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9011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教案优秀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做游戏当然要有游戏规则,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听老师说的游戏规则哟!

(板书:

听)请听清要求,并记在心里面。

我们做的游戏名称叫作“画方圆”,请大家同时用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十秒钟内完成。

2.请一名学生上台来进行游戏表演,其他学生注意观察。

预设:

提醒学生注意看清表演的同学在游戏过程中的动作和表情。

看)完成游戏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没按要求同时画。

3.请学生简单说说观察到该名同学游戏时的细节。

4.再请男女生各一名上台进行游戏比赛。

刚才那位同学没有成功,在座的同学肯定还有想试一试的,我们再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比赛,看谁画得好。

其他同学也要认真看,注意观察两位参赛选手比赛的全过程。

游戏结束后询问参赛同学画方圆失败后的简单感想。

5.全班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起玩“画方圆”游戏。

玩)

6.请学生说说游戏失败的原因和感受。

游戏中老师看到大家都非常努力,非常想把自己的方和圆同时画好,结果却很难画好,大家肯定不免有些沮丧和失望吧?

大家有没有仔细思考为什么没能很好地完成游戏的要求呢?

大家认真看看自己的绘画作品,这是什么原因?

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思)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可能会有许多答案,老师不能要求一致化,说出一定的道理就行。

比如:

一心不能二用,可以先画好圆,再画好方,所用的时间肯定不要10秒;

要想同时画好方和圆,肯定需要特殊的、刻苦的练习。

7.完成游戏,过渡到写作环节。

大家说得都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是喜欢开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为什么不把我们玩的、说的、想的用作文的形式写下来呢?

三、精心构思,完成初稿

1.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习作题目。

(1)教师提示:

同一个游戏,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那么写的角度也不同,可从多方位、多角度看游戏,如游戏本身、游戏过程、游戏感悟等。

(2)学生发言,考虑不同命题。

如:

《一次失败的游戏经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心不能二用》《快乐的游戏课》等。

2.围绕习作题目,构思作文。

构)

(1)提示:

理清思路,合理选材,分清主次,按照一定顺序叙述。

(2)学生构思,自由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内容,打算怎么写。

(3)教师点拨:

可以抓住一个场面;

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可以抓住游戏带来的感悟。

3.学生完成初稿。

写)

四、点评习作,修改誊写

1.学生完成完整的习作,投影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评议重点:

(1)游戏的过程是否写清楚了;

(2)描写场面时是否注意了点面结合;

(3)详略是否得当;

(4)有哪些优点可以借鉴。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

(1)改正错别字、错用标点;

(2)改正读不通顺的语句;

(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

4.小组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读)

【优秀习作范文】

记一次有趣的游戏——画方圆

今天我们在作文课上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画方圆。

刚上课,陆老师亲切地对我们说:

“同学们,你们会画方和圆吗?

”只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太简单了!

”我心想:

“不就是画方和圆吗,可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啊!

”①陆老师神秘地一笑说:

“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啊!

”这时我想:

“陆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啊?

”接着陆老师一本正经地说:

“必须要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而且一定要同时画,10秒钟内完成。

有谁愿意上台来试试吗?

陆老师刚说完,教室里就沸腾起来了,有些人立刻不假思索地举起了手跃跃欲试,有些人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我心想:

这个或许很容易吧!

接下来,陆老师请了好多人上台去画,可他们不是把两种形状都画成半圆,像两颗QQ糖;

就是把两个都画成圆形,像两块小饼子。

接下来轮到刘万彪了,只见他信心百倍地上了讲台,先用手指在黑板上画好方和圆的样子,底下就像炸开了锅似的大喊:

“作弊!

作弊……”只见刘万彪弯下腰,可怜兮兮地望着陆老师。

陆老师只说了声:

“GO!

”他便赶紧用粉笔左右手同时开始描,头还时不时像拨浪鼓似的一边左看看,一边右看看,惹得我们哄堂大笑。

画完后,陆老师笑着说:

“嗯,还不错哟!

”③

接着,陆老师又请了黄昊。

他上了台,二话不说拿起粉笔就开始画,两只手却不听使唤地直哆嗦。

结果画出来的就像两条歪歪扭扭的小蛇,令我们大失所望。

最后,陆老师说:

“好,同学们自己在纸上画一画吧。

”我不禁想:

“还是看我的吧!

”说干就干,我傲然地拿起两支笔,信心满满地画了起来。

只见我的右手画横,左手就画横,双手好像不听使唤。

我不禁乱了阵脚,越画心里越烦,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④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杰作完成。

我看了看自己的“杰作”——方不像方、圆不像圆,垂头丧气地想:

可真不容易啊!

