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846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docx

苏南五市单招二模卷语文

市、县(区)姓名_____________考试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2015年苏南五市职业学校对口单招第二次调研性统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1页至6页,第Ⅱ卷7页至10页。

两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涂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等项目。

2.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标号涂黑。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蓓蕾(bèi)炮制(páo)肖像(xiāo)蓊蓊郁郁(wěng)

B.撇开(piě)垂涎(xián)咫尺(zhǐ)烟熏火燎(liǎo)

C.歆享(xīn)嗔怒(chēn)拉纤(qiàn)荒谬绝伦(miù)

D.哽咽(yè)亘古(gèn)刈草(yì)一椽破屋(yuán)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难道有人会相信,可以向地球表面倾泄这么多剧毒物质而又继续使它适宜一切生物生长?

B.这里,环绕着绿色草地、树木和鲜花,有着整洁的小房子,到处是妇女儿童快乐的声音和活动,非常幸福,是城里劳动人民安谧的憩息地。

C.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

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尽到事物的背面。

D.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渺。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成功)厥功甚伟(他的)天理昭彰(天然的道理)

B.待人接物(人们)不经之谈(正常)桀骜锋利(不顺从)

C.猝不及防(突然)神乎其神(神妙)峨冠博带(高高的)

D.素昧平生(了解)烜赫一时(声势很盛)殚精竭虑(竭尽)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是灯,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灯光如豆,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

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

A.或许因为所以而B.或许即使若而

C.也许即使但所以D.也许因为就所以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外部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

B.国内外一流的大学,大多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但历史的长短并不是决定一所学校能否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

C.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D.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A.特里萨修女听到这句话,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为什么穷人会有那么善良的心,自己患着病,还关心着别人呢?

B.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

——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C.爆发时亮了,就看得见,天上来了“客人”;过一段时间爆发过程结束,看不见了,就以为是“客人”走了。

D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是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两倍以上。

7.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A.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拟人)

B.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比喻)

C.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比)

D.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反语)

8.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

A.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脸冻得通红,鼻尖上挂着清鼻涕。

(描写)B.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议论)

C.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记叙)

D.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抒情)

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

A.《获得教养的途径》随笔赫尔曼·黑塞瑞士

B.《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诗歌巴尔蒙特德国

C.《神的一滴》散文梭罗美国

D.《托尔斯泰传》传记罗曼·罗兰法国

10.下列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这篇小说,以“药”为题目,发人深省。

它不仅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而且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线相互连接。

B.《小树林中的泉水》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谈起,对自己的母语的特点作了生动形象的阐述,充满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C.《茶馆》(节选)采用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借助完整的情节线索,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D.《贵在一个“新”字》采用谈话的方式,用简明的论述方法,阐述了创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一)

①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在地质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

②本书以后几章将要叙述这些事实。

③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④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我曾专心思索这个问题,并且写出若干简短笔记。

⑤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⑥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⑦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

但是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发表这个“摘要”。

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正在研究马来群岛的自然史,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1858年,他寄给我一篇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并且要求我把它送给赖亦尔爵士,后者把这篇论文送给林那学会,并刊登在第三卷会报上。

赖亦尔爵士和虎克博士都是知道我的工作的人,虎克博士曾读过我1844年的“纲要”。

他们给我荣誉,认为可以把我的原稿中的若干提要和华莱斯的优秀论文同时发表。

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

我不能在这里为我的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

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有若干信任。

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

这里我只能举出我所得到的一般结论,用少数事情来作说明,但我希望这样做通常可以把事情说清楚。

没有人比我更感觉到有把结论所依据的一切事实和参考资料在这里详细刊印出来的必要,我希望在将来的一部著作中做到这一点。

因为我十分清楚:

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而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11.关于选文第一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第①句表明作者开展物种起源研究的触发点和时间。

B.加点的“事实”指代③④⑤句涉及的内容。

C.本段的中心句是第⑦句。

D.本段概述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

12.关于“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完成尚需要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

B.达尔文想功成名就,于是就提前出版。

C.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取得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

D.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

13.下列关于选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各自然段均可找出关键句,体现了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特点。

B.“如果”“也许”“一些”“当时”等词语分别从条件、可能、数量、时间等方面做出限制,说明了自己科学探索的过程。

C.选文阐明了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很少涉及专业知识,通俗易懂。

D.第三段画线句中,关联词运用得当,体现了语言准确、严密、周到的特点。

14.结合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

B.《物种起源》的发表,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创造论和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创立了进化论学说。

C.本文指出,物种起源的观点已经十分完善详实,较好地反驳了神创论。

D.作为科学论著的绪论,本文体现了达尔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二)

