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8249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莆田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地理必修三&世界地理

命题人:

郑瑞金审核人:

林培贤陈丽丽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

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

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A.遮挡风沙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D.美化建筑

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答案】1.C2.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地坑院”是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地坑院”的正中面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地坑是凹在地下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是种在坑里的对美化建筑也起不到作用。

关中平原地处黄土高原南部;这里黄土土层深厚,土壤具有直立性,开挖窑洞不易坍塌,是形成“地坑院”主要条件。

1.“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地坑院”的正中的地面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地坑是凹在地下,所以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是种在坑里的对美化建筑也起不到作用。

选C正确。

2.“地坑院”是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关中平原地处黄土高原南部;这里黄土土层深厚,土壤具有直立性,开挖窑洞不易坍塌,是形成“地坑院”主要条件。

选B正确。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20世纪70~90年代末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下面小题。

3.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B.过度开垦

C.开采矿产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4.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牧B.实施人工降雨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D.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3.B4.A

【解析】试题分析:

3.据图可知:

图示体现了随着人口增长,为了发展经济,获取更多的粮食和经济利益,人类过度开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所以本题B正确。

4.荒漠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故治理荒漠化主要采取的措施也从恢复植被入手,A正确;人工增雨需要适宜的条件,如大气中要有较多的水汽,而西北地区距海远,水汽少,不适宜人工增雨,B错;西北地区降水少,不适宜发展粮食生产,适宜发展畜牧业,C错;南方低山丘陵区适宜发展立体农业,D错,所以本题A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D.长江中下游地区

6.“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A.提升大气温度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D.增强地面辐射

【答案】5.D6.B

【解析】

5.“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我国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地区,应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水乡,湖泊面积广阔,D对。

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少,A、B、C错。

6.“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遮挡水面的太阳辐射,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B对。

地面温度低,减弱地面辐射,D错。

会降低大气温度,A错。

水温低,浮游植物生长减慢,C错。

点睛: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

需要太阳能丰富,水域面积广的条件。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遮挡水面的太阳辐射,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减弱地面辐射。

下图是“某地生态农业种养循环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此农业园最可能位于(  )

A.山东B.福建C.辽宁D.陕西

8.该地发展生态农业实质是(  )

A.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B.提高产出,增加经济收入

C.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D.减少污染

【答案】7.B8.A

【解析】

7.据图可知,百香果、红心蜜柚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作物,因此该农业园应该分布在南方地区。

故选B。

8.据图可知,该地主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了该区域的资源,实行了产品深加工,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A正确;提高产出,增加经济收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污染只说明了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说明其实质,BCD均错误。

故选A。

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

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

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

A.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B.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D.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10.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A.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B.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C.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答案】9.C10.D

【解析】

9.读图可知,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经过恰扬金气田,利于气源的补充,故选C。

【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1)对调出地区的影响:

推动调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调入地区的影响:

缓解调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调入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调入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15°~18°N、100°~105°E),当地在香稻扬花期间具有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以及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回答下列各题。

11.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

A.5—6月B.7—8月C.9—10月D.12月—次年1月

12.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量很大,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

A.广阔的耕地面积B.先进的耕作技术

C.发达的信息与交通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答案】11.D12.A

【解析】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11.由材料“香稻扬花期间具有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可知,扬花期降水少,气温较低,一般出现在12月到次年1月,A正确。

12.从题干可知泰国香米出口范围广,发达的信息与交通扩大了商品的市场范围,B正确。

2017年1月12日,印度尼西亚宣布了部分取消镍铝矿的出口禁令。

这是自2014年1月实施矿石出口禁令后,允许在国内建设冶炼厂的公司在获得特别许可后出口原矿。

禁令实施前,印度尼西亚是我国镍铝矿石主要供应国,禁令实施后,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镍铝矿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印度尼西亚镍铝开采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与市场B.市场与交通

C.资金与劳动力D.政策与原料

14.2014年1月印度尼西亚实施矿石出口禁令,其主要目的是()

A.保护生态环境B.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C.避免资源枯竭D.稳定矿产市场价格

15.与澳大利亚相比,中国从印度尼西亚大量进口镍铝矿石的原因在于()

A.运输费用低B.矿产品位高

C.开采条件好D.市场价格低

【答案】13.D14.B15.A

【解析】试题通过印度尼西亚矿石出口政策的变化,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13.由材料可知,2014年1月印度尼西亚实施矿石出口禁令政策,影响镍铝开采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策,D正确。

14.印度尼西亚实施矿石出口禁令,只是不允许矿石出口,并不是不允许矿石开采,实际是开采加工后再出口,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资源的附加值,B正确。

