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814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版 小学一年级 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课文同步教学反思 单元合集1518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生拿回去写,其他同学自己检查,满意的在后面画星,不满意的在旁边再写一个。

师解释文具,加以深化,引导学生用“文、具”组词。

初读课文,自由读,借助拼音这个小助手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句子读通顺。

三分钟后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学生读书时适时强调读书姿势:

左手扶书,右手指字。

指名读时,提示其他学生找问题,分自然段找问题。

学生读时,我把错的字写在黑板上。

文章读完后全班齐读错字,正音。

第三步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识字环节,先出示带拼音的会认字,以词语的形式出现。

学生先自由读,再找小老师领读。

最后我强调“时候”的“候”与“时”交朋友时读轻声。

接着去掉拼音帽子开火车读,使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

接下来我说:

“生字宝宝单独和我们见面了,你们还认识吗?

”这个环节只出示去掉拼音的会认字,以摘苹果的形式出现。

此时我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再读课文,我说:

“这些字、词宝宝躲在了课文中,和我们捉迷藏呢!

谁已经和它们成为了真正的朋友,快回到文章中读读吧!

看谁读得通顺、流利。

”学生读完后,我说:

“谁有进步?

”让学生展示。

我用不同的激励语表扬学生如:

你的声音真洪亮!

你读得真有感情!

最后,我总结:

“下课后,同学们想一想爱护文具的好方法,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教学反思2

这篇文章的生字教学采用了多种识字法,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

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学生明白了爱护文具的意义,再通过实际的“整理书包比赛”进一步明确了应该怎样去爱惜、保护文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钟》教学反思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

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

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

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

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进入课文,以至受到教育。

我在教学时,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课前导入:

今天早上我和高老师争吵。

孩子们立即兴趣大增,一个个好奇地等着我揭晓答案。

甚至还有孩子忍不住问我:

怎么回事啊?

为什么争吵啊?

于是我笑着揭晓答案,有一道题引起了我们两个老师的争吵:

一=20我板书在黑板之上,孩子们立即轰堂大笑,一个个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面的‘一’是语文里的,后面的‘20’是数学里的字,怎么可能相等。

”“‘一’里面有一个‘1’,‘20’里有20个‘1’,不可能相等。

”……孩子们从语文和数学的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但就是没有小朋友站在我这边。

这时,我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孩子们自读课文的兴趣比以往更浓厚了,他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有模有样地朗读起来。

这时,我欣喜地发现,好多孩子是一边读课文一边露出微笑的,这抹笑不是因为他正和同学偷偷地玩,而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学习的快乐!

读完课文,很多孩子对我喊着:

我发现了,一是等于20,在我的提醒下,孩子们得出了多睡了一分种导致迟到了20分钟的结论。

(多睡)(迟到)

一分钟=(导致)20分钟

借助板书,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了出来,在轻松的学习下整体感知了整篇课文,对课文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二、融入情境,身临其境。

理解课文时,我一直让学生以自己是“元元”的角色进入课文。

感受正在贪睡时,闹钟突然想起,自己的讨厌,读出了元元的庸懒。

元元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他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

”“元元,你都可以走过十字路口了,结果这时,红灯突然亮了,这时候,你在想些什么?

”生:

“我好倒霉啊!

”“天哪,红灯啊,你怎么偏偏这时候来啊。

这下我要迟到了!

”……是啊,所以他叹了口气,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苦着脸,“唉!

”这时,我眼前一亮,多好的生成啊,所以我急忙抓住这个闪光点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在朗读时,可以把这个“叹气声”读进去,竟读得出奇地有味道。

三、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咋一看,朗读的点还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上一番。

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

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

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二十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

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

”中的“刚”;

“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

“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

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

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

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四,结合实践,课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难点。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二十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

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

“元元想:

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

”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孩子们只是二年级的学生,所以课前我布置让爸爸妈妈测量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跳()个绳,能写()个字的文章等。

这时,我又告诉孩子们,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钞票,汽车生产线能生产1辆汽车,播音员能播放180个字……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

“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写下了许多诗句谚语来警示人们,把你们收集的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吧。

”在课堂的结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几条,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富兰克林(美)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萧绎(中)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

——富兰克林(美)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培根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1.“揣摩人物心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只有读懂人物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心理,成功地帮助学生体验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注重指导学生朗读。

通过扎实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在的情感。

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采用读思结合的策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低年级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两项能力的培养。

多种策略,训练语言。

本文是一篇蕴含语言训练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看插图读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朗读能力;

提炼语言,分析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发现语言表达的技巧;

围绕通知,展开活动,使学生在补充语言和分析提炼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过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领;

最后通过复述故事、表演故事,达到训练语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一年级六班讲授了《小猴子下山》这节课。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

这篇课文共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

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张扬个性,体现自我。

由于这是一篇选读课文,因此我设计了很多学生自学的环节,便于学生利用小组互助的模式来进行自主学习。

本课的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七个部分: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五、积累运用,“又()又()”;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七、写字指导。

“兔”。

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并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会迁移运用。

以及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二是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三是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通过这次的授课,我感觉到了工作一年来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进步。

主要的优点如下:

1.环节设计精当,连接巧妙,重难点突出。

通过扩词、动作表演、看图说话、续写故事等活动,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文素养进行训练。

2.运用“345”课堂模式,恰当的运用自主互助的学习形式。

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中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师引领学习第一段,学生按照方式方法自主学习其他段落,学会举一反三。

当然,这堂课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主要缺点如下:

1.多媒体课件设计精巧,对板书设计有些忽略,不够充实。

2.这篇课文是自选课文,对课文中的字词可以不用深挖,节省出时间来让学生更多的去读课文、复述故事和谈感想。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自己的一次成长蜕变,在这样的不断反思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

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

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

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

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