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8090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千吨果蔬种植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录

一、附表:

附表1-1:

项目投资明细表

附表1-2:

项目建设任务投资计划表

附表1-3:

项目效益估算表

附表2:

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2-1:

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附表2-2:

设备投资明细表

附表2-3:

科技投资明细表

附表3:

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4:

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附表4-1:

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表5:

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5-1: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附表6: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表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7-1: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8: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二、附图:

1.地理位置示意图

2.总平面布置图

三、附件:

附件1:

群众投劳筹资承诺书

附件2:

筹资花名册

附件3:

投劳花名册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宝鸡市金台区陵原村千吨果蔬种植园区新建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宝鸡市金台区财政局

1.1.3项目建设地点

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陵原村

1.1.4项目定位与总体建设目标

宝鸡市金台区陵原村农业产业园区是以葡萄种植和蔬菜种植为主体,融农业观光园、农业采摘园、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把产业园建成融生产示范、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速培育市场法人主体,按照陕西省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把扶持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有机结合,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产业园的建设必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再就业工程,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为:

(一)建设460亩优质“金优2号”葡萄种植基地,设施配套完善,符合“金优2号”葡萄种植要求;

(二)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占地面积70亩,建60栋单体蔬菜大棚基础设施;

(三)解决产业园区水源问题,满足整个产业园区灌溉用水难的现状;

(四)建立完善的“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民受益”的园区运营机制;

(五)通过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宝鸡市金台区陵原村农业产业创新品牌,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为农民增收做贡献。

1.1.5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180万元。

其中:

工程费用153.20万元,科技投资及工程其他费用12.70万元,预备费4.90万元,流动资金9.20万元。

2、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180万元,拟申请省财政资金15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15.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00万元。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产品方案及规模

1、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无公害蔬菜700吨,“金优2号”葡萄600吨。

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生产纲领计划表

产品名称

单位

第2年

(80%)

第3至10年

(100%)

无公害蔬菜

560

700

金优2号

480

600

2、建设规模

宝鸡市金台区财政局计划在陵原村总占地610亩,在耕地平坦处建设460亩“金优2号”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单体蔬菜大棚基础设施60栋,占地70亩,并在产业园区内建设15000m3蓄水池一座,用以解决产业园区灌溉用水难的问题,保证产业园区的蔬菜和水果种植品质和产量,剩余80亩用于园区以后发展用地。

群落式生态果园按规划布置,让观光的游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果园中除草、修枝、采摘、品尝,使游人在劳动当中回归大自然,置身于田园中。

农业产业园开辟游览落线,增加必要地服务设施,除推广应用示范技术和模式外,还可以为游人增加农业科普知识,增加社会对生态农业模式的认识。

注重环境保护,清新质朴,让每位游客都有回归自然,置身田园之中,体验自选自摘的农家生活的喜悦。

本项目建成后,年生产无公害蔬菜700吨,“金优2号”葡萄600吨。

直接辐射生产基地530亩。

1.2.2建设方案

本项目主要解决产业园蔬菜大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灌溉用水的问题。

主体工程建设包括:

1、新建长100m,宽30m,高3.5m的地下式蓄水池一座,蓄水池有效容积15000m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完全能够满足科技示范园灌溉用水的需求。

2、敷设2km的输水管线,由于项目建设地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势落差较大,能够满足水体自流的要求,故本方案采用无动力自流方式输水。

输水管采用DN450的混凝土圆管,设计流速2m/s,管道埋深1-2m,管道基础为混凝土基础。

3、蔬菜大棚采用砖混网结构,单体明顶,大棚明顶采用弧形、最大面积接受阳光,有条件可设置太阳能装置,解决升温所需的能源。

1.2.3建设期限

本项目实施分以下几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完成阶段。

项目建设期限为12个月,安排为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2012年1月至2012年2月,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完成土建施工;

2012年11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1.2.4项目效益

1.2.4.1经济效益

1、年平均营业收入:

633.60万元。

2、年平均利润总额:

94.62万元。

3、年平均投资利润率:

52.57%。

4、财务内部收益率:

58.09%。

5、财务净现值(ic=8%):

573.62万元。

6、静态投资回收期:

2.99年(含建设期)。

7、盈亏平衡点:

57.46%。

1.2.4.2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产业园内蔬菜大棚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整个园区种植作物的灌溉用水问题,既能增加土壤的周年有效含水量,又能提高产业园作物的品质,增加产量;最重要的是可以解决当地农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先天条件差等难题,为当地种植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为农业创收、农民增收,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和对无公害食品的开发及人们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农计发[2011]9号);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现发布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3、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的通知;

