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767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下《第六单元 向人民英雄致敬》word教案1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候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4.全班讨论。

“你们明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意思吗?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底座四面,镶嵌着10幅精致的汉白玉浮雕,浮雕再现了人民英雄们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英勇抗争的壮烈场面。

  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54页的导读图,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汉白玉浮雕所反映的意思,并结合浮雕内容讨论碑文。

5.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了解了碑文的含义。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1840年以来,由于列强对我国的侵略,给我们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的祖国蒙受了空前的耻辱和欺凌,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是我们民族中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奋起抗争,经过100多年的英勇奋斗才换来了我们民族的复兴。

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为纪念从那时起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奋斗献身的人民英雄们建造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记住他们的事迹,对他们致以永久的感激之情和崇高的敬意!

 

《罪恶的战争》

1.知道西方殖民者蓄谋已久的企图,卑鄙的英国人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知道1840年我国在那场罪恶战争中所遭受的欺凌和所蒙受的耻辱,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道列强的强盗行径,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振奋民族意识。

3.知道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英勇反击。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列强的强盗行径,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振奋民族意识

教师必须对19世纪初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殖民者对中国阴谋策划的鸦片贸易,及嗣后发动的罪恶的鸦片战争的历史事实比较清楚。

可以在教科书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课时

第一课时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生产的发展,刺激了各国贸易的发展。

他们积极开展航运贸易,大力开拓殖民地,占领市场,进行掠夺。

当然,他们也把触角伸向了文明富裕的中国。

可是他们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没有占到大便宜,于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个罪恶的阴谋出笼了。

2.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5页及第56页上部的课文。

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祖国的屈辱、民族的灾难是怎样造成的?

列强是怎样敲开中国的国门?

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教师总结:

“19世纪初年,西方列强用罪恶的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鸦片是用一种名叫罂粟的植物果实中的浆液熬制出来的毒品。

人们吸食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形成毒瘾,腐蚀身体和精神。

西方列强把这种害人的东西走私运进我国,骗走我国大量的白银。

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告诉我们,从1800―1840年的40年间,英国走私到我国的鸦片就有40多万箱,从我国掠夺了三四亿银元。

大量的鸦片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使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中国陷入了‘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局面,面临深重的灾难。

3.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6页上部关于鸦片来源及危害的课文。

“根据你所知道的,说说毒品对人的巨大危害。

4.讨论。

“英国商人为什么把在英国禁吸的鸦片偷运到中国,诱使中国人吸食?

这说明了什么?

“英国商人深知鸦片的毒害作用,他们就是利用被诱使吸食鸦片上瘾的中国人所产生的依赖性,不断扩大对中国的鸦片走私贸易,大量地骗取中国的钱财,腐蚀中国人的身心,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阴险目的。

所以课文里用了‘卑鄙’二字来说明英国殖民者的阴险,实在是再准确不过了。

5.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9世纪初期,英国殖民者精心策划的卑鄙阴谋,利用走私的手段对中国大肆开展鸦片贸易,大量地骗取中国的钱财,腐蚀中国人的身心,阴谋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目的。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19世纪初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为了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目的,对中国大肆开展了卑鄙的鸦片毒品走私贸易,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衰败。

面对列强精心设计的深渊,中国人怎么办呢?

  2.教师讲授:

“大规模的鸦片贸易,不仅使中国的白银源源外流,而且有许多中国人大量吸食鸦片,沾染上毒瘾,身体和精神都被腐蚀,形同骷髅。

这时清政府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上书道光皇帝,主张严禁鸦片。

  3.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6页下部和第57页的课文及插图。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什么会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拥护?

林则徐禁烟的方法为什么这么复杂,一把火烧掉不是很简单吗?

“广州地区是英国商人走私鸦片集中的地区,广东的军民耳闻目睹,甚至是身受鸦片的毒害,亲身感受到了英国商人的恶毒,早已是义愤填膺了。

现在终于有了主持正义的官吏来解决鸦片问题,揭发英国商人的阴谋,领头反击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在爱国和民族情绪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广大军民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支持林则徐的禁烟主张。

  “鸦片这种毒品不像其他物质,它在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会对人造成危害,燃烧以后所产生的灰烬易燃有毒,所以不能够简单地一把火烧掉。

林则徐虎门销烟,将鸦片用盐水浸泡后,用生石灰煮沸的方法,造成鸦片、盐、石灰和海水混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彻底地消除了鸦片的毒性,所产生的渣沫再也不能够被吸食,海水的退潮把这些废渣排入大海,整个过程不会对人造成危害,销毁得十分干净。