有趣的游戏让我明白了:

做事一定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不然什么事都做不好。

句段赏析:

①文中多次运用心理描写,这是第一处心理描写。

写出“我”对游戏难度的低估,与后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②整体写同学们画方圆的情景。

③重点写了一位同学画方圆的情景,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描写非常生动。

④文中恰当地引用了一些歇后语和俗语,使行文活泼、有趣。

⑤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升华主题。

总评:

这篇习作把游戏的规则、过程写得很清楚。

在全班同学踊跃参加游戏的大场景中,重点描写了刘万彪做游戏的过程,其间将他的神态、动作写得非常生动有趣;

同时还细致地描写了自己画方圆的过程和从游戏中获得的感悟。

语言风趣、活泼,让我们读出了游戏之趣。

4.引导学生再次完善自己的习作,誊写习作。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作文课上我看到了大家开心的笑容,大家在游戏和写作文的过程中一定也体验到了乐趣。

其实作文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难,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把自己听见的、看见的、想到的进行恰当的整理,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行了。

大家看,今天的作文大家都写得不错,我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了写这类作文的好方法。

课后大家还可以做另外一些有趣的游戏,再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一起分享有趣的游戏过程。

2.交流写作收获。

教师总结:

①写清楚游戏是怎么玩的。

②写游戏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③写游戏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们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

④把自己在这次游戏中的体会写下来。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梳理按照游览顺序和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2.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

学习如何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二、教学重点

能按顺序说出游览路线;

三、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回顾方法。

1.教师指导复习回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写景文章。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关于如何写好景物,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请你结合两篇课文说一说。

预设1:

通过学习两篇文章,我明白了在写景物时要按顺序写。

预设2:

写作顺序有很多种,当所写景物会发生变化时,可以按照变化顺序来写。

比如在《海上日出》中,作者就通过太阳的颜色、位置、光亮三个方面发生的变化描写的日出景象。

预设3:

如果是写一个游览的地方,可以按照游览的顺序写。

《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作者就是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样的游览顺序介绍的双龙洞。

教师启发思考: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可以让文章更有条理,景物更清晰,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按顺序写景)我们之前学过很多写景课文,比如《火烧云》、《观潮》等,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火烧云》这篇课文是按照景物变化顺序写的,写出了火烧云颜色、样子两方面的变化,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日落图”。

《观潮》是按时间顺序,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进行了描写,场面壮观宏伟、气势非凡。

教师引导:

同学们说得很好!

除了按顺序写景外,你还有其他收获吗?

看看书中“交流平台”的内容,谁再来说一说?

在游览一个地方时,如果景点很多,可以把其中最有特点的或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作为重点来写。

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里,作者就重点写了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孔隙。

教师小结:

通过对两篇写景文章的学习,我们对按顺序写文章的好处有了体会,不仅如此我们还知道了文章描写要详略得当,把景物中最吸引人的地方重点写,这样可以使文章变得更生动。

重点景物重点写)

(设计意图:

结合两篇精读课文的内容,对本单元“按顺序写景”的写作方法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本单元学习重点,为接下来的初试身手奠定基础。

二、初试身手,指导点评。

1.点评练习,发现问题

在学习完《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我们布置了一个“植物园小向导”的练习:

星期天,你要和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

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介绍一下吧!

学生画路线图,先和同桌说一说。

老师这里收集了三位同学的文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写作方法,看看他们的文章哪里值得我们借鉴,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改正?

提一提你的建议。

(教师依次出示课件4-6,给学生5分钟时间阅读思考。

同学们读完了吗?

谁来说一说他们的文章哪里写的好,可以让我们借鉴的。

他们的文章都是按游览顺序介绍的植物园景色,通过读他们的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所走的路线,介绍的很清楚。

他们的语言很优美,把景物写的很具体。

你们都非常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真棒!

文章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我觉得这三位同学在描写时都缺少对重点景物的描写,读完没有哪里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如果可以挑一两处景点进行详细、重点地描写就更好了,有些景点可以简单一提或者不提。

教师点拨:

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能把所有景点都写的那么详细,同样,也不能像“流水账”,要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具体的叙述描写,这样文章内容才更丰富更吸引人。

2.赏析优秀例文,学习借鉴。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要按顺序来写景,但是如何在介绍清楚景物的基础上,写的生动、具体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另一位同学的练笔,读一读,看看他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这位同学从北门进入,先参观了松林和芍药园,然后来到了天鹅湖,再去了望湖亭,最后参观了纪念馆。

教师提问:

在描写这些景物时,他重点写了哪些景物?

