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950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科院国际经济学答案Word格式.docx

第二,关税同盟的建立促进成员国之间企业的竞争,由于市场相互开放,各国企业面临成员国同类企业的竞争,为取得有利地位必然改善效率,促进技术进步。

第三,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助于吸引外部投资,当同盟建立、同盟外的企业可能将生产点转移至同盟内,从而避开关税壁垒,可观赏产生伴随而生的资本流入,吸引直接投资。

3、简述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

利用模型简要阐述这一理论。

假设条件:

1)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A和B)和两种商品(X和Y),一种投入,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

2)两国生产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成本的不同。

3)两国的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4)生产要素只在国内自由流动,不能出境5)没有技术进步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不存在规模经济7)不考虑交易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7)资源都充分利用,不存在未利用的资源和要素8)物物交换、两国贸易平衡,即国际收支没有资本项目的影响

基本思想: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

贸易模式:

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两国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相互交换,直到两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相同。

假设A国X商品更加便宜,那么就会将X出口B国换取更多的Y,更多的Y回到A国可以换取更多的X,从而获得利益。

模型:

生产效率

A国

B国

X

6

1

Y

4

2

可见A国生产X/Y的效率比为3:

2,而B国为1:

2,虽然整体上A国保持绝对优势,但如果X与Y的交换比率在3:

2-1:

2之间,A国或B国可以获得额外的贸易所得,从而产生贸易。

4、简述国际贸易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

1)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要素。

2)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流动、不能国家间流动,且总量固定而不变。

3)规模报酬不变、没有技术进步。

4)两国在不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5)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接受者没有经济利润。

6)没有运输费与交易费7)两国物物交换、贸易平衡。

7)自由贸易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

两国专门生产自己占据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获得贸易所得。

模式:

3

假设平均投入,则共同生产2.5单位X与3单位B,

A国只生产X,B国只生产Y,则可以最大化生产数3单位X与4单位B。

5、简述新H-O模型是如何解释产业内贸易产生的。

重叠需求、产业周期、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

6、简述国际生产折中论

又称国际生产综合论,它把跨国公司的活动视为国际生产的一种方式,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有机结合,企业从事国际生产的结构和水平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下列条件。

1)具有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特殊优势,2)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所有权优势必须比通过外部市场转移更有利,内部化优势3)只有当国外的区位优势和使用所有权优势相结合才能同时提高这两类优势的生产力。

4)当一个企业所面临的所有权、趣味及内不化优势给定是,国际生产只有当其于企业长期管理战略相一致才会发生。

在任一时点,一国企业相对于别国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越多,月具有较强的内部化动机;

国外的趣味优势越明显,越倾向于选择直接投资,如果一国具有这两方面的条件,就会对外国的跨国公司具有较强吸引力。

因此,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低位的变化,是企业优势、趣味优势的相对变化同时决定的。

7、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地记录一国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经济交易项目及其金额的统计报表,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总体情况和具体构成。

主要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错误和遗漏账户三大类。

1)经常账户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件流动行为记录的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

这是本国与外国进行经纪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

2)资本与金融项目,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件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大部分。

资本账户反应资产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

金融账户反应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投资与接待的增减变化。

金融项目可安投资类型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和储备资产。

3)错误和遗漏账户,是认为设置的抵消账户,用啦抵消编表时出现的净的借方或贷方余额。

8、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周期性不平衡,是指在经济衰退阶段,收入减少,有效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进口下降,因此可能引起贸易收支顺差;

但经济衰退也可能造成资本外流,引起资本项目逆差。

2)结构性原因,造成不平衡,因国内生产结构变动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例如一国主要生产初级品,同类国家越来越多,而产生品价格上升,贸易条件恶化。

3)价格性原因,造成的不平衡。

汇率一定的情况下,一国物价普遍上升,高于其他国家,必然导致出口下降,金口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转。

反之则发生逆差。

4)收入性不平衡,国民收入变动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包括周期性和长期增长带来的变化,后者是收入长期增长导致进口需求增长超过出口,从而国际收支不平衡。

