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969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软件工程专业群建设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

软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把工程师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实训和校外实训两个培养阶段。

在项目实训阶段,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在项目实训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

从2010年3月开始软件工程专业与国内知名软件公司合作,每年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开始了为期四个月左右的在校实训。

在培训的过程中学生不外出实训,由知名软件企业提供实训案例和项目资源,派项目经理及老师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利用学院的实训场地设备对学生完成实训教学。

实训中所开设的课程按相应学分折算充抵学生一学期在校所应完成的学分数,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把实训与在校的学习联系起来。

为了保证学生在企业1学期学习的培养目标,按照培养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将来毕业后的职场定位,结合实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实训内容进行细化。

考虑到我院实际情况,培养内容侧重于软件实现(编程)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当前软件编程技术的发展主流,划分为Java和.Net两个方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深度培养。

同时兼顾学生将来的发展,适当增加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等工程能力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制定培养计划。

引入企业开发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形成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有利于建立滇池学院独有的循环人才培训体系。

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最终形成理工学院独有的知识库,包括培训手册、科技成果和一系列软件项目文档,并形成软件专利。

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实习基地建设,聘请企业工程师为学生作相关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专业发展动态。

坚持服务于社会的宗旨,密切联系软件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

加拿大达内IT培训集团深圳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云南众成软件培训学院和云南信龙科技有限公司。

实训基地软件、硬件建设情况良好,企业文化优秀,管理制度全面,管理人员负责,硬件设施精良,使用情况良好。

目前软件工程专业拥有毕业生251名,由于该专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就业一直领先于其他相近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8.7%,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5.5%,2013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4.9%。

2014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85%以上。

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就业方向,对软件领域的发展也是充满了信心,基本都在软件领域找到满意的位置,实现了学以致用、学以可用。

得到了好的工作机会,其中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InfosysTechnologiesLtd)公司、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昆明雅富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昆明航空有限公司,同方科技,法国城市照明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AlphawaveTechnology(s)PTEltd.,Singpore,北京南天软件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软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单位。

2011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杨雪,毕业后就职于新加坡?

alphawaveTechnology公司,目前担任EP级软件工程师。

毕业前留言:

“选择滇池学院,选择软件工程专业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决策。

”这就是学生对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认可。

部分毕业生到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美国沃勒冈州立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云南大学等高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毕业学生汪晓锋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胡良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博士。

理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大学生课外科技比赛,多项赛事获得国家级奖项,2013学年获奖成果如下:

Ø

获“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JAVA软件开发本科组国家三等奖”1项。

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创新设计大赛本科组国家一等奖,是云南省唯一获国家奖的本科院校,也是全国本科组参赛院校排名第一的院校;

获201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3项;

获省一等奖2项;

获省二等奖4项;

获201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省三等奖1项。

应届毕业生刘刚、蒋杰的论文荣获2014年云南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优秀奖。

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万亿元(快报数据),同比增长24.6%。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呈现两个趋势:

一是软硬比例趋于协调,软件设计比重逐年增加。

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业收入比重达到25.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提高6.8个百分点。

二是软硬融合步伐加快。

随着产业发展层次的不断提高,纯粹的硬件设备越来越少见,绝大多数硬件都含有嵌入式软件、平台软件或应用软件,硬件设备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取决于其中软件产品的价值技术含量。

以彩电为例,创维、海信、长虹等主要厂商通过组织力量研发配套软件,或与软件企业开展合作,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软件企业及互联网企业也开始涉足硬件制造领域,如乐视网推出电视产品,奇虎360推出随身WiFi设备等。

在201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跨越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将“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这也将促进大量软件开发类及运用类人员的需求。

我院的学生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几年来,我院通过对云南地区和全国实际情况的考察,了解到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它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卫生、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

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

因此,为积极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群转型发展有利于学生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遵循“面向工程、厚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指导方针,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构建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创新“双证通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订单式”培养;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并具有良好的软件设计能力与实现能力、项目规范管理能力、交流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在校企共建项目中锤炼出来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健全多方评价、共同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开展校企联合项目开发为主的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社会服务。

依托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取得的课程体系、教师优势、教学经验、实训基础等资源发展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

(二)具体目标

(1)软件工程专业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能力一体培养的工程教育理念运用于软件工程领域,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建立“2+3/4+5/4”三段式8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有详细说明)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施“通过实践练通理论”的实践导向型教学模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通过实践练通理论”是从实践出发设计教学,通过让学生不断练习,而掌握必要理论的教学模式。

