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473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docx

Csknoha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

Timewillpiercethesurfaceoryouth,willbeonthebeautyoftheditchdugashallowgroove;Janewilleatrare!

Abornbeauty,anythingtoescapehissicklesweep

.--Shakespeare

 

农学专业认识实习大纲

(附实习指导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

2004年7月

农学专业认知实习大纲

(附:

实习指导书)

实习类型:

课程认知实习

适用专业:

作物专业

实施学期:

6、7

总学时数:

4周

一、作物专业认知实习大纲制定依据:

作物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也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

尽管我们可以从书本中获得大量的理性认识,但却不能够获得生产实践中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在生产实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各种农作物的种管收过程中及不同时期主要有哪些农事操作环节,实施过程中应如何正确操作、各项农艺措施的技术规范等问题都需要经历实践过程才能正确认识。

二、作物专业认知实习的目的:

作物专业《认知实习课》开设的目的是强化作物专业本科生对农业生产实践中各技术环节、操作方法及实施标准的感性认识,培养与现行农业生产实际相适应的操作和质量监控能力,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作物专业《认知实习课》要求学生充分运用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并掌握完整的农事操技术和质量检查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应当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虚心学习,积极动手,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学习任务。

作物专业本科生于大三下学期至大四上学期进行。

时间持续从种到收的一个完整生长季节。

四、实习方式与具体条件要求:

所有实习均采用现场操作的方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实习地点由植物科技学院统一按排,联系实习农场、生产队、农业高新技术园区、水稻研究中心、科研所等单位进行。

五、实习学时分配:

实习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习名称

实习内容

实践教学目的

学时

周次

01

旱田作物播种技术

整地、施肥、种子准备,生育期的确定,播种方法

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播种技术要点

20

02

水稻育苗前准备

水稻苗床规范化制作与水稻育苗前种子处理

了解水稻育苗前需做的准备工作,为育壮苗打基础

4

03

水稻育苗期间管理

育苗期间的几个关键时期的掌握与管理措施

掌握育苗的几个关键时期,并抓住各期的管理重点,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育壮苗目的

4

04

水稻分蘖期水肥管理

水稻分蘖期生长发育规律应用及水肥管理措施

将理论上的分蘖生长规律应用于实践,与田间管理措施等具体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2

05

水稻长穗期田间管理

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与外部形态的联系及田间管理措施

掌握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了解其田间鉴定方法,以便更有效的实施栽培措施

2

06

水稻结实期田间管理

水稻灌浆成熟过程生长发育规律及田间管理措施

了解此期间对产量形成的重要性,并初步掌握此期的田间管理内容

2

07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

水稻理论产量与实测产量的估算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调查方法

初步掌握水稻理论测产与实测产的要求与内容,了解水稻产量形成过程与水稻生长发育各时期关系

6

08

主要农作物的形态识别及田间管理

作物器官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了解并掌握作物的特征及与栽培管理的关系

20

09

中耕作物的田间管理

定苗、除草、中耕及水肥管理

掌握不同作物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

20

10

作物生育过程调查

叶龄、叶龄指数调查、植株形态调查、生育时期调查

通过对各个指标的调查,评价栽培技术措施和品种特性

20

11

作物产量测定与产品品质测定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田间测产、考种

评价栽培措施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作用。

20

六、实习成绩评定与考核:

认知实习课考核满分为100分,分为三部份,即实习态度占10%,实习纪律占20%,实习报告占70%。

1.实习态度:

态度端正,积极、认真参加实习者得10分。

实习操作溥衍了事,习惯性借故逃避实习得0分。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者指导教师可酌情给1~9分。

2.实习纪律:

严格按照实习要求操作,服从实习单位及指导老师的指挥,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得20分。

不听从指挥,胡干、乱干,无故不参加实习三次及三次以上,得0分。

自作主张给实习单位造成财物损失或不良影响,除不得分外,还要追究相应的赔偿责任。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者,指导教师可酌情给1~19分。

