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98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教师讲评用58文档格式.docx

C.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D.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C项停顿应为“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C

4.下列对《死水》各节诗大意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它已经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生气,已无可救药。

它已彻底烂掉,丑恶昭彰。

B.第二节,直承第一节的三、四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第三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C.第四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

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般以动显静。

D.第五节,诗人在前四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

A项“没有一点儿生气,已无可救药。

它已彻底烂掉,丑恶昭彰”理解偏激。

A

5.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应该具备三种美,请对照《死水》,指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A.“音乐的美”指的是诗的乐感美、旋律美;

“绘画的美”指的是辞藻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状形绘声的优点;

“建筑的美”指的是格式的对称和句式的均齐。

B.“音乐的美”指的是诗的乐感美、旋律美;

“绘画的美”指的是辞藻的选择和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色彩绚丽的优点;

“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均齐。

C.“音乐的美”指的是诗的音节美、旋律美;

D.“音乐的美”指的是诗的音节美、旋律美;

此题考查对闻一多诗歌理论的理解,属文学常识的范畴。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10题。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

”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

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6.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

从对“一掠”“冲破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等词句的分析可得。

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轻快的生活的渴求。

7.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

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

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

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_________________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于树的神采。

此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翘着尾尖,它不作声疾飞默立

8.第一节中第__________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而第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_________。

揣摩诗句,加以联想和想象可得答案。

二惊喜、雀跃四五欢欣愉悦和满怀的希冀

9.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交织的情怀。

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

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__________感。

透过意象可以品味出作者的情感。

希望失望失落(或“惆怅”等)

10.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

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

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

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

D项“也是一种自信”理解有误。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1—12题。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声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11.下列对这首诗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指的是“咱们的中国”,即“我们大家的中国”。

B.“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揭示出在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不能当家做主的现实。

C.“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显示中国人民蓄积着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量。

D.“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流露出一个民主战士徘徊的心境。

D项,“徘徊的心境”的说法不对,应是暗示未来的祖国将由人民当家做主,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总结了中国的历史,预示了中国的未来,全诗蕴藏着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

B.诗中巧妙地使用了一个反问句,用以增强缄默的火山爆发前的气势。

C.最后两句,化用鲁迅“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

D.这首诗对孕育着革命的旧中国运用借喻的手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磅礴气势。

C项“来展示中国革命的前景”不对,表达的应是向往、憧憬之情。

二、语言运用

13.(2006天津高考,22)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三个适于评价“约旦河”“盐海”的成语。

约旦河滚滚注入盐海。

盐海对约旦河说:

“你整天奔波,活得太累了吧?

什么时候你也能像我一样舒服地徜徉在柔和之中,犹如富贵太太靠在沙发里一样?

”约旦河答道:

“想永远保持新鲜,就不能整日躺在那里做梦!

”若干年后,约旦河依然年轻秀美;

而盐海呢,人们给它取了一个绰号,名叫“死海”。

此题重点考查对语言的筛选、提炼、归纳概括的能力。

作答时应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采集整理。

答案示例:

自强不息苟且偷安流水不腐

语文版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六)

6、中国现代诗二首

(二)

A.撑着(chēnɡ)颓圮(tuí

pǐ)彳亍(chì

)街巷(xià

ng)

B.惆怅(chó

uchà

nɡ)跳跃(yà

o)蝈蝈(ɡuō)打烊(yà

C.羡艳(xià

n)熏陶(xūntāo)枕头(zhěn)贬谪(zhé

D.彷徨(pá

nɡhuá

nɡ)凄婉(wǎn)癖好(pì

)信笺(jiān)

B项,“跃”应读“yuè

”;

C项,“陶”应读“tá

D项,“癖”应读“p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悠长寂寥愁怨冷寞B.太息粉芳篱墙操劳

C.凄清消散家园女郎D.哀曲迷茫休止凄惋

A项,寞—漠;

B项,粉—芬;

D项,惋—婉。

3.文学常识填空。

(1)戴望舒,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_____________”的雅号。

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卞之琳(1910—2000),笔名季陵,著名_____________兼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兼___________研究家。