这既是对英国商人有力的回击,又反映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4.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图”。

  教师讲述: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以后,立即下令收缴鸦片,驱逐外国鸦片商,缉拿烟贩,严令进口船只写出书面保证:

‘永不夹带鸦片。

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收缴了鸦片1188127千克。

1839年6月3日开始,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

在海滩上挖出了两个很大的方形水池,池中灌满了海水,成箱的鸦片被切碎了倒进水池中,再倒进生石灰,水池中顿时沸腾起来,热气蒸腾,列强用来毒害中国人的罪恶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

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的围观人群发出了雷霆般的欢呼声。

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进行了23天,销毁了全部收缴的鸦片。

  5.全班讨论: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说明了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一壮举洗去了给中国带来的耻辱,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6.阅读与讨论。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8页的课文及插图。

  “恼羞成怒的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怎样对待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

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了的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个怎样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在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老将关天培抗英献身的故事,介绍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事迹。

  教师讲解: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开展的禁烟运动,粉碎了英国等列强利用鸦片掠夺中国财富的美梦,英国依靠其坚船利炮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规定了割让香港岛。

我们在上个学期学过的‘游子回家’一课中介绍的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的香港,就是那个时候被英国侵略者强占去的。

《南京条约》还规定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5个通商口岸等屈辱条款,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词的含义。

“殖民地是一个国家被其他国家统治。

中国虽然没有完全被某个西方列强所完全统治,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但是,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与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所以是半殖民地。

半封建是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果实被野心家袁世凯篡夺,此后的历届政府,也都没有真正完成反封建任务,没有真正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国社会实际上还被很严重的封建制度所统治。

  7.自由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58页讨论标识所引出的问题,以及下面的相关链接,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看法。

  8.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面对英国卑鄙的鸦片走私贸易阴谋,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虎门销烟的壮举给英国人以有力的打击。

恼羞成怒的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

”布置家庭作业:

就教科书第58页的讨论标识中的问题及刚才的讨论,写出自己的答案。

《走访遗迹看历史》

1.知道帝国主义对中国野蛮侵略的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了解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1.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1840年以后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事实比较清楚。

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2.电影《甲午海战》的VCD。

1、检查复习。

“上一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请你们说一说《南京条约》的内容。

  2.导入。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由于列强无耻而且凶残地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遭受了空前的耻辱,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的民族,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尊严,面对强权,无所畏惧,开展了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

在鸦片战争中就出现了林则徐、关天培和三元里抗击英国侵略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感人事迹。

在这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3.阅读与讲授。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9页的图片。

“在当时中国的国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这座历时150多年修造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以其优美的风景、精良的建筑、丰富的收藏著称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

但是,在140多年前的1860年,英法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攻陷了大沽口炮台,占领了天津,直逼北京。

10月18日,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英法联军在连续两天疯狂地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之后,又焚烧了中华文明的瑰宝,毁灭了这座综合了中西建筑艺术,聚集了无数古今艺术珍品,全世界少有的壮丽宫殿,制造了一场人类文明的大劫难,犯下了万劫不复的罪行。

  4.同桌阅读。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9页小文的日记“凭吊圆明园”,然后以同桌为伴,观察该页圆明园西洋楼残景的照片,并与左下角的原景观图进行比较,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请几组同桌发表意见。

  5.教师总结:

“在国家强盛的时候,我们有能力创造一个建筑奇迹。

当国家衰败的时候,我们连保护它的资格和能力也丧失了。

国家的强盛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关系到祖国文化财富的命运,我们应该牢记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志向!

“我们都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火烧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日本也不甘人后,1894年对中国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2.阅读与讲授。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0页下方有关邓世昌和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的课文。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他们对于这场战争以及邓世昌事迹的了解。

“日本一直蓄谋侵略中国,经过周密策划,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袭击了正航行在黄海大东沟的中国北洋舰队,北洋舰队被迫应战。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指挥中国将士英勇战斗,士气高昂。

战斗中,丁汝昌身受重伤,却仍然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指挥全舰将士奋勇杀敌,多次击中日本军舰。

在致远舰多处受伤、已被敌舰击中起火、炮弹已经打完的情况下,邓世昌和官兵没有丝毫退缩,他对大副说:

‘倭舰专恃吉野(日军主力舰),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他下达命令开足马力,对准日军主力舰冲去,准备一举撞沉吉野舰。

邓世昌大声激励将士:

‘我们从军就是要保卫国家,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我们就是死了,也要表现出我们海军的军威,保国的时刻到了!

