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6244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docx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总结报告

昌黎县教育局教研室2007年3月

自2003年10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来,我县教育局教研室专门设立了主抓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员,全县各校深入扎实地实施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深刻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我们经历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到有效实施策略探讨,到将其纳入综合素质测评的尝试,以及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论教学研究这样的研究历程。

从起步阶段的实验校试行,到目前在全县广泛实施,激活了地方已有的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了新的教育资源,逐渐形成了我县的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

现将课程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详见大事记表)

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构建课程组织机构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县教研室成立了以主管教学的局长为组长、教研室主任为副组长,学科教研员为成员的课程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组长全面负责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副组长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制定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计划、总结等;领导小组其他成员负责具体实施,定期开展课程研究现场会、观摩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及课题展示会等,为课程的全面铺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各校也相应的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

小组成员构成注意了三个结合即校长与主管主任相结合;主管主任与学科组长、年级组长相结合;课任教师与非课任教师相结合。

既有参与管理方面的人员,又有参与实践的研究的人员;既有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又有参与课程评价的人员;使学生选题与实践有指导,活动过程有管理和评价。

我们还依据地域特点,在各乡镇成立了联片教研基地,通过联片教研的形式,进行课程实验和交流,使课程研究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推广的价值。

2、制定管理方案,健全课程管理体系

建立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县教研室先后出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规管理及有效实施策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常规管理制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监控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及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体目标》、《中小学各年级段的具体目标》等。

通过昌黎教育网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形式,将其传达到各乡(镇)、学校,加强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了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县、乡(镇)、校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

以此促使各乡(镇)、学校,及时制定了符合本地域实际和学生特点的课程实施目标、具体内容、实施方法、评价方案、活动选题预设制度、预设方案评选制度、听评课制度及阶段性总结制度等,有力的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序开展。

3.加大培训力度,探索课程实施方法。

为使各校领导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本着“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开展工作。

县教研室及时组织召开了全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专题学习研讨会”。

认真分析研究了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一是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从中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组织者、协调者、帮助者。

深入领会其基本要求:

即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

帮助广大教师进一步澄清了四大指定领域不是学习的内容,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的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提出来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

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学校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传统活动等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

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县教研员深入到各校进行现场指导和专题讲座,及时了解课程实施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中小学课程实施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评价方案、主题预设方案及案例编写等进行审阅和把关,从而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实施。

组织各校的领导和任课教师进行实地培训,让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作一次学生,亲身体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具体做法是活动前两周征集活动内容、提出注意事项、给出活动设计参考等,给大家充分的时间来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设计出本组的活动方案,小组内的人员分工准备工作等。

活动前做好安全预案,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活动结束后交流活动成果(收获和体会)。

通过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从中体会和认识到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为学校组织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了参考经验。

4.做好过程管理与分析,保证课程实施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它要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校园,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不做好过程管理与分析,很容易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虚设的不良结果。

为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加大了分析、检查和管理力度,通过随堂听课,检查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资料,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情况,检查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教师的工作态度;通过查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所思所想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真实情况。

最初在督促检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只把课程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研究性学习”上,为此,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专题研讨,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不是几个课程的简单相加,它是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的。

抓住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进而促使各校及时将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重点放在对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上;放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上。

使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更具规模、上了档次,形成地方课程的特色。

总之,我们通过关注课程实施的进程和发展情况,对课程实施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反馈校正了课程实施的误区,促使各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抓实、做细、搞好,真正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导入了“必修课”的轨道。

5、以实验校为龙头,发挥联片教研效能

我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程是:

以省级实验校和骨干教师为龙头展开实验,通过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辐射全县,且实验与课程全面开设同步进行,在开课的过程中进行实验。

我县有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示范学校6所,县级示范学校17所,县教研室以示范学校的课程实验为突破口,搞好综合实践课程实验,通过推广示范课、观摩课等县、乡(镇)联片教研活动,推进全县综合实践课程实施。

首先在深入学习,强化培训的基础上,鼓励实验教师大胆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起始课”、“过程课”、“成果展示课”的实施方法,使他们成为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力军。

