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96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宏观经济复习题2docWord下载.docx

宏观经济学:

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

整体经济的运作。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如何理解GDP这一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这一含义有如下几方面意思: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1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6>

GDP-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GDP指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①没有反映大量生产性非市场交易活动;

②没有反映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的代价:

劳动力的条件、时间、生态的破坏、环境污染;

③没有反映收入结构与分配;

④产品质量的提高没反映;

⑤地下经济的合法部分,为逃税而未统计入GDP中。

4、简要说明核算国名收入的方法

A、产品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

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o一般包括以下儿个项目:

消费(即居民支出,但不包括建造住宅的支出)、总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净出口(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表示本国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其市场价

值)。

GDP=C+I+G+(X.M)

B、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

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它包括以下儿个项目:

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公司税前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5、简述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最基本的心理规律: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即边际消费倾向MPC有递减的趋势。

消费函数C=C(Y)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函数可用下列方程表示:

C=a+b(Y)

式中,a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收入为0时举债或动用过去的储蓄也必须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费;

b为边际消费倾向B;

b(Y)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是基本相似。

除了存在很多限

制条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

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2)国家税收政策。

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容易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这些支出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

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多了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6、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投资等于储蓄与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收入支出模型中的投资等于储蓄有何不同。

P437,P448

凯恩斯理论中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而国名收入核算中的U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活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

前者为均衡的条件:

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

而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因此,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事后相等,而凯恩斯理论中的是事前相等。

宏观统计恒等式中T三S指的是实际投资

和实际储蓄,即实际量,它们之所以相等,其关键作用的是存货投资。

7、推到IS曲线并说明其含义。

利率r下降,导致了投资I的上升,投资I的上升又导致了支出E的提〃高,所以E往上移动,由经济的均〃衡条件E=Y可知,收入Y也将上升。

IS曲线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TS曲线表示的是使投资等于储蓄的商品市场均衡的各种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

第二,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明:

在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将对应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

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将对应一个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

第三,在IS曲线右边的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商品市场的非均衡点;

在IS曲线左边的任何一点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点。

8、推到LM曲线并说明其含义。

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上升将导致收入y的上升,由此便可得到LM曲线。

LM曲线的含义:

第一,LM曲线表示的是使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的货币市场均衡的各种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的组合。

第二,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它表明:

一个较高的利率水平,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将产生一个较高的国民收入水平;

相反,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将产生一个较低的国民收入水平。

第三,在LM曲线右边的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点;

在LM曲线左边的任何一点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给合,都是货币需求水于货币供给

的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点。

9、凯恩斯有效需求的基本框架。

流动偏好包括了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

而这一图所概括的凯恩斯经济理论纲要,包括以下几点:

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消费有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三、

四、

消费倾向比较稳定。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投资乘数大于1。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

变动关系。

五、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

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10、

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

这四个目标之间是有矛盾的。

如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是指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利用,没有闲置和浪费。

物价稳定不是价格静止不动,略微上升和下降都属于物价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之间的矛盾,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或者确定重点政策目标,或者对这些政策目标进行协调。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又要考虑社会的承受力或可接受程度。

上述经济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互补关系,也

有交替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交替关系是指一个目标的实现对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有排斥作用。

经常见到的是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

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对经济政策目标进行价值判断,权衡轻重缓急和利弊得实,确定目标的实施顺序和目标指数的高低,同时使各个目标能有最佳的匹配组合,使所选择和确定的目标体系成为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

11、用IS-LM模型解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22

12、论述凯恩斯主义学派对经济衰退的认识并说明为何凯恩斯主义倾向于使用财政政策来一直衰退。

P573

凯恩斯认为,形成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1)

2)

3)

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造成消费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的不足及其原因:

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长期内),造成投资引诱下降,投资需求不足;

灵活偏好与流动性陷阱,导致人们把货币保存在手边,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便不再下降。

必须发挥政府作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就是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

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收入,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此,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13、什么是财政政策,使用原则及存在的自动稳定的作用是什么。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

它包括: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

这种政策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经济萧条,扩大社会就业量。

它可以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支出来实行,也可以通过减税的办法来实行,还可以“双管齐下”。

这些政策的实施既可以直接扩大社会总需求,也可以间接扩大私人消费和投资。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

