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796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docx

中考历史复习青岛专版练习中国近现代史第七单元

排雷练版

一、选择题

1.(2017·青岛黄岛一模)有一部历史小说这样描述道:

“……消息传到伦敦,狂热的侵华分子极力鼓吹对中国进行战争,宣称对中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先揍他一顿,然后再做解释。

随后,英国议会向中国派遣东方远征军,发动了对华战争……”材料中的“消息”应当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虎门销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17·威海中考)“今大皇帝(道光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这段史料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个条约有关(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3.(2017·鄂州中考)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

A.厦门B.福州C.上海D.广州

4.(2017·青岛模拟)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

其最根本的理由是(  )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C.鸦片战争使鸦片走私更加猖獗

D.鸦片战争使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

5.(2017·淄博中考)近代以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

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16·鄂州中考)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

7.(2017·广西中考)《诗经》中的诗篇《甘棠》描写了召伯施惠政于民的故事。

后人曾用“甘棠”比喻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并沿途栽树,造福百姓的左宗棠。

左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是指(  )

A.平息倭患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收复新疆

D.抗击洋枪队

8.(2017·广东中考)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

“(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9.(2017·济宁中考)《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内容是(  )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0.(2017·陕西中考)右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

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

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11.(2017·怀化中考)“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

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

”材料所述应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2.(2017·东营实验中学一模)19世纪有四位英国人曾经来到中国,在他们的日记中有误的是(  )

怀特:

1839年我的鸦片被中国人收缴,我被迫承诺永不带鸦片来中国

詹姆斯:

1845年向清政府申请在香港开办工厂

约翰:

1860年我们与法国军人一起冲进夏宫,我拿了我几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奥托:

1900年8月我们进入清国皇帝的宫殿,还到居民家中夺得许多战利品

A.怀特B.詹姆斯

C.约翰D.奥托

13.(2017·青岛黄岛一模)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征。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威海卫海战 ②公车上书 ③义和团“廊坊大捷”

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

14.(2017·济宁模拟)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目前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大概有164万余件,分散在全世界200余家博物馆。

从《中国文物流失概况简图》可以看出近代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的演变过程。

③处文物流失高潮时期的社会特点是(  )

A.中国再次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5.(2017·菏泽中考)“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

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

才充分认识到:

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绝不缺乏勇敢和锐气。

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

……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

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2)材料二中,“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

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

“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7.(2017·济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战争或背景

不平等条约

侵占区域

1842年

鸦片战争

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

方一区

1898年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租“新界”

(2)请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史实造成了什么危害?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的理解。

 

四次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

1.(2017·德州中考)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2017·青岛模拟)19世纪上半期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下列侵华战争中有英国参加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017·成都中考)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改编题)“道光后期以来,满清政府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9月3日至5日在厦门举行

2.2018年是左宗棠收复新疆(除伊犁)140周年

3.2018年是中俄《瑷珲条约》签订160周年

5.(改编题)五口通商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

下列五口中,属于同一省份的是(  )

A.厦门和宁波

B.厦门和福州

C.广州和福州

D.宁波和上海

6.(改编题)下列事件和如图人物有直接关系的有(  )

①洋务运动 ②虎门销烟 ③黄海大战 ④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7.(改编题)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侵略中国的野心,哪一条约体现得最为鲜明、最为有力(  )

A.《南京条约》

B.《勘分西北界约记》

C.《改订条约》

D.《瑷珲条约》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1.C 2.B 3.C 4.A 5.B 6.D 7.C 8.C 9.B 10.D 11.B 12.B 13.D 14.D 15.C

16.

(1)精神:

勇敢和锐气(或殊死奋战)。

性质:

反侵略斗争。

(2)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打破: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3)比喻:

西方思想文化。

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

(1)①《南京条约》;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2)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等。

(3)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正确的方针政策,所以时机成熟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加练预测】

1.A 2.A 3.B 4.D 5.B 6.D 7.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