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365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docx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

欣赏散文形象

——穷形尽相,察情悟理

幻灯片2

一、散文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特征是“形散神聚”。

二、形象鉴赏

Ⅰ 如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和作用

Ⅱ 如何分析概括物象特点(内涵)和作用

Ⅰ 如何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和作用

一、认识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其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

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也更有

普遍的代表性。

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2.分析方法

(1)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历史之人,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活中平凡之人等。

③从作者态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褒贬不一之人等。

④从写作目的上分,有追念亡人、激励后人、引人深思、博人同情等。

(2)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理解、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精神等特点

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所不同的两点是:

①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像小说中的那样丰满、完整,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因此,在分析概括时,要根据散文中重点描写人物的段落,用几个词语集中概括;②散文中作者经常会有议论、抒情,而这些议论、抒情句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人物的分析、概括。

二、掌握考查人物形象的两种题型规范

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题

(2013·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探究183

胡杨人家

日出之前赶到二道桥,当走到四道桥,已接近晌午时分,刚过了一座新修的木桥,想找个地方交个“地税”,见一处茂密的胡杨林掩映下有毗邻的两座蒙古包,就直奔过去。

蒙古包里的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年轻姑娘热情地接待了我。

(本段文字编者有改动)

我就纳了闷了,这哪像是不期而遇,明明是到亲戚家里。

便回身招呼伙伴们钻进了一座摆着一张折叠餐桌的蒙古包。

不一会儿,蒙古包外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循声望去,一个男人出现在门口。

老代。

这是我真真切切在额济纳近距离见到的第一位蒙古汉子,不高的个头,但十分的壮实,一样的黝黑发亮得让城里人无比艳羡的肤色,健康阳光。

不曾想到的是,在后面的交谈里我才发现,之前印在我脑海里的蒙古汉子应该是端着苍鹰的姿势,个顶个儿膀大腰圆的摔跤手模样,而老代很浓缩且很腼腆。

关系就这么在你一句我两句的沟通中变得融洽起来,就像一壶好茶,浸出物是慢慢地释放出来的。

但我还是心里没底,提到了餐费的问题。

老代憨憨地说昨天也有人要吃手抓,给了60元。

我没说啥,心里有底了,见他们开始包饺子了,我说:

“让我媳妇儿来帮忙包可以吗?

“可以啊,来吧。

我又认真地“调侃”了一句:

“俺们山东人包饺子,肉馅儿要塞得满满的。

老代乐呵呵地回了一句:

“没事啊,包成包子都行。

饺子是用搁在外面空地上的炉子煮的,到了晚间这炉子就得抬进蒙古包生火烧水取暖。

姑娘在煮饺子,我就开始拍照,这时才开始观察老代家周边的一切。

荒漠深处的额济纳,秋天显得十分的短促,犹如礼花般绽放的黄色叶片或繁如花海或星星点点,映衬着千年胡杨那遒劲的枝干,美得让人窒息。

手抓羊肉上来了,是一整块羊胛骨肉,在甘肃,在青海,在陕西,没少吃手抓羊肉,这回真长见识了。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吃到的最棒的手抓!

问起老代,为啥会给我们上这块肉。

“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我们就会杀一只羊,用最好吃的肉来招待客人,你们吃完走了,这块骨头,我们洗一洗,拴上一根麻绳要挂在蒙古包上的。

呜呜,我差点没感动得冒泡儿。

慢慢聊着,我这才知道,之前最先打招呼的那位中年妇女是老代的丈母娘,而那位年轻的姑娘是老代媳妇儿,我的眼镜差点儿没掉地上,这关系一时我都没反应过来。

老实说,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

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蒙古人的豪情和大度一览无余。

因为忙活我们这顿饭,等我们吃完了,人家一家才开始用餐,怪不好意思的。

又等了一袋烟工夫,才最后过去把饭钱硬塞给了老代。

之前说好了的:

两盘羊肉饺子、一

份手抓羊肉,共60元。

给老代一张,没让他找钱,老代有点不好意思收,这时候,我的态度有点强硬了,必须收下!

见他们也喝茶,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留下我摄影包里带的所有的“大红袍”,挥一挥衣袖,与老代一家人道别,没有相约来年,轻轻地带着一份纯真,我们走了,还觉得有点儿豪迈。

回来的路上,在想一件事儿,如果戴望舒是蒙古族的,他还会不会潇洒地轻轻挥一挥衣袖,撑着那把油纸伞去幽会那丁香般的姑娘?

