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968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docx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精编版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研究

【内容提要】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前教育现状,构建了由四项一级指标和六项二级指标构成的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根据该指标体系对全国和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指数进行统计计算,结果显示,2003-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东、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同特点。

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

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省份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份间差异不大;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则在全国平均线以下,各省份间的差异也比较大。

【关键词】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发展指数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了56.6%,“十一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但是,我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地区之间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这种差距除学前教育机会外还表现在学前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公平等方面。

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和比较我国各个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评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①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起始水平和效果,为推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尝试构建了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评价。

一、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客观描述和比较我国各个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是对各地区学前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前教育现状,初步探索和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一)国内外教育发展指标的研究

目前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虽然还没有关于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评价的专门研究,但对于教育综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已开展。

这些研究对构建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从国际相关研究来看,多个国际组织在其公布的年度教育统计报告中,都设计了不同的教育统计指标来反映各国的教育发展状况。

而且,有些研究还通过测算教育发展指数来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发展指数是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赋予各项指标以不同的权重,经计算得到的数值,数值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高低。

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银行(WordBank)、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的报告。

UNESCO每年都要发布《全球教育统计摘要》[1],从教育机会、教育效率和成果、教师资源、教育经费、教育结构、教育公平、教育国际化等七大类提供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级正规教育的数百个教育统计指标的数据。

另外还设计了由初等教育净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小学五年级保留率和教育性别平等四个指标构成的教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WordBank每年出版的世界发展指标中的教育统计指标主要包括教育投入、教育参与、教育效率、教育完成率和成果、教育公平等五大类。

[2]WordBank南亚局设计了由教育投入、教育公平和教育产出三个二级指标和十一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教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

OECD每年出版的《教育概览--OECD指标》主要包括教育机构的产出及学习的影响、教育中的财政与人力资源投入、教育机会参与与过渡、学习环境与学校的组织等四大类。

[3]UNDP每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中的教育指标主要包括成人识字率和综合毛入学率。

[4]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进行了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的研究。

如袁振国认为,生均经费、师资力量、物质资源和学生辍学率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发展均衡指标。

[5]吴玉鸣和李建霞从教育资源、质量、投入、规模、效率和产出六个方面的指标构建了地区教育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

[6]杨东平提出了包括义务教育均衡、高中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公平、教育存量公平四个一级指标的教育公平测度指标体系。

[7]范秀荣和何必从教育存量、教育增量、教育投入和教育贡献四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教育发展水平指数评价体系。

[8]袁桂林提出了包括学生、教职工、教育经费和办学条件四个二级指标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指标体系。

[9]特别是王善迈和袁连生从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投入等方面构建了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计算分析。

[10]这些研究为构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标体系和发展指数提供了借鉴。

(二)构建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

中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是在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已有教育统计指标和教育发展指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文件,参考我国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并综合考虑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可得的统计数据进行构建的。

第一,分析我国国家政策文件中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在当前学前一年教育已经基本普及、各地区已普遍将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作为发展目标的现实状况下,可将“学前三年入园率”作为学前教育机会的指标。

《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这些均在本研究设计学前教育发展指标时得到反映。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除进一步强调上述方面外,还特别提出要“合理确定师生比”、“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的比例”,要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也均在设计学前教育发展指标时得到充分反映。

第二,参考教育部《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在其中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中的“发展水平”中共有六项指标:

(1)“毛入园率”明显提高,“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城镇和农村公办幼儿园所占比例、广覆盖程度明显提高;(3)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所占比例明显提高;(4)取得幼儿教育资格证的教师数占幼儿教师总数的比例明显提高;(5)保教质量明显提高;(6)社会对当地提供的学前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上述六项指标除第六项外,均被本研究所包含。

第三,借鉴教育综合发展指数相关研究的框架体系。

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基本共识是在统计数据充足状况下的地区教育发展理想指数为:

教育发展指数=×(教育机会指数+教育成果指数+教育质量指数+教育公平指数)。

本研究借鉴《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报告》中构建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指数的目标性、全面性、简洁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等原则,综合分析了理想模式和可操作的现实模式,构建了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教育投入指数+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学前教育公平指数)。

第四,综合考虑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可得的相关统计数据。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统计的基础十分薄弱,本研究充分考虑了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可得的相关统计数据。

如在我国教育统计体系中对幼儿园分类按教育部门办园、集体办园、民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四分法,没有单独的“公办园”这一指标,但有“民办园”指标,因此,在计算时可以用幼儿园总数减去民办园数得到公办园数。

再如城乡差异指标,因无法获得各省份城市和农村分别的入园率,只能用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比例作为替代性指标。