这种政策的目标在于减轻或消除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它可以通过减少政府购买支出或增加税收、或“双管齐下”的办法来实行。

这种政策的作用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财政政策运用的基本原则是“逆经济风向行事”。

另外,由于财政制度某些内在的特点,其自身也会自动产生一种弱化经济波动或者有益于经济稳定的作用,这种作用叫做财政政策内在稳定

[一,个人所得税与公司的所得税。

器作用。

具体来说,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制度包括:

第二,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

第三,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14、什么是货币政策,使用原则及传导机制是什么。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利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需求的行

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总需求。

这是因为:

(1)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投资需求,利率下降会降低投资者贷款所付的利息,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收益,刺激投资者增加投资。

(2)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消费需求,利率的下降会鼓励人们更多地消费,减少储蓄。

(3)利率的变动还会影响国外需求,如果降低利率,会促使外国短期资木流出,在本国外汇市场上,外在供给减少,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浮,这有利于促进本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可见,利率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的反方向的变化。

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

经济萧条时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因为货币供给增加时,利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容易。

反之,经济膨胀时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

换言之,货币政策的使用原则也是逆经济风向行事。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工具主要是

(1)公开市场业务

(2)调整再贴现率(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5、作图分析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情况的政策效果。

10

1、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在IS——LM模型中,LM曲线越平坦,或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应越大,货币政策的效应越小。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

IS曲线成为一条垂直线,而LM曲线成为水平线,则财政政策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这就是所谓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当利率水平特别低,以致于人们认为它不可能再降低(债券价格高到不可能再高了),从而货币投机需求变得无穷大时,LM曲线就会成为一条水平线。

这时候,由于人们会把手中持有的全部债券都换成投机性的货币余额,所以中央银行想用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办法来降低利率并刺激投资的增加,是不可能有效的。

这就是凯恩斯陷阱。

但是,如果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办法来增加

总需求,则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它不会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不会对私人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实际上,即使IS曲线此时不是垂直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财政政策也能充分发挥作用。

u丫

2、古典主义极端

与凯恩斯主义极端相反的一种情况是所谓古典主义极端。

具体说,当IS曲线成为水平线,而LM曲线成为垂直线时,货币政策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而财政政策变得完全无效,这就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当利率特别高,以致于人们认为它不可能再提高(债券的价格不可能再下降),从而货币投机需求就会变得等于零时,LM曲线就会成为一条垂直线。

这时,人们都不愿意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在手中,而是尽可能多地购买债券。

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无论是政府支出的增加还是税收的减少,都会引起财政赤字,由于私人手中己经没有闲置的货币,只有当私人部门减少同样数量的投资支出时,政府才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所以,此时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是完全的,财政政策的实行并不能引起国民收入的任何变化。

实际上,即使此时IS曲线不是水平线,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财政政策也是完全无效的。

但是,如果实行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则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下降,从而促进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16、简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不同的政策会遭到不同阶层和集团的反对。

例如增税会遭到整个社会普遍的反对;

减少政府购买会遭到强有力的垄断资本家的反对;

削减转移支付会遭到一般平民及其同情者的反对;

增加公共工程投资因为有可能与民争利而遭到某些集团的反对。

第二,有些政策执行起来比容易,但又不一定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减税一般不会引起公众的反对,但在萧条时期人们不一定会把减税所增加的收入用于增加支出。

第三,任何财政政策都有一个“时滞”问题,因为任何一项措施从提出方案、议会讨论、总统批准到贯彻实施,都有一个过程,在短时期内很难见效。

然而在这一段时期内,经济形势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第四,整个财政政策的实施还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大选之前通常不会执行增税、减少转移支付之类容易引起选民不满的财政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一一P527

17、比较政府购买指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P536和P467。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财政政策乘数。

因为财政政策乘数考虑了政府支出增加导致的利率上升而使私人投资减少即挤出效益。

18、简述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利率与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反方向的变化,利率高时,人们持有较少的货币;

利率低时,人们持有较多的货币。

如果利息率特别高,以至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上升,此时购买债券特别有利,即使万一利率还会上升,债券价格下降,会带来一定的资本损失,但此时极高的利息收益会补偿债券价格下降的损失,这时人们会把所有的用于储蓄的货币都购买债券,而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将等于零。

另一方面,如果利率下降,并下降到特别低的水平,以至于人们认为它不会再低下去,相反债券价格是如此之高,不会再高,这时持有货币将最有利,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货币需求曲线成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凯恩斯把这条直线叫做流动性陷井。

流动性陷井的政策含义很简单,由于陷井的存在,无论货币供应量如何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投资因此无法被刺激而增加,货币政策将失灵。

19、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20、为什么宏观经济政策被称作需求管理政策?

