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6237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考点练20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有解析Word格式.docx

2KCl+2H2O

2KOH+Cl2↑+H2↑,Ⅱ中反应的实质是电解水,pH=7,Ⅲ中发生反应:

2CuSO4+2H2O

2Cu+2H2SO4+O2↑,三个电解槽串联,则三个电解槽相同时间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同:

n(e-)=2n(Cu)=2×

0.32g÷

64g/mol=0.01mol,所以Ⅰ中的产物:

n(H2)=0.005mol,n(KOH)=0.01mol,c(OH-)=

=0.1mol·

L-1,则pH=13,Ⅲ中的产物:

n(H2SO4)=n(Cu)=0.005mol,c(H+)=

L-1,所以pH=1,故选A。

5.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

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

氧化性Fe2+<

Ni2+<

Cu2+)(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

Ni2++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量与阴极质量的增加量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解析 根据电解原理可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因氧化性Ni2+>

Fe2+>

Zn2+,故阴极反应为Ni2++2e-===Ni,可见,阳极质量减少的是溶解的Zn、Fe、Ni,而阴极质量增加的只是析出的Ni,两者质量是不相等的,故B错误;

电解后,溶液中除留下Fe2+、Zn2+外,还有Ni2+,C错误;

阳极反应有:

Zn-2e-===Zn2+,Fe-2e-===Fe2+,Ni-2e-===Ni2+,Pt为惰性金属,不放电,而Cu要在金属Ni全部转化为Ni2+后才能放电,但此时Cu已没有了支撑物,最后和Pt一起落下,形成阳极泥,故D正确。

6.用如图装置(X、Y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则下表中所列各项对应关系均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 电解Na2SO4溶液相当于电解水,阳极生成氧气,a管中溶液呈酸性,A错误;

电解AgNO3溶液属于“析氧生酸型”,阳极生成氧气,B错误;

电解KCl和CuCl2混合溶液,相当于先后电解CuCl2溶液、KCl溶液和水,a管产生H2的体积有可能与b管产生Cl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相等,C错误;

电解AlCl3溶液时,阴极先产生氢气,a管中生成Al(OH)3沉淀,当Al3+沉淀完全后,继续电解水产生的OH-,又使沉淀溶解,D正确。

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吸收SO2,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SO

+2H++e-===S2O

+2H2O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SO2+2H2O-2e-===SO

+4H+

D.电解时,H+由阴极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到阳极室

解析 由装置图知,左侧电极硫元素化合价从+4(SO2)升高到+6(H2SO4),故左侧电极是阳极,a为直流电源的正极,A错误,C正确;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S2O

+2H2O,B错误;

由于H+在阴极上反应,故电解时,H+由阳极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到阴极室,D错误。

8.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

O2

解析 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i+向多孔碳材料电极移动,因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材料电极为正极,A错误。

因为多孔碳材料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B错误。

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相反,放电时,Li+向多孔碳材料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C错误。

根据图示和上述分析,可知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是O2与Li+得电子转化为Li2O2-x,电池的负极反应是单质Li失电子转化为Li+,所以总反应为:

2Li+

O2===Li2O2-x,充电时的反应与放电时的反应相反,所以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

O2,D正确。

9.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H2SO4H2C2O4混合溶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3e-===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解析 铝制品表面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发生氧化反应,所以待加工铝质工件应为阳极,A正确;

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e-===H2↑,阴极可选用不锈钢网作电极,B正确,C错误;

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阳极移动,D正确。

10.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答案 B

解析 负极区(阴极)电极反应为:

4H++4e-===2H2↑,正极区(阳极)电极反应为:

4OH--4e-===2H2O+O2↑。

通电后SO

向正极移动,正极区OH-放电,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A错误;

负极区反应为4H++4e-===2H2↑,溶液pH增大,C错误;

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O2生成,D错误。

11.在固态金属氧化物电解池中,高温共电解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是一种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电源的负极

B.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2O+2e-===H2+O2-、CO2+2e-===CO+O2-

C.总反应可表示为H2O+CO2

H2+CO+O2

D.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

解析 H2O、CO2混合气体制备H2和CO时,氢元素及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H2O和CO2发生还原反应,则该极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A正确;

