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8427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症 牛头马嘴051212.docx

病症牛头马嘴051212

病症一、走马观花

病例

例1:

《鹅》的片段:

鹅的嘴巴是扁扁的,脖子是长长的,毛是雪白的,脚掌是绯红的,头上顶着的冠子也是红色的。

例2:

《猫》的片段:

我的书桌上摆着江西景德镇工作的叔叔送给我的很小的瓷猫。

它们都小巧玲珑,但姿态各异。

我把它们摆在书桌的正中,每晚都要看上它们几眼。

例3:

《兔》的片段:

小白兔有一身雪白的毛,它的耳朵很大,象两片长竹叶。

它还有一双红红的眼睛,一张三辦嘴哩。

哈,真有趣。

病症

1、观察不准确,叙述不清楚;

2、观察没顺序,混乱、不全面;

3、观察不具体,描述不详细。

4、语言太单调,文章没趣味。

诊断

写鹅,文字呆板生硬,“是、是、是”、“的、的、的”,象在火车上听车轮声,令人昏昏欲睡。

写猫,老是不具体,“小”到什么样?

有什么“各异”的形态?

没有半句描写,含含糊糊,总是让人不清楚。

写兔,虽然写了小白兔得不偿失耳、眼、嘴与其它动物的区别,但仍不具体。

形态、动作都不写,究竟“趣”在哪里?

哎呀!

呀!

呀!

什么作者,完全是个官太爷嘛!

走马看花,一掠而过,老是不想下马看花!

处方

读这样的文章,读者是很累的。

作者在语言、观察、表达三个层次上都存在问题,给读者设置了许多障碍。

今天我们主要谈谈观察之后,如何状物。

状物,就是对物体进行具体描摹。

这个物体可能是一个动物,或者一种植物,或者是土石,或者是器具,或者是建筑物等。

具体描述它们的外形、结构、颜色、动态和静态的变化、生长特点或生活习性以及功能等等。

要写好物体,就要观察好它。

这就要充分运用观察的各种方法,看到物体的构造、动态、静态、颜色、用途等。

总的来说,就是要抓住物体的特点。

怎样抓特点呢?

一是先观察物体的整体和外形——人们不论接触什么事物,总是先有一个总的印象的。

二是观察局部和内部——这是人们最关心和渴望了解的。

三是观察要有顺序——这是十分重要的,在学校里,每次观察老师都要强调顺序——看时没有顺序,写的时候就会颠三倒四的,没有层次。

具体的来讲,怎样观察动物呢?

那就要注意观察它的外形和习性。

观察外形,一般按头、身、尾、腹、肢的顺序,注意它的形状、颜色、动态的特点;观察习性,要注意它的食、住、行、生长、繁育等方面的特殊习性。

怎样观察植物呢?

一是看它的样子,按照根、茎、叶、花、果的顺序去观察它的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点;二是观察它的生长过程,一般可按照时间顺序观察它不同时期的变化。

按以上方法,下得马来仔细观察,才会抓住事物特点,写好状物的文章。

大补药丸

例1、指南针

指南针又叫罗盘。

常见的指南针是一个有玻璃盖的圆盒。

圆盒当中立着一个轴,轴上顶着根磁针。

磁针的两头是尖的,一头是红的,另一头是蓝的。

磁针很灵活,可以自由转动。

不管你怎么颠来倒去,只要把圆盒放平、磁针蓝的一头总是指着南方,红的一头总是指着北方。

圆盒的底盘象钟面一样,周围刻着度数,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方位。

指南针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后来传到了外国。

人们现在还常常用它来辨别方向。

(简评:

作者是按先整体后部分的顺序来观察的。

先观察指南针是什么样,然后按轴、针、底盘几部分分别观察,在观察每部分时注意了形态、颜色等特点及用途。

例2、小泥猪

啊,多么漂亮的小泥猪!

它周身洁白无瑕,胖乎乎的。

小嘴向上撅着,几乎和鼻子连在一起,鼻子上还有个小红点,显得俏皮可爱。

一双眼睛笑咪咪地看着我,多么有趣啊!

