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7820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课内诗词及文言文专题.doc

上海市各区县201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课内诗词及文言文

1.宝山区、嘉定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乱花”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全诗以春为描写对象。

B.全诗以“行”为叙写线索。

C.这首诗从西湖初春写起至暮春绿杨浓荫景色结束。

D.这首诗写出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既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8.选文作者是,他是我国(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不属于徒属“敬受命”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吴广“苦肉计”获得成功,激起了众士卒。

B.陈涉的鼓动分析,激发了众士卒求生欲望。

C.吴广一向爱护士卒,有一定群众基础。

D.吴广表达出自己要当王侯将相的雄心。

2.奉贤区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

(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孤蓬”在诗中喻指(2分)

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明了与友人告别的地点。

B、颔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不舍之情。

C、颈联中用“浮云”来比喻自己,抒发了诗人的孤独之情。

D、整首诗写景自然明快,流淌着友人间温馨的情谊。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8、本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下列对本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文交代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

B、上文表现了陈胜卓越的领导才能。

C、上文揭示了陈胜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D、上文写出来陈胜对耕作同伴的同情。

3.虹口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

(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觅封侯”一句意思是不远万里寻找封侯的机会。

B.“关河”原意是关塞河防,借指山川险要的地方。

C.“胡”原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词中指金兵。

D.“沧洲”借指诗人隐居故乡绍兴镜湖边上的三山。

7.全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8.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注意加横线的词)(3分)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吴广素爱人”中的”人”指士卒,表示吴广平时爱护士卒.

B.”广故数言欲亡”中的”数言欲亡”,意在激起将尉的愤怒.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表现了陈胜等对社会等级制度的不满.

D.陈胜吴广”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目的是想为他们复国.

4.黄浦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的“孤蓬”喻指。

(2分)

7、以下哪一个情景,可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来抒发你的情感?

(2分)

A、放学途中,你与昔日的小学同桌偶遇。

B、班长告诉你,他只能回原籍参加中考。

C、语文老师说,他下学期将去云南支教。

D、你到机场去送外公外婆去欧洲四国旅游。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8、课文《陈涉世家》选自《》,作者是西汉的(人名)。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广故意喝醉,以此激怒将尉。

B、陈胜率先杀死将尉,揭竿而起。

C、陈胜吴广智勇双全、配合默契。

D、陈胜吴广封官进爵、不思进取。

5.金山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用“”、“”喻指远行的朋友。

(2分)

7、以下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是()(2分)

A、首联“横”字勾勒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

B、颔联紧扣题目,表达出对友人漂泊生涯的关切与不舍。

C、颔联以“浮云”、“落日”作比,写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D、尾联用“班马鸣”直接抒发了诗人不忍离别的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7分)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8、文中的“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请写出本文作者欧阳修的谥号。

(1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以我酌油知之。

10、“康肃笑而遣之”的“笑”字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

(4分)

6.静安区、青浦区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人用“”和“”形容友人此去漂泊无定的生活。

(每格1字)(2分)

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联写送别的环境清新如画。

B、第二联表达对友人的关切、不舍。

C、第三联点出黄昏,更显愁苦之深。

D、第四联借“班马鸣”道出惜别之意。

(二)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_______。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刿论战》记述了齐军以弱胜强的一场战役。

B、此役证明:

只要取信于民,就能取得战役的胜利。

C、曹刿的“论”战集中出现在战前、战后两段。

D、与曹刿之间的几番问答表达了庄公的贤明和虚心。

7.闵行区

(二)阅读下首诗,完成第6-7题(4分)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青青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歌中的“乡关”的意思是(1分)

7、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仙人驾鹤而去的传说入笔,营造了神秘、优美而空灵的意境。

B、诗歌从“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多个角度描绘了黄鹤楼的景色。

C、颈联“萋萋”句实写眼前之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

D、诗歌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8、本文的作者是,节选自《》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3分)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陈胜以“公”、“壮士”等来称呼“徒属”,使自己的话语更有感染力。

B、“遇雨”、“失期”、“失期当斩”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

C、为激励众人勇敢起义,陈胜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号召。

D、陈胜、吴广“并杀两尉”是为了激化矛盾,激发徒属起义决心。

8.浦东新区

(二)阅读诗歌,完成第6-7题。

(4分)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诗中“历历”的意思是(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昔人”是指多年前在黄鹤楼告别诗人的老朋友。

B.“晴川”、“汉阳”、“鹦鹉洲”都是地名。

C.诗人先仰观,再俯瞰,登楼所见之景气象阔大。

D、暮色中的”乡关”之景唤起了诗人内心无尽的惆怅。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8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8、上文选自史书著作《》,作者是汉代的(人名)。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3分)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上文展现了吴广和陈胜机智勇敢的形象。

B、上文具体反映了陈胜卓越的领导才能。

C、上文反映了秦代统治者的专制与昏庸。

D、上文反映了秦末农民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9.普陀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狂”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卷”字,写出猎队武士乘马飞驰的勇武。

B.上片“亲射虎,看孙郎”,体现作者身手不凡。

C.下片作者自比魏尚,感叹身世,抑郁不得志。

D.下片结尾三句抒发自己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登泰山记(节选)

①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②大风扬积雪击面。

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④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⑤或曰,此东海也。

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8.《登泰山记》的作者是(朝代)(人名)。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句交代了“我”和友人静待日出。

B.第②③句叙写太阳未出时的冬日景象。

C.第④⑤句表现日出过程中的蓬勃气势。

D.第⑥句写日观以西峰都沐浴在阳光中。

10.松江区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第6-7题。

(4分)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下列句子与划线句抒发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2分)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颈联具体地描绘了一幅的美丽画面,反衬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与伤感。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节选文字出自课文《》,作者是。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10、下列对节选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介绍陈涉的身世,旨在体现他不甘命运安排的抗争意识。

B.“苟富贵,无相忘”说明陈涉是个重感情、讲义气的人。

C.末句中的“太息”,表达了陈涉对志短之人的强烈讽刺。

D.该段文字简洁,但事例典型,为下文的起义埋下了伏笔。

11.徐汇区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孤蓬”喻指_________。

(2分)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描绘了青山白水的美景。

B、颔联点明了送别友人的主题。

C、颈联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D、本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文)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

(乙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技》)

8、《核舟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初中阶段学过的“记”还有《___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12杨浦区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第6-7题。

(4分)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诗中“春芳歇”的意思是。

(2分)

7.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描绘了山居秋日新雨之时的薄暮之景,清新宜人。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以静写动,以无声衬有声,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C.诗歌是以“空山”,为背景,写出了清幽静美的意境,具有鲜明的画面感。

D.诗歌寄托了诗人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洁的情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8.本文作者是朝的。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形容陋室之陋。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文中作者以诸葛、杨雄自比,含蓄表达了自己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

13.长宁区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6—7题(4分)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蝶恋花》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分别是:

“”和“”。

(2分)

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采用引用,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委婉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