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862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适应性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格式.docx

1

D.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8.下列是有关物质的俗名,不含钙元素的是(  )

A.生石灰B.石膏C.大理石D.火碱

9.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新型抗疟药青高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青高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元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含有氧元素,是氧化物

C.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

D.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

22

10.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及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

B.白醋与纯碱反应产生的气体比空气轻

C.蜡烛熄灭主要是因为助燃性气体氧气被隔离

D.可以使用稀盐酸替代白醋但不能使用稀硫酸替代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5小题,共43分)

11.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酒精、②Cu2(OH)2CO3、③蛋白质、④碳酸氢铵.

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进行填写.

(1)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2)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      (填序号).

(3)可用作化肥的是      (填化学式).

(4)铜绿的主要成分是      (填序号).

12.碳、氧、硫(C、O、S)等元素在不同化合物(如坐标中的A﹣D物质)中化合

价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1)对于氧元素,氢化物A的化学式是      ,对于碳元素其氢化物A的化学式是      (填一选项).

A.CH4B.C2H4C.C2H6D.C4H4

(2)对于硫元素,B是形成“酸雨”的元凶二氧化硫,它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对于碳元素,氧化物B溶于水形成酸D.D化学式为      .

13.有四种常见的酸、碱或盐的溶液,用图所示的化学分析方法鉴别它们:

(1)D溶液呈      色,C溶液的pH      7(填>、<或﹦).

(2)①下列物质常温下不能与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填一选项).

A.金属铁 B.氧化铜 C.石灰水 D.氯化钠溶液

②写出①中能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项).

(3)用C溶液分别滴入A、B物质的溶液中,当观察到C与A反应产生      现象时,可推断A是碳酸钠溶液.

14.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可生产烧碱等重要化工原料,如图是工艺流程示意图.

(1)操作①中的主要步骤是溶解、      、      .

(2)②中的溶解过程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

(3)过程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过程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1)在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获取清洁氢能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      能.

(2)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涤剂起      作用.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分子质量减小B.水分子变大C.水分子间隔变大D.水分子体积增大

(4)右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

①在1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

S甲      S乙(填>、<或﹦)

②t1℃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共21分)

16.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氯气等.

(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

a      ,b      

(2)若选择②与④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④中导管口      时,开始收集氧气.

(3)常温下,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混和制取氯气,氯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若制取并收集氯气,应选择的组合是      (填①一④).

17.研究金属镁与空气中氮气的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氮化镁(Mg3N2)的性质.

[资料在线]:

①金属镁与空气中的各主要成分(括号中的物质)都会反应,分别会生成下列物质:

MgO(O2或CO2) Mg(OH)2 (H2O) Mg3N2 (N2)

②Mg3N2的化学性质:

Mg3N2+6H2O=3Mg(OH)2+2NH3↑

实验一:

除去空气中的O2、CO2、H2O,得到的N2用于制取氮化镁.

(1)足量的红磷燃烧后冷却(如17﹣图1),打开止水夹水倒流,水约占集气瓶空间容积的      .

(2)将

(1)得到的气体依次通过      →      →      →b两洗气瓶(如17﹣图2),将得到较纯的氮气.

(3)若

(1)实验中改为燃烧足量的蜡烛,锥形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后,要确保液体的倒流并达到

(1)的现象,需进行的引发操作是      (填一选项).

A.从a中鼓入少量空气 B.打开集气瓶瓶塞 C.打开锥形瓶瓶塞

实验二:

若直接在空气中点燃镁粉,有淡黄色的固体物质Mg3N2生成.

(4)写出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5)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生成的固体中有Mg3N2存在:

      .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1小题,共6分)

18.硅是支撑信息产业的重要材料.工业上,在电炉中用炭粉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硅单质.若往电炉里加入125kg含96%二氧化硅的石英砂(杂质不参与反应)和足量的炭粉,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

SiO2+2C

Si+2CO↑,计算:

①参加反应的SiO2的质量;

②理论上可制得硅单质的质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答】解:

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

B、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酒精由液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水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分析】A、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酸氢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棕色的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瓶口有大量白雾,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固体表面逐渐潮湿,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氢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铵在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充分加热,最后蒸发皿中无物质剩余,故选项说法正确.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常见气体的用途;

常用盐的用途;

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分析】A、根据碘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结构的性质判断;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A、加碘食盐中加入的是碘酸钾,补充人体需要的碘元素,不会有害健康,故A正确,

B、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B错误,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维持粮食呼吸,常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故C正确,

D、小苏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糕点疏松多孔,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A、根据火柴头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及二氧化硫的性质考虑;

B、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的气压降低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

A、火柴头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现象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装置内的气压降低,因此U型管内左液面上升,故现象正确;

C、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现象正确;

D、浓氨水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现象错误;

故选项为:

D.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解答.