4、陕西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资金控制指标及印发《2012年陕西省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陕财办农发[2012]57号);

5、《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6、《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年规划》;

7、《宝鸡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8、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章程;

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0、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4综合评价

1.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种植农业是宝鸡市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只有占领水果市场的高份额,农业才能实现高效益,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和发展高效农业的需要。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产业园内蔬菜大棚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整个园区种植作物的灌溉用水问题,既能增加土壤的周年有效含水量,又能提高产业园作物的品质,增加产量;最重要的是可以解决当地农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先天条件差等难题,为当地种植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为农业创收、农民增收,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和对无公害食品的开发及人们身体健康也起到积极作用。

使宝鸡市金台区陵原村无公害蔬菜和“金优2号”葡萄产品真正成为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有利于蔬菜、水果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本项目建成后,通过生产基地提供大棚蔬菜和水果种植技术、优良品种果树,既可以保证蔬菜、水果的品质,又有利于金台区蔬菜和水果种植向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1.4.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农业、农村发展规划要求,尤其是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本项目的实施为宝鸡市金台区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此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将带动一方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本项目的建设单位是宝鸡市金台区财政局,金台区财政局在近几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能确实保证该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具备建设条件。

因此,项目的实施是可行的。

1.4.3风险评估

本项目技术可靠,工艺成熟。

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佳,抗风险能力强。

1.4.4带动作用

本项目以“政府+基地+农户”为基本运作模式,建立种植技术培训、基地示范、定向销售、收购等方式,提升蔬菜和水果种植技术。

本项目建成后,可直接带动农户500户,间接带动农户2500户。

通过种植和收购加工,使当地广大果农增加收入。

该项目能适当提高水果的产量和品质,发展壮大新基地,从而提高销售价格,促进种植结构调整。

该项目建设前,当地农民人均收入7032元,户均收入21096元;项目建设后,农民人均收入8450元,增加1418元,户均收入25350元,增加4254元。

同时由于拉长了产业链条,又能带动种植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同步发展。

1.4.5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资金短缺是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建设现代化的水果种植基地,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解决方案是将本项目列入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取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扶持,尽快批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的支持,以解决项目实施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1.4.6结论与建议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尤其是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

2、本项目实施后,解决了产业园种植作物的灌溉用水问题,保证了蔬菜和水果的品质,有利于使蔬菜和水果种植向规模化、优质化、高效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3、本项目技术可靠,工艺成熟。

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佳,抗风险能力强。

4、建议核准实施。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2.1.1项目区概况

金台区是宝鸡市三个市辖区之一,以境内元末道教建筑群“金台观”而得名,总面积30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3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7万人,城市人口31.8万人,辖4镇7个街道办事处,102个村民委员会,51个社区居委会。

2010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74.16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201万元,同比增长3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4亿元,同比增长44.6%;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186元和18835元,同比增长22.1%和15.5%;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45.2%,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区域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城市前列。

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卫生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教育先进区等多项荣誉。

2.1.2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工业基础雄厚。

金台区是西部工业重点区域,区内工商企业云集,拥有宝石机械、东岭集团、宝鸡卷烟、宝鸡机床、合力叉车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家,“好猫”香烟、石油钻采设备、合力叉车、精工数控机床等30种名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全区形成了以驻区骨干企业为主体,以金河科技工业园区为平台,以机械加工、金属冶炼、食品医药、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工业体系,金河科技工业园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扶持的44个工业园区之一,民营企业东岭集团连续七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商贸特色鲜明。

区内拥有商贸、机电、建材、葡萄、水果等大型交易市场14个,是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物流贸易中心,也是全市最大的农副产品、机电建材、煤炭配送集散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多年来名列宝鸡市首位。

形成了金台大道建材、东风路机电、第五大道餐饮、陈仓大道现代物流四条特色商业街,相继建成了冠森建材城、国艺家居生活馆、惠邻购物中心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启动实施了恒源大酒店、陈仓五洲商厦等一批重点三产项目,台湾润泰集团、上海红星美凯龙等国际知名企业相继入驻。

农业前景广阔。

形成了菜、奶、果“三大主导产业”,建成了陵原观光农业区、六川河生态农业区“两个农业示范区”,先后建成了马家原、杨家槽等9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培育壮大了得力康乳业、美林观光园等一批省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东岭村进入“全国十佳过百亿元村”,被誉为“西北第一村”。