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_____________(与人合著,商务印书馆)、_____________等九部诗集,译有《维多利亚女王传》、_____________、《莎士比亚悲剧四种》等外国文学著作十三种。

在20世纪50年代曾提出“________________”格律化的主张,不赞成盲目抬高新民歌的地位。

(3)卞之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以诗会友,把他们的所谓诗做到了自己兴致的极致。

1934年郑振铎先生将这三位青年诗人的诗作邀齐,合编了一本_____________;

由此,中国诗坛也便有了“_____________”的美称。

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准确识记。

(1)诗人《雨巷》雨巷诗人《望舒草》《望舒诗稿》

(2)诗人理论家翻译家外国文学《三秋草》《鱼目集》《汉园集》《十年诗草》《哈姆莱特》白话新体诗

(3)何其芳李广田《汉园集》汉园三杰

4.阅读《雨巷》第四节“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回答问题:

“太息一般的眼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其作用。

“太息一般的眼光”运用听觉描摹视觉,更有力地突出了意象的特点。

运用通感的手法,打破了感官的限制,打通了感觉的关联,以形成一种“音色交错的美”。

突出了“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中的“愁怨”的特点。

5.阅读《寂寞》结尾两句诗: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试分析其艺术形式与表达效果。

此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分析能力,应联系诗歌主题作答。

中国古典诗歌中历来就有一种以“动”写“静”的传统,让事物本身来呈现、演出它们自己,而这样写自有一种特殊的力量。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看似一种客观、冷静的陈述,但又暗含了一种人生的荒唐,甚至暗含了一种无声的控诉!

这不曾休止仍嗒嗒行走的“夜明表”,不仅显示了死亡带来的静止,也加倍写出了整个人生的“寂寞”。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9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探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942年7月3日

6.“灰烬”“血和泥”等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仔细分析下文“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等语句可以得出答案。

暗示祖国正笼罩在深重的苦难中。

7.“那辽远的一角”指什么地方?

注意联系写作时间和背景及作者的感情,即可得出。

没有被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

8.诗歌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结构和感情的能力。

根据作者的情感,全诗可以在“手掌粘了阴暗”后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

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被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的赞美。

9.“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诗人为何将这两行诗用括号标示出来?

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充注释,心中的家园与被侵略蹂躏后的阴暗形成对比,诗人心中的哀痛触手可及。

在描写沦陷区的阴暗时,加入这种直观式的描绘,更能透露出诗人对祖国的眷恋、热爱及对祖国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所产生的哀痛。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1题。

长城谣

席慕容

尽管城上城下征战了一部历史

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

多少个隘口有多少次悲欢啊

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蹲踞在荒莽的山巅

冷眼看人间恩怨

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

写你时不能成篇

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

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

敕勒川阴山下

今宵夜色应如水

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

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刻画了长城的形象,“无情”“蹲踞”“冷眼”都是写长城是历史的见证。

B.第二节“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抒发了凝聚于长城的炽烈的民族情感。

C.第三节写诗人对故乡和长城的遐想,月色如水,黄河入梦,吟唱的都是思乡的深情。

D.这首诗再现了长城脚下不断争战的历史,歌颂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D项“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理解错误,本诗中的长城是历史的见证,是炎黄子孙的精神依托。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长城“冷眼看人间恩怨”,它冷峻、无情,诗人借刻画长城,抒发了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

B.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咏叹历史的短暂与长城的永恒,给人以凝重苍凉的感觉。

C.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悠远,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歌颂长城悠久的历史。

D.诗中的长城,凝聚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也凝聚着诗人独特的个人感受。

C项“语言质朴”的评析不对,总体来看本文的语言是比较深刻凝重、含蓄蕴藉的。

12.(2006四川高考,19)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

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例句:

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

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本题考查句式仿写能力,为开放性题型。

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

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

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语文版语文(必修一)45分钟过关检测(七)

7、中国现代诗二首(三)

