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60058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7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8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8页
亲,该文档总共8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docx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自评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自评报告

系基本情况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1995年,是我院首批本科系之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设有二个专业:

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现设有软件工程技术、网络技术、基础理论、教法及公共课五个教研室,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并行研究室以及系资料室等教学科研机构,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教师33人,副高以上职称10人,讲师14人,硕士19人,在读博士1人。

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有综合实验室、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实验室,另有十个教学用机房。

实验室现有各种档次微机800台,实验室面积达7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达300万元。

除承担我系本、专科教学任务外,还承担全院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任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于2005年被评为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师范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

几年来,借学院的改革浪潮,连续10年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尤其是2003年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选派13名教师赴贵阳参加为期40天的高级研讨班学习、交流等,使的教学、科研、应用研究取得长足的进步。

先后5人次获得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二、三等奖;1人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有院级精品课程2个、重点课程3个;承担省级科研课题5项;院级科研项目9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ISTP收录6篇,中文核心期刊13篇;开发了6套应用软件,尤其是公共课考试系统受到省内、外同行的好评。

此外,还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山西省本学科教学研讨学术会议1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十分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密切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联系,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根据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CC2005体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为龙头,加强特色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新思路,致力于教学改革与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师应用能力提高为重点,着力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专业优势,积极推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坚持走以新求新的教育教学管理之路。

一办学指导思想

1.1目标定位

自评依据: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年来恰逢信息技术革命的高潮来临,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在整个社会对计算机技术和人才的强烈需求推动了,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各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系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取得巨大的进步。

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2000年升本之后我系结合自身实际,以提高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和培养合格中小学教师为努力方向,制定了计算机系学科与队伍建设5年发展规划,提出要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学科交叉和学科综合的优势,使计算机应用二级学科的整体水平有显著提升,具有明显学科特点;要以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本科教学体系,使我系的办学整体水平和办学成效取得明显的提高。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本科教学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牢固地树立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

根据忻州师范学院的总体办学目标,我系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我系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该目标的实现,包括,参照CC2001课程体系(ComputingCurricula2001byIEEE-CS&ACM)制订教学计划;全面使用最新最优秀的国内外教材;推进双语教学;

鼓励优秀的教师给本科生上课;适当减少招生规模;注重基础和理论教学;加强工程技术基础和动手能力训练;发展探索式的学习方法,……等等。

1.2办学思路

自评依据:

  1、教育思想观念

要建成合格的计算机系,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人才和相关行业的人才,就必须积极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和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趋势,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又要立足省内,结合自身实际,主动转变教育思路,更新教育观念,及时调整学科方向和专业结构,推进教育创新;在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的整合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加快教学手段现代化;针对计算机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做好招生宣传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增加优质生源,拓宽就业领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层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采取在教学、科研上“傍大款”,确立本省以山西大学为主,其它高校为辅,全国以北师大为主,天津师大、东北师大、西南师大为辅的学习交流站,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术水平,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努力增加对本科教育的投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以“十要十不要”创建团结和谐、富有爱心的育人环境。

(1)参照IEEE-CS&ACM提出的CC2001课程体系,制定适合本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

强化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突出能力培养型课程。

进一步扩大选修课,减少课堂教学时数,调整课程内容,加强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2)全面推广使用国内外最新先进的,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材。

使用国内外最新优秀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快地接触最新科技,学到最新的知识。

目前,我系已有2门课程使用外文教材,并实施了双语教学。

(3)发挥高水平教授在本科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核心作用。

本科教育中既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特别要重视发挥高水平教授在本科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核心作用。

 鼓励高职称教师主讲本科生课程,参与本科教学的各个环节。

 成立以高水平教师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指导小组。

为了加强课程建设,将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2003年成立四个教研室。

每个教研室负责若干门课程。

后续成立课程小组,课程小组的职责是负责组织本课程小组的相关课程的建设,把握相应课程的研究前沿,跟踪国内外最新发展;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负责教材的选用及最新原版教材的引进;负责制定教学大纲,以及相同课程教学日历的大致统一;负责做好系列课程的衔接和实验/PROJECT内容制定;对相同课程实施统一教材、统一试卷、统一评卷;对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等。