积极实施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工程,先后建成了摩天院同心园小区、东岭新时代、联盟花园等改造工程,敦仁堡、代家湾、福临堡地区改造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城中村”及旧城改造走在了全市前列。

旅游资源丰富。

区内多处名胜古迹闻名全国,素有“金阁流霞、仙台引凤”美誉的金台观是张三丰座仙成名、创建太极拳之地;唐末秦王李茂贞墓葬——大唐秦王陵,是目前全国唯一发掘成功具有“端门”的古代陵寝;清朝康熙皇帝夜宿过的卧龙寺、宝鸡市区规模最大的千年名刹金顶寺,以及西北地区第一天然大佛所在的西普陀,均是享誉三秦的佛教名地。

正在建设的西府天地民俗村、北首岭历史博物馆、金台观道教文化景区、古陈仓遗址公园和六川河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四景一区”,必将进一步提升宝鸡城市品位,彰显城根文化魅力。

2.1.3经济发展水平

2011年上半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02.5亿元,同比增长15.6%;农业生产总值16422万元,同比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15亿元,同比增长24.1%;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2亿元,同比增长55.26%;固定资产投资45.91亿元,同比增长6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亿元,同比增长14.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550万元,同比增长20.67%;财政支出35237万元,同比增长29.5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49元和10870元,同比增长26.9%和16%。

2.2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本项目主要的目的是为金台区陵原村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蔬菜大棚基础设施解决产业园区内种植作物的灌溉用水问题。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政府配套设施齐全,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可靠保证。

本项目地处宝鸡市金台区北坡景区“大唐秦王陵”附近,本项目符合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倾力打造北坡“大唐秦王陵”生态旅游风景区的总体要求;又符合区乡两级政府公布推动的建设《秦王古镇规划》的总体布局。

本项目的实施,对项目所处村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创新,具有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意义。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

早在2006年中央l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

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位于距市区3公里的北塬之上,全镇29.8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14109人,耕地面积2.2万亩,经济林果5000多亩。

全镇土质为蒌土和黄绵土,土质粘重,土层深厚,年平均气温12.6℃,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于果品生产,但全乡水源普遍较为缺乏,个别村的人畜饮水存在严重问题,农业生产更是靠天吃饭,是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

本项目是葡萄科技示范园水源的重要保证,可进一步提高科技园产量和产品质量,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

2.3.2项目建设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产业化经营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竞争优势等进行特色化布局,促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不断形成优势产区,以提高我市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农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力求每个主导产业,都有龙头企业作为依托,主导产品有明显的供给区域和消费层次定位,产业发展有加工、经营和技术网络的支撑,使整个规划纳入产业化经营的轨道。

通过采取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市场运作等手段,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完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搞活土地、果园、水面等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破所有制界限,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按照农业部、陕西省主要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逐步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市场接轨,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

针对区域特色,全面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努力实现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比例达70%以上。

二是品种品质更优化,努力实现种植业品种优质率达90%以上。

三是产品质量更安全,大力推行农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到2010年主要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率达80%以上。

本项目通过对产业园区内蔬菜大棚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水源工程建设,从而解决当地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条件差,“靠天吃饭”的现状。

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为了引导当地蔬菜、水果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更好的服务当地农民,消化当地资源,作为当地主管农业政府单位应积极完善科技产业园配套设施,提高产品质量。

2.3.3有利于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该项目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陵原村,此处为大唐秦王陵所在地,是宝鸡市有名的旅游景点,本项目的建设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葡萄观光旅游景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实施后,能够有效增加当地葡萄的销售流通能力,加速果园产业化发展。

有利于发挥项目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先进的技术优势及销售网络优势,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符合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经济作物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等政策。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项目区葡萄种植、加工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将带动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发展壮大区域产业经济,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2.3.4项目建设有利于开发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项目区有良好的蔬菜和“金优2号”葡萄种植生态条件,提高优质蔬菜和“金优2号”葡萄的种植率,降低种植成本及风险,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该项目实施后,可推动广大农村大棚蔬菜和“金优2号”葡萄种植,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实现无公害蔬菜和“金优2号”葡萄优质种植、加工、销售、流通等更好结合,产生更大效益。

该项目将进一步推动无公害蔬菜和“金优2号”葡萄的种植。

优化种植、生产加工标准,提高科学种植、加工、流通等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葡萄的各种质量指标。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选择

