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8404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亵渎(xié

聒噪(guō) 

一抔黄土(pé

ng)

C.睿智(ruì

陨落(yǔn) 

相契(qiè

廓然无累(guó

D.扶掖(yè

恣睢(zì

别墅(yě) 

庶竭驽钝(shù

二、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南京长江大桥是连接津浦线与沪宁线的特大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6788.55米。

双线铁路在大桥下层,宽14米。

公路在上层,宽15米,可并排通行四辆卡车,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

铁路桥和公路桥都由正桥和引桥组成,正桥长1576米,两端与引桥连接处设有桥头建筑。

江中的9个桥墩和两岸的桥台稳稳地托住10孔大跨度钢梁,桥下万吨巨轮可以畅通无阻。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深流急,地质复杂。

岩层埋藏在正桥河床33至47米以下。

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

为了让桥墩牢固地扎根在岩盘上,设计人员根据各个墩位不同的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九个桥墩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水下桥墩基础结构。

这是中国在建造桥梁深水基础中带突破性的技术,为胜利建成大桥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桥墩基础施工中,1号桥墩重型混凝土沉井,其面积比篮球场还大,高度相当于10多层大楼,混凝土总量达1.7万立方米。

为将这个庞然大物下沉到河床面55米以下的砂砾层,建桥人员连续奋战17个半月,终于将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

有些桥墩沉井基底在水面以下65米左右,基底清理时的质量检查,都是通过潜水员多次潜入水下62至67米,最深达80米进行探摸。

仅在7号桥墩基础施工时就累计潜水207次,一次水底停留作业时间10至20分钟,创造了中国桥梁施工中大规模潜水作业的新纪录。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

它的建成,结束了70多年来津浦线与沪宁线客货运过江靠轮渡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有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独立解决重大、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也标志着中国的桥梁建设,在勘测设计、科研试验、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设备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选自《我国桥梁建设新的里程碑——南京长江大桥》)

(材料二)

人民网伦敦9月5日电 

2018年9月4日在伦敦萨默塞特宫开幕的第二届伦敦设计双年展上,由南京大学教授鲁安东策展的《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荣获本届组委会破例额外增设的特别荣誉奖。

在鲁安东看来: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仅是南京的,全中国的人民都和这座桥产生关系。

而大桥的记忆组成部分也非常复杂,既有微小的个体情感的一面,又有宏大的国家情感的那一面。

展览主体是一条10多米长的红色半透明长廊,其间串联起3个空间,分别以声音、影像和立体视角展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

第一个空间内挂着数台老式收音机,摘下墙上的耳机,参观者会被与大桥有关的声音包围,包括5首为南京长江大桥创作的歌曲,以及采集自大桥周边环境的真实声音。

第二个空间展出的是以大桥为背景的人物摄影。

这些黑白老照片的拍摄地并非真的大桥,而是当时全国各地的照相馆。

第三个空间中央摆放着大桥实体模型,周边墙幕上是装饰镜、首饰盒、日历、杯子等印有大桥经典形象的物品图片,展现了大桥当时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

自1968年建成之后,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先后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被写入全国小学语文课本,其形象也被印在各类物品上广泛传播,成为国家成就和个人福祉的象征,融入几代中国人的生活记忆。

2018年1月,南京长江大桥成为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

5.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南京长江大桥?

6.阅读材料一,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1)公路在上层,宽15米,可并排通行四辆卡车,两侧各有2.25米宽的人行道。

(加点词“各”能否删除?

请说明理由。

(2)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7.阅读材料二,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8.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南京长江大桥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分别具有怎样的意义。

9.班级开展“寻找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使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南京长江大桥,请你写出两条获得相关资料的不同途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散文

梅子涵

①“散文”这个词第一次被我记住,从此在我心里端坐下来,一眼看得见,是六年级的时候。

六年级了,要考中学了,王老师给我们讲作文。

她念了一篇优秀作文,用她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念完以后,说:

“这是一篇用散文方式写的作文。

②她的湖南普通话里永远都是稳重,没有课堂上很容易出现的高音。

她既不板着脸呵斥学生,也并不笑得精彩纷呈,她的确像一个日常的母亲。

可是她说的这个“散文”,让我一阵明亮,竟然有了一股幼稚的兴奋:

我什么时候也会这样写!

人啊,有时的明亮真是要看偶然感觉,要看运气,大棍还要看那天上午或下午、晚上的天气、温度……谁知道还要看什么?

也许大概,对我来说,正好说这个“散文”的是这个王老师,正好是她的不高不低的湖南普通话,又正好是要考中学了。

③后来我就考中学了。

我在考场的座位上等候语文卷子。

我看见了卷子上的作文题目:

《记一个夏天的傍晚》。

我脑子里的那个“散文”立即对我说,你可以用散文方式写的!

的确是它对我说的。

这是多么明亮的时刻!

我竟然没有一点儿考试的紧张。

我是要考一个很好的重点中学的!