扑哧。

(选文有删改)

1.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找出描写老代的内容进行概括,要抓关键词语,如“憨憨地”“豪情和大度”等。

文中作者初次见到老代时,对老代的外貌描写显出其淳朴的特点;在作者与老代商量钱和包饺子时,老代的语言都显出憨厚的特点;从“刚开始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可看出老代的豪爽和大度。

答案 (要点)淳朴、憨厚、豪爽、大度等。

【精要点拨】

(1)审题

审题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题差不多,主要审清:

①是分析还是概括。

②是形象特点还是性格特点。

(“分析”必须结合文中材料)

(2)答题

答题的核心是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作出准确的概括和分析。

为此,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

掌握文章写作背景与作者的情感倾向,特别要学会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来解读人物言行,找出其独特性。

②人物的精神风貌由人物的思想、人物的社会价值组成,特别要关注其思想特征。

③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悟,设身处地地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品味和感受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④掌握答题模式:

a.概括型,直接用一些人物思想、性格方面的语言答出即可;b.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其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概括”式或“概括+分析”式。

2.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作用题

(2010·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饮一口汨罗江

熊召政

汨罗一水,迤迤逦逦,在中国的诗史中,已经流了两千多年。

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取它一瓢饮者,更是大有人在。

当然,饮的不是玉液琼浆,而是在漫长的春秋中浊了又清,清了又浊的苦涩。

这苦涩,比秋茶更酽。

幻灯片23

这会儿,我正在汨罗江的岸边,掬起一杯浑黄得叫人失望的江水。

为了在端午节这一天,饮一口汨罗江的水,我可是千里奔驰特意赶来的啊!

脖子一扬,我,饮了一口汨罗。

立刻,我感觉到,就像有一条吐着芯子的蛇窜入我的喉管,冰凉而滑溜,在我肝胆心肺间穿行,如同在烟雨迷蒙的天气里穿过三峡的蛟龙。

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幻灯片24

同行人大概看出我脸色难堪,埋怨说:

“叫你不要喝你偏要喝,这水太脏了。

我报以苦笑。

朋友继续说:

“你们诗人都是疯子,不过,也像圣徒。

恒河的水污染那么严重,圣徒们也是长途跋涉,非得跑到那里去喝一口。

我得承认,朋友这么说,并不是讥笑我,他只是不理解。

我的行囊中,带有青岛啤酒和可口可乐,为什么,我非得饮这浑黄的汨罗?

这小小的隔阂,让我想起禅家的一段公案。

一次,著名禅师药山惟俨看到一个和尚,问:

“你从哪里来?

”和尚答:

“我从湖南来。

”药山又问:

“湖水是不是在泛滥?

”答:

“湖水还没有泛滥。

”药山接着说:

“奇怪,下那么多雨,湖水为什么没有泛滥?

”和尚对此没有满意的回答。

因而药山的弟子云岩说:

“是在泛滥。

”同时,药山另一个弟子东山大叫道:

“何劫中不曾泛滥!

细细品味这句话,不得不佩服禅家独特的思维品质。

何水不脏?

我想对朋友当头棒喝的这四个字,本源于何劫中不曾泛滥的追问。

不过,那四个字我终究没有问出口。

然而由禅家推及诗家,我想得更多了。

汛期湖水泛滥,每个人都看得到。

可是,干旱季节的湖水泛滥,又有几个人能感觉到呢?

屈原淹死在汨罗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汨罗不只是湖北的这一条,也不尽然是由波涛组成,知道这一点的,恐怕更是微乎其微了。

何劫中不曾泛滥!

还可以推补一句,何处没有汨罗江?

嵇康的汨罗江,是一曲裂人心魄的《广陵散》;李白的汨罗江,是一片明月;苏东坡的汨罗江,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贬谪之路;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砍头的大刀;闻一多的汨罗江,是一颗穿胸的子弹……到这里,我禁不住问自己:

你的汨罗江会是什么呢?

据考证,屈原本姓熊,是我的同宗。

从知道他的那一天起,他就是我写诗做人的坐标。

每当灾难来临,我就想到那形形色色的汨罗江。

好多次,当我的愤怒无法宣泄,我就想跑到这里来,跳进去。

让汨罗再汨罗一回。

今天,我真的站到了这汨罗江的岸边,饮了一口浑黄后,我的愤怒被淹灭了,浮起的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惆怅。

江面上,二三渔舟以一种“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悠然,从我眼前飘过。

不知道屈原为何许人也的渔翁,一网撒去,捞回来的是最为奢侈的五月的阳光。

偶尔有几条鱼苗,看上去像二月的柳叶,也被渔翁扔进了鱼篓。

那也是他的收获啊!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

中国的渔翁形象,从劝屈原“何不随其流而逐其波”的那一位,到“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一位,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权力更迭,人间兴废,与他们毫不相干。

船头上一坐,就着明月,两三条小鱼,一壶酒,他们活得好逍遥啊!

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

这就是我的惆怅所在。

一位清代的湖南诗人写过这么一首诗:

萧瑟寒塘垂竹枝,长桥屈曲带涟漪。

持竿不是因鲂鲤,要斫青光写楚辞。

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态和我差不多,又想当屈子,又想当渔翁,结果是两样都当不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人早就这么说过。

既如此,我的饮一口汨罗的朝圣心情,到此也就索然了。

归去罢,归去来兮,说不定东湖边上的小书斋,就是我明日的汨罗。

(选自《问花笑谁:

熊召政美文精选》,有删改)

2.“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

其作用是什么?