同时县教研室对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统一规范要求即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图表、活动记录夹等上墙;联片教研制度建设资料盒,联片教研规划、计划资料盒,联片教研活动过程性资料盒等设置齐全。

从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建设至今,他们活动有计划,安排有序且符合实际,活动记录内容具体、规范、特色性强,资料盒存档内容的价值含量较高,过程性材料充实,集体备课及反思深刻,客观地记录了我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探索实验到全县推广实施的真实历程。

特别是各乡(镇)联片教研活动基地组织的听课、评课、议课、研讨、经验介绍、案例分析等活动,通过行动研究,以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实验学校的专业引领,采取行动跟进,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逐步推广,全面落实的作法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比如靖安镇中学初选课题“现代信息与我们的生活”,经过联片教研研讨活动,师生认为此题涵盖面广,不宜形成学生的实践活动,活动区域面广,教师很难指导,学生活动也漫无边际。

所以这一课题最终更改为“信息技术与校园生活”。

此外,它们确立的“大棚黄瓜的栽培与管理”课题经过一个月的联片研讨改进,结果摸索出了选题实施过程指导及总结汇报等环节的一套方法,通过吸取教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镇的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现在第二个课题的子课题《黄瓜病虫害的防治》已出阶段性成果。

总之,通过联片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们将所学理论作为观察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角,激发了他们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形成解决问题的多元策略,抓住群策群力,集体联动,提高了活动质量。

还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各地的好做法,拓展了教师的视野,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更多的前沿信息,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广大教师立体地感受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真实过程,发挥了联片教研的效能。

6、立足我县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1)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拓宽活动渠道。

我们的家乡—昌黎,碧海连天,青山腾跃,沃野千里,赏不尽的人间美景,探不完的乡野宝藏,读不完的民间文化;经济腾飞,文化传承,抑不住的改革浪潮,诉不完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

如“感受华夏”、“大棚黄瓜生产研究”、“葡萄的病虫害防治”、“滴泪的贾河在召唤”、“家乡的野菜”、“水产市场变化大”、“家乡的五峰山”、“新农村,新气象”等活动主题。

它们是新奇而可行的。

一是与本地区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息息相关,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色,能为振兴家乡服务;二是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视野的形成,能培养出实用技术人才,可以得到家长及周围群众的支持。

同时,这也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符合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办学理念,从而创出“走出校门我能行”的学校特色。

如:

十里铺中心小学地处著名的“葡萄之乡”,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以种植葡萄为生。

全校20多名教师中有五名住在本村,有一定的葡萄栽培经验,他们就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四年级学生开展了以“葡萄病虫害的防治”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开展这一活动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作为葡萄特产地的孩子们,与葡萄有着不可分割的情节,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葡萄,栽葡萄、收葡萄、吃葡萄、卖葡萄,串起了多少孩子的悠悠葡萄之情。

但是葡萄病虫害却时刻威胁着农民的收成,让农民苦不堪言。

作为农民的孩子,了解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帮助村民摆脱葡萄病虫害的困扰是很有必要的。

其二、学校地处“葡萄之乡”,四周葡萄环绕,附近有“河北农技师范学院”、“农林局”、“果研所”及有栽培管理经验的老农,有自然生态旅游胜地——葡萄沟,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

其三、四年级的教师居住在本村,有一定的葡萄栽培经验,他们愿意尝试“葡萄病虫害的防治”课题研究,帮助村民摆脱葡萄病虫害的困扰。

学校也特别支持,在教师配备、经费投入上均给予倾斜,学校领导亲自担任课程开发负责人,协调各方面工作。

他们的活动安排井井有条:

第一是学生分组讨论,选定研究基地,制定葡萄病虫害防治的活动计划。

第二是调查研究葡萄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编制葡萄病虫害防治记录册。

第三是到实验基地进行葡萄病虫害防治实验,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完善活动记录册,撰写研究论文。

第四是评价展示活动成果,并将其反馈于葡萄种植户,应用于实际,以此来检验修订及客观评价学生的活动效益。

通过两个月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体验了探究的乐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热爱家乡,为家乡服务的感情,通过评价认识了自我的价值。