我每天都从它的校门口经过,无数次看着它的校门和围墙,朦胧地想着里面的情景。

可是我现在却异常清晰和有步骤地写着纸上的夏天的傍晚。

我写自己在夏天傍晚的路上慢慢走着,看见的这个和那个,辛勤、努力的下班工人,笑容满面的营业员,坐在家门口的小桌上做暑假作业的学生,开过来的公共汽车,开过去的无轨电车,它们接着和送着人们……都是普通的日常小景象,它们连接成了一个孩子眼里的祖国路上的美好。

我这个普通的小孩考生,脑子清楚没有忽略题目中的限定:

“傍晚”。

于是,写走到文化宫门口,看见演出广告,晚上,这儿将举行一场歌唱伟大祖国的歌舞晚会,这时,我写:

“路灯亮了,夜幕降临,我转身回家了”。

在我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写在考卷上的时候,有人进来往教室里喷了香水,清新空气,我整个的心情都被喷得清香!

④我是第一个交卷走出教室的。

我的感觉怎么会那么轻松。

我看见王老师坐在走廊的那一头。

她一个人坐着,一条长板凳,她靠着墙,手里抱着一个什么。

⑤我快快地走到她面前。

她没有站起来,因为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小棉被。

她问:

“考得怎么样?

⑥我说,王老师,我像散文一样写的。

⑦她让我说说。

我就疙疙瘩瘩说了。

小时候的我,说话总是疙疙瘩瘩,表达能力最多只能得三分,有的时候也可以得个两分。

可是王老师听完我的疙疙瘩瘩后说:

“你的作文会得高分。

”她的湖南普通话仍旧是不高不低、不急不慢的稳重。

然后,她打开怀里的小棉被,取出一根赤豆棒冰递给我:

“吃吧,天热。

⑧我的王老师,她买了一大包赤豆棒冰,全班每个同学一根,我吃的是第一根。

我的全班同学,你们还记得住你们吃的那一根吗?

那是我一生最重要的一根!

⑨我考取了我要考的中学,后来我知道了我的语文考分,它很高。

⑩后来的后来,我学习写文学了。

我的第一篇作品是散文诗,第二篇作品是散文,现在写的这一篇也是散文。

我写了不少的散文和别的文学,我写的小说里也总有散文般的轻柔和弹奏,我做的很多文学演讲,人们也说是散文。

可是王老师都没有读到和听见,因为我后来再没有见到她,我只见到过她的漂亮女儿和可爱儿子,我请他们帮我问候过她。

很久很久以后,她的儿子打电话给我,说:

“妈妈在我身边。

”于是我就和王老师说了话,我说:

“王老师,你还记得我吗?

”王老师说:

“如果看见你,我就记得了!

”但是王老师可能也不记得那一节课上的“散文”了。

灯光总是不太记得住它亮的时候。

⑪王老师如同散文般地活了九十四年。

她给了我“散文”,给了我一个考上好中学的机会,其实也给了我后来的文学路。

这样的“给”,如果你看不见,那么,就会以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努力,而看得见,那么就知道了它的确就是你的前因后果。

散文为什么其实不容易写,小说你可以恣意编,因为散文更要看见!

我们从小到大,每天的日常,毕竟更像散文,这一颗那一粒,要捡起来,仔细看,原来真是有不少的明亮。

我肯定,我的全班同学,记得住那一节语文评上的“散文”的不会有几个,吃过的那一根赤豆棒冰也早就忘记。

我都记得,所以我经常心里喷香。

喷香多些,日子的散文味道也重。

(选自2018年3月28日《新民晚报》,有删减)

10.文章结尾处说,写散文“更要看见”。

作者写这篇“散文”时,他“看见”了与王老师有关的哪些事?

你从中“看见”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平静的叙述饱含感人的力量。

请以下面的细节描写为例,作简要分析。

12.可是王老师听完我的疙疙瘩瘩后说:

”请你根据第③段中“我”对作文内容的叙述,分条列出王老师判断“会得高分”的依据。

13.“喷香多些,日子的散文味道也重。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日子充满美好的散文味道呢?

联系第⑪段,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幸福的中文人

莫砺锋

①在经济大潮波涛汹涌、功利思想甚嚣尘上的现实处境中,作为中文人的我们似乎已被挤压到社会的边缘,还被世人视为不通时务的一群落伍者。

我们在文学院里当教师,也在实用学科和英文书写成为时尚的学界潮流中逐渐边缘化。

然而我们认同唐诗中所说的一种生活态度: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据。

②我们为中文人的身份感到自豪,也因中文人的身份感到幸福。

中文人之所以自豪,是因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我们的任务是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学理探讨和代际传承。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汉语汉字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实现身份认同的文化基因。

对于现代人来说,中国文学尤其具有独特的意义。

中国文学不但以生动具象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心理特征,而且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的审美价值和认识功能历久弥新,它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的最便捷的桥梁,也是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最佳窗口。

所以在当代中国,要想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的精神,舍我其谁哉?

