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522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docx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之2世界陆地和海洋

高考地理90分系列资料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地理特征;

【解读】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土壤、资源;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是主要要素,地形、气候是核心要素。

人文地理特征:

工业、农业、交通、旅游、人口城市,资源

(05北京)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7分)

【解析】包含地形、气候、植被、水文水系、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

最重要的是地形和气候

【答案】:

低山(山地)丘陵(2分);亚热带季风气候(2分);中小河流众多(1分),水资源丰富(1分);常绿阔叶林(1分);以红壤为主(1分)

(09四川卷)简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解析】行为动词是简述,只回答结论,说明特征即可。

(8分)

【答案】:

地形:

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2分);气候:

北部冬暧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2分);

水文:

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2分);

植被:

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2分)。

研究:

从答案分析,行为动词应是分析,因为答案具有典型的区域思维,如举出了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

但试题答案还可以补充有关土地土壤的要点:

土地类型多样,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层浅薄:

【参考答案】:

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南北差异显著、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土地类型多样,河谷和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土壤肥沃。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分布和地势特点);地形地势差异;地形变化的特点;地形区和地形的差异

【解读】高考行为动词如果是分析,则包含:

种类(差异)、空间排列方式(差异)、海拔和相对高度(差异)、倾斜方向(差异),典型地理事物(差异);高考行为动词如果是简述,则只回答地形的种类:

地形区和地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地形是地表的形态,包括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大的类型,地形区是指地形具体的名称,是一个特定区域的地形名称,如成都地区就地形方面来说是平原,地形区是成都平原。

(06上海地理)概述印度、巴西两国地形特点的相同之处(答:

均有面积广大的冲积平原和古老高原)

※河流特征:

指河流的水文、水系特点

※河道特征:

主要指河床的特点,有V形河道、U形河道、勺子状河道,地上河、落差情况、河道宽窄、曲直状况。

※水文特征:

流量大小、流量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水位高低(汛期、枯水期)、含沙量大小、冰期长短(气温)、凌讯和水能资源。

重点从该地的气候特征来分析(气候是河流之母)

※流量:

影响因素有地形(平原、盆地)、流域面积大小、河流补给、支流多少、植被覆盖程度

※流量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主要看河流水的补给情况(夏雨型、冬雨型、多语型、少雨型)

※含沙量:

大小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程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凌讯:

有无主要看河流的流向(丛低纬流向高纬)、有无结冰期

※水能资源:

流量的大小和落差的大小。

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评价还要分析社会经济和科技因素。

※水系特征:

流向、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状况、河网疏密。

重点从该地的地形特征来分析(地形是河流之父)

※河流补给:

雨水(雨量)、冰雪融水(气温)、积雪融水(气温)、地下水(水位)、湖泊水(调节)

※水利资源——发电、航运、灌溉、供水、水产、旅游等

※河流灾害——洪涝、凌汛、断流、污染等

※河流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流水侵蚀地貌;流水沉积地貌

※河流的航运价值(通航能力评价)

气候

有无结冰期,影响全年通航时间

水域

通航里程

干支流通航长度

通航能力

江阔水深,通航能力强

流量

流量稳利于航行

流速

流速缓慢,静水航行,

陆域

流域内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高,航运价值高

经济腹地

经济腹地广,商品运输量大

陆上交通

陆上交通扩大经济腹地

港口城市

港口城市多少、大小、发达程度是运输的依托

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

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河流径流补给与径流的变化

五种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不同的河流,其径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不同。

补给类型

影响因素

补给时间

径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

我国分布地区

其他特点

雨水补给

降雨量

雨季

随降雨量而变化

东部季风区

多数河流

季节性积雪

融水补给

气温和

积雪量

主要在春季

随气温和积雪量而变化

东北地区

春汛

冰川融水补给

气温

主要在夏季

随气温而变化

西部内陆

冬季封冻

或断流

湖泊水补给

水位

全年

较稳定

普遍

削洪补枯

地下水补给

水位

常年

稳定、可靠

普遍

削洪补枯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水文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如分析长江洪灾的原因:

自然:

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

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

※外力:

风、流水、冰川、海浪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地质构造:

指岩层的变形和变位

褶皱:

背斜、向斜(注意区别背斜顶部和向斜槽部)、

断层:

地垒、地堑,

※构造地貌:

指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后在地表形成的形态

背斜山(谷)、向斜谷(山)、平原、河谷、断块山地

研究:

1.①山岳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其形成和发展与内力作用有关。

②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与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③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④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形类型)的区别。

2.地质构造的运用:

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①褶皱——水平运动;②断层——升降运动;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

④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⑤建筑、工程隧道选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⑥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有断层处的地区烈度会变大。

※风蚀地貌: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

※风积地貌:

沙丘、沙垄、黄土堆积

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的结果、黄土高原上的沟谷地貌(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流水侵蚀地貌:

沟谷、瀑布、峡谷、黄土地貌

※流水沉积地貌:

山麓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中下游)、河口三角洲(河口)

※消亡边界:

是板块间的挤压碰撞地带,形成的地貌有三种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之间:

岛弧、海沟、边沿海(亚欧大陆东部的岛弧带);海沟是两者的分界

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

褶皱山系(落基山脉、安第斯山)

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

褶皱山系,地缝合线(雅鲁藏布江)是两者的分界

※生长边界:

是板块间的涨裂地带,形成的地貌有两种

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之间:

裂谷、海洋(红海、大西洋).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内部的断裂下陷形成。

大洋板块和大洋板块之间:

大洋中脊(海底火山或海岭)

※地貌的形成原因:

内外力作用的综合体现

流水溶蚀地貌:

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在流水的作用下侵蚀而成)

冰川作用:

典型欧洲:

峡湾、U形谷、波德平原的波状起伏、北欧湖泊

海蚀地形:

南美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影响出现的海蚀峡湾

巴西高原、德干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乌拉尔山脉、大分水岭、东南丘陵等地形区低矮平坦的原因:

经内力作用形成山地丘陵和高原后再经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的长期风化、侵蚀影响下而形成

高考经典诠释

简要说明形成西南横断山区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12分)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地壳运动),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流水作用)

(05全国卷1)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7分)

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活动)

改为:

分析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

(试比较两题的答案,认识分析和简述的差异)

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两大板块互相挤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活动)

(08全国卷1)指出刚果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

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刚果河在中游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06四川文综)小浪底是黄河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8分)

逐渐减少(2分)地上河,流域面积小,支流汇入少(2分);沙质土壤,沿途河水下渗严重(2分);沿途工农业及生活取水量大(2分)。

(如是简要说明,则只回答下划线上内容,分析则必须有因果关系)

(09北京文综)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

由于构造下沉(构造运动形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海水性质:

海水温度、盐度(密度)。

海水的盐度越高,密度就越大,海平面的高度就越低,会出现密度流。

※潮汐、大潮、小潮

※洋流成因分类:

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高考试题中常见的两支洋流

洋流知识的考查是高考试题中的常见形式。

在众多的洋流中北大西洋暖流和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的环境影响深刻,并与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等热点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他们的身影。

因此在高考复习中要注意掌握这两支洋流的有关知识。

1.强度及形成原因

北大西洋暖流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系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大洋中最强大的暖流。

原因是南赤道暖流北支与北赤道暖流汇合,组成强劲的湾流。

又因暖流绕经炎热的墨西哥湾后而流出,因此规模很大,水温很高。

秘鲁寒流是世界最强盛的寒流。

秘鲁寒流是由南半球寒冷的西风漂流在南美洲西岸转向而成。

再加上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加之沿岸盛行离岸风,海水偏离海岸,致使中层冷水上泛到表层,使其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寒流。

2.产生的影响

(1)气候。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与北欧气候有明显增温增湿作用。

使沿岸形成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使这种气候延伸至北极圈以北。

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岸气候有显著的降温减湿作用。

由于受其影响南美的热带沙漠气候北延至赤道附近。

并使南美洲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夏季比较凉爽。

如秘鲁寒流北端的科隆群岛,虽地处赤道附近,但这里气候终年凉爽,寒带的动植物也屡见不鲜。

如生活在极地的动物企鹅。

赤道地区常见的对流雨,在这里也悄然消失。

气候也随之干燥。

这主要是秘鲁寒流影响的结果。

(2)渔场

世界四大渔场中的北海渔场和秘鲁渔场的形成与它们有关。

北海渔场是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冷水交汇而成。

秘鲁渔场是因秘鲁寒流经过,秘鲁寒流属于补偿流中的上升流,上升流把海底的盐类物质带到大洋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养料,也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鱼类在此富聚而成。