又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他重点写了松林、芍药园和天鹅湖。

虽然也提到了望湖亭,但是并没有过多的去介绍望湖亭的样子,而是抓住了望湖亭独特的地理位置,站在望湖亭上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天鹅湖,使天鹅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写纪念馆时只是简单一提,我们来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因为纪念馆是很多地方都有的,并不是植物园最大的特色,所以我没有展开具体的描述。

所以你的文章才给大家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

谁再来点评点评?

在描写松林和芍药园时,他通过把直观描写和自身感受相结合,写了自己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让文章变得生动。

在描写天鹅湖时,他发挥想象,把天鹅湖的样子描述的活灵活现。

这位同学写的树和花,让我觉得非常美。

比如“一棵棵一排排整齐有序,葱郁挺拔”、“花一瓣瓣一层层地绽放着,花心还可见许多晶莹的露珠”我感觉描写的很细致。

我们结合着他的文章,一起去园中看一看盛开的花朵吧。

这位同学调动多种感官,将画面通过文字向我们传达出来,描写的具体,角度多样,有整体描写也有部分描写。

他的语言运用准确、丰富,所以他的文章读起来才那么的美!

我们在写重点景物时,也要像他一样写出景物的特点。

同学们能够发现别人作文中的“闪光点”,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这位同学虽然提到了五处景点,但重点介绍了其中的三处。

请你再读一读,看看他是如何将这几处景点串联起来的?

他通过过渡句将景点进行串联。

开头写到“首先映入眼帘的”给我们介绍了松林,然后写“这时一阵迷人的花香扑面而来”,介绍的是芍药园。

“出了芍药园就是神秘的天鹅湖了”,又把我们带进了天鹅湖。

接着用“绕过天鹅湖登上了植物园最高的亭台”写了望湖亭,最后用“临走前”引出了纪念馆。

是的,这位同学的文章有清晰的游览顺序,他能够抓住重点景物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语言优美。

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善于发现景点间的联系,比如望湖亭和天鹅湖之间的关系,他用自然的过渡将景点串联在一起,让整篇文章的内容既丰富又不繁杂。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发现文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让学生明白写作时要注意的地方。

随后通过对优秀例文的赏析,借鉴好的写作方法,从而运用到接下来的写作练习中。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通过对课文中写作方法的分析和品读同学们的例文,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按顺序写景的好处,以及如何写出重点景物的特点。

课下,请同学们完成“初试身手”的第二题:

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们交流看到了什么,再试着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写完后可以找2-3位同学对你的文章进行点评,根据评价再进行修改。

三、板书设计

按顺序写景

重点景物重点写

习作例文与习作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下来,写出景物的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能通过对习作例文的学习,完成习作练习,写出游览顺序和重点景物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的方法。

2.学习按顺序介绍一处景物,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一、借助例文,指导习作。

(一)整合习作例文,确定习作内容,理清游览顺序。

教师导入:

随手记下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是一件乐事。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观看了美丽壮观的海上日出,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还学习了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试着完成一篇习作练习:

“游_______”,尝试按照游览顺序来描写你所看到的景物。

游览顺序)

1.确定游览地点。

教师讲解:

题目是“游______”,这样需要补充题目的作文,我们称它为“半命题作文”,横线上的内容需要我们自己补充,你去过哪里游览,就在横线上写哪里。

学生思考,填写题目,给自己的作文命题。

同学们,相信你一定游览过许多地方,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里呢?

我游览过黄山,那的石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最喜欢海边,每年暑假妈妈都会带我去海边玩。

看来同学们都有过难忘、有趣的游览经历。

我们一起来看书中小气泡里的话,读一读(给学生半分钟时间读)。

通过交流、阅读,我们知道,在写游记时我们既可以分享外出游览过的风景、名胜,也可以分享身边的、普通的地方。

只要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你喜欢的一处景物都可以写下来。

接下来,我们再去两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这两个地方就是颐和园和美丽的天山。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

学生默读文章。

2.确定游览路线。

美丽的颐和园和天山,是不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想把一篇游记写好,游览路线一定要清楚。

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我们体会到了叶圣陶“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这样的游览路线。

现在请你找一找《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的游览路线或游览顺序是什么?

学生快速浏览,在书上画出游览路线。

时间5分钟。

《颐和园》的游览路线是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教师启发思考:

《七月的天山》所描写的景物很大,没有固定的景点,作者是按怎样的游览顺序写的呢?

