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7043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六单元教案表格式

课题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备课教师

单位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列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1.新授

1.教学教材第71页例1。

(1)学生读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小猴帮妈妈第一天摘了3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2)解决实际问题。

求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小组讨论。

(3)汇报方法。

指名同学汇报,交流方法。

师:

你们会用列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4)小结。

看来“列表”是个好办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求出第三天和第五天小猴摘的桃。

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

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算出来的。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

你认为“列表”的策略有什么优点?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巩固练习

某水果超市要购进一批水果,第一天购进200千克,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购进50千克。

超市第四天购进了多少水果?

第六天呢?

三.小结

师:

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列表”的策略的?

你认为适合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四.作业

1.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

2.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

3.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

4.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

五.思维训练

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5题

 

板书设计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教后反思

 

课题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备课教师

单位

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

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

生:

列表。

师:

大家体会到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那么,这节课再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授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观察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用的信息。

三个已知条件:

(1)绿花有12朵。

(2)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3)红花比黄花多7朵。

2.分析问题。

要求红花有多少朵,首先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

根据线段图所示,可以很容易解决“红花有多少朵”这一问题了。

3.解决问题。

(1)黄花朵数:

12×2=24(朵)

(2)红花朵数:

24+7=31(朵)

答:

红花有31朵。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74页“想一想”。

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2.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3.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

4.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设计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黄花朵数:

12×2=24(朵)

红花朵数:

24+7=31(朵)

答:

红花有31朵。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

教后反思

课题

练习十

(1)

课型

新授

第3课时

备课教师

单位

总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和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系统化。

2.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善于观察、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一、基础练习

1.由下面每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

(1)读一读条件,说说能想到什么。

①红葡萄有25箱,绿葡萄有30箱。

②男生有30人,女生比男生少12人。

③小明买了6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

读条件提出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

说明:

如果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练习,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能用它分析问题,找出怎样解答,并正确列式解决。

二.练习

1.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1题。

组织学生审题,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思路。

2.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思路。

3.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

4.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4题。

组织学生审题,理解题目中上、下的意思。

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5.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5题。

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教师讲解,集体订正答案。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练习十

(2)

课型

新授

第4课时

备课教师

单位

总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能从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一、基本练习反馈

1、做练习第6题。

口算,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

(如16×3,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30加18就等于48;96÷6,先算60除以6得10,余下36除以6得6,10加6等于16)

二、策略练习提升

1.第7题,要引导认识到:

因为“苹果比香蕉的2倍还多70千克”,因此算出280千克的2倍后,再加上70千克,就是苹果的千克数了。

2.第8题,要通过讨论帮助理解:

“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就是指小汽车比大客车多7辆。

3.第10题,要适当帮助理解“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从54只晨去掉20只之后,剩下的34只里有一半是鸡、一半是鸭,因此原来鸭有34÷2=17(只),而原来鸡的只数则是17与20的和。

4.第11题,要重点帮助理解“一律半价”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所谓“一律半价”,就是指每样商品的售价都是原价的一半。

而由此即可先算出每样商品现在的价钱。

5.思考题,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4盒饼干共73元”,右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2盒饼干共49元”。

比较这两组条件,则可发现:

2盒饼干共24元。

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是24÷2=12(元);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73元与4盒饼干价钱的差,或49元与2盒饼干价钱的差。

二.练习小结:

提问:

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找规律

课型

新授

第5课时

备课教师

单位

总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时,外面的物体比里面的多1,里面的物体比外面的少1”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老师和大家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好,听清楚游戏规则:

请5名男同学、5名女同学上台排队。

再请一名同学当教练,把10名同学有规律地排成一排。

台上的同学要服从指挥,台下的同学要仔细观察,想一想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请上10名同学)教师:

谁来当教练?

其他同学别灰心,你们也有机会的。

师:

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男女同学分开来排:

男男男男男女女女女女或女女女女女男男男男男。

②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或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

③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

分别说说每种队形的规律。

2.刚才我们根据一定的规律做了一个排队的游戏,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板书:

规律)

3.师: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排队的方法。

现在老师也想当回教练,看看你们能不能按我的要求来排队。

出示排队的要求:

先请女同学排成一排,再请男同学站到女同学的中间去,使每两名女同学的中间有一名男同学,也就是男同学的左右两边必须是女同学,看谁站得快,开始……像这样女生和男生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板书课题:

间隔排列)

(现象:

肯定有一个男同学没位置站或是站在边上,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来提问)

现象一:

对于一个男同学没位置站的情况。

师:

咦,怎么多出一个男生来了?

他怎么会没有位置呢?

师:

你为什么找不到位置呢?

现象二:

一个男同学站在边上。

教师问:

他们是间隔排列的吗?

(是的)有没有谁不符合要求?

(有一个男生的另一边没有女同学)

教师对这位同学提出建议:

你站的位置不对,你该怎么办呢?

是放弃这次游戏,还是另想办法?

(对全班同学:

你们说呢?

)(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方法一:

这个男同学退出游戏。

方法二:

再请一位女同学加入到这个游戏中去。

师:

这样就符合要求了。

请同学们再来观察:

看看这个队伍中的头和尾,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女生)也就是说队伍的两端都是女生。

师:

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多几人?

教师小结:

男生和女生间隔排列,并且两端都是女生,女生比男生多1人。

4.揭示课题:

看来这个排队的游戏还是不怎么好做的,它当中包含着一定的方法,有一定的规律,是什么样的规律呢?