5)偶然因素,政治动荡、自然灾害和国际援助等元婴。

9、简述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理由。

1)最佳关税轮。

对于大国而言,收取关税后因为对国际价格产生影响,其净福利变化难以确定,可以假设有这税率T,使得净福利变化最大化。

2)贸易条件轮。

大国情况下,关税可以改善本国贸易条件

3)幼稚产业轮,从动态角度,提出了保护具有潜在优势的新兴产业的观点,但这种保护是暂时性的。

4)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认为,将贸易政策与宏观政策联系一起,贸易政策作为实现总需求政策目标的一种选择。

一国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不足,于是开放条件下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是总需求政策的一部分,一方面净出口提高需求,另一方面顺差影响到国内的货币供给。

但这是需求不足时的偶尔手段,但不是长期政策。

5)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政府干预可以改变市场结构和环境,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本国企业获得更多额垄断利润。

10、什么是出口补贴,简述出口补贴的福利效应。

答:

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给于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直接补助是想出口上提供现金补助,间接补助是想选定商品的出口给于财政税收的优惠。

主要目的是以低于实际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其产品,提供其在国际是市场上的竞争力,托大商品的出口。

贸易条件效应,出口补贴使得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降低,不利于本国贸易条件的改善;

出口扩大效应,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可以刺激出口量增长。

补贴会提高国内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同时,降低国外销售价格。

D为国内需求,Pw为世界均衡价格,实施补贴后,国内不享受补贴价格上升至Ps,国外价格下降至Pw’,消费者剩余减少a+b,生产者剩余增加a+b+c,政府补贴(Q4-Q3)*s,净福利效应为负。

进口国企业受损,进口国消费者获利,出口国生产者获利。

1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如何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国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商场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按商品。

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国家,理应出口资本密集型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二战后美国里昂悌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与H-O理论向反。

这个谜题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在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

对于其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设条件的修正。

1)人力资本。

熟练劳动力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形成,高熟练劳动形成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质是资本密集型。

2)美国进口品很大一部分是自然资源,而自然资源很多术语资本密集型。

3)要素密度逆转,农业在美国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而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属于劳动密集型。

4)需求逆转,虽然美国的资本要素比较充裕,美国消费者的需求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展绝大多数。

12、什么是倾销?

简述倾销形成的条件和分类。

倾销是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

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项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是否构成倾销的主要依据有:

进口国生产企业是否收到冲击,至于市场份额明显减少;

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利润否明显降低;

在低价进口品的冲击下,进口国同类产业是否难以建立起来。

分类:

1)持续性倾销,存在是无期限的,厂商以追求利润最大化。

条件:

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索面临需求弹性不同,国外的需求弹性更大;

国内外两个市场完全隔离,不存在销售到国外的产品回流。

2)掠夺性倾销,是为了挤垮国外市场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低价策略销售,一旦达成目的获取垄断地位,优惠重新提高价格,获取垄断利润。

13、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有哪些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以上国家、经济体,通过达成协议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一般有五种形式。

1)自由贸易区,组织内成员之间取消关税,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输出输入。

但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实践中常采取“原产地证明”以区分来自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商品,但仍难于区分。

2)关税同盟,在自贸区基础上,成员国设立共同对外关税,无需附加原产地证明。

成员国将关税制定权让渡给一体化组织,问题是成员国的国内限制措施仍构成相互之间的自由贸易。

3)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商品自由流通、共同对外关税,还是先了生产要素、服务的自由流通。

4)经济联盟,在共同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成员国采用统一的经济政策。

5)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实现了经济联盟后,继续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协调乃至统一,逐步实现经济和其他方面制度的一体化,是最终阶段。

14、什么是幼稚产业,判断标准有哪些?