因电解质是金属氧化物,故该过程中可以传递O2-,则阴极反应为H2O+2e-===H2+O2-,CO2+2e-===CO+O2-,B正确;

图中阳极放出的是O2,2O2-+4e-===O2↑,则总反应方程式为H2O+CO2

H2+CO+O2,C正确;

从总反应方程式看,阴极和阳极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D错误。

12.已知反应:

2CrO

+2H+Cr2O

+H2O。

某科研小组用如图电解装置,由Na2CrO4溶液制取Na2Cr2O7溶液。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2CrO4生成Na2Cr2O7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通过电解方法获得

B.a为电源正极

C.d口流出的NaOH溶液的浓度与c口通入的NaOH溶液的浓度相同

D.Na+从右侧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左侧

解析 虽然Na2CrO4转化为Na2Cr2O7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但因为该反应必须在酸性环境中才能发生,反应所需的H+可以通过电解方法获得,A错误;

电解装置右侧发生反应时所需的H+来源于H2O的电解,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故右侧电极为阳极,阳极连接电源正极,即b为电源正极,a为电源负极,B错误;

左侧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d口流出的NaOH溶液的浓度比c口通入的NaOH溶液的浓度大,C错误;

电解时,阳离子从阳极流向阴极,故Na+从右侧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左侧,D项正确。

13.H3BO3可以通过电解NaB(OH)4溶液的方法制备,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

B.N室中:

a%<

b%

C.b膜为阴膜,产品室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为强酸制弱酸

D.理论上每生成1mol产品,阴极室可生成标准状况下5.6L气体

解析 M室为阳极室,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A正确;

N室为阴极室,溶液中水电离的H+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OH-浓度增大,即a%<

b%,B正确;

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B(OH)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BO3,则b膜为阴膜,C正确;

每生成1mol产品,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阴极室生成0.5mol氢气,其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D错误。

14.厨房垃圾发酵液可通过电渗析法处理得到乳酸(图中HA表示乳酸分子、A-表示相应的酸根离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4OH--4e-===2H2O+O2↑

B.H+从阳极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移动

C.A-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从阴极进入浓缩室

D.当浓缩室中增加了0.6molHA时,可得到4.48LH2(标准状况)

解析 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4H++4e-===2H2↑,A错误;

因阳离子不能透过阴离子交换膜,故留在浓缩室,B错误;

阴离子移向阳极,但进入浓缩室后被阳离子交换膜阻挡而留在浓缩室,得到浓乳酸溶液,C正确;

当浓缩室中增加了0.6molHA时,表明有0.6molH+放电转化为H2,体积为6.72L(标准状况),D错误。

15.用间接电化学法可对大气污染物NO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质子膜允许H+和H2O通过。

A.电极Ⅰ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B.电解时H+由电极Ⅰ向电极Ⅱ迁移

C.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

+2H2O===N2+4HSO

D.每处理1molNO,可同时得到32gO2

解析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电极Ⅰ中的电极反应式应该是2HSO

+2e-+2H+===S2O

+2H2O,A项错误;

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故H+由电极Ⅱ向电极Ⅰ迁移,B项错误;

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

,C项正确;

每处理1molNO,转移电子数为2mol,可同时得到16gO2,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燃料电池负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墨(C)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标准状况下,有2.24L氧气参加反应,则乙装置中铁极上生成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_L;

丙装置中阴极析出铜的质量为________g。

(4)某同学利用甲烷燃料电池设计电解法制取漂白液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若用于制取漂白液,则a为电池的________极,电解质溶液最好用________。

若用于制取Fe(OH)2,使用硫酸钠作电解质溶液,则阳极选用________作电极。

答案 

(1)CH4+10OH--8e-===CO

+7H2O

(2)2Cl--2e-===Cl2↑

(3)4.48 12.8

(4)负 饱和NaCl溶液 铁

解析 

(1)甲烷燃料电池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即甲烷在负极上被氧化。

在KOH溶液中甲烷被氧化的产物为碳酸钾,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

+7H2O。

(2)原电池的负极与电解池的阴极相接,铁极为阴极,则C极为阳极,在C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Cl--2e-===Cl2↑。

(3)n(O2)=

=0.1mol,甲池中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由电子守恒知,经过甲、乙、丙装置的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4mol。