(4)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级各类学科竞赛。

通过我系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显著成绩。

有5名同学分别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三等奖。

6人次获得“达盛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

近30人次获得校级以上奖项,学生参与面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良好氛围。

 提倡结合课程做大型作业(Project)。

计算机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目前我系绝大部分计算机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中,除了安排一般难度的实验内容外,还要布置有一定难度和工作量的大型作业(Project),这种作业一般需由几个同学组成一组合作完成,既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开发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抓好毕业设计环节,切实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由于我系学生数量巨大,指导毕业设计的任务重,但我们一贯十分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并抓好每一个环节,保证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④ 创造各方面条件,增加本科生的实践机会。

尽管我系学生数量大,教学资源紧张,但我们千方百计开拓实践空间,主要有以下方面:

●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吸收本科学生参与科研开发,或做毕业设计。

由于我系近年来科研项目数和经费数增加较快,学生参与开发、科研项目的机会增加,此外我们还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鼓励教师代学生参与项目开发;高年级至少有50%的学生在校期间以各种形式获得了进实验室参与老师课题的机会。

●到有关公司兼职、实习或做毕业设计。

●强化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培养愿意服务于农村的多面手教师,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农村教育基地,通过“手拉手”活动,教育学生服务基层、服务于偏远山老地区。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教师上岗竞争制度,保证教师质量。

主要是抓好二条:

1)统一试题、统一阅卷。

我系学生数多,同一门课同时有多位老师开课,我们要求凡是多位老师上同一门课的必须统一试题、统一阅卷,流水作业。

这样做既使得同一年级的学生成绩有统一的标准,同时便于对各班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判,因此对老师都有竞争的压力。

2)把好新教师上课关。

凡有新教师要求上课,必须由课程建设指导小组组织试讲,不合格的指出问题,先做助教,继续准备,合格的才允许上报挂牌选课。

(6)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考试方式。

在我系开设的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比例达71.88%。

还开辟专用网站,如E-HOMEWORK辅助教学平台,供学生提交作业、答疑和下载课件等,使教与学的沟通经常化。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开展自学讨论等方式,多开教学讨论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讨论和教师重点讲授相结合的方法,改变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获得最新的专业技术发展动态,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研能力。

 在专业课程中加快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对已有的课件进行检查,以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为后继课程提供借鉴。

目前,我系开设的课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比例达71.88%。

其中,计算机专业的比例更高。

 建立了系级的教学资源网站,鼓励并逐步推广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可在网上递交作业,教师可在网上进行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以及在线讨论交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宽教与学之间的信息反馈渠道,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和批判性。

 灵活、多样的上课方式和考核方式。

上课方式可采用课堂教学与自学讨论相结合,专业课的考核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考试方法,机试与笔试相结合以及交大型作业等多种方法。

目前有2门课为改革试点,一门为《计算机导论》、另一门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尤其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改革方案在2007年12月全国专业委员会上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约稿与西南师大、北师大、天津师大共同完成书稿的编写。

2、教学中心地位

系党政领导历来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教学主任始终坚持:

本科教学是学院的基础,本科教学没有搞好,不仅会影响其他工作,如生源、科研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而且也会影响学院的声誉。

为此,我系在改革本科教学的同时,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在政策上向本科教学倾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本科教学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具体的做法是:

(1)系党政领导始终把本科教学工作列入我系的中心工作来抓,系教学会议上经常讨论有关本科教学的工作,本科教学、教育问题常常是会议议论的重点。

(2)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开展教育工作研讨会,推动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3)采用经济政策导向,确立本科教学的地位。

为了弥补学校在岗位聘任中教学业绩点相对偏少,为鼓励在本科教学中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提高他们从事本科教学的积极性,经过商定,结合2007年聘岗实际,对从事本科教学的优秀教师,以及承担课程建设指导小组的工作特别出色的教师,在聘岗时予以倾斜的决定,得到广大教师的拥护,同时提升了本科教学的地位。

对双语上课的老师教学津贴增加一倍,相当于每一节双语教学课,有力地促进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配合学院选派优秀教师作为本科生的导师,制定了本科生导师工作条例,结合我系实际情况,研讨本科教育方面有关热点、难点问题。

