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813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第六7单元.docx

三年级第六7单元

望花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年级

三年

单位

望花区逸夫小学

姓名

尹雪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课前准备

课件

基本环节

教师组织引领过程

学生交流展示活动

课前学生

自主学习

做好预习

课上

一、

激情引入

明确目标

 

二、

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

 

三、

展示汇报

成果分享

四、

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五、

自我反思

总结升华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师:

元旦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师:

1、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

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

(2)错例展示

 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介绍竖式。

  12。

因数

 ×3。

因数

  ——

  36。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师:

同学们,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吗?

请对大家说说?

  (4)小结计算方法。

 

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2题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指名答题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生独立做题,全班反馈

 

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

 

12。

因数

 ×3。

因数

  ——

  36。

课后反思

 

望花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笔算乘法(进位)

年级

三年

单位

望花区逸夫小学

姓名

尹雪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

掌握因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算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课件

基本环节

教师组织引领过程

学生交流展示活动

课前学生

自主学习

做好预习

课上

一、

激情引入

明确目标

 

二、

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

三、

展示汇报

成果分享

四、

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五、

自我反思

总结升华

 

一、复习(略)口算卡片等。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

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

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1、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2、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8      18 

   18     × 3  

  +18      ——  

  ——      54    

 54     

答:

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3、小结计算方法。

 

1、书P61“做一做”第1、2题(列竖式计算)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指名答题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生自己总结算法

 

生独立做题,全班反馈

 

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18×3=54(本) 

   18      18 

   18     × 3  

  +18      ——  

  ——      54    

 54     

答:

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课后反思

 

望花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年级

三年

单位

望花区逸夫小学

姓名

尹雪松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难点

重点:

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难点:

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基本环节

教师组织引领过程

学生交流展示活动

课前学生

自主学习

做好预习

课上

一、

复习引入

分析梳理

二、

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

三、

展示汇报

成果分享

 

四、

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五、

 

自我反思

总结升华

 

  1、说一说计算两、三位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计算下面各题。

请三位同学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出示例3的情境图。

4、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们准备了矿泉水。

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

  3、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1、24×9,也就是求9个24是多少。

2、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3、用竖式计算。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做完后共同订正。

    24

    ×9

  ————————

    216

  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

个位4×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个2应写在积的百位上,1应写在积的个位上。

  师小结:

用一位数乘另一位的十位后要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果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的数后又需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

  6、练习,用竖式计算。

  68×7=   69×8=    72×5=    76×4=

  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在计算过程中,这几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有两道题十位乘完后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没有改变,有两道题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又增加了1。

 

1、数学书P62页做一做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指名答题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一名同学在班上展示

 

学生尝试总结

 

生独立做题,

全班反馈

 

学生讨论

 

生独立做题,

全班反馈

 

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24

    ×9

  ————————

    216

课后反思

 

望花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乘法的估算

年级

三年

单位

望花区逸夫小学

姓名

尹雪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课前准备

课件

基本环节

教师组织引领过程

学生交流展示活动

课前学生

自主学习

做好预习

课上

一、

激情引入

明确目标

 

二、

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

三、

展示汇报

成果分享

四、

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五、

自我反思

总结升华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1、引课:

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十一长假中安排了许多丰富多采的活动。

小明一家非常喜欢旅游,他们来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园。

在公园售票处,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园参观的孩子,共29人,每张门票8元,他们带了250元钱,够吗?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例2: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2、分析问题。

     

(1)认真读题,独立思考。

说一说:

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说)

     

(2)分析问题,建立联系。

“带250元钱够吗?

”指的是够干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指的是250元钱够不够买门票。

     (3)理解了题意,我们来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追问:

你是怎么想的?

要解决带250元钱够吗?

为什么要先算29×8?

②选择算法。

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3、引出目标: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

1、尝试估算。

 请你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简单地记录你的估算过程,注意写答语。

2、小组交流想法,统一意见。

   1、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2、辨析:

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确的。

但有的认为够买门票,有的认为不够买门票,这是为什么?

3、比较分析,感悟估算。

1、小明在动物园参观。

 

(1)出示:

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

(仔细读题,思考以后在练习本上解答。

 (2)和例题29×8比较:

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例题在估算后进行比较,而这道题在估算出一个大约数就结束了?

它不需要比较吗?

   师强调:

不是所有的估算题目都需要比较,我们要看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这道题求的是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

我们已经求出大约数,当然不需要比较了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指名答题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生自己总结算法

 

生独立做题,全班反馈

 

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的估算

29X8

先想再算

课后反思

 

望花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年级

三年

单位

望花区逸夫小学

姓名

尹雪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相乘得0的结论。

2、理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地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

重点

难点

重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

初步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

基本环节

教师组织引领过程

学生交流展示活动

课前学生

自主学习

做好预习

课上

一、

激情引入

明确目标

 

二、

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

三、

展示汇报

成果分享

四、

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五、

自我反思

总结升华

 

 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教师:

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0+0=0

  教师:

用乘法怎样算?

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0×3二0

  教师:

“0×3”表示什么呢?

(3个0相加.)

  教师:

“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

为什么?

(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

  3×4=5×6=4×3=6×5=

  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

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

(都相等.)教师:

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

  教师小结:

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4.教学例题6.