3.实习报告:

在每个实习项目结束后三天之内应提交完整的书面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目的、材料与设备、简要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结果与分析、体会与讨论等项内容。

实习报告的评分从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结果的准确性、分析的合理性、体会与见解的新颖性等全面考评。

满分为70分。

实习报告的最后成绩为各个实习项目报告分数的平均分。

上述各项成绩总分不及格者,做为一门课程不及格同等对待,并不予补考。

附:

作物专业认知实习指导

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规程

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

黑龙江垦区自1996年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完善此项技术,2004年,总局农业局组织水稻科技人员,按垦区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编制了“寒地水稻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及技术要点”,图文结合,易看、易懂、易做,收到较好效果。

为深入普及以本田管理为重点的叶龄诊断技术,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1、叶龄指标及标准

1.1旱育壮苗标准

旱育壮秧是优质、高产的基础。

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期的前提下,确定秧苗的标准。

机插用早熟品种,中苗移栽,其标准为:

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叶龄指标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1叶鞘高3厘米以内,1叶与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叶与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3叶长8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地下部根数达“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

人工插秧和钵苗摆栽,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其标准为:

秧龄35-40天,叶龄4.1-4.5叶,带1-2个分蘖,株高17厘米左右;地上部叶龄指标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1叶鞘高在2.5厘米以内,3个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4叶长11厘米左右,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地下部根数为“1、5、8、9、11”,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

1.2本田叶长标准

以3.1-3.5叶中苗的3叶长8厘米左右为准,营养生长期叶片以3-7厘米长度递增,11叶品种第9叶达最长35厘米左右,12片叶品种第10叶达最长35厘米左右,以后又以4-6厘米长度递减,剑叶长度达到25厘米左右。

1.3高产架子标准

倒数4个叶片,11叶品种的8、9、10、11叶;12叶品种的9、10、11、12叶的叶态从下往上数呈弯、弯、挺、挺的长势长相。

茎秆结构,剑叶节距地面高度占株高的45%以内,抽穗到成熟应有4-3.5片活叶,确保养分制造及供给。

1.4产品质量标准

根据GB/T17891-1999,粳稻优质稻谷分3个等级:

等级

出糙率≥%

整精率≥%

垩白率≤%

垩白度≤%

直链淀粉干基%

食味㎜

胶稠度MM

不完善粒≤%

异品种粒≤%

黄粒米≤%

杂质

≤%

水分

≤%

谷外糙≤%

色泽气味

1

81

66

10

1

15-18

9

80

2

1

0.5

1.0

14.5

2

正常

2

79

64

20

3

15-19

8

70

3

2

0.5

1.0

14.5

2

正常

3

77

62

30

5

15-20

7

60

5

3

0.5

1.0

14.5

2

正常

2、技术操作规程

2.1品种的选择

2.1.1品种结构:

选用通过鉴定,符合国家粳稻优质稻谷标准及市场需求的优质粳稻品种,淘汰不耐低温、感温性强及已被证实有严重缺陷的品种。

2.1.2品种熟期:

根据寒地及井灌特点,选用当地安全成熟的中、早熟品种,特别是井灌区种植的品种要比当地自流灌区少一片叶,确保低温年正常成熟。

四积温带农场(积温2100-2300℃)。

以9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农场以10片叶品种为主,均应7月25日前齐穗。

三积温带上中限农场(2300-2500℃)。

以11片叶品种为主,搭配10片叶品种,应在7月末前齐穗。

二积温带农场(2500-2700℃)。

以12片叶品种为主,搭配11片叶品种,确保8月5日前齐穗。

一积温带农场(2700℃以上)。

以13叶品种为主。

2.1.3主推品种:

10片叶的垦稻9号、三江一号;11片叶空育131、垦鉴稻3号、龙粳12号、垦鉴稻10号;12片叶的垦鉴稻6号、垦鉴稻7号品种等。

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生产糯米、黑米、香米等名特优稻米系列品种。

2.1.4种子质量:

提高统一供种的种子质量,生产用种质量达到省一级标准,品种对路,严防混杂。

2.2旱育壮苗

2.2.1旱育秧田规范化:

建设符合旱育条件、适当集中(50-60栋)的固定高台秧田,合理布局秧田区域,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路(运秧路)、沟(排水沟)、林(防风林)综合配套;做好“二秋三常年”工作。

2.2.2置床处理与床土配置

置床处理:

置床以秋季整地做床为主,要高出地面8-10厘米。

早春除雪晾地,大棚3月中旬扣棚,促进土壤化冻,提高地温。

每平方米施腐熟优质有机肥8-10千克,尿素20克、磷酸二铵50克,硫酸钾25克,均匀撒施并耙入置床3-5厘米土层内。

摆盘播种前用1%硫酸水调酸,使土壤PH值达4.5-5.5,5小时后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3克,加水3升进行消毒。

床土配制:

床土按3份土、1份腐熟有机肥配制,混匀过筛,扩大应用酵素菌有机肥。

用硫酸调酸,使床土pH值达到4.5—5.5,并对每500千克床土施磷酸二铵、硫酸钾各1.5千克,分层混拌均匀,闷24小时待用。

床土消毒:

摆盘后,每500盘用30%土菌消乳油300毫升加水250升进行土壤第一次消毒;第二次于水稻苗后1-2叶期喷雾(用量同上)。

2.2.3种子处理

晒种及选种:

浸种前晒种3-4天,结合脱芒进行风筛选。

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50千克水加大粒盐12.5千克,搅拌溶解均匀),捞出秕谷后,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洗掉附着盐分。

浸种消毒:

每100千克种子用25%施保克乳油25毫升加0.15%天然芸苔素20毫升,兑水120千克,混匀后浸种。

浸种6-7天,水温保持11-12℃。

应用袋装浸种法,便于翻动沥水通气,每天上下翻倒1次。

破胸催芽:

浸好的种子,浇温水在30-32℃堆温下破胸,22-25℃均匀催芽,根芽长以2毫米以内为准,在背风阴凉处晾芽待播。

推广催芽器浸种、催芽,提高催芽质量。

2.2.4摆盘、装土、播种:

在置床浇透底水,进一步整平的基础上,在播种前2-3天摆盘,装床土厚2.5厘米,喷足底水,播种压入土中,覆土0.5-0.8厘米。

用钵盘育苗时,在置床浇足底水基础上,趁湿摆盘将钵体压入泥中,每钵装土深四分之三,浇水后播种覆土。

2.2.5秧田播种:

严格掌握播种期,外界气温必需稳定通过5度时播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20日。

推广机械播种,根据品种、秧苗类型、移栽方式,严格控制播种量。

机插中苗,播芽谷90-100克/盘;人工插中苗,播芽谷250-300克/平方米(每盘45-50克);大苗播芽谷200-250克/平方米;钵育中苗每钵播3-4粒,大苗播芽谷2-3粒/孔(发芽率均在90%以上)。

2.2.6秧田管理

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苗模式为标准,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好四个关键时期(大苗为五个时期),努力培育标准壮苗。

第一个时期:

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出苗,7-9天)。

以培育种子根为主,一般是密闭保温,如果床温33℃以上要开口通风。

床土不能过干、过湿,过湿处要散墒,缺水或顶盖处敲落后适当补水覆土,确保出苗整齐,关键培育好旱生根系。

第二个时期:

第一完全叶伸长期(第一叶露尖到叶枕露出,5-7天)。

地上部调温,地下部控水,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大苗不超过2.5厘米),严防第1叶鞘过高,造成2叶片过长,成为弱苗;地下部促发与第1叶同伸的鞘叶节长出5条根。

