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550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西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一

古诗三首

凉州词

送元二使安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凉州词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

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音乐背景,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我们三单元的主题是“母亲河”,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

  

(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示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

  3、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4、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谁来试试?

  5、师生合作读古诗。

  6、齐读古诗。

  7、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8、请大家静静地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三、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预设一:

学生对“孤”的感悟

  1、诗象:

孤城、万仞山

  

(1)这座孤单单的城。

指的是哪座城?

引导学生从注释中获取玉门关相关知识,师补充介绍玉门关。

(出示图片 )

  

(2)为什么作者称之为“孤城”?

  引导感受:

a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

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四周荒无人烟,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城”。

  b这样的一座城,不远处就是万仞高山,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渺小、孤单)——这就是诗句中说的“孤城”。

  (3)了解“片”的用意。

  师抛疑:

"片"在这可以换成什么词?

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

(“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

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单薄。

  (4)指导朗读本句,可以把“一片孤城”和“万仞高山”对比读,读出戍边城堡的“孤”。

  引导:

孤城周围除了高山,还有什么?

  2、诗象:

黄河

  

(1)读读这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回顾“黄河入海流”的观察角度,了解本句诗的视角:

逆着黄河流向,自下而上远眺黄河。

  (3)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白云中流出来的黄河像 (想象练说,引导学生用比喻句表达)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条黄河?

  (5)指导朗读:

让我们读出黄河的源远流长,读出黄河奔腾万里的气势。

  3、深化“孤城”的意境。

  巍巍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

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

(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孤、心孤、情孤啊!

  4、带着我们的感觉,自由读两句,读出古诗的意境。

  预设二:

学生对“怨”的感悟。

  1、感悟“杨柳”的双关。

  

(1)理解“怨”,思考:

埋怨杨柳什么?

(不发芽)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吹不到,杨柳自然不会发芽。

战士们是多么盼望见到春风轻拂,杨柳吐绿啊?

但在这茫茫高原,那只是奢望。

埋怨杨柳有用吗?

所以作者说——读后两句

  

(2)杨柳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指的是战士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子。

介绍古人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3)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

(课件出示:

出示跟杨柳有关的一些诗句,让学生和老师轻声诵读。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代——无名氏《送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当戍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悲凉的折杨曲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理解后两句的意思。

  (5)指导读后两句。

  2、感悟“春风”的深意。

  春风,表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风。

它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

戍边将士们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很多将士魂归关外。

  3、拓展:

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

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

(配哀伤的乐曲)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4、 激qing创境,配乐齐读古诗。

  四、课外拓展:

自学王翰的《凉州词》。

  板书:

写景

凉州词抒情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够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的意思,并能试着讲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生搜集送别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陪着诗人李白送走了孟浩然,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首送别诗,1200多年前,这首诗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传唱千年,被称为唐人别诗之绝唱,这就是《送元二使安西》,谁写的?

2.读诗知意

(1)引出课题,了解题意

①共同书写诗题。

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②学生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齐读诗题。

(2)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补充。

(强调王维的诗的特点:

“诗中有画”)

(3)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练习读诗,在此项活动中重点指导“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朝”和“舍”的读音。

(4)读懂诗意

①学生结合幻灯片的注释,自读自讲诗意。

②学生试说诗意,教师点评、补充。

③出示译文,男女生合作读。

④趣译诗句,学生齐读。

(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这首诗的诗意不难理解,给学生设置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3.吟读悟情

过渡语:

学习“品诗”。

读诗如品茶,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才叫品。

读诗不仅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把诗的韵味和感觉读出来。

这就叫品诗。

王维的诗应该怎么品呢?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诗情画意。

1教师示范吟读古诗,学生模仿。

2吟读方法指导。

3教师吟读第一句,说出想到的画面。

4教师吟读第二句,学生说想到的画面。

5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画面,教师指导。

6交流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板书:

雨舍柳美景)

⑦品味画面。

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新嫩绿的杨柳。

那么我们刚才的朗读为什么如此悲伤呢?

(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品诗。

这一环节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渐入诗境,体悟情感。

(4)简介“柳”的含义

折柳赠别古来有之。

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样的诗句。

后来人们就常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不舍的意思,因为随风舞动的杨柳最容易勾起人们千丝万缕的离愁,而且“柳”与“留”谐音,柳就成了离别的象征。

(板书:

愁情)

⑤解释“愁情”。

(图文介绍)这就是阳关。

阳关以西便是大漠茫茫,黄沙漫天,陪伴元二的将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凉。

从渭城经过阳关,再到安西,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

王维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奉命出使塞外,他深知塞外的苦寒。

⑥师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板书:

无故人)

⑦深情演读。

过渡语:

别时容易见时难!

王维在元二走后的五年便去世了,因此这首诗也是王维与元二的诀别诗。

王维与元二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4.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除了友情,还有亲情、师生情等,也许,你也有一些话想对亲人或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分别很久的朋友,课后,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好好珍惜这份真情吧。

6、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朝雨客舍杨柳图

依依惜别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

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要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读。

”(朱熹)读得准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初悟诗的音韵美。

处于记忆黄金时期的儿童朗读音韵和谐、语言精练的古诗必熟记于心,“心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李光),背默之举无疑能强化学生对古诗整体的直觉感受。

   3.想象诗中画面。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随机指导理解“三万里河”和“五千仞岳”的虚指写法。

   4、疏通诗义后追问:

    ①这里的“胡尘”,写出的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所扬起的尘土吗?

    ②听音效展开想象:

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③哀声遍野,生灵涂炭。

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

(板书:

泪)这滴滴流淌的是怎样的泪啊?

    ④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

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

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

   4、参读陆游的《示儿》,深化感悟。

    ①“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

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

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呀!

——引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②又一个十年过去了,遗民们苦苦盼望的南宋王师来了没有呢?

背诵陆游《示儿》,南宋王师盼到没有,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此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③古诗读到这里,你觉得“遗民”的“遗”仅仅是“遗留”的意思吗?

(遗忘、遗弃)

     是谁早早地遗忘了他们?

是谁无情地遗弃了他们?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啊?

   2、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3、沉沦的是无道昏君,堕落的是无耻佞臣。

(课件播放MTV《满江红》)面对破碎的河山,面对苦盼的人民,抗金名将岳飞喊出了“尽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

四、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结合作者的遭遇介绍,告知学生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诗歌最突出的主题是表现恢复中原、统一中国有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课外合作收集陆游的爱国诗,进行编报等相关语文活动。

    延伸课外再读诗,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3、4(3)、5(3)和6的练习。

  

(2)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选学李白、陆游的诗一首抄录并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