妈妈告诉我,它背上有一个小暗门,可以把省下的钱放到它的肚子里。

我连忙把口袋里仅有的一个硬币投入小暗门,听到“当”一声清脆的响声,我高兴得眉开眼笑。

从此,每当我想买零食的时候,就想起了我的小泥猪。

我再也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总是把省下来的钱装进它的肚子里。

日久天长,小泥猪让我喂得饱饱的,沉甸甸的了,我也越来越喜欢小泥猪了。

(简评:

这段文字写了小泥猪储蓄罐,既有“摹形”,又有“传神”,还写了它的用途及所起的作用。

例3、我爱夜来香花

夏夜,弯弯的月亮升上天空。

这时,院子里迎面扑来阵阵的清香味,原来是夜来香花又开了。

它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

因为它只有晚上才开,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美名——夜来香。

夜来香的叶子是对着长的,它刚长出来的叶子是绿色的,它绿得象碧玉,象翡翠。

到7、8月份,夜来香每天晚上伴着月亮开放。

它还个特点,太阳一出来,它就谢了。

第二天又有一批新的花儿伴着月亮开放。

它那4片浅黄色的花瓣,杏黄色的花蕊,凑成了一朵朵美丽的小共,看上去淡雅、清秀,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使你如醉如痴。

它虽不象牡丹花那样引人注目,也不象君子兰那样名扬四方,然而我爱它,它把自己仅有的芳香,无私地送给人们。

到了深秋,夜来香的花儿全部开完了。

这时,在它开过花的地方长出花骨朵一样的东西。

那里面长的是孕育新生命的种子。

西北风一吹,“花骨朵”的外壳自动裂开,白色的种子撒落在泥土里。

等到严寒的冬天过去以后,春天来临,夜来香的种子拼命地吸吮着春天的雨露,不多时,它破土而出。

等到夏天的夜晚,夜来香又与我们见面了。

(简评:

这篇习作,是按夜来香花开放的时间、叶子的形状、花瓣和花蕊的颜色、气味、种子的形状、颜色和特点的顺序观察的。

观察了夜来香花的生长过程,反映出它不同时期的变化。

其中,重点观察了夜来香花的特点,写出来真实具体。

中成药剂

1、读下面取材一样(两个同学写同一个景物),但运用手法不同所写出的两段文章,并体会文章各自的特色: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高大的槐树。

它挺立于两个乒乓球台的中间,枝叶茂盛,直冲支霄。

向上看,它的颜色有嫩绿的,绿得那样可爱;有深绿的,翠色欲流;有浅绿的,绿中现黄;还有透明的,碧透碧透。

这么多种颜色,恐怕只有画家才能绘画得出来吧!

就连树枝之间也不缺乏色彩,从密匝匝的绿叶的空隙中现出了许多星星点点,犹如天上的星星在闪烁光辉。

还有,那千万朵洁白的小花,更使它增添了美丽的光彩,在校园里构成了一幅大槐树的壮观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嗨!

那两棵大槐树,亲得象兄弟一样,头靠着头,手挽着手,肩并着肩。

一阵春风吹来,枝叶沙沙着响,它们站在那儿,静静地观赏着我们的文体活动呢!

小朋友们蹦蹦跳跳,有的打球,有的赛跑,有的做游戏,有的爬竿,……。

看到这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老槐树爷爷不时点头微笑,还为我们拍手叫好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学校附近的一座建筑。

[如:

某工厂。

事前拟出观察提纲:

]

⑴位置

⑵哪此建筑物是这个厂的主要部分。

⑶哪些建筑物又是怎样的?

怎样分布?

