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698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docx

近年徐州旅游接待能力逐年提升,来徐州的大的旅游团队明显增多,散客旅游者也大幅度的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2014年徐州总计投资291.09亿元共编排旅游重点项目35个,徐州旅游的“蝶型”发展格局的雏形凸现:

一体(汉文化)两翼(云龙湖集聚区、贾汪集聚区)。

2014年徐州旅游业进入江苏旅游的第一方阵,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3569.56万人次,比2013年增长15.5%。

国内旅游人数3566.61万人次,增长15.5%;

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29500人次,增长14.1%。

创造旅游收入430.48亿元,比2013年增长15.5%。

国内旅游收入423.46亿元,增长17.5%;

旅游外汇收入2974.84万美元,增长17.2%。

徐州市旅游局完成改扩徐州旅游网站和建设智慧旅游基础数据库,点击量达到了238万多人次;

完善更新徐州旅游官方微博,微博的粉丝量已达14万。

2015年徐州市将建设徐州智慧旅游,实现旅游与城市其他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重点开发各平台立体式游徐州系统的集成和功能。

(一)旅行社

现在徐州市旅游局网站查阅的旅行社名录中,共有旅行社191家,4家可以经营出境旅游业务。

大部分是综合性的旅行社,但是也有专营性的旅行社包括侧重组团的2家,侧重地接的1家,侧重专线批发商的1家。

徐州旅游一级代理旅行社共有18家,地区包括南京、上海、昆明、香港、安徽、天津、河北、山东。

(二)住宿业与饭店

现在徐州市旅游局网站查阅到的徐州星级饭店个数为123家,其中包括五星级的开元名都大酒店和徐州绿地皇冠假日酒店,另外四星级的8家酒店中,有两家位于隶属徐州的新沂市,70家三星级酒店分布在徐州各个行政区划。

(三)旅游交通

两大铁路干线(陇海线、京沪线)在徐州交汇,徐州东站作为高速铁路编组站是京沪高铁七个主要站和六个始发站之一,是徐兰客运专线的起始站。

列车276趟,其中高铁74趟。

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在2010年成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2014年已经开通4个地区7个地点的国际航线:

香港、台湾(台北、高雄)、泰国(曼谷)、韩国(首尔、济州岛、釜山)。

现在徐州市旅游局网站查阅的徐州公交出行线路共计114条,并且可以看到标注在站点附近的宾馆、饭店和旅游景点,其中专门的旅游公交线路4条。

徐州也是苏北第一个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

(四)旅游景点

2014年,徐州共73家A级景区,全省第一。

云龙湖风景区通过国家5A级景区资源景观质量评审;

全市新增8家4A级景区,4A级景区数量达18家全省第三;

新增6家3A级景区,3A级景区数量达28家全省第一;

新增3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数量达5家;

还新建2家工业旅游示范区。

徐州旅游品牌建设创江苏省历史新高。

2014年徐州乡村旅游点共104家。

包括46家省4星级乡村旅游点,54家省3星级乡村旅游点,8个省级特色景观名镇村。

其中新增的景点包括:

8家省4星级乡村旅游点,18家省3星级乡村旅游点,4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3个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五)旅游商品

徐州共有8个商业圈。

以古彭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圈繁华度最高且最为长久,涵盖了大型购物中心、大超市、步行街、餐饮娱乐、市民休闲广场和写字楼。

西区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圈,其磁场效映,已经渐渐彰显。

而新城区万达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圈发展最为迅速,新城区的功能定位为徐州的商务政务创新区。

东区是老徐州的怀旧区,建有六个最具代表性的特色街(景)区。

这些地方或汇聚潮流时尚,或充满老徐州风情都可以帮助旅游者享受购物在徐州。

二、徐州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和时尚。

面对旅游产品的多元化时,人们选择上更加具有弹性,对旅游产品的消费也会越来越理性。

(一)缺少精品景区

徐州的旅游资源属于“满天星星没有月亮”,缺少众星捧月的地标性旅游景区。

徐州在旅游景区的美誉度和创意性上没有切中游客的认知或情怀,因此旅游产品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相当薄弱。

领头羊类型的旅游景区不仅对现代从众消费的人群吸引力极大,而且可以带动徐州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效用。

(二)缺乏特色景区

徐州现有的自然景观类型旅游产品大同小异,在市场细分上属于一种同位竞争。

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的山水风景仅仅能够满足旅游者的观赏性和愉悦性,却没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文化脉络。

不能在游客的记忆中留下烙印,反而错误地给游客“吃亏上当就一回”的感觉,更没有轰动效应的旅游热点和卖点。

如果一个景区的形象定位不明确,核心资源、核心产品开发不足导致内涵不突出,就不能提高受众对旅游景区的反应效用,缩短了景点的生命周期。

同时也就不能增强旅游景区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从而产生经济规模效益。

(三)缺少互动式表演与体验

徐州现有的自然景观类型和人文景观类型旅游产品,缺少动态的展示和游客可参与性的项目。

造成了“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感觉,其实违反:

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体验。

这样旅游产品根本上的“经历”、“体验”,在游客的印象中只会是短暂的停留并不深刻。

对于游客深层次的需求没有满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发展相关产业创造附加价值。

(四)缺乏和谐开发观念

徐州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利用废弃的采煤塌陷地建设大型生态湿地公园。

2007年徐州规划的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利用采煤塌陷地改造的城市内湿地公园。

2014年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对面,徐矿集团由煤矿改造的江苏华美热电有限公司两期建成投产。

一个有辐射污染但可以创造年产值约20亿元,年创利税约3亿元企业和一个开放式城市公园空间区位上并存。

这个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旅游项目,没有时间成长为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

而且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上是一个巨大损失。

(五)品牌营销不足

徐州市旅游局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实施全方位推广和多层次促销。

然而策划包装的模式在营销中并不成功,所以直到现在徐州旅游市场的开拓并不理想,没有树立自己的旅游形象。

在形象经济时代,面临尴尬的“墙内开花墙内香”,徐州的新标签“旅游”没有被广大外地游客所熟知和认同。

三、提升徐州市旅游业的对策建议

现在已进入旅游的后观光时代,徐州根据体验式旅游发展新趋势,围绕展现城市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其潜质和优势,开发和延展旅游新的常态。

(一)打造龙头景区

徐州饮食的传统历史悠久,蕴含古朴的乡土气息。

然而将饮食当作文化并且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十分少见。

对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重视,林语堂说:

“吃是一种文化,吃反映的是民族性格。

”可以在对当地美食品尝的基础层次,对食疗保健这样的发展层次,以及饮食文化的这样高级层次的进行开发探讨。

因为单纯的“吃”根本不能满足旅游者高端的需求,面对美食旅游者更希望的是参与制作,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

就目前而言把“吃”融入到精品旅游线路的项目比较稀少。

在没有激发旅游者积极性的同时,也妨碍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如果把饮食文化和徐州的其他旅游业要素进行融合,不仅发展了徐州旅游项目独特性,也促进徐州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本身的完整性。

徐州楚汉文化极负盛名,现在的旅游立足点一直是两汉文化,应该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汉文化精髓。

广泛开展有关汉风的民俗和民间手工艺展示活动,通过大众化的文化创意策划和传播。

着力于创新社会习俗、礼仪、节庆、民间文艺活动等文化形态,有力的推动全民参与性的汉文化传承。

以此形成城市的绝对特色,展现出汉风雅韵传承至今的风尚。

(二)突出景区特色

多元的人文古迹展现了徐州独特的文化特色,提高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兴趣,并且受到精神文化的熏染。

当历史和现代延续千年的人文情怀不曾断裂,过去的辉煌和当代的璀璨将徐州的人杰地灵不言而喻。

充分开发富有文脉的旅游资源,不仅为延长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注入新活力,而且成为徐州旅游的新亮点。

徐州有10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其中有43项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景区中不仅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还可以使景区进行动态展现以及提高游客与景区景点之间的交互性。

可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精致的手工艺模型一类有创意的便携性旅游纪念品,游客也可以参与手工DIY。

这样景区所销售的旅游纪念品既突出和景点文化有相关性,还是一种历史文化信息的表达,最重要是彰显出地方特色。

不仅对旅游纪念品推“陈”出“新”,又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这些产品既能满足景区及消费市场的需求,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望,又能够在产品原创性上给予更多的灵感,鲜明的地域印记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三)增加参与性活动

除了加大景区利用现代的声光电科学技术覆盖度,立体呈现旅游景点。

还可以考虑将游客按照年龄分类,通过找寻不同年龄阶段兴趣点设计项目,吸引不同年龄层的游客参与体验。

或者根据市场细分,由景区本身特点和特色吸引不同年龄的游客群体。

增加参与性活动来充分满足和适应旅游业大规模产业式发展的需要。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13年的调查,45.2%的老年消费者有外出旅游的意愿,其中13.8%的老年人表示会经常外出旅游。

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

江苏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579.23万人,达到户籍人口比重的20.57%;

徐州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73.53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的17%。

“银发族”游客的比例在未来会不断增加,所以景区景点应更加注重老龄游客的心理需求。

(四)创新品牌营销

基于互联网+这个新兴模式,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营销号等社交软件(APP)进行推介和分享旅游感受,并且加强与提供相关旅游信息在线和服务预定的旅游公司(OTA)合作。

同时传统模式下,在景区之间设立“旅游直通车”,可以更好地为外地游客服务,尤其方便外地散客旅游者的旅游路线规划。

在政府主导下由旅行社承办,向外地旅客推荐一些一到三天关于本市的精品旅游路线,不仅是非常好的旅游宣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

徐州每年的农历庙会,都是一场包容性的多元素汉族传统民俗文化盛会,表达汉族劳动人民对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求。

借助带有厚重民俗特色的节事活动,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可以有效拉动周边游客来访。

四、结语

旅游业在文化上的先导效应和强大的产业关联效应,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绿色无烟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促进着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点,旅游实际上是全球化在未来继续前行的路径之一。

徐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兼得北雄南秀的城市风格,可以看到发展旅游业的光明未来。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