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8839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中国哲学讲稿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

积极吸收西方哲学文化,崇尚西方价值观念,如严复、胡适、丁文江、张东荪等

四流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大钊、李达、陈独秀、陈望道、毛泽东等;

现代新儒家:

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家学说,谋求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为己任,主张反(返)本开新——返儒家之本,开民主科学之新。

起始于梁漱溟、张君劢,发展成熟于冯友兰、熊十力、贺麟。

代表人物及学说有梁漱溟的新孔学,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熊十力的新唯识学等

实证派;

官方哲学:

依靠政治力量,宣传有利于统治者统治的哲学,孙中山的生元论,戴季陶的民生哲学、陈立夫的唯生论,蒋介石的力行哲学等

2.从纵向来看,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

①准备阶段(1915-1927)

A)新文化运动,自《青年杂志》创刊(1915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规模传播,重点是传播唯物史观。

代表人物:

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恽代英等

同时期,也有民国官方哲学的代表,戴季陶、胡汉民、邵力子等

B)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也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流派

代表:

梁漱溟,生命派哲学(新孔学)

胡适,实用主义方法论

张君劢,自由意志论

丁文江、王星拱,科学主义哲学

戴季陶,民生哲学

C)各种思想发生激烈的交锋: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东西方文化的论战,科学与人生论的论战(张君劢、丁文江),宗教与无神论之战,批判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流派的论战

②创作阶段(1927-1937)

张东荪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和叶青的假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发展和系统化;

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三次论战: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历史分期问题,唯物辩证法问题。

关于毛泽东思想:

《反对本本主义》——形成的标志,活的灵魂论: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③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繁荣阶段(1937-1949)

a)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b)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繁荣景象

冯友兰的新理学

贺麟的新心学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金岳霖的新知识论

战国策派的唯意志主义:

(—人物,陈铨、林同济、雷海宗、马云逸

—学说采用尼采、叔本华

—历史循环论:

帝国阶段—战国阶段—帝国阶段

—战国时代是人类历史文化最辉煌的时期,战争迫使人们投入到创造之中,实力是最根本的标准

—英雄观:

历史是英雄创造的,英雄之意志坚强。

“力”说:

强力者生存

其他思想家:

蔡元培,朱光潜,朱谦之,李石岑,沈志远,郑昕,洪谦,方东美,唐君毅

 

第一章陈独秀的哲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陈独秀(1880-1942),字仲甫,号实庵,安徽安庆(旧称怀宁)人。

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1.实行民主政治是中国独立自强的根本出路

2.民主的基础是自由

3.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复辟逆流

①揭露封建纲常的本质和罪恶

三纲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和伦理的根本,也是孔教儒学的教义,宣传封建阶级秩序,使一方服从于另一方。

忠孝节义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道德,是奴隶道德,它与自由、自主、平等、独立的人格是根本对立。

封建纲常的四大罪恶:

a)损害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

b)窒碍个人意思之自由;

c)剥夺个人法律上之平等权利;

d)戕贼个人之生产力。

②指出孔子之道不适于现代生活

其一,宇宙间之精神物质,无时不在进化变迁,道统彝仪又怎能外;

其二,从现代经济生活的独立原则上看,孔子之道与之不相适合;

其三,要反对复辟帝制,就必须反对孔教儒学,因孔教儒学乃立君之道,主张尊孔,势必立君;

主张立君。

势必复辟。

其四,批驳封建卫道士们的种种谬论:

①秦汉以下儒生败坏孔经论②挽救世风论等

三、进化的唯物论

推崇进化论为推动欧洲社会文明进步的三大学说之一(另两个为社会主义、人权学说),是变古之道,使社会人心划然一新。

在进化论基础上,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成果,结合早年的元神论思想,形成了他的进化论唯物主义。

1.宇宙间除了物质存在及其运动之外,没有超自然的主宰世界的神灵,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遵守其自身固有之法则的;

2.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受物质支配,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种物质,没有灵魂。

机械的物质观:

原子种性

原子不变,种性不灭,包含了物质不灭,物质世界无限发展的思想

3.反对宗教有神论

4.根据世界时物质的观点提出了“尊现实,薄虚文”的口号

评价:

陈独秀的进化论唯物主义是和批判现实密切相关的,富有批判性和革命性

四、进化论发展观

1.新陈代谢是物质世界运动的普遍规律;

2.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进化的基本法则

为了论证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为了唤醒民众挽救危亡,摆脱亡国灭种的命运;

主张积极的、奋斗的、进取的人生观,反对消极的、退隐的苟安的人生观。

五、进化论的历史观

1.人类社会的进化离不开革命,革命是达到社会进化的根本手段;

2.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在经济制度的革命。

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1.民主与科学的涵义

①民主:

即是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人的自由权利是宪法规定的。

人权者,成人以往,自非奴隶,悉享此权,无有差别。

科学: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观察,诉诸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A.科学精神或态度,即尊重客观事物和规律,尊重理性,破除迷信,反对无知妄作;

B.自然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法,归纳法等;

C.科学也包括哲学与社会科学。

2.民主与科学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有民主才能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有科学才能保障民主。

3.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意义

对于冲击当时的封建专制与思想文化,唤醒人们的民主意识,激发人们的民主解放、追求进步的激情,起了号角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找真理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七、陈独秀思想的局限性

1.轻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他把群众看作“一盘散沙……一堆蠢物……狭隘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需要先觉哲人,力抗群言。

2.道德决定论

A.把人的善恶行为看作是本能的冲动(道德应该是人们的理性的选择)

B.人类社会的种种不幸归因于道德的不进步

C.中国衰亡的原因是中国民族公德和私德的堕落

抽象地谈论国民性,不了解隐藏在中国人民群众中的巨大革命性。

第二章李大钊的哲学思想

李大钊(1889-1926),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著作略

二、进化论思想

1.进化论的自然观

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宇宙运动变化。

“宇宙为有进化者”,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大实在的瀑流永远由无始的实在向无终的实在奔流……实在即动力,生命即流转”。

宇宙的新陈代谢是无法阻止的,旧事物只能成为新事物的凭藉。

“世运嬗进,即有大力,亦莫能抗,旧者日暮衰颓,不可掩留;

新者遇其萌芽,勿使畅发,此自绝之道也”。

2.进化论的社会历史观

人类社会伦理道德是宇宙产生的自然现象,因此也处在自然进化,自然变迁之中,由陈腐化进化为新兴,由白首变为青春。

新兴的、朝气蓬勃的民族必然会战胜陈腐的、死灰沉滞的民族。

一个民族必须保持青春活力。

3.辩证法思想

①对立统一是宇宙万物的特点和根本发展规律

②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A.盛衰成毁的转化是宇宙发展无限性与具体物质发展有限性的统一,因此,这种转化根本上是进化的、向上的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B.这种转化时力求用近代自然科学观念来理解的;

C.肯定这种转化是为了战胜腐朽和黑暗,是为青春和光明开始的。

③宇宙的存在与发展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4.局限性

①将精神、意志的概念引入自然、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之中;

②将人类社会和伦理道德等同于自然现象

三、传播唯物史观

1.对比分析历史上的种种历史观,从而划清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2.阐明了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动因的观点。

“不求之于心的势力,而求之于物的势力”

3.阐明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观点

4.论述了如何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的问题

①提出了研究历史的两大任务:

第一,整理事实,找出它真确的证据,第二,理解事实,寻出它进步的真理;

②研究历史必须坚持求真的原则,以尊疑重据为信条,综合地观察;

③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某种学说,不能忘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

④关于历史学和哲学的关系,史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以史学为基础。

第三章胡适的哲学思想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mé

i),安徽绩溪人,改名适,字适之。

二、胡适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基本特征

1.来源:

①美国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的实用主义

A.经验论B.社会进化论

②乾嘉学派的考据学方法

2.特征:

①否定、回避哲学的基本问题

取消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它不能对现实实际有用;

应该去研究人的行动的方法,特别是如何摆脱困难而获得成功的方法,研究人如何应对环境的问题;

用目的、行动、方法、效果去代替传统的真理、实在、认识等命题

②经验论的性质

A.把经验与实在相等同

B.实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经验包涵主体与实体,以经验论来消解哲学基本问题,在经验的范畴里讨论主观与客观

三、存疑主义的方法论

两种工具:

怀疑主义,工具主义

①怀疑主义:

“一切皆非天经地义”,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绝对正确的真理。

一切定义,一切学理都只能作为待证的假设,提倡大胆怀疑,独立思考,打破自古的成见和旧观念。

“不可认为天经地义的信条;

只可认为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

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

只承认运动变化的绝对性,否认一切相对静止

②工具主义

把各种理论、思想仅仅看做工具,对现实问题适用就用它,不适用就换其他的理论来。

把某种认识看作人类认识史的某个环节、某个阶段

1.历史的方法

历史的方法是把进化的观念在哲学上运用的结果。

所谓“历史的态度”,就是“凡对于一种事物态度,总想寻出他的前因后果,不把他当作一种来无踪去无影的孤立东西”,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这些都要详加考察,要研究事物如何发生,怎样来的,怎样变到现在的样子。

发生——过程——效果

“古史辨”方法:

①把每一件史事的种种传说依先后出现的次序排列起来;

②研究这一史事在每一时代有哪些种的传说;

③研究这一史事的逐渐演进,由简单变为复杂,由陋野变为雅训,由地方局部性变为全国的,由神话变为历史,由语言变为事实。

④遇有可能,解释每次变迁的原因

研究哲学家思想时,要做到三条:

①明变,明白古今思想沿革变迁的线索

②求因,找出沿革变迁的原因

③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

历史的方法是一种用联系的观点来研究事物的方法、这和孤立、片面、静止的方法是对立的,它具有普遍的认识价值。

胡适所承认的联系只是停留在事物现象间表面的联系,而不承认事物背后的本质的联系,不承认历史发展规律。

局限性在于否认历史发展的逻辑,以偶然性来看待。

实用主义倾向大大限制了历史方法的运用。

2.实验的方法

所谓“实验的态度”,是不承认永恒不变的天理,只认其为一种待证的假设,假设真不真,全靠它能不能发生它所应该发生的效果。

杜威的思维五步法:

①疑难的境地(暗示);

②找出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问题);

③假定种种解决疑难的方法(假设);

④把每种假定所涵的结果一一想出来,看哪一个假定能够解决这个困难(推理);

⑤证实这种解决方法使人信服,或者证明这种解决的谬误,使人不信服(试验)。

胡适将“五步法”简化为“三步法”:

①从这个那个具体问题下手.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细心技术事实);

②根据一生的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办法,提出一副医病的丹方(大胆提出假设);

③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该有什么样的效果,推测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的这个困难问题,最后寻出个解决的办法(细心地求证实)。

简单来说就是怀疑、假设、求证三步。

胡适又进一步把思维步骤简化两步,这就是著名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实验方法使用的三个前提:

①从具体事实、具体境地下手;

②一切学说、理想、知识都是待证的假说,并非天经地义

③一切学说、理想都必须用实行来试验,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

对实验方法论的评价:

第一,这一方法论是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一种哲学概括,充分估价了假设和验证在方法论中的地位,反映了思维活动的一定规律,对科学研究特别是具体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第二,胡适运用杜威的思维术,研究和吸收了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挖掘了中国传统的学术方法和精神,概括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十字箴言,是对方法论的重要贡献,对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有重要影响;

第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胡适方法论的推行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它主张打破永恒天理的禁锢,破除陈腐的旧观念,重估一切价值,批判传统,反击复古,这在当时是思想解放的前提;