床温控制在22-25℃,棚温28℃以上应及时通风炼苗,严防高温徒长。

出苗(第一叶露尖)80%时撤出地膜,用pH值4的酸水普浇第一次水,此期耗水量少,按“三看”(一看土面是否发白,二看早晚叶尖吐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新叶是否卷曲)浇水,床土保持旱田状态。

第三个时期:

离乳期(从2叶露尖至3叶展开,10-14天)。

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健壮生长;地上部控制1叶和2叶、2叶和3叶的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

严防茎叶徒长。

稗草1.1叶期,每100平方米苗床用敌稗150亳升,加水6千克;10%千金10亳升兑水1.5公斤喷雾。

加强通风炼苗,2叶期床温控制在22℃以下,3叶期控制在20℃左右,最高床温不宜超过25度以上。

浇水仍按“三看”浇水,每次要浇透,禁止沟灌。

秧苗在2叶期,如出现缺肥,结合浇水追肥一次,每100平方米苗床用硫酸铵2.5千克,兑水250千克溶解后喷施叶面,并喷水洗苗,防止烧苗。

第四个时期:

第四叶伸长期(从4叶露尖至叶枕露出,约5-7天,育4.1-4.5叶的大苗时有此期)。

地上部控制3叶和4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地下部促发与4叶同伸的1叶节9条根,床温不超过20度,昼间揭开,夜间低温时覆盖,按“三看”及时补水。

第五个时期:

移栽前准备期(插前3-4天)。

要控水蹲苗壮根,插秧前一天抓好“三带”工作。

一带肥,每100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千克,轻浇水使肥贴在床土上;二带药,每100平方米用70%艾美乐6克加水2千克喷洒,禁止喷水,等待插秧,预防潜叶蝇;三带增产菌,按说明书使用。

2.2.7温度计的放置要求:

一是用四个支架(每两个一组),播种后,每组支架插在距中间步道左(或右)30厘米处(一个秧盘宽);距大棚两侧各20米远(大棚长三分之一)的位置各放一组。

二是将支架插在置床里,紧贴床的表面,并将温度计横放其上;三是温度计随着秧苗生长而向上拔高,高度为秧苗叶尖下1厘米处。

2.3本田耕整

2.3.1条田建设标准化:

加速改造老稻田,实现田、渠、林、路配套,灌排畅通,格田平整规范的高标准条田。

2.3.2建立轮耕制:

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的沼泽土、草甸土,可采取深翻或深松两年,旋耙耕两年;地势高燥、排水条件好的,采取深翻、深松一年,旋耙耕两年的轮耕制度。

深翻18-20厘米,深松24厘米,旋耙耕13-15厘米。

2.3.3稻草还田:

结合深翻,全面推广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

2.3.4稻田整地:

在充分旱整平的基础上,进行水整地,做到水旱整地结合。

充分利用水源,提早泡田整地,提高格田平整度,格田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做到“寸水不露泥,灌水棵棵到,排水处处干”。

2.4插秧标准

2.4.1适期早栽:

根据不同的秧苗类型,确定移栽时期,钵苗移栽不伤根,可适当早栽;中苗机插或人工插秧,可安排在适期中间;带蘖大苗秧龄长,可在适期后段移栽,争取在5月25日前结束,5月末进入分蘖,利用早生分蘖,提高有效穗数。

2.4.2栽植密度。

根据品种、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及栽培水平来确定。

机插、人插穗数型品种,平方米保证30穴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0厘米,每穴4株左右;穗重型品种每平方米保证25穴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3厘米,每穴4株左右。

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和四积温带农场,人工移栽的全面推广钵苗摆栽技术。

2.4.3保证插秧质量:

加强插秧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机具维修工作,及时组织供应零配件,提高工效和作业质量。

严格组织管理人工摆插作业,做到浅(2厘米)、直(行直、插摆苗直立)、均(每穴苗数均匀、一致),确保行穴距。

2.5基肥施用

水稻全生育期施肥原则:

控制施肥总量,适当控氮增磷钾,基肥和追肥协调,氮肥由前重适量后移,增施有利于提高成熟度和米质的微量元素。

亩施肥总量:

20-25千克,其中尿素10-15千克,磷酸二铵5-8千克,硫酸钾3-5千克。

基肥全层施入,最后一次水耙地前均匀撒入并耙入全耕层土壤中。

施用量占全生育期总量的比例为:

尿素30%、磷酸二铵100%、硫酸钾50-60%。

磷肥全做基肥施用,决不宜表施,防止磷素溶入稻田水中,促使藻类大量繁生,影响水温及分蘖早生快发。

机械插秧扩大侧深施肥面积,用量为基肥加蘖肥总量的80%,深施均匀。

2.6本田叶龄指标计划管理

2.6.1叶龄诊断技术应用的前提

品种:

叶龄诊断技术是依据垦区主栽11叶品种(空育131)和12叶品种(垦鉴稻7号)制定的,主茎叶片数相同的品种可参照使用,10或13叶品种应在技术人员指导下适当调整后参照使用。

栽培方式:

此项技术各指标适用于旱育中苗机械插秧栽培方式,栽植密度为每平方米27-33穴,每穴3-5株。

叶龄:

叶龄在3.1-3.5叶之间。

插秧期:

移栽晚限为5月25日前。

2.6.2返青、分蘖期诊断与管理

2.6.2.1分蘖期叶龄进程晚限:

6月5日最晚要达4叶龄,6月15日6叶展开,6月20日7叶展开(11叶品种剑叶原基分化,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6月25日8叶展开(11叶品种进入幼穗分化,12叶品种剑叶原基分化,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2.6.2.2分蘖期栽培管理目标:

壮苗、浅插、保水,力争水稻早返青;浅水增温、早施蘖肥,确保水稻叶龄进程,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基本达到计划茎数,及时控制无效分蘖,适时转入幼穗分化。

2.6.2.3分蘖期主要农艺措施

分蘖期灌溉增温:

移栽后灌护苗水至最上展开叶(3叶)叶枕。

返青后浅灌增温,水层深度3-5厘米,水温不低于16℃。

田间茎数达计划穗数的80%左右,晾田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晾田标准恢复灌溉,防止幼穗分化期土壤干裂。

按叶龄施用分蘖肥:

蘖肥用量为全生育期氮肥用量的30%。

分蘖肥要求早施,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施分蘖肥总量的70-80%,于返青后4叶龄施用;第二次施分蘖肥总量的20-30%,11叶品种于5.5叶龄,12叶品种于6.0叶龄施于色淡、生长差、分蘖少处。

机插侧深施肥免施分蘖肥。

分蘖期植保:

及时防治水稻赤枯病、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等。

插秧前水整地后第一次封闭灭草,选择安全性高、防效好的除稗剂,如阿罗津或本赛草胺等。

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等水自然渗降成花达水时进行插秧。

插秧后10-20天,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二次灭草,选择安全性高的杀稗剂,与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太阳星等混配,采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

2.6.2.4分蘖期生育诊断

分蘖期叶龄:

水稻返青后平均4-5天增加一个叶龄,需活动积温85℃左右,各叶出叶晚限见《模式图二》。

其中6叶龄为分蘖盛期,是争取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

分蘖期叶长、叶态、叶色:

此期叶片长度呈递增规律,平均增幅为5厘米左右,叶耳间距逐渐拉大,返青后叶色逐渐加深,至6叶龄达到青绿色,叶态弯披,功能叶叶色较叶鞘深,至7叶龄后叶色平稳略降(不可过淡)。

分蘖进程:

11叶品种进入4叶龄,1叶节上有部分分蘖发生;5叶龄(12片叶品种为6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的30%左右;6叶龄(12片叶品种为7叶龄)达计划茎数的50-60%;7叶龄(12片叶品种为8叶龄)达计划茎数的80%;7.5叶龄(12片叶品种为8.5叶龄)前后,达计划茎数。

2.6.2.5分蘖期生长异常的调控措施

分蘖期生育延迟:

因苗弱、植伤、插秧过深、低温、药害、虫害等造成生育延迟。

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规范操作,减少植伤,早施分蘖肥,同时注意及时灌护苗水和井水增温。

因药害等原因造成生育延迟,应换水,施生物肥,并喷施天然芸苔素等,解药害,注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分蘖期生育不足:

主要表现是植株矮小、叶色浅淡、茎数不足、生长量不足。

原因是耕层过浅、土壤漏水、水温低、地温低、氮磷钾缺乏或病、虫、草、药害所造成。

要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注意井水增温浅灌,防渗漏。

如在前期氮肥已足量施用的情况下,因低温影响,不可增氮促长。

分蘖期生长过旺:

因施用氮肥过多,而导致叶片过长、叶色过浓、生育转换前叶色不退,应提早进行晾田或晒田。

2.6.3生育转换期诊断与管理

2.6.3.1生育转换期叶龄进程晚限:

11叶品种,6月20日达7叶,6月25日达8叶,7月2日达9叶。

8叶为幼穗分化过渡叶,需活动积温110℃左右,9叶需活动积温130℃左右。

12叶品种10叶定型最晚界限为7月10日。

2.6.3.2生育转换期栽培管理目标:

在前期早发基础上,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争取杆粗、穗大;调整氮素,控制营养生长,确保适时完成生育转换,为搭好水稻高产架子和安全抽穗奠定基础。

2.6.3.3生育转换期主要农艺措施

生育转换期的灌溉:

11叶品种7叶龄(12片叶品种为8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穗数80%左右,晾田控蘖,抑制氮肥吸收,使叶色平稳退淡,以利顺利完成生育转换。

生育转换期的调节肥(接力肥):

11叶品种7.1-8.0叶龄(12片叶品种为8.1-9.0叶龄)根据功能叶片颜色酌施调节肥,防止中期脱氮,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生育转换期的植保:

此期药害症状主要表现是心叶筒状、扭曲、黑根、抑制生长、不分蘖等。

解救措施:

喷施叶面肥(如爱丰);喷施天然芸苔素等;施用生物肥等。

继续搞好负泥虫及田间杂草防治,同时进行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2.6.3.4生育转换期的诊断

生育转换期叶龄进程晚限:

正常条件下最晚在6月20日前应达到7叶龄,6月25日达8叶龄,如遇低温寡照,叶龄进程将会变晚拖后,遇高温条件叶龄进程将提前。

生育转换期的增叶与减叶现象:

在营养生长期由于高温、密播,苗弱、苗老化、密植、晚栽、成活不良、氮素不足等原因,会出现减叶现象,使幼穗分化提前一叶;在低温、稀植、氮素过高情况下会出现增叶现象,使幼穗分化拖后一叶。

诊断时机为:

11片叶品种于7-8叶龄(12片叶品种于8-9叶龄)连续数日在全田不同点取样10处,每处取主茎2-3个剥出生长点,若见生长点已变成幼穗,出现苞毛即可确定减叶;11片叶品种于8-9叶龄(12片叶品种于9-10叶)采用同样方法观察,若生长点未变成幼穗,即可确定增叶。

50%以上减叶,穗肥可提早2-3天施用;50%以上增叶,穗肥可延迟2-3日施用。

增减10-20%的,穗肥按常规施用。

生育转换期的叶长、叶态、叶色:

11片叶品种,叶龄达9叶(12片叶品种达10叶),叶片长度达最长;功能叶(11片叶品种为7叶,12片叶品种为8叶)颜色不深于叶鞘颜色,退淡不超过2/3,叶态为弯挺。

2.6.3.5生育转换期异常生育的调控措施

生育转换期生育延迟:

因低温寡照、氮肥过多而导致叶龄延迟或增叶,应在井水增温的基础上考虑提早晒田,减免调节肥。

生育转换期生长量不足:

因前期长势不足,中期脱氮等因素而导致叶色淡、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