(5)我系还积极鼓励从事本科教学、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

二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结构

自评依据:

1、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措施得力,发展趋势良好

目前我系共有教师33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占31%,讲师17人,占62.5%,硕士19人,在读博士1人,访问学者1人,硕士占全系教师62.5%,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

计算机系教师队伍的学历状况近年来有了很大改善,是我院师资队伍培养最有效的系之一。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选派13名骨干青年教师赴贵阳参加为期40天的计算机高级研讨班学习,2006年7月孟国艳作为全国推荐的20位青年教师免费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计算数学研讨班。

2007年孟国艳作为访问学者在湖南大学访问学习。

此外,我们注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培养,聘请学院的老教授听我系教师的讲课,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提高,通过3年的听评课,我系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提高,胡志军获得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院级一等奖;史月美获院级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与以前相比,副教授、讲师数量逐年提高,结构更趋合理,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2、有具体的培养、考核、奖励措施,效果显著,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学院有关教职工培训工作的规定,我系新报到教师全部参加了教师岗前培训,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教师伦理学》、《大学心理学》的听课与考试,此外还参加普通话、计算机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授课艺术、技艺等方面的培训,测试(包括试讲)合格后才能上教学岗位。

近年来,随着学院办公条件的改善,我系的教学环境和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教室配备了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考虑到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可以肯定的说:

计算机系的教师100%能够熟练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工作。

近几年中,我系有许多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并获得过多项成果奖励。

3、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比例分别超过90%和50%。

目前,计算机系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4人,占教师数的72.7%,且72%以上具有研究生学位。

师资结构情况一览表(2.1.1)

师资结构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学历(学位)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在读博士

0

0

0

0

1

3

硕士

12

37.5

15

45.5

19

58

本科

20

62.5

18

54.5

13

39

合计

32人

33人

33人

职称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教授

0

25.21

0

26.19

0

28.57

副教授

6

42.86

9

42.06

10

38.89

讲师

14

25.21

18

23.01

22

22.22

结构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总数(35以下)

24

25

25

硕士研究生

14

58.3

16

64

18

72

结构

学缘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本校

2

6

2

6

2

6

外校

31

94

31

94

31

94

2.2主讲教师

自评依据:

1、教师符合教师岗位资格

总体上来说,我系不论是在教师的选留还是聘用过程中,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岗位资格条件。

因此,可以说我系的主讲教师100%符合岗位资格。

2、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接近达标

我系副教授全部给本科生上课。

3、主讲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情况

主讲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并能及时将学科前沿知识向教学内容渗透,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近三年,我系主讲教师共主持了省级以上教改、科研项目12项横向项目3项获得横向经费12万元,并呈逐年上升态势。

近三年,我系教师发表在一级刊物及其他核心刊物论文近100篇,被SCI收录3篇,ISTP收录论文6篇,中文核心期刊13篇;开发了6套应用软件,尤其是公共课考试系统受到省内、外同行的好评。

此外,还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全省本学科高校教学研讨会1次。

三年计算机系科研成果统计表

只奖励第一作者

年度

论文

论著

奖励金额(元)

备注(教改论文)

SCI

国际学术会议

核心

省级

教材

专著

编著

篇数

篇数

篇数

篇数

部数

部数

部数

2005

 0

2

1

18

2

 

 

5400

5

2006

 2

 

2

30

3

 

 

5400

8

2007

1 

4

10

15

7

 

 

16800

7

合计

 3

6

13

63

12

 

 

27600

20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系的科研在质与量上均有大幅地提高,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条件利用

自评依据:

学科、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我系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建设多媒体教室

我系目前可用全院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我系的本科生和老师们经常利用学院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研讨和论文答辩。

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利用率很高。

2、图书资料

我系现有图书资料室实用面积80平方米,中外文期刊、藏书及资料5000余册。

图书资料室全天开放,为师生查阅专业资料提供了方便。

3、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和实习教学是理工科学生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系领导高度重视。

学院积极筹集资金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和扩建。

近三年,学院大力投资为我系新建了微机原理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和网络实验室,大大地缓解了我系实验环境的紧张,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场所,弥补了我系硬件实验和网络实验的不足,此外,学院还投资新建了1个新的机房,实验设备全部采用最新的设备,从而实现了专业用机与公共用机的分离。