A、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単位正电荷,故选项正确;

B、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2C0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故选项正确;

C、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Mg

中的2表示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正确;

D、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2N中的“2”表示两个氮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D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分析】化合物是一种含有至少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若不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则为混合物.

A、赤铁矿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铂铱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甲烷是一种由C和H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航空汽油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分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可判断该变化为两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原子的重新结合生成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要特别注意有一个分子没有参加反应.

A、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成了+4价,发生了变化;

故A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反应后有两种物质生成;

故B说法错误;

C、反应前后都有1个构成相同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故说法正确;

D、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根据物质的成分解题,生石灰为氧化钙,石膏是CaSO4•2H2O,大理石为碳酸钙,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进行解答.

A.生石灰为氧化钙,含钙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石膏是CaSO4•2H2O,含钙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大理石为碳酸钙,含钙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火碱是氢氧化钠,不含钙元素,故D符合题意.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来分析;

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A.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5):

(1×

22):

(16×

5)=90:

11:

40,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错误;

B.根据氧化物的定义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而青蒿素中有三种元素,故错误;

C.青蒿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D.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5×

12):

(22×

1)=180:

22=90:

11,故错误.

故选C.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A、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B、根据白醋与纯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A、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故说法不正确.

B、白醋与纯碱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故说法不正确;

C、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被隔绝,故说法正确;

D、可以使用稀盐酸、稀硫酸替代白醋,故说法不正确;

(1)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③ (填序号).

(2)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 ① (填序号).

(3)可用作化肥的是 ④ (填化学式).

(4)铜绿的主要成分是 ② (填序号).

【考点】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

(1)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定义进行分析;

(2)根据酒精的可燃性进行分析;

(3)根据化肥的分类和作用进行分析;

(4)根据铜生锈的原理进行分析.

(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包括小分子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

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等;

故选③;

(2)酒精具有可燃性,能作为燃料,在实验室中常用于酒精灯;

故选①;

(3)化肥是含有氮元素、钾元素、磷元素的化合物,根据所含元素,分为氮肥、钾肥、磷肥、复合肥;

故选④;

(4)铜绿是由于铜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生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铜绿中一定含有铜元素、氧元素、碳元素、氢元素;

故选②.

(1)对于氧元素,氢化物A的化学式是 H2O ,对于碳元素其氢化物A的化学式是 A (填一选项).

(2)对于硫元素,B是形成“酸雨”的元凶二氧化硫,它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C,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SO2+O2=2SO3 .

(3)对于碳元素,氧化物B溶于水形成酸D.D化学式为 H2CO3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1)氧元素显﹣2价,其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O;

碳元素显﹣4价,其氢化物的化学式为CH4;

故填:

H2O;

A;

(2)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填:

2SO2+O2=2SO3;

(3)碳元素的+4价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

H2CO3.

(1)D溶液呈 蓝 色,C溶液的pH < 7(填>、<或﹦).

(2)①下列物质常温下不能与C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D (填一选项).

②写出①中能与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任写一项).

(3)用C溶液分别滴入A、B物质的溶液中,当观察到C与A反应产生 大量气泡 现象时,可推断A是碳酸钠溶液.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稀硫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知识进行分析.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因此D是硫酸铜;

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稀硫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因此C是硫酸,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1)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稀硫酸显酸性,pH<7;

(2)①C是硫酸,硫酸能够和铁、氧化铜、氢氧化钙反应,但不能和氯化钠反应,故选:

D;

②铁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

(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和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

(1)蓝,<;

(2)①D;

②Fe+H2SO4═FeSO4+H2↑

(或CuO+H2SO4═CuSO4+H2O

或Ca(OH)2+H2SO4═CaSO4+2H2O);

(3)大量气泡.

(1)操作①中的主要步骤是溶解、 过滤 、 蒸发 .

(2)②中的溶解过程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

(3)过程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Cl+2H2O

2NaOH+H2↑+Cl2↑ .

(4)过程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Cl2

2HCl .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溶解、过滤、蒸发进行分析;

(2)根据溶解过程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氯化钠的溶解进行分析;

(3)根据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进行分析;

(4)根据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进行分析.

(1)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溶解、过滤、蒸发;

(2)溶解过程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3)氯化钠溶液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4)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H2+Cl2

2HCl.

(1)过滤,蒸发;

(2)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3)2NaCl+2H2O

(4)H2+Cl2

(1)在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获取清洁氢能的过程中,太阳能转化为 化学 能.

(2)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洗涤剂起 乳化 作用.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变化正确的是 C (填序号)

S甲 < S乙(填>、<或﹦)

②t1℃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的是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 .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

(1)根据能量的转化分析;

(2)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分析;

(3)根据水变成水蒸气的实质分析;

(4)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提供的信息分析;

(1)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获取清洁氢能的过程中,使太阳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2)用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作用;

(3)水变成水蒸气的实质是水分子间的间隔扩大,而水分子的质量、大小、体积都没有变化;

(4)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乙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