③中文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有更丰盈的精神享受。

今人常说缺乏幸福感,其实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早已达到温饱,人们感到欠缺的正是精神生活。

感受幸福的渠道当然多种多样,但中国文学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种。

有人说文学只为人们提供安慰,事实上中国文学所提供的绝非仅仅是安慰,而是内涵丰富的精神食粮。

大家学习中文,最重要的收获不是关于语言文学的知识,而是一种有价值的生命范式,是先民们的诗意生存。

④我本人最为歌仰的古代文学家是屈原、陶渊明、李白、提供了诗意人生的六种范式,为我们构建了永远的精神家国。

杜甫、苏轼和辛弃疾。

我认为他们屈原是诗国中绝无仅有的一位烈士。

他以自沉的激烈方式结束了肉体的生命,却在精神上获得了永生。

陶渊明是诗国中最著名的隐士。

他证明了朴素乃至贫困的日常生活可以具有浓郁的诗意.李白是诗国中独往独来的一位豪士,他用行为与诗歌鼓舞我们在人生境界上追求崇高而拒绝庸俗。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典型的儒士。

他是儒家“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个命题的真正实行者。

苏拭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名实相符的居士。

他以宽广的胸怀和审美情趣去拥抱生活,还以坚韧旷达的人生态度引导我们在风雨人生中实现诗意生存。

辛弃疾是诗国中少见的英武侠士。

他用英风豪气鼓舞我们追求刚健而杜绝萎靡。

上述六位诗人,其遭遇和行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以高远的人生追求超越了所处的实际处境,他们的诗歌都蕴涵着丰盈的精神力量。

阅读屈、陶、李、杜、苏、辛的作品,一定会使我们从浑浑的昏沉心境中蓦然醒悟,一定会使我们从紫陌红尘的庸俗环境中猛然挣脱,从而朝着诗意生存的方向大步迈进。

而诗意生存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真正的幸福人生。

⑤作为中文人的我们,当然在此类阅读中独占先机。

何况富翁捐款资助别人,多捐出一元自己就少了一元。

我们则不然,我们向别人传播人生观,分享幸福感,只会在讲解、切磋的过程中增进自己的理解,从而实现双赢。

所以在当代社会里,真正感受到幸福的人,舍我其谁哉?

(有删改)

14.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中文人之所以自豪而幸福”的原因。

15.有人认为,文中第④段作者列举6位古代文学家的事例有点偏多,你怎么看?

16.请根据文中画线句,默写一句能够表现陶渊明“朴素乃至贫困的日常生活可以具有浓郁诗意”的诗句,并注明出处。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葛剑雄

①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②因为面临危机,所以需要传承。

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

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

“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③“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

我们这样讲,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

也要保护。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

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④进一步思考,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

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

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⑤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仍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

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

这样一来,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而暂时没啥实际用处的非遗便会无人问津。

另外,一些非遗传承人,为了在市场上赚钱养活自己,往往会随意改变非遗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种保存也是不周全的。

在传统文化的保存上,我们可以向一些国家学习。

⑥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人类记忆和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可能蕴含着今人还无从知晓的智慧,再加上由于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先保存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传”。

——选文有删改

17.第⑤段中加点词“它”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18.

(1)第②段一第⑤段,作者围绕传统文化的“传”,依次写了“传”的基本含义、“传”的实质__、____________等内容。

(2)联系全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19.请简述第③段、第④段两段不能互换的理由。

20.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有问题。

请说说你的观点,并且简述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

傅永列传》

注释:

①书:

写信。

②露布:

公开的文告。

2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治经为博士邪 

(2)见往事耳

(3)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4)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2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鲁肃过寻阳/拳勇过人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C.孤常读书/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24.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四、句子默写

25.补写下列诗词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

②永结无情游,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

③__________________,四座泪纵横(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④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______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五花连钱旋作冰,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以下题目

定林①所居

宋·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释)①定林:

地名,为名胜之地。

26.《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7.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六、综合性学习

28.“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一座城市最高的荣誉。

去年6月以来,襄阳再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茶,全市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班级也开展“我为创文添把力”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加吧。

(1)(拟定主题)请结合下面划线句及语段内容,把活动主题补充完整。

襄阳发出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令。

全市上下,积极行动、真抓实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再次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的征程,迅速掀起新一轮“创文”热潮,确保2020年摘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上句:

重整行装再出发

下句:

_______________

(2)(出谋划策)学校为了配合文明城市建设,围绕“争做文明小市民”主题,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请你为学校出谋划策,再设计两项活动。

活动一:

“文明小市民从我做起”主题演讲赛

活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请从下面这则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

为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襄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让城市更美好,让群众得实惠”为宗旨,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广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优越的民生条件和文明的时代风尚,促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

(4)(邀请嘉宾)学校团委定于5月4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举办“携手共建文明襄阳”主题演讲比赛,准备邀请语文组张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你以团委委员张明的身份前去邀请张老师,见面时应该怎么说?

七、作文

29.作文小练笔

课文中的两篇短文仿佛是作者与读者在面对面地交谈,都阐明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读后让人深受启发。

请你也写一段话,抒发你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答案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