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62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docx

高考作文分类素材集锦

2014高考作文实用素材集锦

注:

选择9个以上的名人故事记忆,并记住相关议论,同时牢牢记住精炼的句子,为考场作文打腹稿。

一、目标、信念、理想、追求:

(一)名言:

1、每条河都有自己的方向。

——拉丁美洲谚语

2、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

——塞涅卡

3、人生有两出悲剧:

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萧伯纳

(二)人物事迹:

观点:

1.人是要有一点追求的;2.信念的伟力无穷,精神的辐射能使弱者变强;3.对精神追求的力量有时候更胜于对物质的追求;4.对物质的追求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对精神的追求则可以超越生死。

1.唐僧取经:

运用一:

10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627年,为了弘扬佛教文化,为了普渡苍生,唐朝和尚玄奘走上了去印度取经的道路。

一路上餐风宿露,饥寒交迫,历尽磨难,于公元643年春,回到长安。

16年的艰难跋涉,玄奘带来了佛经74部,又用19年的时间,翻译出经卷1300多卷。

同时,他还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伟大的地理著作《大唐西域记》。

运用二:

唐僧对信念的追求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有一个就是吴承恩。

他据此写下了我国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

为求取真经普渡众生,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

(也可用在“读经典”、“克服困难”、“毅力”、“脚印”:

在大漠、在沙滩、在藻泽,在泥泞的小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一行行、深深浅浅、迂回曲折,伸向远方。

运用三: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走罢艰险又出发。

啊,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这不能用在读“经典”上)

运用四:

唐僧,为了到西天求取真经,一个凡夫俗子,历尽艰辛,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

理想主义者(乐善好施,普渡众生),有着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慕荣华富贵,不受情色引诱,舍生忘死,百折不挠,虽手无缚鸡之力,却是不可战胜。

议论:

为理想而献身(追求)——精神的力量是超越一切的力量,可以作出常人无法想象的业绩,战胜难以克服的困难(意志)。

2.红军长征:

从1934年10月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为了解救国民于水火之中,进行了举世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据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也可用在“爱国主义”方面)

议论:

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追求救国救民而能够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3.精卫填海: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代,炎帝神农有一个女儿叫女娲,有一次,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被海浪吞没。

女娲死后变成了一只小鸟,叫“精卫”。

“精卫”为了不让后人有和自己一样惨痛的经历,于是每天从发鸠山上衔来小石子、树枝,发誓要填平东海。

(正面理解:

人要有信念。

虽然这是一则神话传说,但是它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有志者为实现目标、信念而不懈努力。

反面理解:

理想、信念、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实际。

4.鉴真东渡:

唐代高僧鉴真,为了到日本传扬佛法,56岁时带弟子、工匠百余人从扬州东渡,一连四次都没有成功。

60岁时,他第5次出海,不幸遇到风浪,无淡水,无粮食,又迷失方向漂到海南岛。

鉴真本人因病双目失明,几经周折又回到扬州。

5年后,鉴真毅然再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奈良修建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弘扬佛教文化,传播中日友谊。

(也可用在理想、意志、毅力、克服困难)

5.愚公移山:

愚公的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出路。

愚公率领全家子孙每天挖山不止,相信终有一天,会搬走挡在门前的大山的:

毛泽东以此激励中国人民要有这样的精神来推翻压在我们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我们真的做到了。

(反过来,也可以用在要学会“变通”上。

你想,是搬山容易呢还是搬家容易呢?

打破常规,开拓思路,事情就变得容易起来。

牛顿说:

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二、勇气:

(一)名言:

1、懦夫未死之前,已死过数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莎士比亚

2、没有比害怕更值得害怕的了。

——培根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

(二)人物事迹:

1.廉颇与蔺相如:

蔺相如在秦王面前,怒发冲冠,警告秦王将“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无疑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在强权面前不屈服、不弯腰的勇气;廉颇肉袒负荆,到蔺相如门前谢罪,这也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即改的勇气;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不敢声张,后来写信承认是自己打碎了花瓶,这同样是一种勇气,是诚实带来的勇气。

新航路的开辟是面对不可预测结局的勇气;科学探索是人类战胜未来的勇气。

勇气能最大限度地让生命焕发光彩。

孟子说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勇气吗?