我每次看到《红楼梦》晴雯之死的时候就感慨颇多。

晴雯冤枉地死了,这是令人非常难过的事情。

宝玉悼晴雯,写了《芙蓉女儿诔》。

这《芙蓉女儿诔》里面,有的地方很愤激,有的地方很悲哀,然后宝玉自己朗诵来送别晴雯。

这时黛玉来了,就提出来他哪几个字用得不妥,建议这个地方应该这么改一下,那个地方应该那么改一下。

这样就把对晴雯的悲悼适当地间离了,它进入了一个讨论语言讨论文字的境况,等于是黛玉和宝玉共同做一个语文练习题了。

这也是一种无害化的处理。

当然这个无害化的处理也有它另一面,有时候让你感觉非常残酷。

晴雯死了,贾宝玉事实上也做不了什么,他无法抗议,也无法改变自己这个家庭,他能做的就是写一篇文章。

这段描写至少告诉我们,语言和文字能够使我们的一种经验、一种遭遇、一种情感审美化,审美以后也就使不能承受的东西变得比较能够承受。

然后我还要说,语言和文字还有一种功能——有一种信仰的功能,有一种神学的功能,就是对于很多人来说,语言文字可以神圣到变成一种信仰,它可以变成神。

各个民族都在寻找一种奇怪的、独特的、秘密的,甚至是诡秘的语言和文字,认为找到了这种语言和文字以后就可以获得超自然的力量,可以获得超自然的坚强。

比如我们都知道“芝麻开门”,你如果掌握了它,就可以使密室的石门洞开,而所有的金银财宝、各种财富就会属于你。

人们使某一些语言、某一些概念、某一些词语凌驾于人的生活之上,使你对它有所崇拜、有所敬仰,而这些东西除了在语言中存在以外,你很难在现实中、实际生活中把它抓住。

比如说“神圣”,比如说“终极”。

谁看得见“终极”?

看不见,也听不见。

但是几乎所有民族的语言里,都有类似于“终极”这样的词。

总会有一些非常神圣、非常伟大、非常崇高的词,这些词不但可以表意,不但可以审美,不但可以做记录,而且它本身可以膨胀起来,可以升高起来,成为一种价值,成为一种标准,成为一种理想,甚至于成为上帝,成为神。

——选自王蒙《语言的功能》

15.选文主要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A.因果论证B.举例论证

C.引用论证D.类比论证

16.作者用《红楼梦》中黛玉建议宝玉修改《芙蓉女儿诔》想证明的观点是()

A.语言有一种信仰的功能。

B.语言有一种心理的功能。

C.语言有一种审美的功能。

D.语言有一种修辞的功能。

17.下列关于“这也是一种无害化的处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指“我每次看到《红楼梦》晴雯之死的时候就感慨颇多”。

B.“无害化的处理”指可用美好的意象把悲哀、消极、颓废的东西变成美丽的艺术品。

C.黛玉和宝玉通过讨论语言文字的表达,适当间离了宝玉对晴雯的悲悼,进行了情感的“无害化的处理”。

D.语言和文字能对负面的感情进行“无害化的处理”,使不能承受的东西变得比较能够承受。

18.下列关于选文第二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从信仰和崇拜的角度论述了某些语言具有超出现实的功能的观点。

B.所有语言不能离开生活,但又具有超出现实的功能。

C.各个民族认为找到了“芝麻开门”这种语言和文字就可以获得超自然的力量和坚强。

D.总会有一些非常神圣、伟大、崇高的词,可以审美,可以升高,甚至上升为一种信仰。

19.结合全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或引述理论,或谈主观感受,或述说体会,都通过主观感受、切身体会来证明。

B.本文论据真实可信,符合学术研究的方法,又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特点。

C.作者书面化的表达,体现了语言深入浅出、简洁谨严的风格。

D.本文作为演讲词,其内容既有充足的学术含量,又不过于专业化。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20.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

其曲中规

A.其可怪也欤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其实百倍D. 其皆出于此乎

21.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是()

A.技经肯綮之未尝/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而倔起阡陌之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君子生非异也/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D.洎牧以谗诛/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天下云集响应B.六国破亡之故事

C.则群聚而笑之D.函梁君臣之首

23.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是()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序八州而朝同列

2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B. 智勇多困于所溺

C.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这篇文赋,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情感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B.《师说》的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敢于从师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

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C.《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启示我们:

一切事物都有他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逐渐掌握规律,在实践中进入自由的境界。

D.《琵琶行》中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

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主题。

第Ⅱ卷(共106分)

4、句子仿写(本大题共1题,共2分)

26.依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一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题,6小题,共20分)

(一)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7.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诗人为什么要“归园田”?

请结合诗句进行简析。

(5分)

28.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绘“村居图”的?

(2分)

29.说说诗歌最后一句中“自然”的含义。

(4分)

(二)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

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

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

她颇以为苦。

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

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

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伸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

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

她站起来哭了。

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捡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

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

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

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

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

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

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

农村少医药,我们十二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

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

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

“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

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选自孙犁《亡人逸事》

30.用一个词语,为选文拟定贴切的标题。

(1分)

31.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举例分析其作用。

(5分)

32.结合选文,简析作者妻子成长与转变的原因。

(3分)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题,共8分)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

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3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共2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1)如其礼乐:

(2)吾与点也: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5.结合曾晳的言行举止,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其性格特点。

(2分)

七、口语交际(8分)

36.小赵在当地一大型商场某品牌专柜举行促销活动时购买了一双鞋子,十天后拿出来穿时发现两只鞋子一大一小。

但因发票遗失,专柜营业员不肯退换,产生争执,小赵投诉到值班经理处。

经理该如何处理这起投诉?

请设计投诉处理过程的对话。

对话不少于三个回合。

八、综合实践(8分)

37.新华职业学校文学社团准备开办一本学校内部刊物,展示校园文化,师生风采等。

请你就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个项目:

(1)请你为刊物拟写一个表现创刊理念的句子。

(2分)

(2)请为刊物拟写一个恰当的名称。

(2分)

(3)请你为刊物设置版块,并为其中两个版块拟定恰当名称。

(2分)

(4)请你为本刊物拟写一则推荐词,30-50字。

(2分)

九、应用文写作(10分)

38.朝阳职业学校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社团课外活动。

摄影社团将在高一学生中招收新成员,请为摄影社团拟写一则招生启事。

200字左右。

十、作文(50分)

39.紧握拳头,手里什么也没有;打开手心,却能拥有全世界!

与其个人占有,不如慷慨分享。

请以“学会分享”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

文体不限(诗歌、剧本除外),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