幼稚产业是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暂时的保护是正当的,如果不保护就在国外成熟竞争下无法实现,不过等成长起来,就具备了精湛隔离,不必保护。

穆勒标准,保护产业以充分实现规模经济,最终产业面对自由竞争获得利润。

巴斯塔布尔标准,不光将来是否能有成本优势,还要比较保护期的成本和将来产业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才能确定。

坎普标准,在B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外部性的考虑。

首先企业自己会考量成本与未来收益,其次企业考量不会加入外部性,而社会福利应该考量。

15、做图分析重叠需求轮是如何分析贸易发生的原因。

重叠需求轮是林德提出,从需求方面讨论贸易发生的原因。

核心是两国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果、收入水平决定的,解释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工业产品的贸易问题。

1)一国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偏好不同,收入越高消费者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越偏好必需品。

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偏好也相同。

3)本国生产匹配本国需求结构的产品。

观点:

1)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重叠需求的范围越大,越容易发生贸易;

2)各国收入不断提高,重叠需求的范围扩大、贸易扩大,新的商品进入贸易。

图:

横轴表示一国人居年收入水平,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商品品质等级,人均收入越高、需求品质越高,即OP线表现。

A国C-E之间的商品,B国F-H之间的商品,均只有本国需求,没有国外需求,因此不可能成为贸易品。

只有交叉的D-E是两国重叠需求的,可以输出输入。

16、国际收支调节轮的弹性论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市值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

弹性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可以提高外国商品相对国内商品的价格,但是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益取决于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

在各国国内价格不变下,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可以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但贬值常常伴随着J曲线的时间之后效应。

17、简述国际收支调节轮的吸收论

吸收分析法,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实际上就是凯恩斯成熟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综合。

源于凯恩斯的收入-支出决定理论。

总吸收超过总收入应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收缩,减少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同时也降低对非贸易品的需求和总收入,必须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消除金所性政策的不利影响。

贸易差额可以表示成国民收入与其吸收之间的差额,即

CA=X-M=Y-A,d(ca)=dy-da,A即为国内吸收。

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取决于对国民收入和吸收两部分影响的相对大小,后者可分贬值后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adY,a为边际吸收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于边际投资倾向之和,二是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a’,即

da=ady+da’

合并得到d(ca)=(1-a)dy-da

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dy增加的条件),国民收入提高,若a<

1则国内吸收的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若a>

1,国内吸收增加大于国民收入的增加,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a=1,不影响贸易收支。

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a减少。

18、论述并证明马歇尔-勒那条件,什么是J曲线效应。

货币贬值产生价格和贸易量两种效应,结合一起决定经常项目的收支变化。

当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数量变化大于价格变化,贬值可以减少进口总额;

反之增加进口额;

对出口情况亦然。

弹性越大,贸易收支更好,弹性小则反之。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在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限大时,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可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ηx+ηy/>

Px出口产品的本币价格,Pf进口产品的外币价格,e外币的直接法汇率

J曲线,是描述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当一国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国贬值的调整后,相关实体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由于贸易量相对汇率变化的滞后,最初只会是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经过一段时间后,贸易量的变化才会逐渐产生对国际收支的改善影响。

原因是,1)认识时滞,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

2)决策时滞,供求双方都需要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改变贸易伙伴、贸易量等。

3)生产时滞,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

4)取代时滞,供需都需要时间处理存货。

5)交货时滞,商品和劳务运输需要时间。

19、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

如何评价

购买力平价解释了纸币条件下汇率决定与其剧烈波动的原因,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包括绝对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1)绝对购买力平价,假设两国市场间的套购活动,使得两国同质商品具有相同价格。

每一时点上,汇率决定于两国一般物价水平之商:

E=Pa/Pb,其他条件不变下,外币汇率与本国物价水平呈正比,与外国物价水平成反比。

2)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名义汇率等于过去的基期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之商。

Et=E0*(Pat/Pa0)/(Pbt/Pb0)

汇率取决于两国购买力

购买力平价理论,将物价水平与汇率联系起来,较为合理的体现了两个货币价值的对比关系。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理论的直接表现形式,多用于理论模型;

相对购买力平价阐述汇率随价格的变化趋势,实践中使用较多。

但有一定局限:

理论认为人们是根据纸币购买力平价纸币价值的,事实上纸币价值不取决与纸币购买力,而是纸币购买力取决于纸币价值。

假设了所有商品都是贸易商品,忽视非贸易品。

忽视了贸易成本和壁垒。

过分强调了物价对汇率的影响,忽视了汇率变化对物价的影响,是相互的。

忽视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冲击。

没有对物价如何影响汇率的传导机制具体分析。

20、简述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是一组国家组成,在这个区域内,要么采用单一货币(完全货币联盟),要么在保留不同国家货币的同时,在这些货币之间实行持久严格的固定汇率,且相互之间实行完全可自由兑换,对非成员国的货币采用浮动汇率制。