’看到这种情况,日军被吓坏了,边逃跑边施放鱼雷。

致远舰被鱼雷击中炸裂,邓世昌和全舰250名将士同时壮烈牺牲。

黄海大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中国北洋水师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重创日军,使日舰向南退去。

  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电影《甲午海战》的片段。

  3.讨论。

“邓世昌和致远舰全体官兵在黄海大海战中壮烈牺牲是一种什么精神?

”(爱国主义、民族气节、舍身卫国等精神。

  4.阅读教科书第60页上部乐乐的作文。

“但是黄海大海战之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面对日军的侵略节节溃败,1895年4月被迫签订了屈辱卖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海战虽然失败了,但是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人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而英勇斗争。

《屈辱的条约》

1.知道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历史危机。

3.思考中国富强的道路和途径。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历史危机

有关八国联军的介绍材料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英法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加上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没有一次战争不以中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随之而来的就是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中国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

  2.阅读教科书第61页和第62页上部的课文及插图,了解《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的卖国条款。

  3.教师讲授:

“尤其是1900年6月,英、法、俄、德、意、奥、美、日组成了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8月又攻占了北京,与清政府勾结在一起,疯狂地镇压了英勇奋战的义和团运动。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之后,各列强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更是把中国社会进一步推向了灾难的深渊。

  4.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表格第三栏中的内容,了解《辛丑条约》规定了哪些屈辱的卖国条款。

同桌之间讨论:

“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约8000万两白银,全国有4亿多人口,算一算,要还清《辛丑条约》的赔款,每个中国人要负担多少?

”5.课堂练习作业。

学生根据讨论交流的体会,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作业。

  6.小组探究。

分小组阅读教科书第63页的时局图,讨论其中的含义,思考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教师巡视并适当帮助学生。

  7.全班交流,各小组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予以补充。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

不言而喻――指时局图显示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一目了然――指时局图表明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8.教师总结:

“19世纪末,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疯狂掠夺,纷纷在中国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妄图瓜分中国,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在危机关头,中国人民逐渐觉醒,不间断地进行着顽强的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天下为公》

1.了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英雄事迹,崇敬革命先辈,振奋民族意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等历史事实比较清楚。

可以在教科书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准备一些更为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教学的补充。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疯狂侵略和一系列丧权辱国屈辱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国力越来越衰败。

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许多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之路,但大多以失败告终。

但有一位革命者从来没有气馁,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最终领导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

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页的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及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无数革命志士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历史,而且鼓舞着无数的后人。

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民主革命英烈的事迹,如陆皓东、鉴湖女侠秋瑾、林觉民等。

  3.教师讲述:

“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和武昌的新军在湖北武昌发动了起义,取得了胜利,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做‘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到南京开会,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并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教师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武昌起义图”。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和图片,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

孙中山先生题词的“天下为公”的含义;

建立民国以后,废除了哪些封建传统,开创了哪些新的社会风气;

除了教科书上呈现的内容以外,还知道哪些内容。

(例如:

废除磕头礼,改行鞠躬礼;

废除拱手礼,改行握手礼;

大力开办学堂;

解放妇女,妇女可以进入学堂读书受教育,可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废除缠足等。

)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进行补充。

  5.教师总结。

《五四运动》

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反对封建势力出卖中国主权的革命运动。

2.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反对封建势力出卖中国主权的革命运动。

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五四爱国运动的时代背景、历史事实比较清楚。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寻找一条民族振兴、救国救民之路,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可是不久,孙中山先生领导取得的革命成果就被袁世凯篡夺,在帝国主义的挑唆和支持下,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

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使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火之中。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第二段课文,教师要注意讲清以下要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意、奥三国为了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发动的一场肮脏的战争。

(2)当时中国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且是“战胜国”。

(3)战后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实际上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一次分赃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却反而要把战败国德国在我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

(4)当时的北洋政府中的亲日派卖国贼竟然命令中国代表在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

(5)消息传到了国内,举国上下群情激愤。

  3.小组讨论:

“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能够向中国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

  4.阅读与讲授。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的后三段课文。

教师可以把参加五四集会的群情激愤的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故事补充介绍得详细一些。

  5.小组讨论:

“五四运动的壮举说明了什么?

”然后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教师主持。

讨论后,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右下方“豆博士”的话,知道我国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既是为了对1919年青年学生爱国壮举的纪念,也是要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永远铭记这次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

  6.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并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五四运动图”。

《开天辟地》

1.知道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了解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

知道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了解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

1.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组织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等历史事实比较清楚。

2.歌曲录音:

《国际歌》。

3.教学挂图: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组织分布图》。

“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寻找一条民族振兴救国救民之路,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可是不久,孙中山先生领导取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