(3)航运

顺洋流航运速度快,逆洋流航运速度慢。

许多航线都是按照洋流而设定的,北大西洋暖流是北大西洋上的“三角航线”的组成部分。

3.全球变暖、厄尔尼诺对这两支洋流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全球变暖会导致北大西洋暖流减弱。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格陵兰岛的冰盖和北极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大量的淡水注入北大西洋。

而水的下沉速度与含盐量和密度有关,盐分多密度大,水的下沉速度就快。

淡水比含有盐分的海水要轻而且密度也低,即使是冷水也不会沉得太深,所以在北大西洋中融化的冰水下沉速度急剧下降,大量淡水积聚在洋面上,导致从北大西洋暖流缺乏向北运动的动力,使其速度减慢,甚至最终会停止。

科学家预测,如果北大西洋暖流流速减慢的现象持续下去,英国冬天的温度将在未来10年里下降2度,而如果洋流完全停止的话,在未来20年里,北欧和西欧的平均气温可能会下降6度甚至10度,会让这里的冬天变得异常寒冷。

厄尔尼诺对秘鲁寒流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的一种现象,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高出大约4℃。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

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

这一暖流使原受秘鲁寒流影响而形成的冷水域变成暖水域,南美西岸的气候出现异常,原本干旱的地方却洪涝成灾。

如智利北部连续的滂沱大雨把这个国家的沙漠变成了花儿盛开、河流湖泊纵横的草原;秘鲁渔场也因此而造成海洋生物浩劫:

鱼死鸟亡,海兽它迁,渔类大幅度减产。

※海水盐度高低的原因:

纬度(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同纬度边缘海地区主要考虑洋流、同纬度的近岸地区主要考虑径流量、海域的封闭程度、融结冰。

※渔场成因:

温带、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区、上升流海区

不同原因—营养物质(无机盐类)—丰富的饵料(低等生物)—渔场

※潜水、承压水:

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是潜水;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是承压水

※潜水等水位线的相关问题:

①、判定潜水的流向:

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②、、潜水埋藏深度:

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

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大概值)。

③、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

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④、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⑤、潜水等水位线和地表起伏呈正相关;承压水等水位线与地表无关

※潜水井、承压井、自流井

由潜水补给的井是潜水井,由承压水补给的井是承压井,自流井是承压水能自动流出地表的井。

※潜水埋藏深度和潜水位:

埋藏深度指潜水离开地面的垂直距离,潜水位指潜水的海拔高度。

※水循环的环节:

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输送(地表和地下径流)、蒸腾、下渗

※土壤

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表层,是土地(由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组成的陆地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肥力的形成主要受生物循环控制。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理想土壤:

空气(20%-30%)、水(20%-30%)、矿物质(45%)、有机质(5%)按一定比例组成的、能同时并长期提供肥力的土壤

3.土壤类型的分布,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呈现地带性分布规律。

一般水热中等条件下土壤肥力最高(中温带草原地区:

温度适中,降水较少,有机质丰富,积累多,水肥气热协调;但由于降水少,呈碱性),如黑土、黑钙土等;湿热条件下土壤淋溶强烈,多呈酸性,养分循环快,肥力一般不是很高;干旱条件下,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少,盐分积累,多呈碱性;高寒条件下,土壤发育程度低。

耕作土壤中,我国北方黄土地区为黑垆土,南方为水稻土。

4.土壤(土地)退化问题:

土壤肥力降低,严重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有水蚀(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以及不合理耕作等。

5.地带性土壤是在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水热特点的土壤。

四川盆地的地带性土壤是黄壤,紫色土是在特定的岩石环境—紫红色的页岩和砂岩—形成的。

是非地带性土壤。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红壤,具有酸、瘦(肥力低),黏重的特点,适于喜酸的茶树、杉木、马尾松、毛竹等生长。

改良红壤的措施有:

增施化肥、有机肥和绿肥,秸秆还田,施用石灰中和酸度,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

6.土壤形成的两个阶段:

原始土壤、成熟土壤;两个过程:

有机物质的积累、营养元素的富集

7.适宜的水分有利于植物养分的吸收,过多的水分加强了养分的淋失;适宜的热量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量,过低或过高的热量会抑制光合作用或消耗较多储存的能量。