这样一个区域的适当范围,或者一国参加货币区与否可以通过传统法、成本收益法来评价。

要素市场流动性高、经济的开放度(相互贸易部门占比高)、产品多样化较高可以适应汇率固定,金融一体化程度高、政策一体化高。

内部要素充分流动,对外则全完不流动

金融市场,

商品市场自由流通

宏观年经济协调和政策融合

(待完善)

丁伯根法则:

如果系统具有线性结构,政府要实现n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要有n种线性无关的有效的政策工具。

政府需要的有效政策工具数据通常与它的独立目标数量大体相同。

(线性方程求解)

论述题

1利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论述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原因。

2利用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的吸收方法,论述货币贬值对收入和吸收的效应。

吸收方法:

D(ca)=(1-a)dy-da’,

货币贬值对收入的影响效应:

1)就业效应dy/de>

0,当一国储蓄非充分就业、生产要素违背充分利用,货币贬值因其的出口需求上升引发产灵和就业扩大,(马勒成立)国民收入增加。

这种条件下,收入效应取决于1-a的正负。

若a<

1,a=1,a>

1,则相应的收入增长对贸易收益影响。

2)贸易条件效应dy/de<

0,由于货币贬值提高了进口品的本币价格,出口品的价格没有提高,因而货币贬值往往会带来贸易条件恶化,国民收入下降。

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

1)实际余额效应,本姑哦通胀、货币供应不变下物价上涨时实际货币余额减少,消费者保持货币而减少消费,吸收下降,抛售债券使得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吸收进一步减少。

2)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贬值使得名义收入增加、税收上升,可支配下降,如果政府实行财政紧缩,则吸收下降。

3)货币幻觉,货币贬值,物价上证,消费者仍然购买与货币贬值前相同的商品数量,支出增加,吸收上升。

4)预期效应,人么预期物价上证,提前消费,吸收上升。

5)替代效应,人们增本国产品消费,替代进口茶品,吸收上升。

3利用蒙代尔-佛列明模型,论述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4论述出口补贴和贸易配额的福利效应

5论述国际货币制度、及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

6、论述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7、论述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理论的货币方法的基本思想、假设条件、政策含义和评价

8、论述开放条件下一国实现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

9论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基本思想、贸易模式。

利用模型阐述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

2)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圣餐技术,相同的生产函数。

3)两国的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一种是资本密集,4)规模收益不变,5)要素供给不变6)消费偏好相同,相同的社会无差异曲线7)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8)生产要素国内流动,商品国际自由流动,没有运输盒交易成本9)两国贸易平衡。

基本内容:

每个国家用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交换,一国出口商品总是用自己相对丰富的要素,进口要素稀缺的密集度

10、抛补利率评价和非抛补利率评价

假设I,i*,e(即期汇率),f(远期汇率),f’(未来预期的即期汇率)

抛补是在远期市场上进行了对冲,i-i*=(f-e)/e

非抛补是没有在远期市场上对冲,而是对未来汇率有所预期i-i*=(f’-e)/e

有效且完全自由竞争的外汇市场;

没有市场壁垒,资本在国际流动不受限制;

交易成本很低或可以基本忽略。

但现实中没有完善的外汇市场,而且有外汇管制。

利率评价的关系式中,未能表明到底是利率决定汇率,还是汇率决定利率,虽然多数人认为是前者决定后者,然而货币危机时,货币的预期贬值同样可以使本国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化,所以没有说明汇率决定基础,仅仅解释了特定条件下的变动原因。

最后,利率评价忽视利率结构问题,期限和信用,各国的债券不具有完全替代性,之间利率就会出现差异,名义利率的变化不能体现实际利率的变化。

附加:

如何看待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和要素禀赋轮。

(1)亚当·

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

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

绝对成本学说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

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

  

(2)比较成本说是对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

它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大卫·

李嘉图创立。

比较成本学说认为:

总之,比较利益学说,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和国际分工的必要性。

它证明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能实现贸易的互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