实施此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完全明了从实践到理论之路,并精心设计关节点,再以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提供机会让学生练熟、练透,从而促使学生具备精熟的职业能力。

(3)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在校企合建项目中锤炼出来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以建成一支经验丰富、技术服务能力强、梯队配置合理,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教学团队为目标。

根据“校企共建、专兼结合、分类培养、重点突出”的原则,采取国内外培训、企业锻炼、院校交流等方式,按照教学需要,合理培养师资,完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梯队。

普及“双师型”师资,要求专业教师拿到相关课程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专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开发。

每位教师确定一个主攻的职业方向,在实际项目中“摸爬滚打”,锻炼职业岗位能力,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并带领学生参与项目,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4)建立健全多方评价、共同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级联式顶岗实习机制,双线并行的过程管理机制(双机构、双导师、双手段——现场管理和网络管理),多渠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认证评价、用人单位评价)。

形成的多方评价、共同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5)教学资源建设,围绕“IT”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环境。

重点建设3门具有全面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成1或2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资源包。

(6)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各项管理制度。

三、建设内容

(一)专业集群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群主要面向程序设计与开发、软件工程实施与管理,以软件工程专业为重点,带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这四个专业构成软件工程专业群。

专业群共享相关的课程资源、实验实训室资源、师资队伍资源。

四个专业可以互为基础,彼此促进发展(当今的电子信息产业,软、硬件技术密切结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以软件工程开设的专业开课程为基础,做好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

软件工程课程设置分设以下模块:

数理基础(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专业基础(电路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软件编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EE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Net开发技术)、软件测试(软件配置管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设计(软件项目案例分析与设计、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重构与设计模式、软件工程等)。

专业课程共享如表一。

表一、软件工程专业群课程共享表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

物联网工程

数理基础

专业基础

电路基础、数据库

电路基础、数据库、计算机网络

软件编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做好软件工程各课程模块的教材建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培养目标;

每个模块安排1-2名骨干教师;

在5年内编写3~4门教材,努力争取申请建设1~2门院级或省级精品课程。

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发挥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信息化专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

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开放的,特别是对应用型学校开放的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

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本行业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预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和建设。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软件工程专业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能力一体培养的工程教育理念运用于软件工程领域,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建立“2+3/4+5/4”三段式8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图1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得学生能深入理解技术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入了解技术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紧密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创新和运作能力。

前四学期“厚基础”,即重点完成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通过强化数理基础模块和注重专业基础模块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方法、创新工具的掌握,让学生更早了解工程背景,为专业后续模块学习和工程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第五学期“强能力”,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后期的实训和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之间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习,实习使学生学习和实践软件企业的管理运作、业务流程及项目开发流程,了解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团队合作的要求,体验企业文化氛围。

第六学期“重应用”,学生利用一学期的时间指定企业在学校进行项目实训。

在特定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采取基于工程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另外,通过加强与软件企业合作,遵循我校的学分标准,学生在此环节获得的学分有效,从而将软件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强能力”,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对前几个期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地整理,并加强学习部分实践类课程。

第七学期后半学期“重应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第八学期“重应用”,学生将利用一学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通过企业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工程实践环节,强化学生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求来源于企业。

(三)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软件企业进行调查与分析,确定学生成为卓越软件工程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再将抽象的专业能力具体化为能力要素,针对每个能力要素确定其对应的知识点;

对能力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能力单元,然后对各个能力单元及其对应知识单元(知识点的组合)进行封装形成“模块”,通过若干个相关模块的有机搭配构成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和以工程对象为轴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3.1以专业能力为导向,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

模块化教学是变“知识输入”为“能力输出”的一种先进的教学体系。

将传统的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为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模块化体系的方式(如图2所示)。

图2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示意图

基于上述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思路,构建针对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模块化教学体系(见图3)。

在上述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中,一项专业能力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模块的知识和应用来描述。

一个模块是围绕学生能力涉及的知识的有机组合,针对特定的能力单元设置,面向能力培养重构模块的教学内容,对传统模块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拆散、揉和优化。

模块既包含理论知识讲授,又有工程实践训练。

专业综合设计采用典型的真实工程项目,对相应能力进行培养。

模块具有可重组性和教学内容的非重复性,对应能力的培养环节连贯、递进,可适应不同类型软件工程师的培养需要。

模块化教学体系执行计划总学分为16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72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比达到44%。

第1-4学期主要学习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模块;

第5学期在校学习专业模块;

第6学期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实训;

