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5642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教师招聘《教育学、教育心理、教师法》真题Word文件下载.docx

  【解析】稳定性表现在:

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许多年龄特征特别是认知能力方面的年龄特征的变化,有一定的范围和幅度;

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都是稳定的。

故选A。

  5、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

  A、德育过程

  B、美育过程

  C、智育过程

  D、心育过程

  【解析】德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故选A。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7、“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句话表达的课程的目标是()。

  A、表现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普遍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答案】B

  【解析】行为性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

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显然,题干描述的课程目标属于行为性目标。

  8、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答案】D

  【解析】凯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他主编的《教育学》系统地总结了苏联20世纪20~30年代的教育经验,批判地吸收了教育史上进步教育家的思想,对我国产生过很大影响。

故选D。

  9、教师的认知行为调试方法不包括()。

  A、自我指导训练

  B、问题解决训练

  C、自我监控训练

  D、自我刺激训练

  【解析】教师认知行为的调试方法包括自我指导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自我监控训练。

自我刺激训练不属于教师认知行为调试方法。

  10、班级组织构建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解析】有利于教育的原则是班级组织构建的首要原则,班级组织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展开的。

  11、“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

  A、学习者

  B、点拨者

  C、引导者

  D、创造者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

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12、桂阴小学本学期开展了两次全校性的德育活动,一次是“文明从我做起”评比活动,另一次是“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

这种实施德育的渠道或形式是()。

  A、德育管理

  B、德育途径

  C、德育模式

  D、德育价值

  【解析】德育途径指的是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

题干中桂阳小学组织的两次德育活动,这种实施德育的渠道是德育途径。

  13、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是()。

  A、时代性

  B、强制性

  C、阶级性

  D、不平等性

  【解析】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性。

  14、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制度。

  A、10年制

  B、9年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制

  【解析】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15、在教学中,处理好不同经验类型间的关系异常重要。

以下关于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说法错误的

  是: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符号文字等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C、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

  D、系统知识传授和直接经验的积累都很重要

  【解析】在教学中,学生的直接经验是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所获得的认识;

而间接经验则是通过书本或他人那里所获得的认识。

对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说,学生不管以任何方式学到的知识都是人们已经发现的,都属于间接经验;

但是对于

  16、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

  A、激发学生的情感

  B、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C、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D、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解析】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17、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

  【解析】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

  18、课程资源中,具有内生性特征的是()。

  A、非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

  B、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

  C、教材

  D、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课程资源的载体是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

按照课程资源对于人的关系来看,可以把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

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泛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

  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非生命载体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课程、教学材料的实物形式。

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主要是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

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具有内生性,即它可以能动地产生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价值。

  19、课程资源中,具有内生性特征的是()。

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泛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非生命载体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课程、教学材料的实物形式。

  20、体罚、侮辱学生属于侵权行为中的()。

  A、违反宪法行为

  B、作为侵权行为

  C、不作为侵权行为

  D、轻度违法行为

  【解析】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21、根据教育心理学中对学习概念的理解,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情节

  【解析】理解学习的定义需要把握三个要点:

第一,只有那些对人的能力或行为倾向带来变化的活动才是学习;

第二,其变化是由后天经验引起的,而非自然成熟;

第三,其变化必须能“相对持久”。

故只有D选项属于学习。

A选项属于非条件反射;

B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C选项属于本能。

  22、下列人物中,()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倡议,对后世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A、朱熹

  B、郑玄

  C、汉武帝

  D、董仲舒

  【解析】汉朝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专门活动,主要包括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学习和师生间的互动。

对于教师来说,日常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24、正确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对“教育无用论”和()应予以批判。

  A、“教育先行论”

  B、“教育万能论”

  C、“教育优先发展论”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析】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的是主导性的作用,对其作用应正确认识,“教育无用论”

  “教育万能论”都不科学。

  25、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26、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了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和()。

  A、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

  B、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C、连锁学习与辨别学习

  D、信号学习与概念学习

  【解析】奥苏伯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另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7、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28、人们常说“聪明早慧”

  “大器晚成”,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个别差异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顺序性

  【解析】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则“大器晚成”。

  29、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

这体现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原则的()。

  A、方向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客观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情况。

  30、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A、六

  B、七

  C、八

  D、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31、()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D、成绩评定

  【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其中,中心环节是上课。

  32、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解析】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有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习系统知识上效率比较高,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

  33、德育方法的运用应该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学生的()。

  A、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B、年龄特点和学习效果

  C、个性差异和学习态度

  D、个性差异和学生愿望

  【解析】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34、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只要围绕学校的教育目的即可,这主要体现了课外活动的()特点。

  A、自愿性

  B、广泛性

  C、自主性

  D、实践性

  【解析】课外教育活动的广泛性是指课外教育活动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学习的进展速度,是以参加者的愿望、爱好、特长、接受水平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在围绕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可广泛涉及科学知识的学习、探索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道德言行的锻炼和养成,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5、“矮个子里挑高个”的评价是()。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

  “矮个子里挑高个”属于相对评价。

  36、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调查法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

  37、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解析】此题考查德育的导向性原则的定义。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小学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

  38、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A、师教生学尊师重教互助合作

  B、热爱学生团结互助和谐发展

  C、尊师重教互助合作传道授业

  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解析】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39、“教学相长”

  “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其中蕴含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都出自其中。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是孔子及其弟子所著。

因此,《孟子》是“四书”之一,记录的孟子的言行。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华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

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2000千年历史文献。

  40、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鹤琴

  D、杨贤江

  【解析】杨贤江(1895—1931)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

  《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41、课前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认知水平、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自觉地进行审视、预测和分析,查漏补缺。

因此说,课前反思具有()特点,重视教学前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能力。

  A、监控性;

分析设计

  B、前瞻性;

  C、批判性;

监控课堂

  D、前瞻性;

总结评价

  【解析】课前是前瞻性,课前了肯定不是总结评价。

  42、青少年阶段容易出现小团伙违规甚至违法事件,比如结伴吸烟、聚众赌博、斗殴等,其主要原因是迫于()的压力。

  A、父母

  B、老师

  C、班级

  D、同伴团伙

  【解析】青少年的小团伙违规主要迫于同伴团伙的压力。

同伴团伙的结成需要团体每个人认同群体观念,个体如果与群体观念不一致,容易遭到排斥,所以青少年会因群体压力而做违规的事情。

  4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组织成立了班委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D、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解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有很高的德育价值,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是班集体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4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创造条件。

  A、初级教育

  B、高等教育

  C、终身教育

  D、义务教育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

  4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下面哪一个词能反映这句话的意思?

  A、长善救失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藏息相辅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导别人才能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省;

感到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这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进步,体现了教学相长。

  46、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时应着重注意()。

  A、有意安排各种困难,培养其克服困难的精神

  B、培养其压制情绪冲动的能力

  C、培养其当机立断的性格

  D、保护其自尊心,不公开批评他们,经常鼓舞他们,积极引导

  【解析】教育抑郁质的学生,应尽量避免可能诱发其抑郁反应的行为,同时注意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和坚强的个性,所以应该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不严厉、公开批评他们。

  47、下列选项中有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绝对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

  48、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A、教材就是教科书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教材就是课程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49、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

”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

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解析】科尔伯格认为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儿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