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

做完到小组交流算法

1、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2、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教师:

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1、做一做第1、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不要忘记用一位数去和多位数中间的0相乘,如果个位乘积不满十时,十位要用0来占位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指名答题

 

生独立做题,全班反馈

 

生独立做题,全班反馈

 

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0+0+0+0+0+0+0=0

课后反思

 

望花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年级

三年

单位

望花区逸夫小学

姓名

尹雪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基本环节

教师组织引领过程

学生交流展示活动

课前学生

自主学习

做好预习

课上

一、

激情引入

明确目标

二、

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

三、

展示汇报

成果分享

四、

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五、

自我反思

总结升华

 

  1.教学例7,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

一共需要多少元?

  2、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280×3,也就是求3个280是多少。

  3、先估算一下,大约得多少。

(280×3≈900,大约得900。

  

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做。

做完组内交流。

老师巡视时找出两位算法不同的同学进行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

先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

由于第一个因数个位上是0,乘3后还得0,所以积的个位也是0,这个0起点位的作用。

  生2:

把280乘3看成28个十乘3,所以写竖式时把8和3对齐。

得出的84表示84个十,这时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这个0起点位的作用。

  5、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更简便。

(第二种更简便)

  6、概括出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

  计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因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1、笔算下面各题。

420×6 370×5  130×9  260×7

640×2 450×6  230×4  270×3

380×5 460×7  250×3  510×5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指名答题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生自己总结算法

 

生独立做题,全班反馈

 

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280×3=840(本) 

   280      280 

   280     × 3  

  +280      ————  

  ———      840   

 840     

答:

王老师一共买了840本。

  

课后反思

 

望花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整理复习

年级

三年

单位

望花区逸夫小学

姓名

尹雪松

课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的复习整理,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

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难点:

灵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

基本环节

教师组织引领过程

学生交流展示活动

课前学生

自主学习

做好预习

课上

一、

复习引入

分析梳理

 

二、

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

三、

展示汇报

成果分享

四、

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五、

自我反思

总结升华

 

 一、系统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师: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

学了些什么内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整理。

学生整理,教师板书

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

口算 估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 连续进位

笔算    连续进位

因数中间有0因数末尾有0

 

二、小组交流查漏补缺

 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

哪些知识容易出错?

请组内学生指出并

说出有什么好办法避免错误。

 

三、结合联系,强调易错知识点

  1、估算。

694×5  107×3    298×2      

302×7      97×9

学生说出估算结果和想法。

2、口算。

  23×3 2000×5  210×4     

32×3    50×8

   抽生口答

   3、计算。

96×4     428×7       

207×8     2800×4

生独立计算订正结果。

四、解决问题

出示89页的1、2、3题“请小朋友们自己读题

后想一想,这几道题有合适的算法吗?

该怎样想?

分组讨论列式解答,集体评讲,核对。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次复习,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请大家

想一想,你们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指名答题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指名在班上展示

生独立做题,

全班反馈

 

学生讨论

 

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复习

课后反思

 

望花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数字编码

年级

三年

单位

望花区逸夫小学

姓名

尹雪松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 通过调查收集一些身份证编码,设法了解编码的结构与含义。

 2、通过“数字与编码”的实践活动,学生了解有关身份证等数字编码的知识,接触到实际生活中更多数字编码的应用,初步掌握数字编码方法,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 通过编学号、楼房号,学生亲身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试着学习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难点:

是对于如何让学生在辨析,实践中逐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课前准备

课件

基本环节

教师组织引领过程

学生交流展示活动

课前学生

自主学习

做好预习

课上

一、

激情引入

明确目标

 

二、

小组交流

合作研讨

 

三、

展示汇报

成果分享

 

四、

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五、

自我反思

总结升华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由校运动会编码引入:

师:

同学们,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校运动会,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今年校运动场上精彩的画面。

(播放校运动会照片)

师:

你们知道这位运动员参加哪个年级的比赛?

师:

从号码中,你还可以知道些什么?

师:

这里还有一张运动员的照片,你从号码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师:

这些运动员号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或者说是按什么来编排呢?

(课件演示)

师:

这些简单的数字按照不同要求、不同顺序编排起来,那么它就能传递各式各样的信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字编码》。

走向生活  探究新知:

1、举例生活中的数字编码

师:

除了运动员号码外,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数字编码?

生:

邮政编码、车辆牌号、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板书)、书号等等。

课件演示学生欣赏。

2、探究身份证:

 师:

我们今天先来研究一种编码,就是我们的身份证号码。

出示教师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读一读,并板书。

师:

老师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身份证的信息,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下你收集的信息,以及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

 a、第1、2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省份。

 b、第3、4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所在的城市。

 c、第5、6位上的两个数字表示户籍所在的县(区)。

d、第7-12(或新号码的7-14)位上的数字表示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

f、年、月、日后面的两个数字表示居住地所在的派出所

g、身份证的第17位表示某人的性别。

(单数表示男性,双数表示女性。

h、身份证的最后一个数字是个人信息码,有的也用x表示,是随机产生的。

有谁收集来的号码不是浙江省的吗?

让我们一起看看!

重点研究学生提问:

(1)为什么要用两位数字来表示省份呢?

用1位或3位数字来表示省份不可以吗?

(表示省份的编码用2位编码表示最合适,多了就浪费编码,少了就不能表达清楚,这就是编码的简洁性)

(2)提问:

为什么4月用04表示而不直接用4呢?

(编码01和数1的区别。

确定编码的位数,如果那一位暂时用不着就用0来占位)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