15.印度尼西亚比澳大利亚相比距离中国近,从印度尼西亚进口镍铝矿石可降低运输成本,A正确。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和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图所示气候类型与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7.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经常会受到热带气旋侵袭B.乙地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C.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

【答案】16.C17.B

【解析】试题分析:

16.读图,右图中气温曲线表示位于热带地区,降水柱状图表示季节变化明显,所以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

读左图,甲地是热带沙漠气候,乙是高山高寒气候区,丙是热带季风气候,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C对。

17.甲地夏季风难以到达,不受热带气旋侵袭,A错。

乙地降水多,落差大,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B对。

丙地分布有热带季雨林,C错。

丁地地势低平,多河流湖泊分布,没有土地盐碱化问题,D错。

考点:

不同区域气候类型差异,区域自然特征差异。

德黑兰是伊朗首都,位于伊朗高原北缘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也是西亚地区较大的城市之一。

德黑兰城市布局很有特色,每条道路旁都有一条明水渠。

下图示意德黑兰位置。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冬季德黑兰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里海对该城市大气起到调节作用

B.山地阻挡北方的冷空气深入

C.沙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D.该城市人口多,生产、生活排出的废热多

19.德黑兰在道路旁修建明水渠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城市干燥状况B.增大城市的昼夜温差

C.发展城市的内河航运D.为城市提供廉价的水能

【答案】18.B19.A

【解析】冬季德黑兰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山地阻挡北方的冷空气深入,受冷空气影响小。

区域气候干旱,在道路旁修建明水渠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干燥状况。

18.冬季德黑兰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山地阻挡北方的冷空气深入,受冷空气影响小,B对。

受山地阻挡,里海对该城市大气起到调节作用弱,A错。

沙漠环境没有季节变化,C错。

同纬度城市相比,该城市人口较少,排出的废热较少,不是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D错。

19.德黑兰位于沙漠边缘,气候干旱,在道路旁修建明水渠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城市干燥状况,A对。

能减小城市的昼夜温差,B错。

不能发展城市的内河航运,C错。

明渠落差小,不能为城市提供廉价的水能,D错。

读世界某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影响Q地年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状况B.洋流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21.P、Q两地相比可知()

A.Q地的年日照时数比P地少B.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

C.日照时数决定太阳辐射总量D.P、Q两地的热量条件相当

【答案】20.C21.B

【解析】

20.据图中区域轮廓可知Q地为非洲撒哈拉沙漠,年日照时数最多,主要因素是常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故选C。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

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A.沙漠广布B.森林覆盖率低

C.全年气候干旱D.河湖众多

23.“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抵御夏季的雨水D.防御冬季的风沙

24.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A.11-12月B.7-8月C.4-5月D.1-2月

【答案】22.B23.A24.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2.由图可知,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广布,A错;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不可能全年气候干旱,C错。

该地区整体降水较少,不可能河湖众多,D错。

该民居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

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因此该地森林覆盖率较低物资缺乏,因此采用茅草和泥土筑造,B正确。

23.该地地处地中海东部,应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地应具有“夏季炎热,冬季多雨,春秋多风沙”气候特点。

“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并不是越厚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茅草和泥土作为墙体材料才能起到坚固墙体的作用,B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错误。

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风沙天气少,因此厚墙并不能防御冬季的风沙,D错。

厚墙可以阻隔夏季阳光,使得室内较为凉爽。

还能阻挡冬季冷空气,室内降温慢,A正确。

24.蜂巢屋地处地中海东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游客要去此地旅游应选择在春秋季节前去,气候较为适宜,因此选项中4-5月较为合适,C正确。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6.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依次位于()

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C.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D.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

【答案】25.B26.C

【解析】试题分析:

25.欧洲的降水主要受西风的影响,图②中夏季流量大,是因有冰雪融水补给,受气温的影响;图③中春季流量大,是因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受气温的影响大;而图①中冬季流量大,是因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图④中流量变化较小,是因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故B项正确。

26.图①中河流冬季流量大,夏季流量小,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位于欧洲南部;图②中夏季流量大,有冰雪融水补给,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图③中春季流量大,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位于欧洲北部;图④中全年流量变化较小,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区,位于欧洲西部,故C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考查欧洲主要的河流分布

【知识拓展】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补给指河流的水源,一般分为5类:

1、雨水补给:

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补给河流,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

雨水补给具有不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往往造成河川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发生在春季,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的特点,比雨水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来得平缓。

3、冰雪融水补给:

