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8601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题库复习题09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研究试复习题

1、名词解释

A类:

1、法的本质:

是指法的社会的、阶级的属性,而这二者又是统一的。

2、法的社会属性:

回答的是它是什么社会的法,是什么样的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3、法的阶级属性:

回答的是它是什么样的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

4、法的阶级统治职能:

执行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即实现政治统治、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职能。

5、法的社会统治职能:

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的职能,也就是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社会全体居民共同利益的职能。

6、法制建设基本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社会主义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9、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的核心在于强调道德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法治以及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治理作用,强调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治理作用。

10、依法执政:

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11、法的人权价值:

法律要以人为本,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必须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法治的价值理念提供了明确的、正确的指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人权、自由、人的发展角度理解法和法治的理论指引。

人权是否得到切实尊重也成为衡量法治建设水平、衡量是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准之一。

1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的重要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丰富发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内容。

13、三个至上:

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要求政法队伍从理想信念教育的角度,“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14、法治:

法治可以被用来指一种治国方略,或一种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或一种“良法”之治,或一种社会生活秩序,或一种精神信仰方式。

15、法制: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指一国或一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系统。

与它相对应的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概念。

16、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也经常被称为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指国家、个人和社会组织等社会管理主体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公正为目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方式对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社会事业、社会利益关系等所进行的治理活动。

1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指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充分发挥政法部门骨干作用的同时,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综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违法犯罪,化解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的持续稳定和社会管理的高效。

18、职业团体自治:

主要指基于同业关系所组成的群体为维护其共同职业利益、从事行业内部自我管理而实行的自治,这类自治组织包括农会、工会、商会、医师工会、律师协会、会计协会等。

19、社会团体自治:

指为社会服务或社会公益目的所组成团体的自治。

这类自治组织包括慈善团体、宗教团体、红十字会、同学会、校友会、同乡会等。

20、地域团体自治:

指基于相邻生活的自然要求所组成的团体的自治,如城市的社区自治、农村的村民自治等。

B类:

21、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广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22、人民当家作主:

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建立和规定各项国家制度,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各项决策,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

2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指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依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选民和选举单位有权随时撤换或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其他各级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权力,并始终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24、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促进共产党领导的改善和参政党建设的加强。

25、协商民主:

指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人民政协以及其他途径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并就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各民主党派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建议,供执政党参考。

26、民族区域自治:

指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各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及地方性事务的民主权利,以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友好关系,实现共同繁荣。

27、基层民主:

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28、村民自治:

农村基层群众按照法律规定设立村委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基层事务,它是我国解决基层直接民主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一项基层民主制度。

29、居民自治:

是我国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管理社会基层公共事务的民主形式,也是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城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0、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依靠工人阶级,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由职工进行管理和监督。

31、社会组织:

指依法注册登记,在经济及和社会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维权、自律等作用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中介组织。

32、文明:

文明是与文化相近而且有联系,但是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在我国,通常将文明理解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3、物质文明:

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就是物质文明,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34、精神文明:

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这方面的成果就是精神文明,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3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指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和生活的成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在继承历史上一切优秀精神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所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基本内容为: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8、社会建设(狭义):

狭义上的社会建设是指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并列的社会建设。

指以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社会组织体系壮大、社会结构转型等为重点内容的狭义社会建设。

39、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遵循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40、民生建设:

民生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民生建设所涉及的主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那些“民之生计”问题,如就业促进、教育公平、收入分配、住房保障、公共医疗、养老保障、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社会管理秩序等。

C类

41.政治团体自治:

属于社会自治的一种形式,是指由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和政治意识的公民所组成的团体的自治。

42.社会组织规范:

社会组织自行制定的对其成员有普遍约束力的,并由该组织内部纪律、措施所保证的社会规范。

反映了该组织成员的共同意志,其功能是协调组织与其成员的关系和组织与社会的关系,并据此维护和实现组织利益和目标。

通常只调整其组织内部关系,维护内部的秩序。

43.碳排放权交易:

是指国家设定允许排放的含碳温室气体污染物的总量限制,相关企业或工业部门被国家授予一定数额的碳排放许可量,以此作为排放该数额的污染物的权利。

若相关企业或工业部门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实现的实际碳排放量小于所分配的碳排放许可量,该企业则可以将剩余的碳排放权放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以获取利润;反之,企业就必须到市场上去购买碳排放权,否则,超过许可量进行碳排放将受到管理部门的惩罚。

44.人权:

人基于其本质和尊严应当和实际享有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特别是基本权利和自由。

45.生存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是指“由个人按照生存标准提出而靠国家提供物质条件保障的权利”。

46.发展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

是指“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47.一国两制:

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略说法,“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国家的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可设立中央人民政府统辖下的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48.党的政治领导:

主要是指要坚持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

49.党的组织领导:

就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培养一批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50.党的思想领导:

主要体现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

51.政策:

即政治策略,通常是指一定政党或其他政治组织为达到一定时期的政治目标,处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而提出并贯彻的线路、方针、规范和措施的总称。

52.计划经济:

资源配置以国家计划为基础,其典型的运作方式是:

由计划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制定具体的指令性指标,以计划文件的形式层层下达给附属单位,调节这些下属单位的经济行为并由计划机构设计适当的激励办法,引导有关计划的贯彻执行。

53.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其典型的运作方式是:

存在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企业法人,生产与消费等方面的重大决策均由这些主体根据生产要素、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供求情况而独立地作出,市场供求状况和供求变化由价格变化加以反映,价格是市场经济中资源调配的指示器。

54.按劳分配:

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动量的多少分配,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形式,是公有制经济在分配关系上的实现形式。

55.按生产要素分配: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完全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者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润、利息,土地获得地租,知识产权、技术入股获得股息分红。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存在于我国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按资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分配;另一种是存在于我国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中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56.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简答