铁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O+2e-===2OH-+H2↑,n(H2)=

=0.2mol,V(H2)=0.2mol×

22.4L·

mol-1=4.48L。

丙池中精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2e-===Cu,n(Cu)=

=0.2mol,m(Cu)=0.2mol×

64g·

mol-1=12.8g。

(4)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盐,制备原理是2Cl-+2H2O

2OH-+Cl2↑+H2↑,Cl2+2OH-===Cl-+ClO-+H2O,气体与液体反应,最好采用逆向接触,即气体在下端产生,碱溶液在上端生成,使其充分反应,所以该装置的下端为阳极,上端为阴极,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故a极为负极。

生活中常见且廉价的氯化物是氯化钠,故电解质溶液最好用饱和NaCl溶液。

若制备Fe(OH)2,用Na2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选用铁作阳极。

17.完成下列高考组合题。

(1)利用LiOH和钴氧化物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OH可由电解法制备,钴氧化物可通过处理钴渣获得。

利用如图装置电解制备Li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LiOH和LiCl溶液。

B极区电解液为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过程中Li+向________(填“A”或“B”)电极迁移。

(2)H3PO2也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

①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

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

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________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NO制备NH4NO3,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A是________,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LiOH 2Cl--2e-===Cl2↑ B

(2)①2H2O-4e-===O2↑+4H+

②阳极室的H+穿过阳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H2PO

穿过阴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PO2

③PO

 H2PO

或H3PO2被氧化

(3)NH3 根据反应:

8NO+7H2O

3NH4NO3+2HNO3,可知电解过程中还产生HNO3

解析 

(1)B极产生H2,根据反应:

2H++2e-===H2↑,说明B极为阴极,随着电解进行,溶液中c(H+)减小、c(OH-)增大,B极附近电解液为LiOH溶液,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中c(LiOH)增大。

A极为阳极,电解液为LiCl溶液,电极反应:

2Cl--2e-===Cl2↑;

在电解过程中Li+向阴极附近移动,即向B极迁移。

(2)②中应该从闭合回路的角度,阴、阳离子的流向分析。

③注意阳极反应生成O2,O2具有氧化性,H3PO2和H2PO

均具有还原性,二者会被O2氧化生成PO

(3)电解NO制备硝酸铵,阳极反应为5NO-15e-+10H2O===5NO

+20H+,阴极反应为3NO+15e-+18H+===3NH

+3H2O,从两极反应产物分析电解产物,每生成3molNH4NO3同时还生成2molHNO3,因此,要全部转化成NH4NO3需补充NH3。

18.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新型能源,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二甲醚已成为化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

(1)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

C===O

H—H

C—H

C—O

H—O

键能/(kJ·

mol-1)

799

436

413

358

467

则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________。

(2)“人工光合作用”技术备受瞩目,该技术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将H2O和CO2直接合成燃料和化工原料。

科研人员模拟光合作用,设计如图甲所示装置制备二甲醚。

能量转化形式为太阳能→电能→化学能。

①催化剂b为________极。

②若释放出11.2L(标准状况)氧气,有________molH+______________(填H+的迁移方向)。

③催化剂a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出一种方法,可实现水泥生产时CO2的零排放,其基本原理如图乙所示。

①生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反应在温度小于900℃时进行,碳酸钙分解为CaO和CO2,电解质为熔融碳酸钠,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84kJ·

mol-1

(2)①阳 ②2 由右侧向左侧迁移 ③2CO2+12H++12e-===CH3OCH3+3H2O

(3)①太阳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2CO

-4e-===2CO2↑+O2↑ 3CO2+4e-===C+2CO

解析 

(1)反应热等于反应物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键能总和,ΔH=(799×

4+436×

6-413×

6-358×

2-467×

6)kJ·

mol-1=-184kJ·

mol-1。

(2)由两电极上的物质转化关系知,催化剂b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放出0.5molO2必有2molH+从右侧通过质子交换膜向左侧迁移。

催化剂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H3OCH3+3H2O。

(3)由图乙可知,外接直流电源电解石灰石,石墨作阴极吸收太阳光,因此太阳能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阳极熔融盐中的阴离子CO

放电生成CO2和O2;

阴极吸收C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和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