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自然地理要素中的气候和植被因素。

土壤肥力的综合分析思路在于气候中的光热水的配合和协调,植被影响土壤的有机质的百分比。

※生物

生物要依赖环境,并和环境相适应。

环境影响植物的个体形态和生理机能。

光照影响植物的分布(密林上层、密林下层;阳坡、阴坡等)和产量(光合作用量);热量影响植物的分布(不同的纬度地带有不同的植物)和种类(某些植物只分布在特定的纬度地带);水分对植物个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影响最为显著(水湿环境和干旱环境的生物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形态和生理机能上)。

生物循环、大气运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水循环是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形式。

※自然带

1.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

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

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是区域的水热组合;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的典型自然景观,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2.不同自然带具有不同的景观特征,体现了水热条件的时空分布情况。

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温带及寒带地区的自然带景观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各地景观特征的变化,显著影响到该地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及精神风貌。

3.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域分异规律。

三个地带性规律的影响因素分别是热量、水分、海拔

4.非地带性分异的典型实例:

非地带性气候影响下产生的自然带一定是非地带性的自然带。

绿洲、紫色土等是地下水和岩石引起的非地带性分部;分布范围和分布特点的改变也是非地带性的典型。

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中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是高考区域地理重点考察的内容,要明确具体的分析思路,以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如下图

⑴位置和地形地势决定气候:

位置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纬度因素和大气环流因素(海陆因素)等气候分析的宏观因素,地形地势等主要的下垫面状况决定了气候分析中的微观因素。

⑵水受气候和地貌控制。

地形地势是河流之父、气候是河流之母。

地形地势决定了河流的水系特点,典型的影响河流的流向、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状况;气候决定了河流的水文特点,典型的影响河流的水量、水位的季节变化、补给、结冰期(河流的含沙量受植被影响)。

河流的水能资源受水文水系特点的共同影响(落差、水量、河流数量)

⑶生物受气候和水环境的影响。

一地的生物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气候中的光照、热量、水分的影响。

喜光植物、喜阴植物(光照);不同纬度带的植被不同(热量);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个体形态和生理机能(水分)。

⑷土壤主要受气候和生物的制约。

一个地方的气候决定了该地地壳的风化程度,进而影响土壤中的矿物质,气候中的热量和水分不仅影响着土壤的水分和空气,还影响着土壤的热量;生物的光合作用决定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⑸自然带是陆地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

自然地理要素间表现出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特点。

※雪线问题

经典案例。

①喜马拉雅山地的南坡和北坡相比:

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比北坡高,雪线比北坡低(水大于热);右侧的高度数据对应山地自然带的高度。

②阿尔卑斯山地的南坡和北坡相比:

同一自然带雪线海拔南坡比北坡高,(热大于水);

③天山山地的南坡和北坡相比:

同一自然带和雪线海拔南坡比北坡高,(水热一致);因为北坡降水丰富,在2000-2700米的海拔高度上存在针叶林和高山草甸草原带。

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原为夏季牧场,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为冬季牧场。

南坡因水分条件很差,没有林带的分布。

北坡因有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气流,在2000-2700米的高度范围存在山地针叶林带。

④吕梁山东西坡相比:

东坡同一自然带海拔比西坡低(吕梁山海拔高度低于3000米,无高寒荒漠和积雪冰川带):

东坡为东南季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湿度较大,自然带海拔高度东坡低于西坡。

【研究】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自然带探讨:

08年天津卷选择题3~4题考查东非高原的气候成因,有从海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和从陆地吹来的干燥气流。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东非高原的东部,本身受地形的影响,综合考察结果,南坡为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山麓地带有热带雨林带的存在,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5ºS左右,从太阳光照分析,南北坡的光照差异较小,自然带的分布应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坡受暖湿气流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多,加之位于赤道附近,热量充足,所以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但乞力马扎罗山出现了落叶阔叶林带而缺失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和高山灌木林带,而在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大致相同高度上则出现了这三种林带。

究其原因,应不是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而可能是地形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乞力马扎罗山山势陡峻,又为火山喷发形成,在3000米以上,可能缺失高山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和高山灌木林发育的土壤,而只能形成高山草甸草原带。

由于缺失针叶林带,也相应的不会出现针阔叶混交林,而出现落叶阔叶林带。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自然带非地带性分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

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荒漠

地形起伏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

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狭长

沿海岸南北延伸

地形(科迪勒拉山系)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

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

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洋流

2.自然地理要素的非地带性分析

(1)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

四川盆地因紫红色的页岩、砂岩而形成紫色土

(2)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异常:

滨海平原因盐度上升出现碱蓬草地

(3).局部地热异常:

冰岛热泉的苔原因地热影响而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