1.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荒芜蜕皮脚踝量体裁衣拾级而上角逐

A.wú

tuōhuá

iliá

ngshí

jiǎo

B.wǔtuì

guǒliá

ngshè

C.wú

tuì

huá

ilià

jué

D.wú

tuōguǒlià

多音字一定要根据语境、词义确定其读音。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纪念归依孑然一身炙手可热B.宛转迷惑前仆后继揠旗息鼓

C.杂踏拥抱提纲挈领得陇望蜀D.点燃活泼披星戴月高朋满坐

B项,揠—偃;

C项,踏—沓;

D项,坐—座。

3.下列各项中,对现当代诗人及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史上,最早的开拓者应该是胡适,他有早期白话诗集《尝试集》。

B.闻一多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重要的诗歌主张是诗歌应该有“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C.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代表作有《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再别康桥》,他因自己的诗歌而得到了“雨巷诗人”的雅誉。

D.冯至的《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是一首十四行体新诗,也属于格律诗。

本题具体考查对新诗各重要流派的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A、B、D三项,都是正确的,这些内容要记牢。

C项错误在于《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享有声誉的名作。

C

4.文学常识填空。

(1)冯至(1905—199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3年起先后参加和发起组织浅草社和___________,编印《沉钟》杂志和《沉钟丛刊》。

冯至在20世纪20年代以创作抒情诗著称,诗情含蓄深沉,风致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抗战期间出版的诗集___________,利用外来形式创造现代新诗,表现日常生活中蕴涵着的诗意和哲理。

(2)穆旦(1918—1977),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___,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___________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___________寓意和心灵思辨,是“___________”的代表性诗人。

本题具体考查本课相关诗人的文学常识,应做尽可能多、尽可能准确的识记

(1)现代作家诗人学者沉钟社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十四行集》

(2)诗人翻译家查良铮西欧现代主义象征九叶诗派

5.诗歌默写。

(1)在我们心灵的原野里/也有一条条宛转的小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3)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_____________,/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应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1)但曾经在路上走过的行人多半已不知去处

(2)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3)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8题。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一九四二年二月

6.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节“绿色的火焰”喻指春天,次句中的“他”当指所有热爱春天的人。

B.“欲望”既表明春天带来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春天必将引发一些盲目的冲动。

C.“紧闭的肉体”指年轻心灵的封闭。

D.“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青春使年轻的生命激情澎湃,但也使他们面临某种无奈与尴尬。

C项,“紧闭的肉体”象征青春犹如渴望开放的花朵充满希望和痛苦。

7.下列各项中,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表面上看,由于视角的不停变换,诗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松散得近乎“凌乱”,殊不知,这种“凌乱”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B.“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暗指自然界中的春天已经来临。

C.作者以双重的视角来审视、剖析笔下的春。

D.最后一节,诗人一语双关将自然界的春天与生命的春天融为一体,指出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各自都将经过一番痛苦的蜕变而脱胎换骨“伸入新的组合”。

B项,“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既指自然界中的春天已经来临,也指青春觉醒的肉体渴求自身的扩展与更新。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这里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着的春意写成一片绿色的火焰,并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小草的勃勃生机。

B.“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这里运用倒装的句式说春天来了,带来了万物复苏。

一个“伸”字,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

C.“你们被点燃”以下几句诗,写“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从压抑到释放过程的情景,展示了青春在灵魂深处的跃动与诱惑,使人们更感受到春的撼动力量。

D.诗的第一节主要写客观的春意,第二节主要写主观的感受,全诗将官能的感知与理性的思维交织成为生命的交响乐章,使人们感到一种强烈的美。

B项“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理解有误,“伸”是写花朵渴望解脱禁锢

的样子。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2题。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9.诗中的“凌霄花”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从凌霄花本身喜欢攀缘的特点可推知此意象的内涵。

指依附别人的人。

10.我们该怎样理解“木棉”这一形象呢?

从诗中“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一句可知“木棉”的含义。

木棉是独立于橡树的一种形象,它深爱着橡树,但却不依附橡树,是理想的爱的化身。

11.《致橡树》中,作者否定了种种传统的爱情观,将与下列诗句相对应的选项填入诗句后的括号中。

A.一方的攀附B.单方的痴恋C.由衷的奉献

(1)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2)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3)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