21、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22、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23、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和滞涨的状态。

24、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两者的异同。

25、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以上几题的答案见练习册P106—P110)

27、AD曲线的推导

.

1

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

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与El,E1点。

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l和rlo将P1孙

yl标在下图中便可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

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U曲线/

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

E2/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

中的E2,又可在下图找到D2。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

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f・

薄都标志学

To

于是就有许多P与2

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的一系列点。

把这些点/遂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便是总需求曲线AD.-

28、IS-LM模型和AD-AS模型的关系。

IS-LM的研究对象是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它的前提是“价格短期内不发生变化”,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以及利率的影响。

它适用与经济的短期研究,也就是给定一个价格水平,厂商在任何时候愿意供给商品,也就是说需求在这里完全控制着国民收入。

从这个模型可以推导出AS-AD模型中的AD曲线部分。

而AS-AD研究的是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它假设'

价格短期内不变而长期发生变化。

适用与长期,此时国民收入的决定是需求和供给共同来决定,这个模型强调货币政策对总体价格水平与生产总量的影响。

AS-AD曲线可以看成是TS-LM曲线的扩展。

29、用AD-AS模型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并说明通货膨胀的影响。

30、试述总供给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从总供给方程式可以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从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也可以推导出总供给曲线的方程式。

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和总供给曲线方程式在本质上代表了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

根据短期总供给方程式,产出与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相关。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失业与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相关。

当研究产出与物价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更方便,而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时,菲利普斯曲线更方便。

总供给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仅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讨论补充和深化了总供给的分析。

1=1

31、作图分析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

一、凯恩斯的观点:

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

凯恩斯认为,在未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

这也就为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二、菲利浦斯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菲利浦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

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

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低;

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这就是说,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

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是因为通货膨胀使实际工资下降,从而能刺激生产,增加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

菲利浦斯曲线提出了这样几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成本推动所引起的,这就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

正是根据这一理论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联系起来;

第二,承认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交替关系。

这就承认了凯恩斯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不会并存的观点;

第三,当失业率为自然率U时,通货膨胀率为零。

因此,也可以把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通货膨胀率为零时的失业率;

第四,为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就是可以运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

也可以运用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这也是菲利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菲利浦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基本符合50-60年代西方国家实际情况。

70年代末期,由于滞涨的出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又不存在这种关系了。

于是对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又有了新的解释。

三、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菲利浦斯曲线:

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1)货币主义者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浦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

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

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浦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菲利浦斯曲线长期。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

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短期菲利浦斯曲线正是表明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的曲线。

所以,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在短期内是可以成立的。

这也说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

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短期有效性。

在长期中,人们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

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

这时人们要求增加名义工资,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通货膨胀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

这时菲利浦斯曲线是一条垂线。

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而且,在长期中,经济中能实现充分就业,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

因此,垂直的菲利浦斯曲线表明了,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失业率总是固定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以引起通货膨胀为代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不能减少失业。

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长期无效性。

SPC1和SPC2为不同的短期菲利浦斯曲线,LPC为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短期菲利浦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菲利浦斯曲线长期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u)出发的垂线,说明长期中失业率是自然失业率,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2)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

理性预期学派所采用的预期概念不是适应性预期,而是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预期,其特征是预期值与以后发生的实际值一致的。

在这种预期假设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即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从而也就无法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

所以,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浦斯曲线都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垂线,即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

由此得出的推论就是:

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理论的发展,是对西方国家经济现实的反映。

凯恩斯的论述反映了30年代大萧条时的情况,菲利浦斯曲线反映了50-60年代的情况,而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论述,反映了70年代以后的情况。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与理性预期学派,围绕菲利浦斯曲线的争论,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凯恩斯主义认为,无论在短期与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