第7学期前半学期在校加强学习专业模块,第七学期后半学期和第8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工程实际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与企业深度合作,根据职业标准动态的调整专业课程开课计划、更新教学内容。

图3模块化教学体系

3.2以工程项目教学法为轴心,开展实践教学

工程项目教学法是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围绕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

通过工程项目教学法,将理论讲解、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活动等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

在一个或多个教学“模块”中,围绕典型工程对象(如一个软件项目、一个商务案例等),按照“任务驱动”模式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用多少,讲多少,最终覆盖所有相关能力要素。

在课堂上一边理论讲解,一边动手实践,两者合二为一。

(四)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按照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原则,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

4.1校内实训基地

1.完善软件设计实训室。

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换和增添设备,建成能同时容纳70人进行软件编程(Java方向)实训、J2EE项目实战实训、软件编程(.Net方向)实训、.Net项目实战实训,培养学生基于J2EE平台或.Net平台的编程能力。

2.新建物联网信息服务实训室。

增添RFID物联网应用实训室相关设备,按照“远望谷”企业开发体系及管理规范,搭建生产环境,可进行软件技术真实项目的开发、实施与维护,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可同时容纳70人项目实训。

3.完善ARM与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室。

购置ALIENTEKSTM32F103嵌入式开发套件,套件包括实验开发板,仿真器,配套资料,辅助配件及配套导线,设备主要用于课程的教学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使用,设计规模能同时容纳30人。

4.完善FPGA数字逻辑实验室。

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换和增添设备,建成能同时容纳40人进行数字逻辑软、硬件设计,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专业学习中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5.新建金融数学软件实训实验室。

购置与金融数学实训课程相关软、硬件平台,建成能同时容纳30人进行金融分析实训。

4.2校外实习基地

为了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加强实习教学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现有4个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增加2~3个校外实习基础,提供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多数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4.3实训实习基地内涵建设

4.3.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坚持校企共建共管的原则,强调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与管理;

由行业指导教师和校内的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共同评价;

校企共同开发贴近生产实践的实训项目,这样有助于实现零距离就业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4.3.2校外实习基地

健全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制定校外实习基地选择标准。

加强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的建设,制定顶岗实习计划和顶岗实习质量评定指标体系,加强对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使他们了解专业教学要求,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

定期互访,与校外实习基地达成协议,合作培训企业员工,合作开发项目,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方的积极性。

(五)“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5.1专业带头人培养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1-2名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选派到国内、外或着名IT企业培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开扩国际视野、提升业务水平;

通过承担信息系统开发、物联网应用研究、IT运维工程项目、企业兼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等途径提高“双师素质”和技术服务能力,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在省内外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方面形成较强的影响力。

5.2培养和引进骨干教师

在现有教师中重点培养3—4名骨干教师,培养方式包括境外培训学习、学历提升、国内高校和行业培训进修、参加学术会议、获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下企业锻炼、与行业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等,引进3-5名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硕士或以上学历的教师,主要领域为IT运维、软件测试、移动开发、软件外包等。

5.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兼职教师团队建设,改善双师团队结构。

从信息服务行业企业聘请1-2名具有丰富物联网应用经验或IT运维项目实施经验,具有广泛社会资源,熟悉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高素质技术专家为专业带头人,落实顶岗实习,促成学校和企业项目开发合作,培养骨干教师,承担教学工厂建设及专业建设任务;

新聘不少于5名来自合作企业和合作社区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形成一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兼职教师参加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课程标准制定;

参与工学结合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参与校内项目教学和社区信息服务活动的组织;

负责在企业实习和社区锻炼期间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等。

5.4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教研和科研项目;

青年教师平均每年有1个月的时间下企业和社区锻炼;

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参加国内高校和行业培训进修,必须最少获得一种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通过多种措施,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

(六)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6.1建设优质课程

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指导思想,遵循“行动导向”教学原则,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岗位+拓展”模块课程体系要求,努力建设几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见表4-7),努力争取申报1~2门院、省级精品课程。

优质课程的主要建设内容:

1.课程标准建设。

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建设工作。

2.案例项目教学资源库建设。

包括典型案例资源库和拓展项目资源库。

典型案例资源库用于课程教学,拓展项目资源库用于学生课外独立实训,完成结果作为考核依据。

案例项目库含相关项目完整文档、源码及使用说明。

3.技能测试题库建设。

结合职业资格考试题库,适当增加企业实用技术形成技能测试题,为本校学生、异地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实训平台,通过Internet进行异地培训、学习。

4.网络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

建设质量高、内容丰富、使用频率高的网络课程。

6.2开发优质教材

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