第四,胡适将实验主义方法当作思维的唯一方法,这种认识否认了思维方法的宽广性。

实验主义方法只是众多认识方法中的一种而已。

第五,胡适方法论的基础是经验论,因此认识的深度是有限的,特别是当证据不足时,胡适认为只有靠想象来补充,完成论证,这就使认识的结论具有不可靠性。

四、胡适的真理观(见课本)

五、胡适的“实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

实践具有社会性,是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实验是个人适应环境的活动,不具有社会性。

第四章梁漱溟的哲学思想

一、生平及著作

梁漱溟(1893-1988),名焕鼎,字寿铭,以漱溟行世。

父亲为梁济。

著作有《究元决疑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运动之最后觉悟》《中国文化要义》

《人心与人生》

思想来源: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佛家的唯识论与传统儒家思想

二、生命哲学

1.尽宇宙是一生活(意欲论)

①生活是宇宙的本质和本体

意欲——生命——生活

意欲的追求和满足,不断延续的过程——生活

②感官是生命的工具,意欲是感官背后的操纵者,意欲是生活的动力;

③生活是现在的我对前此的我的奋斗和努力

2.构成知识的方法(直觉论)

所有知识都由现量、比量、非量构成,各部分的比例不同。

现量、比量、非量是引自因明论的三个概念

现量智——感觉——性境:

有影有质,影如质;

比量智——理智——独影境:

有影无质;

非量智——直觉——带质境:

有影有质,但影不如质。

直觉的作用:

①现量和比量之间的中间环节

②直觉的认识是对意味、精神(即价值)、趋向的认识

直觉是和人心中的本能、情、意相通的,故能神悟宇宙

③哲学与科学,科学靠理性,哲学靠直觉认识主客统一,取消主客对立

①看到直觉的作用;

②看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区别;

③但有认为哲学能够脱离科学,哲学只靠直觉,把主客观割裂开来,把认识能力当作认识内容。

三、文化哲学

1.文化是意欲的产物(文化是生活的样法)

2.三大文化路向说:

①以意欲意味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西洋文化;

②以持中、调和为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

③以意欲反身向后为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

3.中国文化的前景

①中国文化价值理性早启,文化早熟是中国文化的特征

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

中国文化以他人为本位,以社会为中心

未来世界是中国文化的复兴

②当前对三种文化的态度:

第一,根本排斥印度的态度,丝毫不能容留;

第二。

全盘承受西方文化,但对其态度要根本改过;

第三,批评的把中国原来的态度重新拿出来。

4.对梁氏东西文化比较观的评价

第一,梁漱溟开拓了比较文化研究的先河,并将中国文化置于与世界文化平等的地位,加以比较研究,打破了近代以来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肯定、自觉与自信,这在当时的“全盘西化”、“全盘反传统”思潮泛滥背景下是对传统文化的情绪思考;

从哲学的反面探讨东西文化比较,给东西文化比较以哲学基础,具有相当的深刻性,超越了同时代的人;

第三,意欲决定论看到了文化发展的原始动力,但是忽视了生产方式的决定性作用,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发展的差异性问题;

第四,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是分开解决的问题,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

四、关于中国社会结构问题

1.中国社会只有职业分途而无阶级对立

士农工商四大职业,相互依存

2.土地占有的普遍性是中国没有阶级斗争的根本原因

3.乡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组织乡农学校,作为乡村的生产、政治、经济组织

第五章张东荪的哲学思想

张东荪(1886-1973),原名张万田,字东荪,曾用笔名“圣心”,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二、多元认识论

元:

最初的状态,最根本的因素。

认识论中的多种因素:

①感相;

②自然条理(外界条理);

③格式(先验的范畴,时空)④设准(范畴)⑤概念

多元由以上五个因素构成,各因素之间各自独立,各有来源,各不相干,五个“元”合并构成认识。

张东荪认为一元论、二元论均不正确: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识的决定因素是能知,把认识根源决定于心,把所知归结为能知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识的决定因素是所知,把认识根源归结为认识的客观对象,把能知归于所知

二元论:

认识的决定因素是能知与所知的结合,把认识的根源归结为主体与客体。

五因素分析:

①感相:

立于外界和内界之间的一个中间物,即感觉。

感觉是幻相,既不存在于外界,又不存在于内心。

外界与感相不是反映的关系,也不是同一的关系,而是共变的关系,外界变化,感相也变化,但只是变化而已,感相的变化只表明外界在变化,并不并不表明两者的变化相等同、相一致。

张东荪认为感觉是人对外界、主观到客观的屏障。

②自然条理:

又称外界条理,是存在于感相背后,引起感相变化的性质(而非物质),只有三条:

①原子性(又称可断性):

外界在构造上有分为若干单位的可能性;

②连续性:

作为可分为若干单元的东西依然具有整体性,与无穷性相关联;

③创变性:

表示外界有新奇发生,可塑性

③格式:

在先(先验)的时间

④设准:

逻辑范畴,作用是表达思想,如本质、现象、同一、异众、必然、偶然、类同、差异、普遍、特殊、部分、全体、一、多、因、果、现实、潜能、真、假、美、丑、善、恶等等

⑤概念:

具体的学科概念,如地理、心、物、人格、生命、意志等。

概念是对付外界的一束行为

对多元认识论的评述:

①人的主体的自我认识,人的一切认识,一切文化都是一种幻相

②真内容和真外界是绝对不可知的

张东荪与康德的区别:

①康德认为外物是绝对不可知的,但承认有物自体存在,张东荪认为外界有相对可知的一面即外界条理(也是精神性的东西),但否认有物自体存在;

②康德认为认识的材料是杂乱无章的“纷呈者”,将这些材料统一,完全是主观能力,张东荪认为外界是有条理、有秩序的;

③康德是以认识论取代本体论(形而上学),但不彻底,张东荪则彻底取消本体论,将宇宙论收缩于认识论之中。

第六章冯友兰的哲学思想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二、新“理”论

继承宋明理学道统,“接着讲”,而非“照着讲”。

1.理(极)

①理:

实际事物之所以然之故,事物的当然之则,或某类事物之所以为某类事物之所依照者

②理先于特殊事物,一般先于个别,共相(普遍性)先于殊相(特殊性)

极是事物之极,极有标准和极限的含义,所有的理聚在一起就是太极。

③理是超时空的逻辑存在

④理是静止的,无运动的

2.真际,实际

①真际=有→一切存在,大全宇宙

②真际的层次:

A.纯真际,即纯理之存在

B.实际,蕴含了理的存在

C.实际事物

③真际与实际的关系

第一,真际是形而上抽象的,是人的思维的对象,也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实际是形而下的,是经验的对象,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

真际本然而有,实际是自然而有,真际是体、微、未发,实际是用、显、已发。

第二,真际知于实际,而脱离实际;

第三,真际是一般,实际是特殊,真际包括实际,实际蕴含真际;

第四,真际可以虚,也可以实,但必须真,实际必须真,还必须实。

对冯友兰真际论的评价:

冯友兰的真际是从逻辑推论而来的,将人的思维形式——逻辑脱离具体事物。

①“实际”割裂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在方法论上吸收了公孙龙的“离坚白““白马非马”的逻辑论证方法

③与柏拉图的异同:

同:

分出了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

异:

柏拉图的理念带有形象性,冯友兰的真际是纯粹逻辑推演。

④与新实在论的一致(都注重逻辑推理,但冯友兰还糅合了程朱理学)

三、关于哲学方法论(《新知言》)

形式主义的方法(形式逻辑的方法),正的方法

直觉主义的方法,负的方法(昭示)

直觉不能直接产生实际知识、实际技能,直觉所达到的是悟,悟的阶段可以消除人与物的界限,浑然与物同体,天人合一,消除人我、物我、天人对立,这是知所不能达到的。

知的状况,分为能知和所知,能知在人,所知在境,故物我是分离的。

哲学的任务在于发现有不可思议者存在(宇宙大全)

冯友兰提出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互补,未来的哲学必须实现两者的互补。

中西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