2.罗伯特·比尔与拜伦: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公学,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断然拒绝。

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脑地打起来。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

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

“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

“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

“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为了莫逆之交。

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也可用在帮助他人的论题上)

3.富兰克林勇捉雷电:

谁都知道雷电会打死人。

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非但不避雷电,而且要把雷电抓住。

1752年,在美国波士顿,富兰克林选择在一个雷雨季节放风筝,他制作风筝也与众不同,在风筝的顶端安装一根尖尖的铁针,在放风筝绳子的末端拴着一把铁钥匙。

风筝上天后,雷鸣闪电,风雨大作。

他紧紧握着风筝绳子末端的铁钥匙,全然不顾被雷电击中的危险。

当头顶上闪电的时候,他感到手发麻。

他高兴极了,他意识到这是天电的电流通过湿绳和铁钥匙传到手上,他兴奋地高喊:

“我抓住了天电!

”他立即把铁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结果莱顿瓶蓄了大量的电。

这种电同样可以点燃酒精,可以做“摩擦起电”的电所做的一切实验。

富兰克林勇敢的实验,为电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勇气可以表现在各种地方。

讲真话需要勇气;面对接二连三的挫折,能振作精神屡败屡战,需要勇气;技不如人,要向人讨教,要迎头赶上,同样需要勇气;面对案头堆积如山的案卷,埋头苦读,奋笔疾书,这还是一种勇气……/面对外族入侵,有志之士投笔从戎;面对SARS病毒,白衣战士奋不顾身;面对大雪、严寒、洪水、歹徒,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各个冲锋在前,舍生忘死……每个人都有让勇气焕发光彩的时候。

战胜私欲、战胜自我,你就会变得更高尚,更强大。

(后面几则事例可用在以“爱”为题的文章中)

敢于面对失败(面对失败需要勇气)。

项羽刚愎自用,自己断送了霸业,却推说天不助我;周瑜年轻英俊,事业有成,却斗不过诸葛亮,于是埋怨老天:

既生瑜,何生亮?

梁元帝治国无能,却把原因归咎到自己读书过多上,一把火烧尽了国库藏书。

议论:

勇气是一个人内心精神、品质丰满、高尚的外在表现形式,一个灵魂空虚的人是不具备“勇气”的。

他们可能会争强斗勇,但那是匹夫逞能,那严格地说,不能叫勇。

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历史上,是没有他们一席之地的。

反面议论:

面对小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遇到困难绕道走,在需要挺身而出的地方不敢讲真话,这样的人和事在现实社会中是屡见不鲜的。

——呼唤:

勇气,回来吧!

三、毅力:

(一)名言:

1、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

即势力和毅力。

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有,但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随时间达到无可抵抗的地步。

——车尔尼雪夫斯基

2、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3、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践,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

——茨威格

4、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

——斯大林(可以写在最后部分:

层层推进)

(二)人物事迹:

1.《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告诉我们: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目的地是美好的,那里“面对大海,春暖花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但达到目的的道路却是艰难的,那里杂草丛生、荆棘遍地,蛇蟒出没,暗流汹涌。

要从道上经过,护身符只有一个,那就是“毅力”。

2.张学良戒毒:

作为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公子的张学良年纪轻轻就染上了毒瘾。

在日本入侵东三省、国难当头的时候,少帅深受刺激,伏枕大哭,决心奋起救国,并决定首先从戒毒开始。

1933年3月,他把自己关在房内戒毒,把手枪放在床边,“无论我怎样痛苦叫喊,你们谁也不准给我打针,谁要胆敢走近我的床头,就一枪把他打死。

”张学良成功了。

3.成功的背后是毅力: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大英图书馆马克思常坐的座位底下留下了清晰的脚印;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翻遍悬崖,尝尽百草;达尔文写《物种起源》历时20年,随贝葛尔号在大海上颠簸航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去完成对生命起源的真正的探索……(适用“时间与不朽”、“人生需要恒心”“忍受成功前的寂寞”)

议论:

1.这是凤凰涅槃以后的重生,是要经受烈火的考验的。

这期间的每一分每一秒,要是没有坚强的毅力在顽强的抵抗,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2.恐惧、害怕,崎岖、艰难,厌倦、懈怠,困惑、迷茫,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矢志不渝,这里有什么?