⑷厂内有些什么变化的事物。

⑸从变化的事物中,你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健康标准

描写物体的方法:

描写物体要从“摹形”和“传神”两方面着笔。

“摹形”就是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摹形”可以按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的顺序写,要抓住物体的特征。

“传神”就是描写物体内在神态,可以说明物体本身的意义或者抒发作者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描写动物,要抓住动物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定。

要写猫象猫,写狗象狗,不能写猫象狗,写狗象猫,更不能啥也不象,要注意通过动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反映出它的生活习性,准确而符合实际。

同时,还可以适当地描写一下动物生活的环境。

描写植物,首先要写出它的特征。

植物有根、茎、叶、花、果等部分,不同的植物,这些部分也不同,有的甚至还有突出的特征。

其次,描写植物,还在注意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以及植物的生长季节,注意植物的萌芽、成长、开花、结果、枯萎等生长过程的变化。

第三,描写植物往往把它拟人化,使它形象化。

在描写的过程中,掺进作者丰富的联想,使植物“活”起来,栩栩如生。

第四,描写植物时,对植物生长过程各阶段的形态、色彩等特征描写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根据需要,有些阶段可以不写,要重点突出。

第五,描写植物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使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描写就要运用语言,语言不行,还是描写不好。

要使语言摇曳多姿,就必须注意选择和变换各种句式,从整齐中求参差,一致中求变化。

句式有多种多样:

文言——典雅。

口语——通俗、泼辣。

长句——周详慎密、表述丰富,交代清楚。

短句——要言不繁,节奏明快。

独词句——引人注目,鲜明突出。

感叹句——强调感情,直接抒情。

设问反问——加重强调,引人深思。

排比迭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

对偶句——铿锵凝炼。

反复句——余韵悠然。

陈述句——

描述句——

议论句——

说明句——

在文章中,要注意多种句式的交叉、结合使用,语言就会生动起来。

二、闭门造车

症例

秋天的田野

秋天很美,田野更美。

在那茫茫的田野之上,天空是那么蓝,云在飘,鸟在叫、飞,它们俩好像在比赛,看谁走得快。

田里农民在劳作,他们在暴烈的阳光下流下汗滴。

往远处望去,前面是一片金黄,稻子已经熟了,时时吹来一阵阵微风,把稻子吹得东摇西摆,稻子好像在感谢农民伯伯。

秋天啊,把金色的面纱铺在田野上,是你的职责吗?

油菜花儿黄了,很漂亮。

你知道油菜籽是干什么的吗?

是用来炸菜油的。

吃着用菜油炒的菜,别忘了也有油菜花的一份功劳。

田野衬着蓝天组成一幅油彩画,真美啊!

病症

把夏天和春天的情景当秋天来写了。

诊断

秋天没有“暴烈的阳光”;“油菜花儿黄了”是春天里的情景。

正如老师在文章后面的批语所说:

“你的作文写了春天和夏天的景色,说明你没有仔细去观察。

秋天的景色应该有它自己的特点,仔细去看,去观察,你一定会发现的。

处方

不顾实事,不明事理,坐在桌前,趴在本上,瞎写一气的作者确实不多,但却有。

为什么会有呢?

(1)因为作者不会写,可老师偏要写,还非交稿不行,那就胡乱写上一些交差事吧;

(2)因为缺少观察,自己想当然,糊里糊涂写上一些,还自我感觉良好呢!

就这样,闭门造车的事在小学作文中还很普遍了!

仅仅只是粗略地找一下原因,不深究的话,还真不敢相信!

其中,写作技术与方法上的因素真不少:

1、贪图省事,套用公式。

在写到人物克服困难或思想斗争时,往往喜欢套用“突然想起”这类简单的公式来处理,一想起毛主席、雷锋等人的一段话,立刻就有了巨大的力量,让读者感到突然,使人物形象简单化。

2、矫揉造作,缺乏真情。

有的作者喜欢夸张自己感情丰富,动不动就激动得“热泪直流”,而真正的他(她)却时常铁石心肠,对人恶言恶语。

读这样的文章,读者很作呕。

3、乱发议论,空洞乏味。

有个别作者喜欢在文章中“讲起道理来”,一番滔滔不绝的话,貌似讲了一通大道理,以为把读者当做幼儿园的小朋友“教育”一阵子,文章就好了。

其实这就如同把蜡给别人去嚼,难受死了。

4、不合情理,滥写心理。

有失一碰上事就“浮想联翩,思绪翻滚”,“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完全沉浸在回忆之中”去了。