3.1.1选址原则

1、交通便利,无不良地质地段(如溶洞、断层、软土、湿陷土等)及水文;

2、水资源十分丰富且水质优良;

3、属宝鸡市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

3.1.2项目选址

据上述选址原则,宝鸡市金台区陵原村农业产业园区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陵原村,水源工程项目选址位于产业园西北角胜利二原。

水源为宝鸡峡引渭河水。

宝鸡峡是全省最大的灌区,它的历史悠久,一开始就是为灌溉而生,滋润着辽阔的关中大地,为陕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宝鸡峡水利工程枢纽位于宝鸡市金台区林家村,负责灌溉关中平原300多万良田,河水浑黄,但是却是养育三秦土地的珍贵血液。

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能够满足园区种植作物灌溉要求。

3.1.3土地类型、来源方式、占地面积

1、土地类型:

黄土台塬 

2、来源方式:

土地租赁

3、占地面积:

产业园总占地面积610亩。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金台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八百里秦川西端的宝鸡市,距离省会西安173公里。

其金台区地处市区北半壁,地理位置适中,自然条件优越,区内交通便利,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310国道贯区而过,是巴蜀北上、甘宁入关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

辖区地理坐标东经107°04′15″—107°17′20″,北纬34°21′07″—34°25′35″。

金台区地处市区北半壁,城区北屏陵塬,南临渭水,西枕陇山余脉,东向渭水谷地延伸。

金台区东起陈仓镇南坡村,西至硖石乡大柳树村,东西均与陈仓区相连;南临渭河、陇海铁路,与渭滨区毗邻,北至硖石乡交口村与陈仓区接连。

2、地质

金台区地质构造单元,主要属于渭河断陷带。

渭河断陷是处于秦岭褶皱带和鄂尔多斯台向斜的过渡带,为新生代产生的汾渭内陆断陷的组成部分。

这一东西窄长地带,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形成渭河平原及其两侧不对称的黄土台塬。

其岩性为巨厚的新生代河流泥相泥沙砾沉积,其次被黄土、次生黄土及其冲积物覆盖。

在渭河河谷近代冲击层之下,有较厚的坝河组地层,岩性为棕黄色砾岩,砾岩和棕黄色砂质泥岩互层。

泥岩中含有钙质结核及灰色团块,与下伏坝河组有一剥蚀面,呈平行不整合。

3、地貌

金台区北、西两面为塬、山环绕,南界为渭河,并与秦岭相望。

全区北依陵塬、贾村塬,南缘阶地;渭河自宝鸡峡西来,穿越全区,缓缓东去;金陵河自北向南,总插其间,流入渭河。

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840m,最低556.2m。

4、气候特征

该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

入春气温回升早,但冷暖变化大,常有春寒、春旱、低温、霜冻、少雨、大风等天气出现。

夏季高温多雨,时有伏旱。

秋季降温快,多连阴雨,光照少。

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干旱突出。

金台区全年年平均气压945.7hPa;年平均气温12.9℃,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5.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0.8℃,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10.7℃;年平均相对湿度69%;最大积雪厚度16cm;最大冻土深度50cm;年降水量679.1mm,日最大降水量169.7mm;主导风向为东风,年频率为14%,次主导风向为西风,年频率为6%,静风频率47%,年平均风速1.2m/s;年日照时数1928.5h;年雷暴日数19.7d。

规划区属于台源区,为一年两熟气候区。

5、水文水系特征

(1)地表水

渭河是宝鸡市区内最大河流,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由西向东流经宝鸡市区,市区境内流长28.4km,河宽1.0~1.5km,平均比降2‰,水流平缓。

据林家村水文站1931-1990年实测记载,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5亿m3,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57.5%,河道常流量30~50m3/s,洪水多发生于7-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63%,九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仅占全年径流量的4%。

(2)地下水

区内分布有第四纪松散岩层中的潜水和第三纪岩层中的承压水。

浅层承压水:

分布在新第三系灞河组上部的砂、砂砾石层中,是目前主要开采目的层。

含水层的厚度和渗透性变化较大,一般远离渭河地段,厚度约2.5-8.5m,且含泥量大,透水性差,渗透系数0.39-2.14m/d;近渭河地段,含水层厚度约30-70m,颗粒较粗,含有一定泥质,透水性较好,渗透系数4-10m/d。

浅层承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