我通过读每段开头,发现了“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深处”这样的顺序。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深处”)

在写有很多景点的地方时,我们可以借鉴《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这两篇文章,将一个一个景点按照游览顺序写出来。

但如果我们要写的是大自然中的景物或是一个整体性较强、很大的地方,比如《七月的天山》,我们可以用“走进去再走出来”这样的方式进行介绍。

3.体会过渡句的好处。

接下来,请你再读一读这两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景点串联起来的?

学生在两篇文章中找出过渡句,同桌进行交流。

在描写每一处景物之前,作者都用了一个过渡句介绍地点的转换。

在《颐和园》写长廊时,作者直接点明了地点,在写万寿山脚下以及昆明湖畔的过渡句时,写明了出发点和到达点,衔接十分自然。

“登山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这句过渡还写出了视角的转换。

这些都可以在我们写作时加以运用。

4.完成学习单,梳理写作顺序。

教师组织活动:

通过对例文的学习,我们再一次感受了游览顺序在游记中的重要性。

下面就请你完成学习单:

写出你想要介绍地方的名称、主要景物,画出你的游览路线图,并在路线图上标注出1-2处印象深的景点。

学生完成学习单,3分钟的时间。

(二)借助例文,指导写好印象深的景物。

通过对学习单的梳理,同学们已经设计出了自己的游览路线,标注出了印象最深的、想要重点介绍的1-2处景物。

那如何才能把重点要介绍的景物写好呢?

我们一起来看《七月的天山》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想想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把进入天山所见的景物写得有条理的?

第2自然段作者写了蓝天、雪峰、峭壁悬崖上雪水、山脚下的溪流、鱼群。

通过找景物,我发现作者是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来写的。

教师点拨启发:

是的,在具体描写一处景物时,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例如从高到低、先整体后部分、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

我们再来看看《颐和园》的第2自然段和《七月的天山》第3自然段,找一找景物,体会一下又是用了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颐和园》第2自然段先写了长廊,然后写了两旁的花木,我觉得是按照先中间再两边的顺序写的。

《七月的天山》第3自然段,先写了远看雪峰、原始森林,再写近看塔松、日影、溪水,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作者用“先中间再两边”的顺序描写了颐和园的长廊,用“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天山深处的景色,我们不仅脚步在跟随着作者游览,视线仿佛也在跟着作者一起移动。

按顺序写一处景物,使景物更具有条理。

在做到有条理的基础上,如何写出重点景物的特点呢?

我们看《七月的天山》中关于野花的描写。

借助着旁边的批注,谁来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写出野花的特点的?

预设:

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野花比作锦缎、霞光、彩虹,写出了野花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样子。

适当运用我们所熟悉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景物变得生动、具体,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发挥想象力,对色彩、外形多方面的描写以及动静结合等方式,让文章变得更生动,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景物的特点。

你学会了吗?

通过交流讨论以及学习单,帮助学生确定文章所要描写的主要对象。

借助习作例文,指导学生梳理出自己的游览顺序,并且结合例文中的具体段落,体会按顺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以及如何写好重点景物的特点。

对例文的学习,为学生接下来的习作提供模仿范例。

这节课我们对“游____”这篇习作进行了初步构思,也结合着习作例文,学习了方法。

下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动笔来写一写吧!

第二课时

1.能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一、实际应用,完成习作。

教师组织写作:

想要写好文章,不仅要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动笔练,这节课就请你按照屏幕上的要求,结合着学习单,完成“游______”这篇作文。

如果在写作时哪部分遇到了困难,还可以看看习作例文中是怎样写的。

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间30分钟,教师出示写作要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堂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出示习作要求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把握住本次习作的关键点,从而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完成习作。

二、交流评价,修改习作。

同学们完成习作了吗?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评价表,对照着评价表,看看你能得到几颗星?

不足的地方可以自我修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时间3分钟。

教师说明要求:

三人行,必有我师,其他同学的文章中一定有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地方,接下来请小组内互换文章,结合评价表相互点评,把评语工整的写在文章下方,并在小组内评一评谁是这次的“写作之星”。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作文,同学间交流,互评。

小组内互相评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习、借鉴到其他同学文章中的优点,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是学生再次明确、巩固本单元习作重点的一个过程。

三、推荐好文共享。

相信通过刚刚的交流、点评,同学们都看到了其他同学文章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也发现了自己文章里的不足之处。

下面谁愿意把你们组写的最好的一篇和大家分享分享?

说一说你分享的理由。

(学生分享文章)我们组这位同学在写文章时,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了景点,写的很清楚很有条理。

(学生分享文章)这位同学的文章不仅写出了顺序,而且还把重点景物的特点写了出来,特别生动、优美,我们读完他的文章后都很想亲自去游览一番!

这两位同学写的真好,不愧是这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