主要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积雪或冰川的融水补给。

这类补给也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山区和部分较温润的山区。

冰雪融水补给最显著的特点是单位面积出水率高,并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

这类补给的河流水量的年变化幅度比雨水补给的河流小。

4、湖泊沼泽补给:

山地地区的湖泊,常成为河流源头。

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湖泊,能汇集湖区许多来水,增加河流流量,较大湖泊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

沼泽水补给,对河流水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较小。

5、地下水补给:

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过程线变化更为平缓,径流的年内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

下图所示某国以平原为主的区域中,甲、乙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

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热量D.水分

28.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A.能源供应充足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D.劳动力成本低

29.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D.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答案】27.C28.A29.D

【解析】试题分析:

27.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就为了改善热量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故选C。

28.从材料提取信息“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地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

该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较少,劳动力成本较高,但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能为温室培植提供充足的能源。

故选A。

29.从材料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故选D。

【考点定位】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

【名师点睛】该题以某城市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为材料背景,要求学生分析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和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

解题关键是准确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确定纬度高,热量不足;第5题,根据图例信息,该地区石油、天燃气等能源充足,能源供应充足是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第6题,根据“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可以推出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在年降水量大于2000mm以上的温带地区,有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温带雨林。

温哥华岛是世界温带雨林典型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衫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

下图示意温哥华岛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温哥华岛温带雨林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

A.全年高温,降水丰沛B.冬温夏凉,降水丰沛

C.冬雨夏干,冬暖夏凉D.全年温暖,降水均匀

31.温哥华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种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阴雨冷湿,年均温较低,光热不足

B.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植物种类少

C.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D.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

【答案】30.B31.A

【解析】

30.该地纬度较高并没有位于热带,全年高温错了。

由材料可知,温带雨林分布区降水应在2000mm以上,降水丰沛,最可能分布在温哥华岛的西侧,此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故选B。

该地并没有位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海岸,因此并不是地中海气候,C说法错误。

该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又有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该岛西岸降水比一般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很多,降水均匀,不等于降水多。

31.由上题可知,该地为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雨天数多,光照少。

又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此该地的热量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无法满足阔叶林的生长,且材料中提到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鲜随处可见,可以进一步推测,该地应该为阴雨冷湿的环境,所以选A。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K城海拔1048米。

冬季常出现一种神奇的气流,能使厚达10厘米左右的积雪在一天之内融化,因此称之为“吃雪者”。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吃雪者”形成的原因是()

A.暖流流经,增温增湿B.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暖锋过境,气温升高D.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

33.当流经K城的河流进入主汛期时,居住在K城附近的人们最可能开展的活动是()

A.东去种麦B.南下踏青C.西山牧羊D.北山滑雪

【答案】32.D33.C

【解析】

32.读图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判断,K城处于落基山脉的东部,是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愈接近地面,温度愈高,气温高,导致冰雪融化,A对。

反气旋控制,气流下沉不一定温度高,B错。

冬季的锋面类型多为冷锋,C错。

该地地处内陆,基本不受洋流影响,D错。

故选A。

33.K城的河流位于山地背风坡,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高山冰雪融水,当该河进入主汛期时,说明此时是夏季;东去种麦是春季或秋季;南下踏青是春季;北山滑雪在冬季;西山牧羊属于山地牧场,在夏季,故选C。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4.图中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三种农作物的分布,这三种图例△●○对应的农作物依次是()

A.小麦、玉米、棉花B.玉米、蔬菜、水稻

C.大豆、甜菜、蔬菜D.甜菜、小麦、棉花

35.关于图示的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地中海气候B.乙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

C.丙地降水最少D.丁地工业以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著称

【答案】34.D35.B

【解析】

34.本题考查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美国中央大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所以主要的农作物为小麦;而南部阳光充足,主要为棉花带;西北部主要为甜菜种植区。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5.本题考查美国的特征。

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果、蔬菜和灌溉农业区;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高于丁;丁为美国传统工业区。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6.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37.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

A.两国最大的城市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D.②地所在国家粮食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答案】36.B37.D

【解析】试题考查美国和阿根廷的区域差异

36.图中甲山脉处于板块碰撞地带,乙地位于美洲板块内部;甲山脉西坡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坡,B正确;乙山脉的西侧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甲地位于南半球,河流汛期出现在南半球的夏季,为12月~次年2月.

37.图中①为阿根廷、②为美国,美国最大的城市不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美国属于发达国家;阿根廷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以牧牛为主;美国粮食出口量居世界前列,D正确。

下图为2013年我国国家主席出访美洲四国行程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注:

第①站—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面积仅有五千多平方千米,不仅拥有储量巨大的天然气和石油,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和甲醇出口国。

第②站—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