A类

1.简述法的阶级统治职能与法的社会公共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的国家权力和法,就其本质来看,必然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手段,必然是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机器和工具。

任何国家权力和法律制度要执行它的阶级国家统治职能,都得执行一定的社会公共职能。

二者都服务于建立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一根本目的,还表现在法的社会公共职能和法的阶级统治职能是相互制约的。

2.简述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

答: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彻底消灭阶级,实现人类的解放,进入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想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无产阶级专政是和巴黎公社一样的由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权。

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的基础,而公社本身又是新型民主共和国的雏形。

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民主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的基础,而公社本身又是新型民主共和国的雏形。

基本特征:

(1)从国体上看。

首先无产阶级在公社政权中起主导作用。

公社委员的绝大多数是工人或者公认的工人代表。

其次,公社是无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形式。

最后,公社政权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内容,因而它有确定的经济基础,而不至于流入骗局。

(2)从政体上看。

首先,公社的管理形式表现为它“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工作机关”。

其次,在公社的纲领中,国家结构形式将采取在高度地方自治基础上的民族统一的单一制。

总之,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

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者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4.简述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答:

人民民主专政学说是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中国化、中国形态。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阶级本质,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

第一,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在人民内部,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人民的组成部分。

人民内部矛盾是建立在互相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一般是非对抗性的。

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友对抗性的一面,也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人民同敌人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第二,对人民内部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相结合。

人民内部矛盾解决方法是“团结-批评-团结”,敌我矛盾采用强制的方法、专政的方法解决。

人民民主专政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专政的目的是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的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国家,即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大国。

5.邓小平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方法论原则?

答:

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的方法论,就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最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邓小平坚持了这一方法论的立场和方法,这也被称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邓小平说:

“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也强调法制工作奥坚持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尤其要坚持专门机关的工作与群众相结合的法制工作原则、立法等不能“闭门造车”、法制工作要倾听群众呼声等。

邓小平特别强调独立自主,也就是说中国要自己寻找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主要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争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只能由中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创造和决定,而不能由别国的政党或领导人来代替或代办。

6.简述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

答:

邓小平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基本方针。

按照这一方针,要重视立法工作。

邓小平还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严格执法、平等执法、知法守法、反对法外特权,强调要加强执法监督,强调司法机关的独立行使职权,减少党的干预,要根据党政分开原则保障司法机关的独立办案等重要问题。

它还尤其强调法制教育,将其视为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步骤。

7.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

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助于为和谐社会提供最稳定而富有创造力的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主的永续发展;有助于促进法律文化的创新,创建富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明;有助于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其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先进性。

8.法治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答:

法治的经济基础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治建设提出来新要求。

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市场经济要顺利健康发展,要成为好的市场经济,就必须是法治的市场经济。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对法治的热切呼唤和期待,正式法治建设得以快速推进的强大动力。

法治的进步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一致的,相互支持的。

9.先进文化建设的法治意义有哪些?

答:

文化建设中包含对民主法治的制度和理念建构、观念培育。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内涵之一。

培养民主法治精神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诸要求之一。

培养国民法治精神是重建民族精神的要求之一。

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0.法治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答:

保障科学研究、艺术创造自由,促进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促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制度化,促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法治可以促进社会的公民道德工程建设。

法治也可以促进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11.法治的社会基础是什么?

答:

法治的社会基础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总布局的重要部分之一。

和谐社会建设可以有力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本身就包含对法治的诉求。

和谐社会建设在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会直接提升法治治理的品质。

法治化事业也同样追求基于规则的社会和平、安全和秩序、基于个人自由的持续社会活力、基于经济社会权保障的公平正义等。

在其价值追求方面,和谐社会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彼此相互支持。

12.法治的自然生态基础是什么?

答:

法治的自然生态基础在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民主法治建设显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展开的,必须有其自然生态前提。

法治建设必然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则既是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之一。

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则会减少相应的社会纠纷。

法治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13.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答:

法治中国建设的四大核心任务: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

科学立法的目标在于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严格执法,要求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法。

公正司法,要求严格规范司法行为,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司法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全民守法,要求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确立国民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14.法治的基本含义有哪些内容?

答:

现代法治是奉行“法律的统治”的治国方略。

法治指依“良法”而进行的治理。

法治要求在依法治理基础上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15.全民尊法守法的要求有哪几个方面?

P160-162

(1)最基本的是“畏法”,在消极守法的意义上,遵守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因惧怕法律的惩罚而不敢违抗法律。

(2)公民具有自觉服从法律强制性规定的“从法”义务。

(3)公民积极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益,“用法”“信法”。

(4)法治精神真正融入国民的日常生活伦理,崇法、敬法、尊法。

16.司法独立公正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P158

(1)司法活动不受任意干涉

(2)注重通过正当程序达到司法公正(3)裁判合理合法有据(4)法律职业专门化(5)司法便民、利民

17.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是什么?

P231-233

(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3)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

18.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内涵和性质是什么?

P277,231

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内涵是认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以及实现的方式。

首先,当家作主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其次,当家作主的内容不是虚空的,人民主人的地位不是虚假的;再次,人民享有各种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最后,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建立和规定各项国家制度,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各项决策,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

19.如何实现人民代表大会各项制度的法治化?

P238

(1)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会议制度、工作制度、监督制度等。

(2)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工作,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是要加快社会立法的步伐。

(3)进一步加强立法解释工作,使其成为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工作之一。

(4)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特别是它监督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能,使人民赋予它的各项权力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5)完善宪法监督机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使公民享有的宪法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

20.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哪些?

P237-238

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

21.如何理解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P242-243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唯一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义义政党制度。

发挥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作用的原则是:

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