靖安镇马芳营旱黄瓜远销俄罗斯,近销国内东北三省、北京、天津等城市,是昌黎农业支柱产业经济之一,搞好黄瓜病虫害的防治研究,确保无害黄瓜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的关键。

于是靖安镇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黄瓜常见病虫”、“黄瓜病虫害预防”、“黄瓜病虫害的治理”等总和实践活动,通过访问曾各庄黄瓜基地、庞各庄黄瓜基地来调查黄瓜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情况,收集了很多家农户用过的药袋和药瓶及病叶、病瓜、病根等,并将资料与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分析、整合,形成了一套常见黄瓜病虫害预防及治理方法。

为促进靖安镇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使自然资源新焕发出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昌黎镇一街中心小学抓住了干红城的学生们对家乡干红葡萄酒的兴趣和好奇心,组织三年级的学生以“感受华夏”为大主题,走进中粮华夏葡萄酒有限公司,参观了华夏庄园的展览大厅、酒窖、生产线……亲身体验到酒厂的发展变化,了解了干红葡萄酒在国内外的影响,以及葡萄酒的有关知识,酒工艺制作等等,然后围绕“葡萄酒”开展了一系列子课题的研究:

“华夏起源与发展”、“葡萄酒的酿造工艺”、“葡萄酒的营养价值”、“葡萄酒与健康”、“葡萄酒的贮存”以及“葡萄酒的种植”、“葡萄酒的基本知识”等。

学生们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对家乡干红城的热爱之情。

(2)关注身边的问题,开发学生的潜能

 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兴趣浓、疑惑多,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希望通过自己把身边的事情弄清楚,把问题搞明白。

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抓不住本质,即使主题在身边,也不能被学生发现。

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诸多问题的共同点,从源头上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上寻找结合点,把问题定位在有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水平上。

“环保”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行为 。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直停留在说教上是不行的,只有让他们亲身感悟才能触其灵魂。

为此,五、六年级分小组对环保问题进行了调查:

“饮马河臭水源问题”、“化肥厂污水问题”、“水泥厂灰尘问题”、“街道垃圾的处理问题”、“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处理问题”等,通过调查、搜集资料、访谈、动手实验等方式,了解了昌黎县城环境优美的过去和严重污染的现在,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于是五、六年级学生撰写了调查报告病再全校唱响了《环保与我同行》的倡议,号召全校同学形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同时,他们向小大队辅导员、县环卫局、环保局、县政府领导递交了建议书,为家乡的环保尽了一份心,出了一份力。

就拿《电视节目,鲜活的课程资源》这一校本教材的形成来说吧,从主题的确定,到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再到结果的产生与评价,师生都处在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氛围之中,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活动,并快乐着;活动,并收获着。

此主题是酝酿已久的一个想法,因为茹荷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虽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由于地理条件所限,跟外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极少,学生们最大的课余消遣就是看电视,对于促进学习来讲,当然是弊大于利,但我们又发现,许多电视节目中都蕴藏着民族文化的丰富积淀,还有许多贴近现实生活的能开阔学生视野时代感极强的东西,如果能有效利用,肯定对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洞察现实生活,特别是提高语文素养大有好处。

为了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设计了一份“电视节目喜好调查表”,又找了几名学生代表一起统计问卷,一起研讨,终于定下了活动的主题,又将活动主题分为三个子课题:

收看新闻;品析综艺类节目;延伸名剧,走进经典。

整个活动课题实施中学生们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合作互助,取得了喜人的结果。

在收看新闻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写研究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评选价值的新闻,或者是通报某一事件的最新动态,或就某一热门话题开展综合研究性活动,在调查、交流、研究、辩论中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引向广阔而多彩的大千世界。

在活动中养成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关注社会的习惯,形成获取,筛选信息的能力,为语文交际和写作等活动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在品评节目活动中,学生主要以编演课本剧举办歌词欣赏会、朗诵赛等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歌词的内容,体会其中的哲理和感情;在观赏名剧活动中,通过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如故事比赛,人物评说、成语擂台、片断表演、诗词朗诵等。

整次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祖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方案的拟定,显现出学生的睿智与聪慧,培养了他们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做事有计划、有目的的习惯。

