材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分数知识。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随记或教后反思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板书课题)

二、指导复习

1.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

(2)全班反馈。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记录的内容,教师适时做好补充)

2.反思交流。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你能举例说明吗?

(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你能举例说明吗?

(3)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你能举例说明吗?

(4)什么叫约分?

什么叫通分?

你能举例说明吗?

(5)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答疑解难。

师:

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119页“练习二十八”第5~8题。

1.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2.第6越:

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在线段上描点,再组织反馈。

通过反馈、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3.第7题:

先让学生填空,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4.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依据。

四、总结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认为哪些知识最重要?

哪些知识你感到理解起来最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总结。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真分数

分数

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整数)

通分

基本性质约分

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五年级  下册,全册总第    课时,第九单元,第  3 课时。

课题

总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八”第9、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能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能力目标:

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巩固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情感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随记或教后反思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板书课题)

二、指导复习

1.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2)全班反馈。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

怎样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你能举例说明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先说一说,然后教师再举相应例子加以说明:

教师强调: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师:

你认为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后,教师举相应例子加以说明:

教师强调:

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能简便运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9页“练习二十八”第9、10题。

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集体反馈。

学生在独立练习时,教师巡视班级,及时发现学生在分数加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反馈时进行针对性指导。

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第10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郁应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提问:

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总结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进行分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注意点。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意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方法

分数加、减法

意义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计算方法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合分数

五年级  下册,全册总第    课时,第九单元,第  4 课时。

课题

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及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9~120页“练习二十八”第l1、12、13、14、16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能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方法:

经历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巩固空间与图形知识。

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2.体会学习过程中探究与思考的乐趣。

教学重点

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随记或教后反思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

今天我们逐一地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

1.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

(2)全班反馈。

指名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顾整理板书。

2.交流反思。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你能分别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你认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组讨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正确地应用所学的的公式,求表面积用表面积公式,求体积要用体积公式。

②要注意单位统一,当长、宽、高单位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

③在求与表面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要报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9~120页“练习二十八”第l1、12、13、14、16题。

四、总结

师:

同学们,今天找们整理和复习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部分的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能说说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五、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含义

轴对称

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变换起止位置

旋转点

方向

角度

特征:

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不同点

关系:

长方体S=(ab+bh+ah)×2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

正方体S=6a2

长方体V=abh

应用体积

正方体V=a3

正方体V=a3

容积长方体V=abh

正方体V=a3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合分数

五年级  下册,全册总第    课时,第九单元,第  5 课时。

课题

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与统计及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0~121页“练习二十八”第17、1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充分了解其优点及绘制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过程方法:

经历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巩固观察物体与统计。

情感目标:

1.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学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随记或教后反思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观察物体和折线统计图这两个单元的知识,你们感兴趣吗?

二、指导复习

1.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