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7816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1届河南省南召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产物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

2.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②③④

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②①③

3.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D.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4.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井冈山斗争,使我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不包括

A.韬光养晦培育新生B.坚定信念艰苦奋斗

C.实事求是敢创新路D依靠群众敢于胜利

5.“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

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6.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

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7.下列属于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的是

A.北京四合院B.上海石库门里弄C.山西乔家大院D.福建土楼

8.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欧洲共同体两极瓦解一超多强不结盟运动

B.欧洲共同体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C.欧洲联盟一超多强北约东扩亚太经合

D.欧洲联盟两极瓦解华约解散亚太经合

9.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有①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②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③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④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有制生活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0.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末

11.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

“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

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12.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①④③

13.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14.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

“近有南国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

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

下列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①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③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④中华民国政府政策的引导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

15.“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

下列关于该理论产生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

B.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16.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式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为此,列宁主张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退出一战C.实行新经济政策D.废除新经济政策

17.各国都在密切关注金融风暴将会如何摧残各欧美大国之时,一个极地边“世外桃源”般的小国家——冰岛却拉响了更为刺耳的警报。

10月6日,冰岛总理总理吉尔·哈尔德宣布,国家可能将要破产。

为度过金融危机,冰岛已向俄罗斯、欧盟寻求帮助,此外它还可能向下列哪一组织求援?

 

APEC(亚太经合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WB(世界银行)

A.APEC(亚太经合)B.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WTO(世界贸易组织)D.WB(世界银行)

18.在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但这种演变又是势在必行的。

下列学说中,不属于批判君主专制思想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法家的学说B.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学说

C.维新派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学说

D.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

19.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同时收藏了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图一人面彩陶壶图二邢窑白瓷执壶图三珐琅粉彩瓷瓶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20.有一时期,政府曾查禁多种书刊,包括《今日之中国》、《亚细亚月刊》、《救国时报》等,理由不一,如:

“诋毁本党及政府”、“言论反动”“宣传汉字拉丁化”、“宣传无政府主义”等。

这种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A.清政府镇压戊戌变法时B.清末满清政府查缉革命党时

C.民国初北京政府取缔新思想时D.南京国民政府控制思想之际

21.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2.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国家最遥远的乡村。

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促成欧洲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报纸和广播B.铁路和飞机C.电影和电视D.网络和漫画

23.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对学生述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的问题

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陆游《杂赋》诗写道: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25.“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从上述材料中能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十二铜表法》是专门解决债务问题的法律条文

B.完全抛弃了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C.蕴含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D.无限制地放纵了贵族的专横

26.《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

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

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

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

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

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D.最高立法机关

27.在一堂关于“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四位同学的发言中最接近体制因素的表述是()

A、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了雅典的民主基础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

C、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

28.下图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它所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A.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B.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互联网替代了其它信息传媒D.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29.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D、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30.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

”这段话正确含义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二、非选择题(40分)

31.()有学者认为: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

材料一:

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两大主流之一的是讲世情。

……讲世情小说的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

……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

最著名的是《金瓶梅》。

……

清代底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

……人情派,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

画上题诗的两幅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

材料三:

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

他认为: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①,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②。

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③”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阶值④。

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⑤。

材料四:

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字,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⑥。

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明神宗实录》卷361),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⑦。

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回答:

(1)在材料一中,鲁迅讨论的明代中叶以后的小说流派是什么?

(1分)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小说流派的基本特点。

(1分)

 

(2)材料二是充满士大夫情调的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这类绘画的艺术形式被称为什么?

(1分)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1分)

 

(3)材料三中,李贽的思想观点具有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1分)在他生活的时代,思想界的主流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什么?

(1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作为历史叙述,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和历史描述的综合运用。

请在答案纸上选出与上述四种叙述类型相对应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序号。

(4分)

 

32.(18分)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会遭受一些灾难,承受某种考验。

然而灾难当头,除了屏住呼吸,除了悲伤扼腕,更应该团结一致,携手渡过难关。

一个民族只有挺直脊梁,才能走向辉煌。

材料一5·12地震中,都江堰水利工程由于距离此次地震震中很近,周围建筑损坏严重,但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分水堤.引水口.泄洪堤三大部分都基本完好。

经过专家评估,地震造成的主要是外观上的破坏,整个工程是安全的。

——新华网

(1)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于何时?

(2分)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该工程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日军为了巩固和扩大占领区,还采取了哪些侵略手段?

(4分)

材料三2008年10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

……虽然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而导致社会主义道路遭遇曲折,但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点。

——胡锦涛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谈话

(3)材料三中提到的“遭遇曲折”指的是什么?

(2分)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点?

(4分)

 

(4)依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国崛起之路的认识。

(2分)

 

33妇女地位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内容,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

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

……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

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

……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

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

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二:

在美国,……担任秘书工作的99%仍是妇女,注册护士工作95%为妇女……妇女在做与男人相同的工作时得到的却是不同的职位,于是工资也少。

……到20世纪初,妇女开始赢得选举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19世纪中叶开始,女权主义者提出了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身体力行,设计并试穿了合身适体的短裙,却受到了舆论的责难。

……19世纪末,由于体育运动的普及,妇女在健身和运动时穿着短裙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

所以,在清末。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和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和希望”发生“陡变”的表现。

(不得摘抄原文)(5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4分)

 

(3)结合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政治史、思想史的历史背景,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3分)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