重要的是,学生从中明确了活动目标,增强了学生对活动的实践与研究的信心。

又如靖安镇中学抓住身边发生的油厂输油管中的毒气泄露造成学生中毒事件引发学生讨论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了很多可以研究的课题,最终围绕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立了“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校园安全”“用电安全”“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等五个子课题,以此来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潜力,三中北校区针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小北校区则围绕“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展开活动,使学生人人参与,在调查、探究中写出了较有份量的研究总结报告和调查报告。

他们在活动中关注社会的发展,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了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3)编辑活动案例集,提供课程资源开发实例

县教研室编辑出版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

这些案例的选题体现了学校特色,反映了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社会或自然问题,有学生自主选题的过程;活动目标体现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方法等方面;活动方案涵盖了活动分工、设计、探究方法、预期解决问题环节;活动实施的操作过程具体;活动结果展示丰富,教师评价的描述性语言客观公正。

该案例集编写的目的在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提供的实例,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

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校本教研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提供的实例,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实际。

学会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亲身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与人合作、交流中的快感。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对社会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编写原则:

①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要求,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价值,体现全面育人观。

②导向性原则。

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开发校本课程。

③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提供活动思路、活动线索、活动框架,使教师和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应如何设计和安排。

为师生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时作模板。

(4)出版《综合实践活动预设方案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的潜力。

县教研室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预设方案集》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准则,依据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教学要求,以我县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校为依托,将我县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打破了按章节编写的形式,涵盖了活动主体预设、活动对象、活动目的、活动周期、活动阶段预设等五个方面,以主题、活动框架(或活动导航)的形式提供研究问题的线索,其目的是通过活动线索打开师生的思路,激发师生研究问题的灵感和创造力。

该活动框架不受教师专业的局限(教师可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开展研究);更不受空间条件的局限(集体或个人;固定时间或业余时间等);没有固定的前后顺序,师生可根据各自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如:

科学、艺术、人文、动手创作等),任意选择活动框中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或选择活动建议中的一个小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参照某个主题,自己设计一个问题开展研究。

总之,方案的设计留给师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使师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更好的体现了科学性、趣味性、地方性和可操作性。

每一个实际活动的方案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开展研究,为家乡经济建设献计献策。

7.突出课程研究主题,构建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学生的主动探索性开放,向学生参与教学开放,向师生共同探讨科学知识的过程开放,完全冲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教学过程的一系列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共同探究,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模式可设计

为六个阶段:

创设问题情景—收集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扩展探索内容—系统总结、实践—成果展示评价

第一阶段:

创设问题情景。

活动伊始时,师生进入问题情景之中,深入了

解本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解决这些问题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由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

收集相关知识。

让学生自主收集与活动直接有关的各种资料,

包括文本资料和物质资料等。

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经过分析、比较,形成最初的观点和态度。

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资料的能力及自学能力,初步的人际合作能力也在这里得到培养。

第三阶段:

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帮助学生成立各种:

活动小组、实验小组,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探究方案并加以实施。

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进行实验、调查、制作和走访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还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学会怎样做出决策,怎样解决问题,而且对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能力、合作习惯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审查探究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实验、制作等

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指导,等等。

第四阶段:

扩展探索内容。

中小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时间、地点和设施等方面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十分周全和详尽。

为避免一叶障目,使学生对探究的内容有完整的认识,教师要扩展他们的学习范围,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取信息,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探究活动所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广引博证,严密辨析,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互相交流,不仅要交流结论,还要交流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过程,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学会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

决问题,学会使用比较、鉴别、归纳和综合的方法,学会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五阶段:

系统总结、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要求全班同学对同一课题做出统一的、标准的回答,而是要求学生灵活地涉及社会热点,综合运用相关的信息,从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等方面进行考虑,对同一问题可以做出多种多样的决策,获得好几个答案。

但不论最终答案是怎样的五花八门,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的,都要把它纳入到知识体系中,并及时进行巩固强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去分析、解决社会上产生的种种问题。

只有当学生能自如地运用,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识技能,才是真正领悟

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谛。

第六阶段:

成果展示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非常重视对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评价,它注重评价活动过程,除评价知识、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以外,更注重于评价活动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质。

比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提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