叫人觉得感情丰富得到了极点,不是我们普通人了。

5、不管人物,胡说八道。

干脆什么也不顾,自己把人物当作木偶来操纵,要人物说什么就强加什么在人物头上,让他(她)说。

作者这样一来,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胡说八道:

完全不合符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思想等等。

要根除以上所谓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只有唯一的一个方法:

认真观察。

观察是作文的活水源头,遗憾的是有许多学生不把这个观点当作一回事。

大补药丸

澧县文庙参观记

十月二十七日下午我们参观了学校对门的文庙。

走进县政府大院,向右拐个弯,不多远,就是文庙前的月亮池。

当我来到月亮池边,一看,嗬,这池子还真象个初几的月亮哩。

再向右转,就是文庙前殿。

前殿不是楼房,但比较高朗。

穿过前殿,便进入四合院。

这时,文庙的大部分建筑都可以看到了。

两边是东西厢房。

通往前殿和大殿的阶梯,积肥一块“五龙壁”,有两张方桌那么大,上面精细地刻着五条龙,它们的头,穿过“浪花”,正在海水中争夺一颗宝珠,身子一段被波浪淹着,头露出水面,尾巴各伸向一方。

我们爬上阶梯,再走过一个平台,直接跨进了大殿。

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气势非常雄伟。

那一根根粗大的红松柱,要两个人才合抱得扰来。

大殿有两层,上一层的柱子上都雕着龙。

一条条龙紧紧缠在柱子上。

这些龙昂着头,舞着爪,嘴里吐着烟雾,好象在云里雾里飞翔。

龙的脊背呈青绿色,肚子呈红黄色,龙身一片金光,每根尾鳍有一根细铁棒粗细,我伸出手比试比试,每块鳞片都有我的手掌大。

我望着这盘绕在柱子上的巨龙,心想:

劳动人民真有智慧啊!

穿过大殿就是后殿,这里堆放着一些准备整修用的材料。

等到整修完毕后。

不知比现在还要好看多少倍哩!

简评

这篇参观记写得条理清晰。

作者按照参观的顺序,写了“前殿——四合院——大殿——后殿”,着重写了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殿。

作者写大殿上层的雕龙,语言生动而具体:

“昂着头,舞着爪,嘴里吐着雾”,连“每一根尾鳍、每一块鳞片”也不放过,这正是小作者用心观察所致。

作者看到活龙一般的雕龙,心里油然想到:

劳动人民真有智慧啊!

这一笔写得传神,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作者以想象文庙整修完毕后“不知要比现在好看多少倍”结尾,既表达了作者的良好祝愿,又将招来许多客人到此一游。

中成药剂

找出下面各段话的毛病来:

1、一天晚上,丽丽冒着盛夏的酷暑,一个人关在“闺房”里做作业。

做呀,做呀,她突然碰到了一个难题,怎么解也解不出。

汗水,顺着她的脸颊直往下淌。

她烦闷极了,心想:

这鬼题目太难了,不管了,任它去。

她正要收拾作业本时,脑海里突然响起了马克思的谆谆教导: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的小道不畏劳苦勇猛攀登的人,才可能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想到这里,丽丽心里不由得一亮,不一会儿,就解出了这道难题。

——————————————————————————————————————————————————————————————————————————————————————————————

2、一觉醒来,见李老师的房里还亮着灯。

望着窗帘上映现出老师伏案批改作业的身影,我的心在激烈地跳荡,心潮如大海波涛,汹涌澎湃……啊,李老师,为了我们,您真是呕心沥血,夜以继日……想着想着,我不禁心头一酸,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

3、自从和宋戈扯皮后,她不理我,我也绝不理她。

哼,她是什么东西!

象她这们的“尖辣椒”,心灵是那样卑鄙!

我一定不理她,一百个不理她!

——————————————————————————————————————————————————————————————————————————————————————————————

4、“救命啦!

救命啦!