一分信念和热爱,再加上九十九分的毅力和勇气。

4、坚持

(一)名言:

1、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约翰逊【英】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中国】

3、人生恰恰像马拉松赛跑一样,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称为胜利者。

——池田大作【日本】

(二)人物事迹:

1.拳王阿里: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

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

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

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

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

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

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可用在:

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

2.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在广袤的荒原上。

他没有食物,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

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

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

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

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老人与海》海明威: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

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

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

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

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

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

“硬汉子”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

他们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

海明威《老人于海》硬汉子精神,与自然、与命运作斗争,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打倒。

议论:

1.春种夏实秋收冬藏,自然界的孕育有一个过程;同样的,在生活中,要想成就某一件事情,同样需要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没有耐性,急功近利,不是导致失败,就是造成隐患。

最终都会自食苦果。

喂人工饲料、打生长素的鸡是卖不出好价钱的。

任何事情的达成都需要等待,等待需要坚持。

2.坚持是意志与挫败之间的对抗,尤其在对抗性强的竞争中,最后的胜利者,往往就是坚持到底的一方。

《群鸟学艺》中所有的鸟都向凤凰学搭窝,坚持到最后的只有小燕子,因此,只有“燕窝”成了品牌。

5、个性:

人物事迹:

庄子:

楚王许诺将一个楚国的治理大权委派给庄子,请庄子出来做官。

庄子说自己不愿意做一只被楚王供奉起来的乌龟,而愿意做一只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的乌龟。

庄子不受束缚的个性使得他的思想得以天马行空,扶摇万里;使他的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有人对庄子作了这样经典的比喻: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其实,庄子的确孤独但不是绝唱。

高尚的精神是会辐射和传承的。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个性的体现。

(韩寒、比尔·盖茨放弃读名校,因为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知道自己有什么,自己更需要什么)

其实,不单是人,即使是动物,也有自己的个性。

“策之不以其道,鸣之不能通其意”,你就永远得不到千里马。

IBM总经理沃森信奉一段名言:

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去自由飞翔了。

议论:

个性是一个人的本质特征,有的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有的狷介自傲蔑视权贵,有的恪尽职守赤胆忠心;有的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有的天下事事事关心,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颜渊的大智若愚,子路的奋勇争先……而一个天才的本质特征就是与众不同。

要充分展示你的个性,相信世界之大,总有你的舞台;如果失去了个性,那你也许真的丧失了存在的价值。

六、责任:

(一)名言:

1、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我们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

——普列姆昌德

2、坚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够使一个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认识自己的生活职责。

——列夫·托尔斯泰

3、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林肯【美】

4、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维克多·费兰克【英】

5、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中国】

6、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

——丘吉尔【英】

7、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美】

(2)人物事迹:

1.80年后的一封信:

20世纪末,武汉市中心6层的景明大楼收到一封来自英国的信函,信函提示这幢大楼的设计使用年限为80年,现已到期,提请注意。

落款为这幢大楼当年的建筑设计事务所。

这封来函让我们读懂了什么叫责任。

责任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不因距离的遥远而消蚀,不因生物体的代谢而作废。

对这家设计事务所来说,责任就是生命,责任就是品牌,责任就是信念,责任就是一座山,沉重而又崇高。

2.南京的明城墙:

同样的事例,也可以从古人身上找到。

南京的明城墙,历经600多年,风雨不动,巍然如山。

只要你仔细去看,每一块城砖上都刻着烧制者的姓名。

在当时,这也许只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所采取的一种措施手段;在如今看来,这是一种何等的责任意识。

城砖上的那个人早已作古,但刻有他们姓名的砖与明城墙同在。

站在这城墙底下,默诵着这些姓名,会让人肃然起敬。

有责任的人是崇高而伟大的。

议论:

1.责任有大有小之分。

曾子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承载着民族存亡发展的重大使命;也许你没有栋梁之材,但也绝不能放弃属于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

2.如今社会上,新名词、新事物、新作派层出不穷,什么“月光族”啦,“啃老族”啦,“丁克族”啦,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对人生的不负责,对生命的不负责,对家庭的不负责,对社会的不负责。

3.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我们得着前人的养育,也应该给后人以庇荫。

把责任落到实处,做好你的本职工作,无愧于前人,无愧于后代,无愧于自己的良心。

七、习惯:

(一)名言:

1、人类一生的工作,精巧还是粗劣,都由他每个习惯所决定。

——富兰克林

2、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坏的敌人。

——爱蒙斯

3、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

——王尔德

4、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

——培根

(二)人物事例:

1.这样的事例我们时有耳闻:

一位病人长期腹痛,最后,开膛破肚,发现是几年前动手术时,一块纱布没有取出来,在肚子里溃烂生脓了。

由于护士的一个小小的疏忽,病人吃尽了苦头。

因此,一般在医院里,手术室的护士,在手术结束后要清点器具,这成了一种习惯。

这种良好的习惯,后来也就成了一种制度。

2.一场森林大火,往往源于一个随手乱扔烟头的习惯;一场官司,也往往由于一句习惯的粗话“口头禅”。

一场瘟疫,也许起因于随地吐痰的习惯。

(以上两则事例可用与“小”与“大”之类的命题上)

议论:

1.中国数千来的封建社会发展缓慢,也许和遇到新鲜事物首先要到老祖宗那里去寻找依据成例,不为最先,不耻最后,遇事观望,不作可否的中庸之道形成了思维定势有关,这种习惯,成了民族前进道路上的羁绊。

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在前人划定的范围里绕圈,这让我们失去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失去了生机活力,给人的感觉是“垂垂老矣”!

2.习惯是要有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形成的。

一个良好的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用,一个不良的习惯也能让人遗憾无穷。

3.凡事提早5分钟的习惯,避免了匆忙的尴尬;事毕后整理归档的习惯,使工作生活变得有序;养成事前订计划的习惯,使做事目标明确;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尽可能地给自己提供回味、反思的素材,使生活变得更加耐人咀嚼。

4.个人也好,国家民族也好,都应该培养一些与自己特质相吻合的良好的习惯,让这些优良习惯成为自己的骄傲,民族的骄傲,成为受用终身的东西。

八、气节:

(一)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3、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4、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

——老舍

(二)人物事例:

1.苏武持汉节牧羊:

苏武持汉节牧羊,在匈奴被扣19年。

其间,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卫律曾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诱降苏武;以不然的话“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打击苏武;用“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来动摇苏武,但苏武表示对朝廷、对国家“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的赤胆忠心。

浩然正气,具有压倒一切的力量。

2.杨靖宇:

1940年初,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40万日寇作战,顽强抵抗,身负重伤,宁死不屈,壮烈牺牲。

死后,日本人剖开杨靖宇的遗体,想看看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上支撑什么让抗日联军顽强抵抗、不屈不挠的。

结果,他们在杨靖宇的胃里看到的是野草、树皮和棉絮。

其实,他们还看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气节。

3.徐悲鸿:

1935年,徐悲鸿从巴黎回到国内,蒋介石想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

徐悲鸿以“我对委员长没有兴趣,只对人民大众感兴趣”拒绝了这一要求。

即使遭到威胁恐吓,他都不改初衷。

在权贵面前不低眉弯腰,这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气节。

课内经典——李白

运用一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走着笑看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

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

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

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运用二

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

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几分灵动的神气!

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

不能。

运用三

一钩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

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

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名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

他的人生是成功的。

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哦。

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运用四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运用五

李白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

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他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他一腔热血。

是啊,想当年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那该是他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他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奸笑,他觉得他应该永远让他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

他清醒地知道,他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

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他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他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他骑御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他骑白鹿奔向他梦寐以求的远方。

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

奔跑让他屡跌屡撞,奔跑又让他获得心灵的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