(三)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设计与指数的计算方法

经过上述研究和思考,最终确定各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一级指标共有四个:

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和学前教育公平。

在每个一级指标下有1~2个二级指标。

学前教育机会。

入园率是反映学前教育机会最直接的指标,由于学前一年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且统计口径差异较大,所以仅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作为唯一重要指标,反映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

学前教育投入。

由于当前财政性教育经费是学前教育经费中最关键、最重要和最敏感的指标,因此将其作为教育投入的重要评量指标之一。

举办公办园是政府直接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典型方式,也直观具体地反映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直接投入与供给。

本研究用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和公办园比例这两个指标反映学前教育投入水平。

学前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质量的内涵很丰富,评量也十分复杂,可以从教育结构质量、教育过程质量和儿童发展水平等方面来评量。

基于客观、简洁和可得的原则,本研究选择了师幼比和教师学历两个结构性指标来反映学前教育质量,并用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作为教师学历结构的代表性指标。

学前教育公平。

尽管《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学前教育公平的路还很漫长,但学前教育的公平被称为教育和社会公平的起点,意义重大而深远。

解决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根据可得的数据,本研究将城乡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比例的差异作为考量学前教育公平的指标。

本研究认为,学前教育机会、学前教育投入、学前教育质量和学前教育公平同等重要,因此赋予这四项指标同等的权重,即分别为四分之一。

因此,每个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指数可以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教育投入指数+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学前教育公平指数)。

其中:

学前教育机会指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学前教育投入指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公办园比例);学前教育质量指数=×(师幼比+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学前教育公平指数=城乡差异指数。

(见表1)

二、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近年来,由于学前教育发展的地方自主权较大,因此地方差异也比较大。

但各个地区间的学前教育发展如何,以往仅凭经验判断,或依据入园率、财政投入等单一指标进行描述。

本研究通过构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的评估体系并进行发展指数的计算,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趋势,并比较各省份和东、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

(一)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趋势分析

计算结果显示,2003-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见图1)

图12003-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

对六项指标的进一步分析可见,在入园率、师幼比、专科及以上教师比例、城乡差异以及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均呈现逐年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但是公办园比例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见图2)

图22003-2010年我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分项指数

(二)各省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依据2010年数据,本研究对我国大陆30个省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西藏缺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城乡差异指标,不对其进行综合发展水平比较)。

分析可见,我国30个省份学前教育发展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

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新疆、河北、辽宁、福建、山东、山西、广东、内蒙古、吉林、陕西、重庆、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宁夏、四川、广西、江西、安徽、青海、贵州、甘肃、海南和云南。

(见图3)

=图330个省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排名

各地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平均为0.562。

按发展指数大小可以将各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为四组:

学前教育发达地区(0.750以上)3个,即上海、北京和天津;学前教育比较发达地区(0.625~0.749)8个,即江苏、浙江、新疆、河北、辽宁、福建、山东、山西;学前教育发展一般地区(0.500~0.624)12个,即广东、内蒙古、吉林、陕西、重庆、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宁夏、四川、广西;学前教育欠发达地区(0.499以下)7个,即江西、安徽、青海、贵州、甘肃、海南、云南。

我们将各省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与教育发展指数进行比较,从两者排名的一致性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省份学前教育与整个教育发展的协调性。

将30个省份划分为三种类型:

比较协调(排名相差0~2位)、一般协调(排名相差3~5位)和不协调(排名相差6位以上)。

教育发展比较协调的省份有13个,即上海、北京、福建、天津、江苏、辽宁、陕西、湖南、云南、浙江、甘肃、四川和山东(辽宁、湖南、云南、浙江、福建、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略落后于教育整体水平);教育发展协调性一般的省份有10个,即河北、江西、安徽、黑龙江、广西、贵州、海南、山西、重庆和湖北(江西、黑龙江、海南、重庆的学前教育水平明显地落后于教育整体水平);教育发展不协调的省份有7个,即吉林、广东、宁夏、内蒙古、河南、青海和新疆(内蒙古、吉林、宁夏、青海学前教育的发展严重落后于教育整体水平)。

(见图4)

将各省份六项发展指数排名进行比较得到的平均级差值可以反映该省份学前教育发展的均衡性。

据此,可以将各省份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分为三种不同的均衡类型。

良好均衡型的省份有7个,其级差值在3.99以下,分别为:

天津(1.83)、湖北(2.50)、上海(3.33)、北京(3.33)、山西(3.33)、河南(3.67)、安徽(3.83),这些省份的六项指标排名相差不大。

一般均衡型的省份有14个,其级差值在4.00~6.99之间,分别为:

江苏(4.17)、海南(4.50)、广西(4.67)、黑龙江(4.67)、内蒙古(5.17)、陕西(5.17)、四川(5.17)、吉林(5.50)、贵州(5.67)、河北(6.00)、辽宁(6.00)、山东(6.17)、湖南(6.17)、宁夏(6.50),这些省份的各项指标排名有明显的差别。

不均衡型的省份有9个,其级差值在7.00以上,分别为:

江西和云南(7.33)、浙江(7.50)、重庆(8.00)、青海(8.33)、广东(8.67)、福建(8.83)新疆(9.83)、甘肃(10.50),这些省份各项指标差异都比较大。

(三)东、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与特点分析③

数据显示,东、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和不同的特点。

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则在全国平均线以下。

从六项具体指标来看,东部入园率和师幼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财政投入和公办园比例明显呈凹陷;西部地区城乡差异最为突出;而专科以上教师比例东、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差异。

(见图5)

从东部地区11个省份的总体状况来看,东部地区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各省份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平均水平;而海南的发展水平在东部地区最低。

从六项发展指数分别来看,11个省份间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对而言,各省份城乡差异最小,而财政投入和公办园比例的差异最大。

财政投入比例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12.9倍;公办园比率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7.5倍。

此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50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45个百分点;师幼比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2.5倍。

(见表2)

中部地区8个省份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接近,但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际差异不大。

相对而言,山西和吉林发展较好,江西和安徽发展较弱。

从六项指标看,公办园比例相差较大,而其他各项相差不大。

公办园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61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11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上教师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29个百分点;财政投入比例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2.5倍;师幼比最大的省份是最小省份的约1.7倍;城乡差异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1.2倍。

(见表3)

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际差异也比较大。

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份在全国平均线以下。

从六项具体指标来看,各省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很大。

西部地区的城乡差异最为突出,城乡差异最大和最小的省份排名相差22位。

西部地区的入园率都较低,各省之间也有明显差异,入园率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34个百分点;公办园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57个百分点;专科及以上教师比例最高和最低的省份相差约26个百分点;财政性投入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9.3倍;师幼比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约2.5倍。

(见表4)

总之,东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比较高,但各省份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中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十分接近,而且中部地区各省份之间差异不大。

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省份之间差异很大。

因此,要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同时促进地区间的平衡。

(四)各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分析的特别说明

本次对各省份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测算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特别需要说明如下三点。

第一,本研究仅是学术研究的一种尝试和学术观点,旨在为深入研究学前教育发展的地方性差异提供一种新思路和角度。

全方位考察地方性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成效还需要增加更全面、深入和细致的指标。

特别是要从政府职责、经费投入、园所建设、队伍建设、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各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本研究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水平”这一结果性的指标。

第二,受可获得数据的限制,综合发展水平的内涵有限。

我国学前教育统计基础特别薄弱,可获得的能够作为评估指标的数据十分有限。

如学前教育投入应该考虑到生均财政性投入等多方面指标,幼儿园教育质量应该从物质环境、教育过程、幼儿发展等多方面考察,但因数据受限,只能考察师幼比和教师学历两个指标。

教育公平的评估除城乡差异外,还应该考虑各级地方政府对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等因素,但因为数据来源有限或统计口径不一致而无法将其计算在内。

第三,研究的评估指标是探索性的,尚需不断完善。

本研究使用的指标体系是在现有数据情况下的可行性指标体系,其指标尤其是二级指标还比较单薄。

各地区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指数比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引起各地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推进《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各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和要求的贯彻落实。

另外,本研究所依据的各项数据均为2010年的数据,描述的只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前的基础水平,相信通过各地区的努力,近几年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也会随着学前教育统计数据的丰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学前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

注释:

①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统筹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

②教育发展指数使用《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中2007年的数据。

③本研究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划分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的划分标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参考文献】

[1]UNESCO.GlobalEducationDigest2011:

ComparingEducationStatisticsacrosstheWorld[M].Montreal:

UNESCOInstituteforStatistics,2011.304-306.

[2]WorldBank.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2009[M].WashingtonD.C.转引自:

王善迈,袁连生.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概览2011:

OECD指标[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3.

[4]UNDP.HumanDevelopmentIndex2011[M].NewYork:

ConsolidatedGraphics,2011.45-67.

[5]袁振国.建立教育发展均衡系数,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3,(6).

[6]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兼复胡咏梅教授等[J].教育与经济,2004,

(1).

[7]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5-289.

[8]范秀荣,何必.重庆、四川、陕西教育发展指数分析[J].软科学,2007,

(2).

[9]袁桂林.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15-217.

[10]王善迈,袁连生.中国地区教育发展报告[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