”小华朝微弱的喊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一口水塘里,一个小姑娘在水面上挣扎了几下,便沉入了水中。

该怎么办呢,在这紧急关头,小华突然想起雷锋、王杰、欧阳海等舍已救人的英雄人物,想想了毛主席的亲切教导,想起了自己是个共青团员、三好学生……她越相劲越添,不由得三步并作两步地朝出事地点跑去……

——————————————————————————————————————————————————————————————————————————————————————————————

5、正在我们兴致勃勃地拾着田螺的时候,忽听得沈老师“啊哎”一声,我们赶忙跑了过去,原来,她遇到了一条大黄鳝,沈老师以为是一条水蛇呢。

她看见这条受惊的黄鳝在水面上浮动,一个箭步蹿了过去,双手一捧,一下就把黄鳝捧到了篓里。

———————————————————————————————————

健康标准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事情的真实,人物语言的真实,人物思想的真实,人物行动的真实,作者感情的真实等等,确实是很难做到的。

但这是非做到不可的。

如果做不到,干脆就别写文章。

要想消除闭门造车之病———

首先是不要去闭门造车,做想当然的事。

第二是真正走出家门,走出学校,到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切记!

切记!

不是离家出走!

)。

有的学生一味地看“优秀作文选”,背几篇篇作文,这是远远不够和错误的。

写文章的第一动力是“情”。

什么是“情”呢?

就是感情,就是作者有话要说,有观念要通过写篇文章来表达,来让别人知道。

没有感情,没有自己的“想写”,怎么会写好文章呢?

光靠老师、家长“逼”着来写,又怎么能写好文章呢?

“情”不会无缘无故产生,

它是作者在社会生活中经过观察、思考、体会产生的,不去观察和投入生活的人,怎么有丰富的感情呢?

由此看来,观察和生活是在感情之前的。

怎样观察?

怎样生活?

这就是做人的问题了,所以自古到今,写文章的事,第一还是做人的事。

思想好的人,做好人的人,写的文章一定会受到读者欢迎的。

比方说你不会去厕所观察别人是怎样把屎拉出来的吧,因为这极不文明、不礼貌。

那怕是你偶然看到过一个淘气的男生冲着女生拉尿,你也不会去描写他是怎样拉的吧?

尽管生活中有这样的真实,也在“观察”的时候,被你这个有一定思想觉悟的人给“筛”掉——要有选择地观察。

另外,情感是个人自己产生的,并不能说一切真实情感都是好的,有时想的就落后与消极些,或者也想了些不健康的东西。

抒情时,写文章时,也要选择,不能写些太消极的情感,更不能写那些不健康的东西,那是毒害读者,甚至是犯法的事。

总之,假的东西是要速死的,只有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才是永恒的

三、消化不良

病例后湖的桥

在美丽的后湖有许多桥,有澧水引桥、有九折桥、有五拱桥、有汪家桥、还有新建的狮子桥。

其中狮子桥最美,这座桥长大约20多米,宽大约6、7米,高大约2、3米。

最引人注目的是桥栏上的狮子,有点像泸沟桥,一个桥栏上有15只,共有30只。

这些狮子形态各异,有的大狮子嘴里叼着小狮子,也许是小狮子太顽皮吧!

有的狮子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

有的狮子手里按着一个小石球,好像得到了什么宝贝似的,非常美观。

现在,后湖正在改建,湖里已经有了荷花。

我想:

以后的后湖一定会有更多的桥吧,一定会变得更美丽。

症状

1、《后湖的桥》几乎没有写其它的桥,与《后湖的XX桥》没有区别。

2、写狮子桥时,过份模仿课文《卢沟桥的狮子》,写了狮子忘了写桥。

3、写狮子时,有《卢沟桥的狮子》中的原句,太生搬硬套了。

诊断

没有审好题。

不能只写“狮子桥”,而应该还要写其它的桥,尽管可以略写,但一定要写,略写不是不写。

因为题目是写后湖的桥呀。

尽管可以重点写狮子桥,但不能不写其它的桥。

观察不细,也没有多大的顺序。

观察是要有顺序的。

整个后湖,从哪里看起,自己要有个安排。

就是重点观察狮子桥时,也应有个“远看近看细看”的安排,可是作者疏忽了。

写桥,应该是全面的写,桥下、桥上、桥左、桥右以及行人车辆,都要写,可作者只写桥栏上的狮子。

这是不是太模仿课文了呢,课文题目是写狮子,当然要全力写好狮子,也只能写“狮子”。

而《后湖的桥》是写“桥”。

观察的过程中,作者要体验和把握自己的感受,这样,才有独特的见解,与人不同。

现在作者一味的模仿课文,完全没有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以至于有课文中的原句在作文中出现,真是一大遗憾。

处方

模仿是学习的开始,作文也是如此。

但模仿不是照搬照抄,不是僵死不变,而是得其要领,举一反三。

《后湖的桥》一文,在模仿的过程中,就存在消化不良的问题。

如何避免消化不良的毛病呢?

首先是树立一个自信心。

不要老是认为自已这也不行,那也不信。

应该是“噢,学了某课以后,写这篇文章,我会了。

”因为只有会了,才能放开书本,不是照搬照抄。

当然,要会,还是建立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的。

其次是要坚持认真观察。

世界上的一切研究,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

要掌握观察的方法,要有顺序。

第三是要有表现方法。

看到了,想到了,要能够找到准确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

这就要用上叙述、描写,叙述要流畅、清楚明白,描写要准确、生动。

要做到这些,还必须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最后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平时注意多读。

多看、多读,自然会多想、多记。

头脑里储存了一些优秀作文,不怕自己不会写。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大补药丸

津市澧水大桥

我住在津市,经常从津市澧水大桥上走过,但每次都没有仔细看过,今天老师要我们写澧水大桥,我就去仔细看看它。

白天,太阳把水照得亮亮的,三个大桥墩就站在明净的水里托住大桥。

靠岸的桥墩下泊有许多船。

大桥上面的车来来往往,有时多,有时少。

桥后是皇姑山,就像是一幅大桥画的背景图。

夜幕降临了,我又去看大桥,这时景色不同了!

远远望去,桥上的灯都亮了,像一条灯龙卧在桥上,灯光映在水面上,好像生日蛋糕上的蜡烛。

周围的东西都很黑。

咦,怎么一些小荧火虫在桥上呀?

啊!

原来是车辆开着灯在行驶。

我走上大桥,又往北引桥走,看见一些车辆从我脚下的桥孔穿过,让我觉得有自高自大的感觉;街道也是越来越明亮,几条大街好像几条彩色的巨龙,交织在整个津市小城。

到了桥北市场,可热闹了!

买的买,卖的卖,真热闹!

我们沿着后湖的小路回家,灯光投影到湖里,把湖水都照亮了,北引桥的黑影子映在后湖的怀抱里,象是在洗澡,又象是在睡觉。

我多么希望今晚在梦中能再次与津市澧水大桥见面。

简评

三年级学习了《南京长江大桥》后,作者在家长指导下去观察澧水大桥,白天看了,晚上又去看,努力抓住白天的特点去写,抓住晚上的特点去看。

因为白天和晚上形成对比,容易让人抓住特点。

白天是按“水桥(墩)山”的顺序观察;晚上是按“远远望去”“走近大桥”(北引桥桥北市场)的顺序观察。

可贵的是作者叙述的语言朴实,自然,想象较为丰富,结尾有特色。

还存在模仿和家长辅导的痕迹,我们凉解这个三年级学生算了,xiangxintahuigaizhenhejinbude。

中成药剂

写观察日记:

1、学校草坪中央的雕像[或者是某单位里的雕塑]

2、雪松

3、校门

5、夜幕降临津市九澧广场

健康标准

作文没写好的原因是很多的,但普遍性的原因就是:

(1)缺___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研究以及对生活素材的日积月累。

2)难----要把客观事物变化、人的思想感情变化写成书面化的语言,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

观察的要求是:

①有观察的兴趣,初步养成留心各样事物和勤于练笔的习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②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写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