我系还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除学院建立的教育实习基地外,我们还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主动联系企业,诸如电业局技术科、银行技术科等单位,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尤其是为了落实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大政策,我系与贫困地区学校建立“手拉手”活动,并以该校作为我系的教育实习基地。

*3.2教学经费

自评依据:

我系科学合理地用好学校下拨的经费,学院自筹经费对本科教学投入较多,且逐年持续增长。

近年来,学校对预算内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逐年提高。

对学校下达的各项教改项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管理,我系定期(一般期中和结题前)组织督导老师、教师和系领导对项目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的合理情况进行检查。

由于我系所需的一般实验设备都比较昂贵,学校下拨的设备费一般都只够用于日常维护,为此,学院从各种渠道中划出经费用于教学实验室与实验装备的更新改造。

如计算机系本科教学实验环境总体改造。

在科学、合理使用好学校下拨的预算内本科教学经费的同时,我系还通过多渠道自筹教学经费。

经费主要用于:

(1)课程建设费。

为了加强课程建设,5个课程建设指导小组负责实施相应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开展教研活动。

(2)本科教学津贴。

为了鼓励广大教师安心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我系全额给主讲教师发放教学补贴,改作业和指导学生实验均有教学津贴。

(3)我系各类奖教金、奖学金、助学金和教学基金,主要用于激励、奖励在教学中作出努力和贡献教师们,奖励一部分优秀学生。

(4)学生科技文活动。

通过举办电脑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建设

*4.1专业建设

1、专业和教学计划

近三年来,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00级教学计划修订的基础上,以学院发院政字[2006]78号文件为指导,对06、07级教学计划作了修订。

在修订前,我们认真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与高年级学生的反映,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2006级教学计划修改原则是进一步实行“宽、专、交”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课程重组、整合和优化的力度,参照CC2003,强调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把科研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与2000级教学计划相比较,增加了校、院选修课比例,院系选修课主要为专业延伸课程。

本科教学计划每二年制订一次,总的趋势是更加重视基础教学,更加突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更加体现了教育的个性化。

在选课上加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增设学科前沿性和综合性课程,形成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新课程体系。

该培养方案的主要特色有:

(1)加强了学科基础课程;

(2)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法上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如在每个专业开设自学讨论型或研究型课程;拓展网络化教学;扩大双语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

各个专业方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需要,重新设置了体现方向特色的课程,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学科和最新进展的新课程;(3)为了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严格了实验技能训练要求。

2006级教学计划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各专业都设置了实习教学环节。

教学计划执行正常。

但计算机学科不同与其他学科,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因学科、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原因,确需要调整课程学时或需要调整开课学期的,尤其是高年级要开设一些学科前沿的选修课程,经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同意,严格按学校审批程序执行。

*4.2课程建设

自评依据:

1、课程建设目标明确,有计划、有措施,能统筹安排各课程的知识内容,并留有补充新知识的接口,成效显著。

我系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基础扎实,重点突出。

强化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突出能力型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科学的课程体系和先进的教学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所必需的完整知识结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因此课程建设一直是我系关注的重点,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加强我系的课程建设。

我系成立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课程建设指导小组。

根据课程特点,对课程进行分类,以教研室为依托,设立了3个课程建设指导小组,学院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相应的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规范程序选聘相应课程的任课老师。

同一门课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试卷、统一阅卷,教学日历基本一致。

一周召开一次教研室主任会议,传达学校和学院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交流各课程的建设情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的衔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讨并解决。

结合06、07级教学计划的修订,合理安排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校院选修课的比例,使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厚基础、重应用”的特点。

同时在课程建设中,结合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与考试方法的改革。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一直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为了充分实现计算机系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近几年来不断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加大课程重组与整合的力度,增设学科前沿性和综合性课程,形成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增开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通过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

例如《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程的改革受到学生的好评。

2、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建设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反映专业水平和特色的重要课程,搞好这类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我系已有2门课程立为院级精品课程,有3门课程被列为学院重点课程。

占学院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13门,)的38.5%。

为了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