解析 从“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渔翁之意,却是肯定在于鱼的”“都是明哲保身的遁世者”两句可概括出“渔翁”的寓意。

“你看这条因屈原而名垂千古的汨罗江上,屈原早就不见了,而渔翁仍在”一句点明了写渔翁的作用。

答案 寓意:

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

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精要点拨】

这类题型在散文阅读中很少出现,如果出现,则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

①人物形象出现在写人叙事散文中,它是主旨、情感之所在;出现在状物散文中,它是主体物象一个很好的衬托,有助于主旨意蕴的生发。

②掌握答题角度:

内容主旨角度、结构构思角度、主体物象(人物形象)角度。

Ⅱ 如何分析概括物象特点(内涵)和作用

一、认识散文中的物象,掌握其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

所谓物象就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事物形象,它在以事物形象本身出现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物象不仅有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

可以说,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欣赏到的物象,都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形象。

2.分析方法

(1)抓住散文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场合

①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分析物象就是分析这些景观。

景观是写景散文的主角和灵魂,它在使文章血肉丰满的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

所以,分析写景散文中的物象,要始终将其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

②状物散文

状物散文一般以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文章围绕着某一具体事物展示。

状物散文的层次非常清楚,往往会从物象的外观、特性、用途等说起,然后发散到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质、价值观等。

作者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事物的本身意义仅仅是一个引子,其抽象意义才是文章的重点。

因此分析这类物象时一定要注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③偶感散文

情缘物起,有一些偶感散文,虽然文章主要是在抒发某种情感或思考,但引发这种情感或思考的,却是具体事物。

有时,我们也需要分析这类散文中的物象,那么此刻的物象则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触发点。

从内容上说,物象可能是文章情感或思考的一个例证;从结构上说,物象往往起到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2)抓住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

以“红砖”为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其内在品质:

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等。

通过外形分析出内在品质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3)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文中描写了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最后写到了在荒漠中劳动的石油工人,那么作者的赞美对象就很清楚了。

.二、掌握考查物象的两种题型规范

1.分析概括物象特点(内涵)题

(2010·江西)《饮一口汨罗江》(原文见本考点)

结合文意,概括“汨罗江”的两种主要含义。

(每种不超过15个字)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中“诗人如我辈,视之为愤世嫉俗之波的,不乏其人”“愤世嫉俗的味道真苦啊!

”两句表现了“我”对“汨罗江”的理解是“愤世嫉俗”及“愤世嫉俗”者的苦难,再联系“嵇康的汨罗江”一段,就可以判断“汨罗江”的含义不仅仅是“愤世嫉俗”,还有为国捐躯、为民请命的忧国情怀。

答案 

(1)忧国忧民者的精神寄托,

(2)忧国忧民者苦难的象征,

(3)屈原殉国之处。

(任选其中两项即可)

【精要点拨】

(1)审题

①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a.根据全文概括××在文中的含义。

b.××在全文中有何意义?

c.请分析××在全文中的内涵。

②注意答题区间。

对主要物象特点、内涵的分析概括一般是着眼于全文的,但要特别关注该物象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其前后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的地方。

(2)答题

①分析概括物象的含义,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它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答题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分析概括物象作用题

(1)如何分析概括主体物象的作用

(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优化探究p183牛铃叮当

李清明

①水乡多水牛。

……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

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

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大将军。

⑦别看水牛平日温驯,一旦打起架来却异常勇猛,尤以处于发情期的公牛为甚。

当攻击开始时,公牛们双眼通红,抵足弓背,头缩至前腿中间,亮出尖尖的双角,冲撞挑击。

一时间,牛铃骤响,沙飞石跳,响声震天。

这时,只有将干草燃成的火把投掷到牛头角力处,方能将它们分开。

……

⑨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

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天然牧场。

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

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

牛犊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

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

⑩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

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

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条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亲子鉴定”。

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

⑪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

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

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有删改)

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牛铃”在文中多次出现:

第④段“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第⑥段“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第⑦段“牛铃骤响”,第⑨段“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第⑪段“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勾画出这些语句,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再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即可。

答案 ①呼应题目,点明文旨。

②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

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

④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精要点拨】

主体物象(又名“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

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①内容主旨作用。

主体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

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

②艺术构思作用。

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

(2)如何分析概括次要物象的作用

(2013·四川)《负重的河流》

文中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解析 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胡杨林自身的特点、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对结构的作用等方面组织答案。

胡杨林郁郁苍苍、高壮精神、英姿勃发,令人震撼,给人以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胡杨林的生命力源于河流的滋养,突出胡杨林便是突出了塔里木河的伟大,深化主题;在结构上,由前面写河引出河边的树,然后过渡到写人,流畅自然。

答案 ①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③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

【精要点拨】

对于次要物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物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①对文章结构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

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②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

a.对内容的充实作用,b.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c.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

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