怎么找出其中的规律呢?

你想不想知道?

那好,我们这堂课就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授

1.例题讲解。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兔吗?

下面我们一同到小兔家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场景图)在小兔家里,你看到了哪些情况?

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大树和绳子)

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在这些现象中有一些就符合我们刚才学到的这种规律,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规律。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夹子和手帕是间隔排列的,并且两端都是夹子,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

(兔子和蘑菇是间隔排列的,并且两端都是兔子,兔子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

(木桩和篱笆是间隔排列的,并且两端都是木桩,木桩的根数比篱笆的块数多1)

2.试一试。

(1)下面我们动手摆一摆:

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片,数一数你摆的小棒的根数和圆片的个数,并把你摆的情况填在表格里,看看小棒的根数和圆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摆,并把摆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小棒的根数

圆片的个数

  (3)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小棒和圆片是间隔排列的,并且两端都是小棒,小棒的根数比圆片的个数多1。

(4)小结:

根据我们课前的排队游戏,以及刚才的摆小棒和圆片活动,你发现两者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让学生说一说)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的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的个数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1。

3.巩固练习。

教材第79页第1题,小兔和蘑菇是间隔排列的,并且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所以小兔的只数就比蘑菇的个数多1。

(19个)

教材第79页第2题,手帕和夹子是间隔排列的并且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所以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

(21)

4.做游戏。

刚才男女同学是手拉手并排做游戏,如果有10名女生,那么需要几名男生呢?

三.作业

1.

(1)把一根绳子剪4次,最少能剪成几段?

(2)如果把这根绳子剪成8段,最多需要剪几次?

怎样剪次数最少呢?

2.教学楼前摆了32盆花(按直线摆放),每两盆花之间插一面小彩旗,一共要插多少面?

四.思维训练

任意在课桌上摆几支笔,在每两支笔中间摆一本书。

数一数笔的支数和书的本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想一想:

与课本中的规律一致吗?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认识平移和旋转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备课教师

单位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进行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知道方格纸上的图形发生平移时方向和位置上的变化,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以后得到的图形。

3.体会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只是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而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通过体会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通过动手操作、模拟示范以及观察图片,加深学生对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理解。

6.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

教学难点

数出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以及画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学具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教师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吗?

你能说一说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吗?

2.你们坐过电梯吗?

(家用或者超市用的)你能说一说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吗?

3.同学们升过国旗吗?

你能用语言叙述一下国旗的运动方式吗?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师:

在生活中,像火车车厢、电梯、国旗等物体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平移。

教师提问: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现象,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说明,集体进行判断。

(1)同学们知道了平移运动,那么电风扇叶片的运动是平移运动吗?

(不是)你能说一说电风扇叶片是怎样运动的吗?

(2)你们知道飞机的螺旋桨是怎样运动的吗?

请你用语言叙述一下飞机螺旋桨的运动方式。

(3)你们谁见过带钟摆的时钟,你能给同学们说一说钟摆是怎样运动的吗?

教师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像电风扇扇叶的运动、飞机螺旋桨的运动、时钟钟摆的运动,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转动的,因此我们称这种运动方式为旋转。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教师板书:

平移和旋转)

教师提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2.教学平面图形的平移。

通过观察和举例,我们清楚了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平面图形的平移。

(1)教师出示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第3题的课件。

师:

怎样画两个棋子的移动。

生:

我们要明白图形中的方向,确定方向后再去移动棋子。

学生集体交流。

教师总结。

三.练习

1.教材第80页“试一试”。

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平移。

2.教材第81页“试一试”。

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

教师提示:

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

学生独立进行解答,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

4.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

(1)教师请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答案。

四.思维训练

1.小动物们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就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了?

师:

请同学们先观察好哪种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以后,再确定小动物们向什么方向平移。

2.小松鼠找不到妈妈了(如下图),急得直哭。

小狗和小白兔非常热心,它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平移和旋转,顺利地帮小松鼠找到了妈妈。

小松鼠和它的妈妈都非常感谢小狗和小白兔。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和小白兔是怎样帮助小松鼠的吗?

请你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在日常生活中,像火车车厢、电梯、国旗等物体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平移。

在日常生活中,像电风扇扇叶的运动、飞机螺旋桨的运动、时钟钟摆的运动,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转动的,我们称这种运动方式为旋转。

教后反思

 

课题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备课教师

单位

总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图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区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区分轴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

教材处理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出示教材第83页的图片。

师: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启发:

如果我们把每张图片沿中间的线对折,你有什么发现?

师:

我们把这些物体对折,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轴对称现象。

也就是说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师:

在你的周围还有具有轴对称现象的图形吗?

学生思考,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86页。

旨在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2.举例。

启发:

想想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轴对称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二.新授

1.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请同学们在教材第107页任选一个图案剪下来,把它对折。

学生动手做一做。

教师提问:

通过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全班交流。

质疑:

什么叫“完全重合”?

归纳:

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

轴对称图形

2.画一画,剪一剪。

出示教材第84页例4,并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对折,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

师:

剪出的是轴对称图形吗?

用这种方法,你能再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思考后开始动手操作,最后,学生展示自己剪出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

3.试一试。

把教材第109页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1题。

2.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2题。

3.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3题。

4.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4题。

5.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5题。

师: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对称图形收集中来。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